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过去的这个2016年,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故事,也都听了各路歌手出的新歌。说实话,我在这一年里听的新专辑数量用一只手就可以数得过来,愧对“爱乐者”的自我期许,却也是真实的反映。所以在这样充满怀念与盘点气氛的年末,能跟大家聊的是往前调10年,回到那个“90后”们普遍还在青春期的2006年。
因为自己刚刚在A、B站投了2006国语歌曲的盘点视频,因此我们就着这个话题展开,对十年前我们听过的国语歌曲,以及当时的那些人、那些事作个全景的回顾,体味这十年里唱歌的他们与听歌的我们所经历、所变化的。
(在视频里提及的一些前提还是再简单说一下,本文讨论的是2006年华语乐坛的国语歌曲,其他语种限于本人经历,恕不能一并列出;所列歌曲均以来自2006年内发行的正式专辑或EP为准,一些在前一年走红的歌曲虽正式在本年出版,但未收入)
写在前头的首先是自己评选的年度二十大歌曲——这是个人的观点,主要基于当时及日后的传唱度,侧重于在当年的听众影响力。其中前十位被自己在回顾视频中加了标记,排名分前后。
1.千里之外-周杰伦,费玉清
2.今天你要嫁给我-陶喆,蔡依林
3.隐形的翅膀-张韶涵
4.舞娘-蔡依林
5.曹操-林俊杰
6.小情歌-苏打绿
7.暖暖-梁静茹
8.背叛-曹格
9.宝贝(InADay)-张悬
10.秋天不回来-王强
11.桃花朵朵开-阿牛
12.人质-张惠妹
13.只对你有感觉-飞轮海,Hebe
14.认真的雪-薛之谦
15.将军令-吴克群
16.如果没有你-莫文蔚
17.这该死的爱-张靓颖
18.放生-范逸臣
19.我相信-杨培安
20.爱爱爱-方大同
(鉴于新马籍歌手多在台湾发展,所以并到一起来讲。新出道的歌手将出现在后边的专门篇)
(2006年男歌手之王仍然属于周杰伦。《依然范特西》专辑,2006.9.5发行,阿尔发音乐)
首先我们要“谴责”一下王力宏,这位大咖连续在2004与2005两年的最后两天发专辑。说实话,《盖世英雄》这张专辑在2006年的上半年有足够的影响力与竞争力,本来也应该被纳入讨论。但依据我设定的“限2006年当年发行”条件,它不得不遗憾地只好作为一个注脚。要不然,《花田错》、《大城小爱》、《KissGoodbye》,至少2006的十大金曲就不会那么难选了……
除开王力宏,这一年较知名的港台男歌手几乎都凑齐了。首先提的,想想还得是周杰伦。无论是人气指数还是作品质量,当时的周杰伦仍然稳如狗。因为遭遇泄露而不得不提早发行的第七张专辑,这张《依然范特西》达到了大家的预期。作品不必一一列出,大家都有印象,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别出心裁的设计,比如请来“上个时代”的歌者费玉清共同演绎的《千里之外》,闻者无不赞赏。时至今日回味这张专辑,从整体的传唱度来讲,应当是2006年的第一名,而他也稳定地延续着自己的乐坛统治力。
周杰伦,费玉清
与进入稳定平台期的周董相比,林俊杰正处在尝试转型的上升期。2月发行的《曹操》从音乐本身到造型设计,我个人都觉得是在摆脱前三张的稚气,向“成熟”两字作真正的进攻。《曹操》与《原来》作为打榜作品,都体现了这种改变,特别是前者,尽管还有人对歌词有意见,但只要钢琴前奏一响起,所有人都会被拉回2006年的年初,然后随着摇滚的颤栗脱口而出“东汉末年分三国”……
林俊杰
除了这两位指标性的男歌手外,那一年的当红小生们真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比如潘玮柏的《反转地球》专辑,与苏芮合唱的《我想更懂你》赋予流行音乐更多的深度;吴克群的《将军令》专辑,同名歌曲唱出对华人文化自信的期望;罗志祥的《Speshow》专辑,《精舞门》成了他演艺生涯当之无愧的代表作(之一?);曹格的《Superman》专辑,《背叛》至今仍活跃于各大综艺节目及KTV中;方大同的《爱爱爱》专辑,SoulBoy的名声越来越大。另外,夺得金曲歌王的李玖哲的《我会好好过》、范逸臣《放生》等都出自本年。总的来说,他们都处在稳定发展的过程中,作品普遍已经进入成熟的状态——他们大多出道于2000年及以后,2006正是他们个人及市场的黄金期。
潘玮柏,苏芮
罗志祥
方大同
李玖哲
与这些当时还是“新生代”的歌手相比,“中生代”或者说是“老派”的男歌手们这一年的作品同样值得回味。比如陶喆的《太美丽》专辑,新专时隔仅仅一年,是他之前没有过的,里头并不算是首推的《今天你要嫁给我》(与蔡依林合唱),成了国民爱情神曲——虽然我个人对同名主打情有独钟,哈哈。像光良的《约定》、游鸿明的《诗人的眼泪》、周传雄的《快乐练习曲》、庾澄庆的《戒不掉》、张信哲的《做你的男人》、伍佰&ChinaBlue的《纯真年代》等专辑,都各有流行度颇高的歌曲——在风格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更需要这样的作品来跟“年轻人”们争抓听众耳朵的机会吧。
陶喆,蔡依林
光良
游鸿明
庾澄庆
(蔡依林的进化之作终于获得了市场与业界一致好评。《舞娘》专辑,2006.5.12发行,EMICapitol)
这一年百花齐放的港台女歌手大名单里,没有孙燕姿与王心凌两大人气王。相比之下,大多数人会认同把蔡依林放在头条的位置。从市场到奖项评审,都给予了《舞娘》这张专辑足够的肯定。从SonyBMG转战EMI,这张专辑在我看来象征着蔡依林第三个阶段的开始,而这第一步显然走得格外漂亮。回顾视频里我放了6首歌,你也许会纳闷,我擦,这些歌怎么都是出自同一张专辑——有点《城堡》专辑那时的感觉吧,《舞娘》、《假装》、《马德里不思议》、《乖乖牌》,进化态的蔡依林势不可挡。在一些统计资料中,这张专辑登上了2006台湾唱片销量榜的冠军,她也在被二度提名后首获金曲歌后荣誉,“青春偶像歌手”的头衔正被她自己试着努力摘掉。
蔡依林
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当时,女歌手人气的延续必须需要新作品的跟进。因为出道年连发两专而缺席了2005年的张韶涵,在2006年打起了发专的开年头阵。加入更多元素的《潘朵拉》专辑试图发掘她声音的最大潜力,于是我们一开始听到的打榜作品是陈伟这种鬼才为她打造的电子风同名曲,以及《香水百合》等等。但一首《隐形的翅膀》坐阵,就可以让这张专辑获得足够的印象分了,在那个时候,能成功打入老师一辈的年轻一代流行歌,这首无疑是首选;王雅君多作词,而这首她作曲的作品,却也成为她个人最值得称道的代表作。
张韶涵
萧亚轩
张惠妹
杨丞琳
莫文蔚
范玮琪
戴佩妮
(苏打绿的第二张专辑,让更多听众知道了他们的才华。《小宇宙》专辑,2006.10.20发行,林暐哲音乐社)
南拳妈妈
Twins
2005年发行首张正式专辑的苏打绿,在2006年用《小宇宙》问鼎金曲奖最佳乐团,象征着乐坛一股新的势力已经强大起来。而他们“挑战”的五月天,时隔两年发行《为爱而生》,当然也因为在年末,所以主要的流行期在2007年。在之前做的2004年回顾中大放异彩的F.I.R.,发到第三专《飞行部落》,个人本来觉得还不错,但市场的反应似乎并不认同,令人颇感遗憾。
苏打绿
F.I.R.
(许巍是为数不多能获得跨越时代的追捧的歌手。《在路上……》专辑,2006.2.16发行,步升音乐)
首先回答这样一个问题,2004到2006所谓“繁荣”那几年,你的脑海中立刻能想到的内陆男歌手有哪几位?可能把你问住了。的确,提到港台的男歌手,我们可以如数家珍;但转到内陆时,从数量上便出现了严重的失衡。当时的内陆一哥孙楠与还不是娱记宠儿的汪峰在2005年发了专辑,更让范围近一步缩小。
这一年的(非新人的)内陆男歌手,一大类是创作型的。2月,许巍《在路上……》专辑发行,整张大碟将他从1994年以来为他人或自己创作的作品拿回来重新编曲、演绎,原本就优秀的作品,让原作者自己演唱,竟然更加动人。听歌、抬头、望天,许巍的歌真的可以跨越世代。到了3月,胡彦斌出了《音乐密码》专辑,主打歌《皇帝》大玩电子乐,创意十足。个人相信这张专辑让小胡的影响力蹦上了一个台阶,从此走入一线的行列。
许巍
胡彦斌
而9月底,在前一年靠《西厢》打出年轻人知名度的后弦发了EP《9公主》,虽然只有《昆明湖》、《九公主》、《单车恋人》三首新歌,但对90后来说,这些几乎构成了对后弦作品的主要印象。虽然在当时,想用这种风格挤进“主流市场”实在太难,但多亏了当时互联网的传播,没让这些唱作人的成果隐没。至于民谣圈,万晓利《这一切没有想象的那么糟》专辑也发在此年,但一时的影响力稍逊,日后才被发掘出它的光芒。
后弦
万晓利
陈坤
刀郎
(在知乎的各种评价中都被高度肯定的金海心,当年的作品相当成熟。《独立日》专辑,2006.1.12发行,华纳音乐)
那么内陆男歌手的风头被谁抢去了呢?其实很多内陆女歌手也有点纳闷,自己的作品在电台打榜成绩不错,口碑上佳,但在年轻人中的影响力并不够。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她们遇到了史上最知名的一届——2005届超级女声。关于超女,我们一样放进新人篇中讨论,先讲讲别人。
这么一分割,其实这年的内陆女歌手所讨论的数量好像也不算太多。一类是偶像派,比如2004年出道的首届超女冠军安又琪,在艾回发行的《谈情说爱》专辑,必须要承认当时港台唱片公司打造音乐的能力,让她整个档次比起处女专不知上了多少级,但凡当时听了打榜曲《谈情说爱》、《有你陪着我》的都会举起“老哥稳”的手势,说上一句“洋气”。同样是2004年的新人韩雪,一首《竹林风》唱进了次年的央视春晚。又如2005年的(头号)内陆新人金莎的《不可思议》,延续可爱公主风。
安又琪
韩雪
金莎
金海心
王筝
戴娆
在我自己的统计中,2006年有一个明显不同于2005年的现象,即演员、主持人等非“专门歌手”发唱片的数量有明显的减少。不知这是不是唱片公司因应市场的状况做出的调整,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发片的天赋与水准。
(羽·泉捍卫着自己内陆第一组合的地位。《朋友难当》专辑,2006.12.7发行,华谊兄弟)
总的来讲,2006年内陆的乐团与组合还是老样子。相对质量较高的仍旧是羽·泉,年末《朋友难当》专辑让他们坐稳了内陆第一搭档的位置。而动静最大的也还非花儿乐队莫属,《花天囍世》专辑中继续着搞怪风格,并“习惯性”翻唱了一首外文歌作为主打。水木年华出了主打歌充满网游奇幻感的《生命狂想曲》,换了女主唱的爱乐团出了《放开》,阿里郎也有《I’msorry成人仪式三部曲》。倒是二手玫瑰的《娱乐江湖》有不少新意,但谁能在电台听到打榜宣传啊。
羽·泉
花儿
水木年华
爱乐团
在这次2006回顾视频的最后,我做了一些数据统计,其中写到出场新人共37组,占整个出场歌手/组合数的近三成。这可能是因为我的样本统计很广泛,也可以说是新人数量的确多。但就十年前后的我们而言,真正“有感”的又有多少呢?我们来慢慢聊(本文中的“新人”限定为本年度发行首张正式专辑的)。
(十年来一直还能稳定发片的06届新人,像A-Lin这样的很少了。《失恋无罪》专辑,2006.2.10发行,艾回唱片)
港台新马这一年度出了几位响当当的新人。若以当年来看,我倒愿把“新人王”的头衔给Tank吕建中。从前一年年末《终极一家》原声带开始,Tank的曝光度越来越大,直到2月发行《Fighting!生存之道》专辑。里边《三国恋》、《给我你的爱》、《独唱情歌》等都传唱一时。比起这些,我认为他是新人王更大的因素是他的创作能力,至少在这次回顾视频中他担纲了6首歌的作曲。
Tank
同为唱作型歌手,蔡旻佑也在这一年出道,《19》专辑中的《我可以》不知俘获了多少少女心,他也得以跻身金曲奖最佳新人的提名名单。而张悬的首张专辑《mylifewill…》专辑在6月发行,里边自然有那首被大家所津津乐道的《宝贝》,在接下来几张逐渐迈入“深水区”前,这个带着青涩气质的全创作作品带给了听众们清新的惊喜。
蔡旻佑
张悬
必须要承认华研当时的推新人能力,上半年Tank,下半年则是飞轮海。在2003年前后,偶像男团一度风靡台湾乐坛,在2006年稍有退烧之际,飞轮海的出现又再次炒热。《同名专辑》里请来师姐Hebe合唱《只对你有感觉》,不知成全了多少少男少女的合唱梦(跟前一年周董那首要人命的《珊瑚海》相比==)。最终飞轮海可以说成为了接下来5年华语乐坛偶像男团的统治者。相比之下,同年出道的183Club可就没那么幸运,只留下了一张专辑。
但如果论在乐坛的延续性与稳定性,一圈数下来,恐怕只有A-Lin一位了。她拥有在历史上新人少有的声音条件,人们通常很难想象这嗓音来自一位不到23岁的小女生。《失恋无罪》这张出道专,个人认为曲风的多元性把她嗓音的潜力完全释放了出来,让我们发觉这个妹子对抒情、摇滚、R&B等竟都有可怖的适配性。十年后的现在,虽然憾于屡被金曲奖提名而不中,但她已经被更多人知晓,并稳稳地发着一张张叫座的专辑。
A-Lin
其他的港台新马新人包括杨培安、潘嘉丽、元若蓝、2moro等,不再一一列出。
好吧,终于要讲到庞大的内陆新人团了——这次回顾视频里收录的内陆新人有25组,实际数量可能还会更多。
(2006年是超女全面大举“入侵”唱片市场的一年。2005年超女三甲,李宇春、周笔畅与张靓颖)
前三名的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在2006年交出的首专成绩单都有很强的竞争力,我只能并列地提出。李宇春签约太麦,年初一张EP、年中一张《皇后与梦想》,与张亚东深度合作,把她独有的舞台魅力带入专辑,整张碟的风格统一性极强。周笔畅转投乐林文化,《谁动了我的琴弦》专辑同样制作精良,出了《号码》、《别爱我想爱个朋友》这样的好歌。相比之下,那一年自己听得比较多的是张靓颖,也是年初一张EP年末一张《TheOne》,华谊的平台有助于她的施展,专辑里对苦情歌的诠释深入灵魂。这三位的出道作品在当年各有特色、难分高下,都值得称道。
李宇春
周笔畅
张靓颖
另外,排在第四名的何洁在艾回发行的《发光体》让人眼前一亮,真想把上半年夸安又琪的话再复制粘贴一下。十强里最小的黄雅莉的《崽崽》专辑,则靠旋律优美的《蝴蝶泉边》被人们所铭记,流行度甚至比起前边几位的更高一筹。
何洁
薛之谦
俞思远
离开选秀层面的内陆新人在日后仍有顺利发展的并不多,弦子应该算一位,当然她也在台湾出道,并入围了金曲奖最佳新人奖,《沿海地带》让人们知道她并不只有一首《不得不爱》的。其他新人方面,先是3月,太合麦田试图复制1999年“红白蓝”概念唱片新人组的模式(红:尹吾,白:朴树,蓝:叶蓓),出了一个新的“红白蓝”,红的是王梵瑞的《青春》,白的是钟立风的《在路旁》,蓝的是莫艳琳的《顽固独身主义》。这个主打唱作、偏向民谣风的组合,在当时似乎没能如愿再获商业上的成功,莫艳琳唱《带走》时失控飙泪的样子,似乎也反映着内陆唱作人走向台前的艰难。
弦子
王梵瑞
钟立风
莫艳琳
到了4月,竹书文化则推出了“竹书新势力”三组新人,迷子、岳夏与简迷离——相信99%以上的人现在都不太知道这几位了,拜电台所赐,天天都有她们的宣传,听来听去竟也觉得还不错。只是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还是遗憾大过期待,现实的残酷性,当局者是最深有体会的。内陆乐坛推新人的模式,还在持续地探索中。
除了前边罗列的各类歌手外,还有一类我们不能忽视的存在,这就是我们熟悉的所谓“网络歌曲”,而它们在2005~2006年进入发展的成熟期,这些歌曲本身的词曲、制作及演唱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欣赏,但你不得不承认的是,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网民数量的增加,在互联网上休闲娱乐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这些旋律相对简单、歌词白话上口的作品得以通过网络这个载体以惊人的速度传播,以至于即便没有电台宣传打榜,却能取得与一线歌手的作品相似的知名度。而十年过去,相信我们都已经用更包容的心态来看待它们了,毕竟它们与我们的青春、生活有过交集与点缀。
(这些专辑的封面通常槽点颇多,但也算是时代特色了。《秋天不回来》专辑,2006.12.26发行,华谊兄弟)
其实在这一年“出产”的“网络歌曲”很多,不少歌手还是第一次发专辑。入选了我自己评选的“十大”的唯一一首内陆歌曲是王强的《秋天不回来》,这个选择或许有争议,但大家可能也想不出太多反驳的理由,它就是很火,没有来路也没有去处,而这就是2006年作品;同样在这一年出的还有位艺名叫“誓言”的男歌手,很多人对它没有概念,但一定都听说过这首《求佛》;类似的,侃侃这个名字对很多人来讲也有点陌生,但提到日后进入《北爱》的《嘀答》,大家都会恍然大悟一番。
王强
誓言
侃侃
一些“老歌手”也有作品,像之前提到的,郑源的《难道爱一个人有错吗》、刘嘉亮的《爱我就别伤害我》、香香的《香飘飘》,一看歌名就能大致哼出副歌的旋律。有的歌即使是电视电台宣传,但借由网络传播,一样火到不行,最典型的就是王冰洋的《飞舞》,那时的网吧里时常播放着“满天飞舞,一片荒芜”的旋律……
王冰洋
刘嘉亮
香香
(《满城尽带黄金甲》在2006年12月上映,一举揽得近三亿的票房)
说到2006年的中国电影,大家会毫不犹豫地想到这一年的两部国产“大片”《满城尽带黄金甲》与《夜宴》,张艺谋冯小刚两大导演执导,卡司阵容豪华,二者都获得了破亿的票房——而它们的原声音乐,前者有参与演出的周杰伦《菊花台》、《黄金甲》,后者有作曲大师谭盾打造、张靓颖献声的《我用所有报答爱》,都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另外票房同样破亿的《霍元甲》也有周杰伦演唱的同名主题曲(结果第二年周董又在电影圈刷了一大波存在感-。-)。
周杰伦
这一年的偶像剧也出了一些优质的原声音乐。年初的古装剧《天外飞仙》,收录了S.H.E的《一眼万年》与Tank的《千年泪》;王心凌与张栋梁主演的《微笑Pasta》,有各自演唱的《彩虹的微笑》与《北极星的眼泪》;两岸演员合作的《屋顶上的绿宝石》,张韶涵与Claire(未出道的郭静)贡献了主要插曲;等等,不一而足。
王心凌
(这是萧潇仅有的两张正式专辑之一了……《I'm萧萧》专辑,2006.1.13发行,海蝶音乐)
萧潇
伊能静
Sweety
蜜雪薇琪
其实竞争激烈受冲击最大的还是新人或出道不久的准新人。这次回顾视频里的183Club、2moro两个新出道的男子组合,以及迷子、元若蓝等,都只有这年发行的一张正式专辑。而2005年出道的同恩,这年的第二张专辑被安排了一次颠覆性的转型,结果大flop——本来以为她也板上钉钉地登上这部分的榜单了,还好,在去年底迎来了她的新专辑。只是对歌迷们、包括对歌手来说,十年漫漫的等待都足以称得上是一种煎熬。
李慧珍
其他几首限于篇幅,不再一一展开。但它们每一首都在十年前自己的记忆中深深扎根,但凡听到,都会让念头时空变换回过去,想起那时的生活与自己。
李慧珍-寻找李慧珍
易桀齐-千里之外
岳夏-爱你胜过爱自己
蔡健雅-BeautifulLove
郑钧-私奔
超口爱乐团-圆
同恩-不准哭
萧萧-想忘了
黄雅莉-蝴蝶泉边
季忠平-解脱
(那一年的生活,一半是学习,一半是抱着收音机听MusicRadio)
谢谢你,2006年;谢谢你们,2006年的歌曲、专辑与歌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