国家试点城市,赣州这样建!信丰县信息公开

通过培训办赛等形式,每年支持1万名青年畅通学历、技能再提升渠道;

加大事业单位等面向高校毕业生的招考力度,每年拿出不低于50%的岗位供应届毕业生报考;

每年至少招募2000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在赣州实习见习;

毕业2年内已落户赣州(含赣州本地户籍)的高校毕业生,于2022年5月17日(含)之后来我市企业就业,与企业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首次在市域内缴纳社保的,给予1-5万元的生活补贴,分三年发放;

对在赣州创办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且稳定1年以上的在校生或毕业5年内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给予5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

中心城区3000套人才公租房常态化实行“即申即享”;

为来赣州求职的高校毕业生提供最长7天的免费住宿,并提供最长15天低价续住服务;

每年针对不同群体至少举办50场以上婚恋交友活动;

全市每年至少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00所;

……

这些政策

有没有令你心动的?

快来了解详情

《政策汇编》围绕青年成长发展全过程,聚焦青年人才培育、青年求职就业、青年自主创业、青年安居宜居、青年婚恋养育、青年权益保护、青年健康促进、青年文化和青年志愿服务等九个重点领域,梳理汇总全市46个部门(单位)促进青年发展政策52条,为青年在赣州成长发展提供了“一本通”。

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主攻方向,对急需的高精尖人才,通过“一事一议、一人一策”引进。创新与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项目合作模式,实行“周末工程师”、“双聘制”、“第三方引才”等柔性引才模式。推进人才政策待遇兑现流程简化再造和“一网通办”、“秒批秒办”。

支持各类青年科技创新团队和人才参与“揭榜挂帅”攻关行动。优化升级“苏区之光”人才计划申报工作,增加青年项目。

对取得农民职称的青年职业农民依规定享受《赣州市促进取得职业农民职称人才发展若干措施》有关扶持政策。通过培训办赛等形式,每年支持1万名青年畅通学历、技能再提升渠道。

发挥对口支援单位资源组织青年人才干部参加业务培训,帮助开拓视野,提升教育、科技、经营管理、乡村振兴等技能水平。

向市属(驻市)院校选派驻校就业服务专员,提供就业岗位信息。加大事业单位等面向高校毕业生的招考力度,每年拿出不低于50%的岗位供应届毕业生报考。

实施大学生能力提升“展翅计划”,引导毕业生在机关、事业单位和各类企业参加实习,每年至少招募2000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在赣州实习见习。

2022年至2024年(连续三年)每年由赣南医学院、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分别为全市定向培养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本(专)科及中医学专科专业学生350名。

完善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网络主播等新业态灵活就业人员劳动权益保障机制。

对离校2年内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后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给予一定数额的社会保险补贴。

对在毕业学年有就业创业意愿并积极求职创业的残疾、获得国家助学贷款以及低保家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特困人员中的高校毕业生和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毕业生,给予1000元的一次性求职补贴。

毕业2年内的赣州市外高校毕业生,于2022年5月17日之后来赣州参加企业招聘并被成功录用的,给予300-500元的求职交通补贴。

毕业2年内已落户赣州(含赣州本地户籍)的高校毕业生,于2022年5月17日(含)之后来我市企业就业,与企业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首次在市域内缴纳社保的,给予1-5万元的生活补贴,分三年发放。

毕业年度内的市属高校毕业生,在我市园区企业顶岗实习,给予每人每月300元的生活补助。

落实青年创业担保贷款支持政策,全市每年新增创业担保贷款20亿元以上,将青年创业列为重点扶持对象。

对在赣州创办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且稳定1年以上的在校生或毕业5年内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给予5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对入驻企业、个人在创业孵化基地产生的房租、物管费等实行补贴。

落实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对毕业年度内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予以税收支持。

面向有创业培训需求的青年组织开展网络创业培训,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给予创业培训补贴。

建设运营江西青年数字经济产业园(赣州青年创业园),为青年创新创业提供一站式孵化服务。

“十四五”期间筹集6.58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保障新就业无房青年住房需求。在中心城区筹集5万套人才住房,保障在中心城区创业或被中心城区各级单位、企业正式聘用(录用)的符合条件的F类及以上层次青年人才住房需求。

支持灵活就业青年缴存和使用住房公积金,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收益范围。

优化人才住房服务,全面推行“网上办”、“一次不跑”、“智能审核”,中心城区3000套人才公租房常态化实行“即申即享”。将人才住房的租金标准控制在同地段、同品质住房市场租金的60%以内,中心城区一、二、三类区域人才住房租金标准分别为12元/月·m2、9元/月·m2、6元/月·m2。

通过盘活现有人才公寓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建设青年人才驿站,为来赣州求职的高校毕业生提供最长7天的免费住宿,并提供最长15天低价续住服务。

根据实际发展需求,优先将青少年教育项目用地纳入年度建设用地供应计划。

推出“青年卡”等游购优惠服务,改造提升郁孤台街区,指导建设渔湾里街区、红杉里文化艺术街区等满足青年消费的商业街区。

按照每万名青年拥有数不低于1个的标准配套建设“青年之家”,为青年打造靠谱的线下“朋友圈”。

开展“爱在赣南、不收彩礼”赣州青年婚恋新风行动,每年针对不同群体至少举办50场以上婚恋交友活动。

通过提供结婚登记颁证和婚姻家庭辅导服务,探索开展婚前辅导教育,构建平等、文明、和睦的婚姻家庭关系。

全市每年至少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00所。推动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利用自有场地或联合第三方托育服务机构举办职工3岁以下婴幼儿福利性托育服务。赣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托幼园面向青年提供普惠性婴幼儿照护服务。

以青少年宫、“青年之家”等为阵地,开办寒暑假期爱心托管班。

加大力度筹集社会公益资金,广泛开展青少年助困、助学、助残公益活动,推进希望工程“快乐足球”、“1+1助学行动”、“心理护航员计划”等项目。

开展青少年法治宣传、自护教育,依法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开展“青少年维权岗”创建活动,健全基层青少年维权工作机制。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建设200个以上“童心港湾”项目,常态化开展亲情陪伴、情感关怀、自护教育、励志教育、红色教育等活动。

融合社会心理服务“心治”实践运用和重点青少年服务管理两项工作,培训社会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以及家庭教育指导两支队伍,帮扶重点青少年个人教育转化和家庭亲情重建。

将符合条件的困难青年纳入社会救助范围,根据困难程度和困难类型,及时给予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依托社会组织开展青少年法治宣传、自护教育和留守儿童亲情陪伴、情感关怀等主题活动,办好关爱留守儿童民生实事。

加快推进赣州市全民健身中心、于都省级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训练基地等重点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新建社会足球场、城市体育公园,提升改造并扩大健身步道建设规模,逐步完善中心城区体育场馆设施。

将定南国家足球训练中心列入中小学生足球研学基地,设计一批足球赛事品牌,大力做好足球后备人才培训。

开展阳光体育系列活动和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课外体育锻炼活动,推进各类体育项目在大中小学校园的普及和开展。

发挥市“12355”青少年服务平台作用,为青少年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和法律援助,引导青少年依法反映诉求。

通过对不同年龄段学生进行抽样调查,了解掌握儿童青少年肥胖、近视、龋齿等常见病情况和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加大力度筹集社会公益资金,开展青少年助困、助学公益活动,开展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救助公益活动。

广泛开展青少年应急救护知识普及培训,增强青少年自救互救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充分挖掘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宋城文化、阳明文化的新时代内涵,创作生产更多展现赣州青年的文化精品。

举办青年作家、自由撰稿人等新兴青年创作群体培训班,青年摄影展、书法展,开设文学改稿班、培训班,壮大青年文化人才队伍。

提升青少年活动中心、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馆数字化水平,提高服务青年效能。

在赣南日报全媒体矩阵的各平台开设“奋斗者正青春”等系列专题专栏,加大宣传赣州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的措施和成效。

建好以赣青突击队为核心的赣州青年应急队伍,发展壮大疫情防控、应急救援、环境保护、文化宣传、法治教育、科技卫生、乡村振兴、心理咨询等专业领域青年志愿者队伍。

推动志愿服务纳入大、中学校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

将社会救援力量纳入全市应急管理部门统一培训体系,提升青年队员及核心骨干人员专业救援合格证书拥有率,每年至少进行1次培训。

THE END
1.“保卫爱情”该不该从大学生抓起时事评论媒体关注比如民政部推动婚姻登记“跨省通办”,持续深化婚俗改革,浙江等地出台延长婚假政策,受到了年轻人的欢迎。此外,还需着力破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大城市青年租住房等难题,帮助青年解决实际问题,更好地缓解婚恋焦虑。 恋爱,是一门关于爱的学问,是认识自己的过程,它没有固定模式、没有标准答案,但也需用心学习、悉心经营。https://zgcsswdx.cn/info/12235.html
2.高校婚恋教育,专家呼吁加强引领青年走向成熟与责任之路高校加强婚恋教育的实施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开放,婚恋问题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焦点之一,高校作为青年人才培养的摇篮,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应关注青年学生的情感教育和人格成长,婚恋教育作为情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责任感、提升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现http://www.dghuiyan.com/post/6938.html
3.高校婚恋教育,也不可“用力过猛”谈经论政近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在国家卫健委主管的《中国人口报》公众号发布文章《高校要发挥婚恋教育主阵地作用》,在舆论场引发广泛讨论。文章倡导高校开设婚恋选修课,以期挽救低迷生育率,此设想虽颇具创意,一定程度上,却有脱离实际之嫌。 当下,我国老龄化程度加快,新生人口增长减缓,如不及时扭转这一局面,社会发展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856/54/14530195.html
4.当代青年婚恋观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3、做强线下交友品牌,打造特色亮点模式4、建立跟踪回访机制,服务青年多种需求……当代青年婚恋观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长期以来,婚恋观是人的价值观念在婚恋问题上的表现,属于人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婚恋观与家庭的稳定、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青年的婚恋观直接关系到青年自身与中国社会的未来发展,也关系到婚姻https://www.wm114.cn/wen/242/483889.html
5.河南共青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进一步发挥共青团的桥梁纽带作用,将帮助解决青少年成长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实际困难与加强对广大青少年的政治引领、价值引领相结合,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加强对青年社会组织的孵化培育和监督管理,支持青年社会组织立足自身优势积极参与政府购买服务,引导青年社会组织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http://www.hnyouth.org.cn/league/fileService/id/126/stype/2
6.青年婚恋领域国内的法律政策及其不足公共政策与青年婚恋的稳定性息息相关。2017年出台的《青年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25年)》首次明确提出了关注青年婚恋领域,发展目标是促使青年婚恋观念更加文明、健康、理性,青年婚姻家庭和生殖健康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青年的相关法定权利得到更好保障;发展措施包括加强青年婚恋观、家庭观教育和引导,切实服务青年婚恋交友,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849472.html
7.青年工作(精选十篇)二是增强服务力,共青团组织的基础取决于对青年的服务能力,要针对青年在学习成长、精神文化、权益维护等方面的具体需求,着眼帮助青年解决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丰富服务项目、强化服务手段、构建服务体系,使共青团服务青年的覆盖面和实效性不断增强。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3moitqi.html
8.青年发展团綦江区委:探索“三抓”工作法破解青年婚恋交友难题为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推进青年融入城市、扎根綦江,团綦江区委紧跟青年发展需求,持续关注青年、服务青年、引领青年,采取“共青团搭台、多方参与、青年主导”的形式,广泛开展针对性强、形势多样、特色突出的交友联谊活动,不断加强青年婚恋观、家庭观教育和引导,帮助更多的单身青年解决婚恋交友难题。 http://healthnews.sohu.com/a/769850480_121106884
9.共青团中央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团组织建设的意见》的服务青年,就是围绕当代青年在成长成才、身心健康、就业创业、社会融入、婚恋交友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为青年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维护青年利益。服务团员,就是要尊重团员主体地位,保障团员民主权利,从思想、工作、生活上关心团员,尤其是帮助生活困难的团员和流动团员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团员的归属感、光荣感、责任感,激发https://tw.tzc.edu.cn/info/1011/1257.htm
10.研究中心:“丝路青缘”陕西共青团公益婚恋交友平台网络公益(2016-2025年)》和团中央对青年婚恋交友工作要求,团陕西省委迅速行动,研判青年婚恋需求,及时掌握青年婚恋动态,帮助青年解决婚恋难问题,提出“突出价值引领,强化公益导向,创立团属品牌,坚持青年为本,省级统管,市、县联动,社会力量协同合作”的工作思路,不断加强青年婚恋观、家庭观的教育和引导,延伸团组织服务青年的https://news.hsw.cn/system/2021/1117/139610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