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至29日,海陵岛国际风能大会(2023)在阳江市举行,全球海上风电领域的专家学者、行业领袖齐聚阳江,探讨技术前沿趋势探寻创新突破方向,共推全球海上风电产业高质量发展。
广东省能源局一级调研员赖勇表示,广东海上风电未来前景广阔,近年来广东高度重视发展海上风电产业、海上风电创新示范和资源综合利用,未来将以更大的决心、更丰富的场址储备、更完善的产业链体系,推动全省海上风电高质量发展。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建设阳江国际风电城,省将继续支持阳江海上风电产业发展,助力阳江进一步强化创新能力建设和产城融合发展,全力打造和擦亮国际风电城这一名牌。诚挚欢迎大家来粤参观考察、献计献策、投资兴业,为我国海上风电高质量发展作出广东贡献。
开幕会上,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周冰介绍了《广东(阳江)国际风电城规划》。与会嘉宾共同启动了广东(阳江)国际风电城核心区建设。
会上还举行了海陵岛国际风能大会签约项目签约仪式。项目签约共12个,投资总额695.8亿元。其中阳江市江城区项目共1个,投资总额13亿元,阳东区项目共3个,投资总额165亿元,阳春市项目共1个,投资总额48亿元,阳西县项目共2个,投资总额15亿元,滨海新区(阳江高新区)项目共5个,投资总额454.8亿元。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目前阳江已基本形成集风力开发、装备制造、港口服务与施工安装、研发设计、检测认证、运维管理及综合服务于一体的海上风电产业集群。阳江滨海新区(阳江高新区)作为广东(阳江)国际风电城生产核心区,是阳江海上风电产业发展的主战场。目前,该区正紧抓机遇强化配套优化环境,当好企业的“服务员”,奋力打造广东(阳江)国际风电城。
据了解,近年来,阳江市把握世界绿色低碳发展趋势,抓住国家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以及广东省支持阳江建设国际风电城的机遇,大力发展海上风电,从5年前一张白纸发展到现在基本构建起海上风电全产业链,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式发展。
广东(阳江)国际风电城建设全力推进
在开幕的海陵岛国际风能大会(2023)上,广东(阳江)国际风电城核心区建设正式启动。广东(阳江)国际风电城规划范围约134.7平方公里包括阳江港片区、长洲片区、金朗岛片区,其生产核心区位于阳江滨海新区(阳江高新区)。广东(阳江)国际风电城是国内首个规划建设的风电城,以风电装备制造为引领,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构建功能完备的风电全产业链生态体系,拓展融合共生的延伸产业,争创零碳产城融合典范,将阳江打造成世界一流的国际风电城,以阳江港片区为核心承载,利用优良的港口资源发展风电产业及其延伸产业,同步配套生活服务设施,促进产城融合发展;以长洲片区和金朗岛片区为主要承载,以高校科教资源为依托,构建科技创新及人才培育的孵化平台,提高城市综合服务能力。
据了解,阳江已基本构建起集资源开发、装备制造、研发设计、检测认证、运维管理、综合服务于一体的海上风电全产业链体系。下一步,阳江市将加快打造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为广东沿海经济带打造产业发展主战场贡献力量。
一是打造海上风电开发建设引领区。推进650万千瓦在建海上风电项目2025年全容量并网发电,加快新增1000万千瓦项目前期工作。
二是打造海上风电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加快风电装备制造关键环节补链强链,聚焦风机设备、安装船机、海上输变电设备等,推动国内外领先企业集聚发展。
三是打造风电科技创新策源地。围绕全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加快阳江海上风电实验室、海上风电学院等平台建设,深入开展漂浮式风机、柔性直流输电、深水海工工程等关键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推动风电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
四是打造全球化海上风电母港。加快阳江港建设专业化、规模化的海上风电装备出运母港、运维母港,加快建设和完善海上风电质检认证中心、工程试验中心、大数据中心和集中运维中心。
五是打造产城融合发展新典范。协同推进阳江国际风电城、阳江科学城建设,推动作为产业生产核心的阳江港片区与作为服务配套核心的长洲片区、金朗岛片区融合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宜游风电城。争取到2025年,阳江国际风电城的产品和技术覆盖全国并辐射至东南亚地区,风电产业链年产值超1000亿元;到2035年,阳江国际风电城的技术和产品覆盖亚洲并辐射全球,风电产业链年产值超2000亿元。(黄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