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单身潮”、“脱单难”等话题不时成为网络热点,有报道称我国已经有超2亿单身人群,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居高不下的生活成本、不断加快的生活节奏,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恋爱婚姻面前充满无力感,找到合适的另一半显得遥遥无期。
为单身男女们操碎了心的,除了父母家人朋友,还有一众婚恋服务的提供者。
从早年PC端的珍爱网、世纪佳缘、百合网,到《非诚勿扰》、《中国式新相亲》等相亲节目,再到各类婚恋交友App,如今直播、短视频等形式也加入了服务青年男女交友脱单的队伍,婚恋服务商们在单身男女的终身大事上可谓绞尽脑汁。
在市场的带动下,作为当下婚恋主力军的80后、90后、00后们,与各类婚恋服务的互动程度也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加深。
不过,几代单身青年在婚恋观念和渠道选择上,存在一些共性之处,也有着明显的代际差异。多样化的诉求叠加婚恋服务市场的革新演变,呈现出全新景观。
80后相亲,熟人比软件靠谱?
当90后开始被称为“阿姨”、“叔叔”,单身的80后焦虑感就更强了,也更期待脱单。
“30岁之前还不着急,但30岁之后已经相过好几次亲。”谈起自己的相亲经历,程序员张伟不免感慨,自己30多岁了,必须认真起来不能再敷衍了。
87年出生于山东的张伟,大学毕业就来到杭州工作。2017年初,他赶上杭州房价暴涨前的末班车,在杭州城北的某小区购置了属于自己的一套房。
虽然没有买在主城区,但随着二手房价翻倍以及房贷利率的普遍上涨,如今的张伟已是“身价”数百万,在杭州这座新一线城市算是有了立足之地,这也让张伟想要成家的念头更强烈。
大多数的80后单身青年,还是更倚赖亲友熟人介绍等相对传统的找对象方式,婚恋网站、软件等虽然也有所接触,但更多只是作为多一种备用渠道。
张伟说,自己最开始也看过一些相亲交友的网站、软件,但觉得不太靠谱,这几年的相亲对象都是杭州本地的同事、老乡、朋友帮着介绍的,但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至今还没有从相亲走入婚姻。
对于比较理性也讲究感情的张伟来说,对相亲对象的首要诉求是三观一致,能够谈得来,结婚后能有共同语言。因而即使是熟人介绍,往往也会先经过一层筛选,提前考虑双方经济条件、容貌、学历、工作单位等才去撮合,这样也能够避免一些尴尬。
最近,一位杭州本地朋友帮他介绍了一个对象,90后,比他小三岁,温州人。张伟感觉女孩对自己印象还不错,比上一个相亲对象主动,二人经常相约一起吃饭。
不过张伟也在犯愁,因为温州那边彩礼比较重,2017年买房时自己借了朋友不少钱,现在也才刚刚还清,房子交付之后装修入住又花了20来万,目前手里现金不到10万。
他探了探女孩口风,得知女方那边对于彩礼不会太苛求但大概不会低于50万,否则面子上不好看。不过,女孩家是男方多少彩礼女方至少等值的嫁妆,这笔财物都会返回到女孩身上,最终其实还是让新婚的小夫妻能够有一笔启动资金,让初婚生活不至于拮据。
“彩礼我是真没有钱,我父母也没有钱;一场婚宴估计又得十几万。不过彩礼、结婚,都是后面的事情。”张伟说道,“这个周末我得好好打扫房间,先把七夕过好。”
不同于张伟的幸运,89年出生的广东女孩华昕也在七大姑八大姨的组织的相亲活动中积极配合,但始终没有遇到让她心动的那一个。
硕士毕业后,华昕在上海从事传媒工作,一路过来也有很多追求者,但又不想将就。前阵子邻居一位热心的阿姨凑了个饭局,本想撮合华昕与另一个男孩子,无奈华昕对这个比她小几岁的男孩并没有感觉。
谈及当下流行的伊对、Soul等婚恋交友类App,华昕则表示出不信任,觉得这类平台尽管看上去聚集了更多可选对象,但茫茫的陌生人海之间,要取得信任感首先就是个难事,更别提遇到一个合适的人。
90后脱单,没有想象中佛系
尽管许多人高调喊着“不想结婚”,但大多数90后们在终身大事面前,并没有想象中那样佛系。他们对于哪些是自己想要的、哪些是不可妥协的,有明晰的概念。
93年的小雅是母胎单身,对于找对象,她坦言虽然意愿并不强烈、随缘,但家里组织的相亲局也会去。只不过,结局一般是对方“嫌弃”她高冷,连第二面都没有见。
除了线下相亲局,小雅也用过一些比较常见的婚恋交友软件,不过效果并不让人满意。“探探上是普信男、Tinder上是卖保险的、soul上是zz。”小雅表示,自己完成软件注册的那一步就感到疲惫,当对方打出“美女”二字时,她基本上就弃聊了。
小雅觉得,自己可能是还没遇到适合的人。对于结婚,她并不抗拒,关于未来对象的外貌期许也很简单,比身高170的自己要高,别秃头就行。但有一个不能退让的条件是:“必须在结婚前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并跟男方做好婚前协议,男方如果有房贷他自己还。”
小雅还表示,自己接触的80后一般会认为婚姻是30岁之前应该完成的事情,会显得比较着急。但自己并不着急,不会给自己设定结婚时限。
与小雅在婚恋软件上的“不成功”经历相反,95年出生的方妍则在两周前刚刚通过“脱单软件”找到了男朋友。
方妍身边有少数小伙伴明确选择不结婚,但更多的同龄人都有恋爱结婚的想法。不过,往往都是光有想法没有行动。方妍谈道,同龄伙伴们大多是生活工作环境单一,交际比较少,不利于拓展人际圈子,要找到对象比较难。
因此方妍鼓励朋友们:“一定要积极去拓宽交友渠道,去认识人,如果遇到合适的就结婚,遇不到合适的就不结。”她已经把自己用过的App推荐给身边好几个朋友,不过,还没听到小伙伴们传来好消息。
00后找对象,没传说中那么“野”
随着00后逐渐步入社会,掌握社交平台话语权,网络上的焦点也开始转移到00后身上。早早触网的00后们,接受了更多元文化的洗礼,身上贴着“开放”、“个性”等标签。
他们在脱单这件事上,和“前辈”们比起来,真的相差很大吗?
一位99年的女孩感慨道,00后真的是个坎,虽然只差了一岁,但感觉自己的想法时常跟不上身边的00后们。
Soul上面有一大部分留学生群体,小涵在Soul基本上是以交朋友为主,也成功地交到了几个好朋友,包括现在一个很好的闺蜜。“不像现在,有很多人都是以找对象为主要目的。”
她很喜欢摄影,就经常发自己的照片上去。“看到我照片的人,不仅限于我朋友圈里的人,还会有一些陌生人。Soul之前有置顶功能,我的照片还上过置顶,几千多个人看到我。”
不过,小涵觉得最为“传奇”的经历,还是在Soul上遇到了现在的男朋友,并说“大数据计算得很精确”。
男朋友告诉她,Soul的算法有一个匹配功能,每天会推1-2个人到他的到账号上,其中就有她。聊天过程中发现“两人是老乡,在同一个城市,我小学同学是他高中同学”,从国外回来之后就见了面,最后发展成了男女朋友关系。
小涵也提道,很多人都是偷偷在玩Soul、陌陌、探探等交友软件,但不喜欢公开讲。“我和我高中时的闺蜜都在玩,但是我们都没有跟对方说过,直到有一天我们在Soul上相遇了。”
当然,也不是所有00后都通过社交软件交友。各类游戏平台、短视频平台、音乐社区、甚至内容平台,都是大家可以看到志趣相投朋友的地方。
年纪尚小、还未被家长催婚的00后们,对于相亲找对象这件事持乐观态度。
梦琪说,自己“抗拒的不是相亲,抗拒的是和自己不匹配的相亲对象”。小涵则表示,“父母是一个很靠谱的渠道,去认识新的人,拓宽身边的资源,说不定可以遇到对的人”,因为自己身边可能只有同学,工作后就只有同事。
寻找爱情这件事上,00后们的情况可以用“两级分化”来评价。有人还没有恋爱经历,一心只想搞学习,而有人已步入婚姻的殿堂;有人追寻爱情、放飞自我、享受过程,有人则直奔结婚而去;有人交友圈仅限于认识的同学朋友,而有的通过各类App广交四方友人。
写在最后
95后、00后们更愿意主动尝试新平台、拓展社交圈,给婚恋赛道的新入局者带来机会。年轻人更主动、更多元的交友观,让婚恋平台和交友平台的界限越加模糊,交友、婚恋互不冲突,全新的婚恋赛道生态也在演化当中。
不过,恋爱结婚归根到底还是一桩“缘分的事”。各类渠道,无论是传统的亲友介绍、线下相亲,还是《非诚勿扰》等婚恋节目,到如今各类交友App等,都只是多了一种牵线搭桥的方式,更重要的是遇到那个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