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贵州公安机关成功打掉一“网络水军”犯罪团伙,涉案金额470余万元。
现场图片惊呆网友:在简陋的房间里,千余台手机排列得整整齐齐,正在努力“工作”。
这是为直播间提供虚假人气的活动现场。▼
获此线索后,当地公安机关高度重视,立即抽调精干警力成立专案组开展调查。
目前,犯罪嫌疑人张某、葛某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看到这里有人可能想问
“网络水军”对我们具体有什么影响
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
来了解下“网络水军”的社会危害
01损害公平公正
“网络水军”通过虚假账号发布虚假信息,控制网络舆论,导致真实信息被淹没,影响社会公正评价。
02影响社会稳定
“网络水军”通过制造谣言、煽动情绪,导致社会矛盾激化,甚至引发社会事件,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03破坏网络生态
04侵犯个人隐私
警方提示
“造谣引流”“舆情敲诈”“有偿删帖”“刷量控评”“网络暴力”都是涉嫌违法犯罪的行为,网民切勿以身试法。
公安机关网安部门将继续保持对“网络水军”违法犯罪活动的持续打击,进一步压缩“网络水军”生存空间,着力营造公平公正、清朗有序的网络空间环境。
婚恋交友App里藏着多少“灰色地带”?
法律人士表示,要督促平台加强信息审核把关,通过技术手段清理整顿虚假注册等乱象,设立快速响应投诉举报机制,加强诚信网络空间建设。
不法分子利用婚恋交友App诈骗敛财
日前,北京市公安局破获一起利用婚恋交友App诈骗案件。当事人马某某报案称,在某交友平台上添加了一名昵称“迷人宝贝”的陌生网友。该网友自称是一名女检察官,是刚离婚的单身母亲,没聊多久就对马某某表示好感,双方在网上确立男女朋友关系。
办案民警介绍,这名所谓的“女检察官”实际上是河北某地一个男性菜农,把账号注册成女性,编造身份和男用户聊天,发现马某某动感情“上钩”后,便开始连续骗钱。
去年,山东警方破获系列婚恋交友类诈骗案件,捣毁69人婚恋交友诈骗犯罪团伙,涉案金额500余万元。诈骗团伙人员在某交友平台上把自己包装成女性角色,拉近距离后便诱导对方以给其购买鲜花、衣物、化妆品等理由在虚假购物链接上付款,还引导受害人在虚假平台软件上进行充值。
北京市公安局网安总队的侦查员分析此类案件特点时表示,婚恋交友诈骗较为常见,不法分子作案套路简单,通常利用网络伪装成“金融白领”“商业精英”“军官”“公务员”等身份,骗取事主的感情和信任,接着编造各种理由骗取钱财。
信息不对称为诈骗等违法犯罪留下“空间”
记者调查发现,婚恋交友平台信息不对称特点突出,用户只要充值百十元就能获得查看其他用户个人信息或来访记录等“权限”,这为不法分子从事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大开方便之门,衍生出会员账号买卖等“黑灰产”。
去年8月,北京警方打掉一个网络黑产犯罪团伙。警方调查发现,该团伙主要有3名嫌疑人,一人负责招揽客户注册婚恋交友平台会员账号,两人负责将收购来的会员账号转卖给电信诈骗团伙,非法获利26万元。
据介绍,该团伙以某婚恋交友平台需要“凑人头”冲业绩为幌子,如帮忙注册会员账号可以领取商家50元至140元不等的“补贴”。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婚恋交友平台的“活跃用户”,通过充值升高等级,可以在查看他人信息寻找作案目标的同时更好隐藏身份。其中,有的用户发布“软色情”信息暗示可以提供招嫖服务,实则进行“裸聊”诈骗;有的冒充“红娘”,收取数千元至上万元不等的“介绍费”。
提升治理精准度推进诚信网络环境建设
由于婚恋交友服务高度同质化,许多平台失去资本支持,盈利模式趋于单一,并在疏于监管之下产生许多灰色地带。
记者注意到,婚恋交友平台乱象长期存在,大量网友在“黑猫投诉”等平台发起投诉,反映维权难。对此,专家建议加强监管治理,让规模高达数十亿元的网络“脱单生意”良性发展。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全龙杰认为,针对一些小众交友App使用门槛低、隐匿性强等特点,需要加强监督检查和整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