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如花束,但终将枯萎的不必是爱情澎湃号·湃客澎湃新闻

青年副刊为《复旦青年》学术思想中心出品:共分为思纬、读书、天下、艺林、同文、诗艺、灯下、专栏八个栏目,与你探讨历史、时事、艺术等话题。

良宴新声,识曲听真。灯下为你提供高品质而不落俗套的原创书、影、音评,愿你能在这里找到学术之外的趣味。

复旦青年记者祝一丹主笔

复旦青年记者杨越胡莺韵编辑

一、“百分百合拍”但一步步走散

“日剧圣手”坂元裕二的首部大银幕作品《花束般的恋爱》(以下简称《花束》),讲述了一段长达五年的恋爱从萌发到终结的全过程。在电影中,坂元再次用他标志性的日常化表现方式,呈现他最偏好的爱情主题,让观众在这场纯粹而真实的恋爱历程中,感受到细腻的情感触动与生活的种种怅惘。

在首映前发布的SP中,《花束》被宣传为“最高纯度的恋爱故事”,“集结了谁都经历过的恋爱的所有”。它确实具有这样一种特殊的张力:一面是浓郁的纯爱风格、恋爱双方令人惊叹的契合度,一面是处处贴近现实、引发无数人共情的生活细节。男女主人公山音麦(以下简称麦)和八谷绢(以下简称绢)在大学时因错过末班车而相遇,后又因高度重合的兴趣爱好迅速靠近,成为情侣。大学毕业后,他们双双成为自由职业者,开启了朝夕相伴的同居生活。然而,随着财务负担的加重,两人先后步入职场,不同的工作节奏与态度让他们渐生隔膜,最终走向了形同陌路的结局。

乍一看《花束》的故事线,未见大波大澜,充满琐碎日常,但“无疾而终的校园爱情”并未让观众感到乏味或流俗,相反让许多人为之潸然泪下,心绪难平。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便是影片前后强烈的落差感——“百分百合拍”的两人依然会无可挽回地渐行渐远,美好的回忆落幕后,徒留告别的背影。

同居生活刚开始时,他们也怀抱着相同的生活态度,创造了许多“心照不宣”的美好:一起在绢下班后花30分钟从车站走回家,一起吃着零食看完《宝石之国》并哭得稀里哗啦,一起阅读杂志上新刊载的今村夏子的小说……在找到工作的那一天,他们一起在家里的大露台上喝酒庆祝,麦对绢说:“认识你之后的这两年,每天都过得很幸福,以后我们也会一直幸福下去。”这是他彼时的信念,也是银幕前观众的心理预期,至此,“灵魂伴侣”的甜蜜脚本似乎并未露出任何马脚。

正因为这样,当绢与麦逐渐显露出许多观念分殊,难以互相理解甚至彼此攻讦时,人们会感受到强烈的破灭感甚至被欺骗感。特别是当两人分手许久之后重逢,仍以相同的方式向对方挥手告别,愈发让人感到心痛与不解。两人之间的默契并未完全消失,他们的转变并非与过去自我的彻底割裂——那么,曾经浓烈的爱是如何产生裂痕、流失殆尽的?

难道握在手里的花束与照进眼底的笑容,终究都会褪去颜色吗?

二、未能同归的殊途

两支乐曲的交响,是否能够容纳下不协的杂音?

在影片中,两人的第一人称旁白贯穿始末,形成了交错的背景音。这一特别的设计,或许与《花束》故事的雏形有关:坂元裕二并没有直接创作电影剧本,而是先写下了两个人的日记,然后任其在镜头之间自由扩展,交相呼应。

而差异产生的可能原因,在影片前半部分也有所铺垫。两场“见家长”的戏份,在日常对白的褶皱间加入了大量信息,由此交代了绢和麦原生家庭的差别。绢的父母虽然也会训导“人生就是一种责任”,但对绢的要求是“只要有份普通的固定工作就行”,甚至还会主动提出为他们买“ONEOKROCK”乐队的演出门票。而麦的父亲则希望麦能回去继承家业,知道他做插画工作之后,便决定不再继续给他生活费——家庭背景的不同,很大程度上解释了两人未来选择的差异:绢有底气做自己喜欢的事,坚持将文艺情调作为生活方式;而麦虽然向往自由的精神世界,但最终不得不背负起对家庭与事业的责任感。

不过,从同步到殊途的变化也并不必然意味着背向而行。正如耳机中的左右声道,即便播放着不同的音乐,也可以在交缠互动中彼此应和,组成一支和谐完善的歌曲。事实上,面对差异时的彼此体贴与包容,恰恰能让人倍感温柔。这在影片中也并非毫无展现,例如麦与绢初相识时,麦给绢放了自己剪辑的天然气储罐视频,而绢在单调重复的画面中渐渐坠入梦乡。麦并没有流露出对绢不能共情的失落,只是小心翼翼地为她披上毯子:爱为什么不可以是我愿意看你制作的储罐视频,而你愿意为睡着的我轻轻披上毯子呢?

也许影片最终想要呈现的遗憾,也并非变化的生活中产生的差异,而是两人面对差异的态度。他们不再能像热恋时一样互相谅解,也没有将心中渐生的困扰坦诚剖白。对于彼此人生规划的错位,他们虽然都有所感知,但总是回避敞开的交流,仿佛陷入了背对背自言自语的怪圈。绢无法充分理解麦的现实考量、身不由己,麦也看不到绢眼中自己的强烈陌生感与生活情趣的失落。甚至一些藏在心中的结扣,直到它们的存在失去意义,才不经意地向被展露出来:分手之后,麦才向绢坦白,自己在出差时去吃了他们曾经遗憾错过的“清爽餐厅的汉堡排”,绢也把攥了许久的疑问抛了出来——“说实话,你肯定跟别人劈腿过吧”。这些对话本可以发生在关系结束之前,成为解开困局的线索,但最终却和他们的爱情一起过期。

当心中的旁白,无法成为坦诚说出的话语,单向投注的怨怼,无法交汇为双向的沟通,彼此间的关系便会如原地打转的淤水,只待一个决口的时刻倾泻而出。分手最终成为双方不得不承载的剧变,两个个体通过解绑实现自我救赎——一段逐渐变质的亲密关系,终将迎来某种形式的蜕变,不是主动谋求的焕活,便是彻底破裂后的解脱。

由此也不难解释,为什么片末两人分手之后,彼此间的相处模式反而看上去变得轻松愉快起来。由于绢没能立刻找到新房子,他们又在一起生活了三个月,这期间有时一起吃饭,还会一起喝着珍珠奶茶看电影。表面上他们似乎奇迹般地恢复了往日的亲密,但这种亲密只游走在心的表面,不再能摇动深层的情绪。彼此勾连的羁绊已然断裂,他们不再期待对方通晓自己的心事,也不再为旧情淡褪而迷茫神伤。放下一切伤痛与思虑后,柔情与关怀也随之失去重量。正如盛夏的绿树走进深秋,风一起便落叶满塘,然而纵使金黄灿烂,也不过荡开几道转瞬即逝的波纹罢了。

即使今天仍能对彼此明媚一笑,但在关于明天的想象里,再也没有牵连着对方的执念了。

三、无可置疑的“百分百合拍”

事实上,情侣在长期共处中无法跨越差异、最终分开的剧情,在文艺作品与日常生活中都不算罕见,而《花束》令人喟叹之处,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恋情之始两人表现出的高度像似性。然而,仅仅凭借生活中“百分百合拍”的细节,就足以证明男女主的契合度,足以让我们相信他们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吗?

总体而言,《花束》中的男女主人公之间爱慕的产生有着较为合理的、贴近现实的逻辑,这一点已经胜过了许多同题材影视作品。然而,看起来如此丰盈的感情,依旧包含着幻象的泡沫。这或许也是影片希望观众能在叹息落泪后,回过头来重新思考的问题。

片中男女主初遇时,一起在练歌房唱了一首《クロノスタシス(时停错觉Chronostasis)》。在回去的路上,绢为麦解释“停表错觉”的含义:“就是你看时钟的时候发现,数字正好跟你的生日一样,像这样让你惊喜的现象哦。”这或许正是一个对男女主恋情的微妙象征。人们往往对一些细节的偶合分外敏感,在“钟表的数字遇到生日”时,轻易坠入心动的眩晕,赋予偶然以其本不具有的附加意义。影片中的许多细节,在多大程度上可称之为“灵魂相契”,又在多大程度上仅仅是个巧合?

流行文化善于捕捉和放大“停表瞬间”,毕竟浪漫的时刻总是讨人欢喜,也确能为平淡的日常裹上蜜糖色彩。但假如过分沉溺,便不免让一切“太像一部电影”,使人对生活的理解趋于失真。偶然的浪漫愈是膨胀,现实的参差便愈难察觉,正如海滩边层层涌上的浪沫,将原本显明的岸石掩为危险的暗礁。直到船只遇险时,平静的表象才被打破。《花束》设置了大量迷人的错觉,而最终指向的,正是对错觉的道破。

若细细审度影片中许多细节,与其说它们是不可思议的偶合,不如说是流行文化背景下的“大概率”事件。片中男女主共同爱好的书籍、动漫、电影,大多是文化潮流所创造的符号,两人看似是在各自独立的状态下做出了相同的选择,实质上只是以相同的方式接受了外界输入的文化信息。

只需细心学习便能把握的流行文化记号,无法代表一个人的完整人格,仅由它们堆叠而成的交流,也无法抵达真实的内心与遥远的未来。而现代消费社会却总是暗示我们,文化产品的多样性足以匹配人类个体的丰富性,假如能遇到文化消费品味与自己一致的人,我们就该相信这是缘分的奇迹。

影片中有一个构造精巧的片段,暗含着对这种观念的反讽:麦对绢告白时,两人正双双举起手机对准面前的芭菲,透过镜头看着对方,此时画面聚焦在手机屏幕里的人像上。而当绢抬起眼看向麦,说出“我很愿意”,聚焦便转移至现实中人的面庞。这仿佛是一种隐喻——保持着隐约距离感的暧昧期结束了,他们真正走进一段亲密关系,而在此之前,看似高度相似的两人,或许都被文化符号构成的滤镜模糊了自我。

那么,真正的灵魂契合应当是怎样的?

影片并不准备为我们提供正确答案。或许,是否“百分百合拍”也并没有那么重要——爱情并不只是找到“命中注定的那个人”,更是在找到对方之后相互扶持地走下去。比起捕捉和强调共同点,理解和跨越不同点,也许是亲密关系中更加贯穿的课题。

四、一场“圆满的悲剧”

对比其他爱情主题的影视作品,《花束》的独特价值,或许恰恰在于它补足了爱情萌发之后的故事,叙述了一场“圆满的悲剧”。

当下主流的爱情叙事,往往极力刻画令人怦然心动的高光时刻,少有对亲密关系的黯淡面的展示。“浪漫爱”的气泡淡化了现实压力,即便设置了外部阻碍,也并未作用于关系内部,只是隔靴搔痒,脱离普通人面对的感情现实。另有一些作品,在男女主确认彼此心意后便戛然而止,对爱情的后续发展作简化处理,或者干脆不做追问。它们也许真实刻画了爱情隐而未露时的萌动与推拉,但这种片段式的真实,也极易造成某种虚妄。正如梁永安教授所说,“流行文化总是使我们对爱情的想象停留在没有生存压力的浅层状态”。

相较之下,《花束》不避讳浪漫理想与贫瘠现实的矛盾,不隐藏告白之后的漫漫旅程,更加完整而真诚。“花束般的恋爱”,有盛开时的明艳动人,也有凋败时的黯然枯萎,如此才不是悬浮在真空之中,开败皆有鲜活的神采。

在这方面,也并非没有与之类似的先例存在,例如《爱在》三部曲,同样描写了命运般的巧遇、暧昧流溢的相识和长期共同生活后的矛盾与倦怠。但《爱在》三部曲的最末,杰西与赛琳娜终是在爱的废墟中重新出发;《花束》中的绢与麦,则在最后的拥抱后一别两宽。后者以彻底破碎的悲剧,让我们耿耿于怀、分外沮丧,留下对“美好的东西被撕毁”的强烈印象。

在《人物周刊》的一次采访中,记者问坂元裕二:“你的作品中,充满了不能实现的爱情、不能告白的爱情、醒悟的爱情、死去的爱情……好像就是没有幸福的爱情,为什么?”坂元回答说:“因为大家都是冲着幸福的爱去的。”

人们或许也需要一些“不幸福的爱”,在艺术表达中,与现实里的爱情苦恼再次相遇。避无可避之时,便更主动地寻找出口,在破碎后留下的虚无空白里,我们需要自己写下解决方案。

也许这正是影片创作者最后期待我们做的事:去发现,去创造,去给出一种更美好的结局,而不是躺倒在无可挽回的废墟里心灰意冷。艺术作品只是呈现出生活的一种可能性,并不试图对现实做出某种预判。一个真实而令人心伤的悲剧,应当是一个反身思考的契机,帮助我们以更好的姿态回归到自己的生活,免于以关系的终结作为心智成长的代价。

五、玻璃花瓶之外,依旧盛开

事实上,当下很多人也并非对爱情抱着过于天真的乌托邦幻想,而是恰恰相反,怀有一种“悲观主义者的清醒态度”,对爱情在现实中的实现“不再妄求”。在这些人眼中,《花束》很可能意味着一种无可奈何的必然性——“crush”之后,爱情只剩满地鸡毛。

探究这种心态产生的原因,或许是因为在焦虑弥漫的现代社会,对风险的规避意识已然渗入生活的各个领域。我们对爱情破灭的恐惧,压倒了对爱情存续的渴望。于是“短暂易逝的心动”被判定为爱情的终局,对于影视作品中的大量浪漫爱神话,我们既沉浸又抽离。回到现实中,我们劝诫般对自己说:“智者不入爱河”。正如影片中,在绢与麦正处于热恋的甜蜜时,一段有些格格不入的旁白突然出现:“开始亦是结束的开始,相遇总是伴随着别离,恋爱就像宴席终会散去,所以恋爱中的人们,只是带来各自喜欢的东西相对而坐,隔着桌子聊天,苦中作乐罢了。”

甚至,即使爱到最后一步步走散那又如何,只要认真地投入过,也认真地挥手告别,这便是生命中一段值得感谢的旅程。正如《花束》宣传词中说,影片“描绘了人生最完美的五年恋爱”——并不是只有修得正果的恋情才堪称圆满。在告别时还能温暖地拥抱,重逢时还能默契地挥手,这已然是旧日美好并未结为伤疤的明证。

看清关于爱情的惨淡真相后,我们同样能够热烈地——甚至更加热烈地去爱。这就像是,花朵懂得了玻璃花瓶的局限与易碎,决定为自己解开彩色丝带,去现实的土壤里经历四季流转。

THE END
1.微信公众平台第一场辩题:谈恋爱是为了追求结果/谈恋爱是为了享受过程 正方:专业团队 vs 反方:无言以对 正方 正方认为恋爱本身就是一种带有目的性的行为,当两个人决定开始一段恋爱关系时,他们都会怀有某种期待,希望通过段关系达到一定的结果。结果对于恋爱关系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至关重要。如果没有明确的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yNTY3MDkxNA==&mid=2247638865&idx=1&sn=ec90b38fa992d5728967cd172fe15c16&chksm=e870bd3cdf07342a4e33a9e8f800494ae82d06d280b30dc3bfb18b25c7afe1d164d296d66adc&scene=27
2.花束般的恋爱,一场没有根的恋爱(花束般的恋爱)影评所以,即使他对于小众文化的追崇,看似与女主有相同的兴趣爱好和很多共同话题,但是本质上,女主相较男主更明白自己的追求而并非迎合大众的认可。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在步入社会之后,男主随波逐流被社会同化的转变如此之大。当然,首尾呼应,谷歌地图的记录,让这段恋爱在记忆中更加特别,给这段花束般的恋爱花画上了圆满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4521520/
3.头条文章女演员千代子终其一生,追寻一个青春期偶遇的男画家。 这是一部有关美好、执念、梦想与自由的电影,虚实切换中的连贯流畅,于如梦似幻天马行空中带给观众真实的感悟和感动,让人在跳跃变换的思绪中感受到想象的自由是今敏作品的绝妙之处。 07 花束般的恋爱 https://card.weibo.com/article/m/show/id/2309404787172753670493
4.花束般的恋爱KTV片段《花束般的恋爱》如果女生教男生认识一种花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火美坚定的接受命运,选择了自己想要活出的人生! 「4K Hi-Res 花束般的恋爱」 “总以为还有一辈子的时间,慢慢跟你说再见”丨在加纳共和国离婚 谈一场花束般的恋爱是圆满还是遗憾呢 长时间的恋爱,真的会像花束般凋零吗。菅田将晖 有村架https://xbeibeix.com/video/BV1d3411L7uf
5.BubbleFuji的推荐LOFTER(乐乎)他和钱译上一次见好像还是在两年前的春天,他因为演出没能出席周嘉的葬礼,演出结束后,他找了好久才找到一家门口就种有木棉花的花店,问能不能用木棉花包一束花束。 “呃…… mwwwww关注 【佑灰】女儿谈恋爱了怎么办 *全小文和他的医生爸爸们的番外 https://www.lofter.com/shareblog/bygqinshimingyueqxx
6.《花束般的恋爱》:在成长现实中葬送浪漫,致每段未能圆满的情爱关系日本人气演员菅田将晖、有村架纯双主演,在日本蝉联六周票房冠军的浪漫剧情片《花束般的恋爱》,由曾执导《月薪娇妻》、《凪的新生活》的土井裕泰担纲导演。电影由一段长达五年的恋情,讲述爱情在成长中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没有辛辣、通俗的爱恨情仇,以温开水般的柔和笔触,一笔一画记录人生路上,那段美好却未能开花结https://www.jianshu.com/p/17c4b51dcd20
7.微博正文本次的辩题有:1、恋爱“军师”盛行,让恋爱变得更容易or更难2、谈一场“花束般的恋爱”让青春更圆满or更遗憾3、“绝世美人”形象塑造更依靠颜值or演技4、惊艳时光的回忆是礼物or诅咒5、人间一趟,心无挂碍or心有所属更值得6、接受“世界是个草台班子”有助于/无助于缓解年轻人的焦虑7、在严肃中坚持戏谑or在https://m.weibo.cn/status/4976728729979459
8.《花束般的恋爱》高清未删减,网盘下载,限时免费分享样通过外观辨识、感官评审等办法现场拼配出与标准样品质一致的茶样并记录拼配比例端雅天尊这般做未免过于极端了《花束般的恋爱》高清未删减,网盘下载,限时免费分享他们此刻处在高崖之上抬头是夜幕低头是崖下重重密林随着谈话的深入家中原本紧绷的气氛逐渐缓和曾经的误解和隔阂似乎在一点一滴地被http://www.airjipiao.com/idk1879476875004/20240820/upv0r1qo5a0.aspx
9.《初恋》,略旧于这个时代爆红的《花束般的恋爱》和《初恋》, 为何是截然相反的爱情观? 提到今年的日本影视作品,绕不开一部现象级的电影《花束般的恋爱》。与剧集《初恋》相比,显然《花束般的恋爱》的故事,更能让万千现代都市男女引发共鸣。电影中写实地呈现出一对恋人相爱的过程,他们如何志趣相投、他们如何同时认出酒吧里的押井守、他们http://m.bjnews.com.cn/detail/1671768168168927.html
10.现代诗三百首一棹兰舟入幽梦 梦断高阁 伊人可在远渚上 拈桂望兰舟 2013年9月30日 4.架一座桥 在岁月里行走 偶一抬头 遇见你的笑 微勾的嘴角是月牙儿在摇 人同此心 心同此理 诚心天地共鉴 只需架一座桥 便能把莲叶样的圆满捞取 2013年9月30日 5.因为 https://www.zgshige.com/c/2020-08-18/14812787.shtml
11.拿到中考录取通知书的祝福语(精选215句)11.开始新的知识航程,遨游学海;结识新的朋友伙伴,感受友情;沐浴新的青春阳光,快乐前行;咀嚼新的智慧之13.生活的海洋已铺开金色的路,浪花正分列两旁摇动着欢迎的花束。勇敢地去吧,朋友!前进 21.大学大学不一样,没有高中的苍茫,听说你要把大学上,祝愿你轻松学习不挂科,谈着恋爱欢乐多,年年优秀https://3g.yjbys.com/zhufuyu/zhongkao/3033808.html
12.第四部卜吕梅街的儿女情和圣德尼街的英雄血查理十世在去瑟堡的途中,叫人把一张圆桌改成方的,他对这种危难中的仪式比那崩溃中的君权更关心。这种琐碎的作风叫忠于王室的人和热爱种族的严肃的人都灰心失望。至于人民,却是可敬佩的。全国人民在一个早上遭到了一种王家叛变的武装进攻,却感到自己的力量异常强大,因而不曾动怒。人民进行了自卫,克制着自己,恢复https://www.wansongpu.cn/display.asp?id=18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