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非遗猪肠碌里无猪肠阳江技艺

故乡把味觉深植在游子的记忆里,即便走的再远,熟悉的味道也会提醒游子,故乡的方向。

猪肠碌、凉果、腍肉、糖鸡,都是外出江城游子灵魂深处的味觉记忆。

当然,凉果、腍肉等美食也能在相当程度上慰藉江城游子思乡之苦。

阳江特有美食猪肠碌

“圆圆滚滚一条肠,内外豆芽芝麻香。最妙搭片破红布,细仔大人爱品尝。”

这是一则谜语的谜面,从能否立即猜出其谜底,就能区分出你是不是阳江人。这则在阳江儿童中流行的谜语的谜底就是猪肠碌。

阳江猪肠碌是一种米制粉类美食,用米浆炊好的粉皮和豆芽等一起制作,其做法类似于肠粉,吃时蘸点辣椒酱,风味独特,是阳江人早餐、宵夜首选小吃,不管是路边小摊还是星级酒店,猪肠碌都是点单率最高的选项。

作为阳江的特色小吃,猪肠碌只出现在阳江区域。如果非要寻找相似产品,只能从制作环节中的“卷”,勉强找到江门等地的粉卷有相似之处,但从制作的复制程度、厨艺的要求、色香味的体现来看,两者间又是截然不同的。

包猪肠碌。

在阳江市的各县(市、区)当中,猪肠碌特色更突出、受欢迎程度更高的区域又是江城区。阳江各县(市、区)的猪肠碌在名称、制作流程、主要食材、外观、食用习惯等方面基本一致。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别:江城区的猪肠碌相对更贴近历史传统,以粉皮和豆芽为炒料,外表面撒白芝麻,最讲究炒的火候;阳西县的猪肠碌相似,但火候稍弱,有时会卷胡萝卜等食材,一般不撒白芝麻;阳春的猪肠碌会卷花生其他食材,也不太要求火候。

猪肠碌的起源没有文字记载

江城区纳入保护的3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大多数能从史志等书籍中找到历史起源的文字记录,而最受群众喜爱的猪肠碌却找不到;并且,大多数项目的传承人已经有几代人,而猪肠碌制作技艺的第一代传承人还都是80后。

没有文字记录会不会导致关于猪肠碌的记忆消失,又会不会影响猪肠碌制作技艺的传承?

当地民众认为,对猪肠碌的记忆与认同已经深深刻进他们的骨髓与灵魂,这种代代相传的全民共同喜爱,能如文字一样久远流传。尽管当地没有人说得清猪肠碌的历史,但他们坚信猪肠碌的历史是悠久的,向阳江人问享用猪肠碌的历史,就好比向沿海居民问吃鱼虾的历史,正因为说不清,才表明早已经习以为常,以至于史志的撰稿人未将其作为特殊的技艺写进书中。

炒豆芽。

虽无文字记录猪肠碌的起源历史,但其名称的由来却体现人们的一种积极心态、一份美好愿望。在物质贫乏的年代,食肉是一种奢望,智慧的百姓以粉皮、豆芽等素食卷成猪肠的形状并冠以“猪肠”的名称,素食肉称,是一种对当时困难生活的慰藉。由于猪肠碌的馅要先放在一张米粉皮上,顺一个方向滚动才可包成,所以取名为“碌”。再者,“碌”“禄”同音,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时也可以相信猪肠碌制作技艺的传承。在阳江的厨师行业里有一个惯例,一个学徒在酒店学厨艺要从学炒猪肠碌粉开始,火候、颠勺、味道等基本功在一盘猪肠碌里充分体现,炒猪肠碌事实上承担了考核一个厨师厨艺水平的重任,这就支撑着猪肠碌技艺的传承。

支撑这项技艺传承的,还有1984年出生的黄永湾,1981年出生的庞耀律,他们是猪肠碌制作技艺的第一代传承人。为了承担起光荣的传承使命,他们开设了江城区碌碌香餐饮店,注册了含有传统文化元素的商标,设计了猪肠碌卡通形象,提出了“体验,不止在美味!”的标语,启用了以阳江景象为背景的包装盒,创新了多种不同口味选择的猪肠碌,将猪肠碌美食文化更深地植入年轻人心底。

阳江凉果:小城的喝粥配菜而今畅销海内外

江城老城区土生土长的50后、60后的记忆里,一定有这样一幅儿时图景:有人走街穿巷售卖醋浸“燕智子”,受父母之命去买回家作为喝粥的配菜,也有不少家庭主妇会自己动手在家里腌制一些。这种酸酸甜甜的美食,便是当地一代代人在接力喜爱的阳江凉果,其制作技艺如今已被江城区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阳江凉果制作技艺,是流传于阳江地区的一项食品腌制技艺,传承历史至少有300年。据《广东历代方志集成》之肇庆府部(二七)(康熙二十年)《阳江县志》物产篇中记载着益智、砂仁、仁面、橄榄、杨桃可入盐或蜜渍,这是阳江凉果传统制作的雏形。

制好的黄皮蜜饯产品。

处于亚热带的阳江,依山傍海,盛产优质海盐和优质益智、春砂仁、仁面、枇杷、荞头、杨桃、桔子、乌榄、白瓜等;充足的光、热、水等环境条件,又为阳江凉果制作的核心工艺“盐腌”“晒胚”等过程提供了天然有利的条件,再有高超的制作技艺加持,就产出了营养丰富、口感纯正、果味浓郁的阳江凉果。

据《精编本草纲目》记载,益智、春砂仁都有极高的药用价值,现在都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中,益智是阳江山区地方特有的野生品种,系阳江特产的“食三宝”之一,而砂仁多产于云南,但生长于阳春的砂仁质量更优,所以冠名“春砂仁”。

经过一代接一代的传承创新,阳江凉果越来越受民众喜爱,已成为阳江最具代表性的优秀旅游产品之一,也是阳江市民馈赠亲友和送礼的首选。产品不仅畅销内地和港澳台,还远销美国及东南亚地区。

一颗小凉果,三代大学生

阳江凉果制作技艺以家族、师徒、群体为主要传承方式,制作技艺已经形成规范的流程和工序,得到了较完整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据统计,阳江地区目前拥有生产阳江凉果的大中小型企业有几家和部分家庭小作坊,该项技艺的传承群体约有1000余人,年产量约1万吨,年销售总额约1亿元。

在这较庞大的传承群体中,作为阳江凉果制作技艺项目保护单位的“阳江市利事达食品有限公司”无疑是业界领头羊。创立该公司的利衍昌上下几代人书写的凉果故事广为传播。

第一代传承人利桂,虽年少家贫,被迫以卖凉果为生,但他不安于现状,吃苦耐劳且富有才艺。他凭借腌制凉果的好手艺和鼻子吹双萧的绝技,把凉果生意做得风生水起,1915年就在阳江城南恩路丁屋巷建起自己房子,还把孩子培养成上世纪50年代的大学生。

第二代传承人利衍昌,继承父母的乐观进取精神,在上世纪50年代考入华南农学院就读,那时的大学生,真可谓凤毛麟角啊!他毕业后在湛江农科所从事17年农业与食品研究,不惑之年回到阳江报效家乡建设,研发食品的冷冻与贮藏技术,率先推出了九制益智、蜜饯益智、九制黄皮、蜜饯黄皮、糖醋仁面、九制仁面、甜酸荞头等系列凉果产品。利衍昌敢为人先,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探索工业化批量生产凉果的路子,率先开办了阳江县首批民营凉果生产加工企业。

阳江黄皮凉果制作技艺传承人利小冰对半成品进行天然晾晒。

第三代传承人利小冰,利衍昌的女儿,受良好家风熏陶,成为利家第二代大学生,现为阳江市利事达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她大学毕业后跟随父亲刻苦钻研凉果加工工艺,继承品质至上的优良传统,融入现代化管理理念,为做出能够传承百年的产品而不缀深耕。

第四代传承人关天昊、梁紫珊、林楚霏,俨然一个年轻的传承群体了,他们长大成人、学成归来,都加入了阳江凉果制作技艺保护与传承创新的事业中。

腍肉:阳江版的“东坡肉”

有着几百年历史的“阳江腍肉”,是流行于阳江地区的一道美味菜肴,成品色泽红亮,味醇汁浓,酥烂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腻口,深受大家的喜爱,成为当地喜宴必不可少的传统菜式之一。

在阳江吃腍肉,品美味固然有乐趣,更有乐趣的或许是关于其由来的谈资,因为它是阳江版的“东坡肉”。

“东坡肉”是以苏东坡的名字命名的菜肴。苏东坡是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书法大家,对烹调菜肴亦很有研究。他在黄州写下《食猪肉》一诗:“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早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可见他对自己烹制的那道烧肉是何等满意。

后来苏东坡到杭州做太守,务实为民有建树,组织民工重整西湖容貌。杭州百姓送猪肉致谢,他将这些猪肉煨制成红烧肉,分送给参加疏浚西湖的民工,大家将此烧肉命名为“东坡肉”。后来苏东坡到广东等地为官任职,此菜随之流传到岭南,并成为中外闻名的传统佳肴,一直盛名不衰。

东坡肉能获得“阳江腍肉”的专有名称并在阳江时代传承,除了鲜美的味道、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丰富的营养也是重要原因。

阳江腍肉。

有从事营养和养生研究的学者论证,东坡肉的养生作用体现在三方面。一是补充蛋白质,五花猪肉为人体提供优质蛋白质、必需的脂肪酸、血红素(有机铁)和促进铁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铁性贫血。二是补肾养血,五花猪肉味甘咸、性平,入脾、胃、肾经;补肾养血,滋阴润燥;主治热病伤津、消渴羸瘦、肾虚体弱、产后血虚、燥咳。三是滋阴润燥,猪肉煮汤饮下可急补由于津液不足引起的烦燥、干咳、便秘和难产。

数百年来,阳江人在坚持苏东坡确立的基本制作技艺的基础上,结合当地气候与饮食口味需求,世世代代精进烹制技艺,逐渐形成古法天然的制作理念,注重保留食材原汁原味。阳江人采用当地农家饲养八个月的土猪,取其新鲜五花腩肉,再配上八角、甘草、陈皮、桂皮、姜片、白糖、片糖、米酒、水、花生油、海盐、葱头等本地出产的天然香料和食材。单从这丰富的配料,就足以见得阳江人对生活的热爱,对阳江腍肉这道兼具营养、文化价值的美食,保护与传承的态度历来是认真的。

这种认真的态度,在阳江腍肉制作技艺非遗项目传承人何崧记的身上得到集中体现。尽管已是68岁了,作为该技艺第三代传承人的何崧记,还坚守着他亲手创办的南城饭店,尽管人们的饮食喜好有迁移,他仍坚持着以阳江腍肉作为招牌菜式,尽管市民居住地不断向新城区迁移,他仍坚持在老地方开饭店,只为服务中老年人这个铁杆顾客群体。他的付出是有回报的,不仅传承发扬了这项传统美食的制作技艺,还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如今,南城饭店的“阳江腍肉”制品年销量超过10000多斤,饭店产值过1000万元。

阳江糖鸡:江城城区独有的传统美食

每年的农历八月初十至八月十五那几天,江城区龙津路比平时格外热闹许多,那里售卖的一种既可赏玩又可品尝的美食,总能吸引老阳江人带着儿孙前来围观购买。老阳江人前来的意义,与其说是陪孩子,不如说是回忆自己的童年时光,孩子前来的意义,自然是为那一口美食、那一份乐趣。特别是近几年短视频兴起后,还少不了“网红”前来打卡拍照“蹭流量”。不能不叫人感叹,这美食“吸睛”的力道真大。

江城龙津路一家店铺的师傅在制作糖鸡。

什么美食如此“吸睛”?那就是阳江糖鸡,一种在中秋才有的传统美食,一种只在江城城区流传的特色美食。如此“小众”,在江城的美食中真正是独一份的存在。

“清末时期,曾祖父李学添开始制作糖鸡,后经过祖父李宗诚、父亲李孔波再到我这一辈,至今已传承四代。”糕饼艺人、糖鸡制作工艺主要传承人李孟文介绍,糖鸡制作原料主要是白糖,白糖熬成糖胶,加上食用色素,用各款式糖鸡印模印制成型,印制的糖鸡栩栩如生。当然,制作过程是先由艺人雕以精美木模,把调好的糖水浇注其中成为糖衣,待晾干后脱开木模取出红艳艳的糖鸡,其色彩以红色为主,也有白色、黄色、橙色等其他色彩点缀,其造型也不局限于雄鸡,只要增加模具,便能增加造型,形似大肚佛、鲤鱼、狮子、鸭子、猪、老鼠的糖鸡也很受欢迎。

市民在龙津路一家店铺选购糖鸡。

如今,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崇尚低糖低盐饮食,阳江糖鸡制作更趋式微,一些有着浓郁糖鸡情结的老阳江人担心,提着糖鸡赏月的情景将来只能在记忆中回味。

其实市民也不必太担心。首先,阳江糖鸡具有原料健康、观赏性强、寓意吉祥的特点,是有保护传承价值的,也是有一定存续生命力的。其次,江城区文化馆已担负起阳江糖鸡制作技艺非遗项目保护单位的职责,他们已经开展糖鸡制作技艺进社区、进校园行动,培养制作技艺人才,加大保护传承力度,使该项目后继有人。

链接:

阳江腍肉古法制作技艺

南城饭店何家几代人传承的独特古老制作技艺,工序步骤如下:

1.准备好天然食材、香料、配料,用本地土猪取其五花肉1000克,配料:八角25克、甘草25克、陈皮30克、桂皮30克、姜片50克、白糖50克、片糖50克、米酒50克、水、花生油(少许)、盐、葱头30克。

2.五花肉洗干净,在沸水锅内煮5分钟。

3.取出飞水后的五花肉,切成50克左右的方块。

4.把切好的肉放在盘中,放少许食盐、米酒、白糖、姜片腌制40分钟备用。

5.放少许花生油于炒镬中,再放下少许白糖慢火炒至金黄色。

6.再放下腌制好备用的五花肉于锅中,也炒至金黄色。

7.再放下所有配料,翻炒两次即可。

8.起锅,放在大瓦煲里加盖用旺火煮开,转文火炖约35分钟,直到肉酥烂,用筷子一插轻松扎透即可食用。

此制作方法不用现代制作好的调料,而用本地出产的天然食材、香料、配料,具有传统的清甜、酱香,酥脆,符合阳江人的传统味道。

THE END
1.湾区资讯搜先睇阳江非遗古法红糖今年首次开熬【湾区资讯搜先睇】旧屋焕新需耐心 品质装修才“无忧” 2024-12-07 19:13:32 【湾区资讯搜先睇】阳江非遗古法红糖今年首次开熬 2024-12-07 19:10:48 【湾区资讯搜先睇】“无废”剧本杀 让少年儿童沉浸式体验环境保护 2024-12-07 19:08:44 【湾区资讯搜先睇】大课间自编操让学生爱上运动 活力迸发 2024https://www.gdtv.cn/tv/58f331937d525e0978453d88934aa709
2.回答给钦州3马路鸡店:钦州马路平钦州,马路平,一个看似平凡的名字,却在钦州市的3马路鸡店内成为了一个传奇。今天,我们将以他为中心,展开一趟充满趣味与挑战的游戏之旅。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不仅会探索钦州3马路鸡店的独特魅力,还会通过一系列的问答游戏,带领读者深入了解这个地方的文化、美食以及背后的故事。 https://www.yeeper-dairy.com/article-wap-973128.asp.aspx
3.跟着非遗看阳江买个糖鸡过中秋澎湃号·媒体澎湃新闻糖鸡佛仔诱涎长。 糖鸡 糖 鸡 一种雄鸡造型的糖食品 老阳江中秋赏月的吉祥物之一 尤得小孩喜欢 阳江话中“红”与“雄”同音 红红火火、身姿昂扬 可爱又透着一丝土萌的糖鸡 既然是孩童的玩具和零食 也是百姓对甜蜜生活的期盼 【糖鸡】 一年一度中秋到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4695764
4.阳江糖鸡手艺传承人——李万荣爱上一座城欢迎收听蜻蜓FM爱上一座城专辑下的音频节目阳江糖鸡手艺传承人——李万荣,主播:。在这里“阳江糖鸡手艺传承人——李万荣”免费在线听,而且您可以下载蜻蜓FM,该音频节目对应爱上一座城mp3全集都可下载和收藏,随时随地在线收听。更多“阳江糖鸡手艺传承人——李万荣”类https://www.qingting.fm/channels/317039/programs/13075419/
5.甜蜜中秋!寻味阳江记忆——糖鸡南方plus晾晒中的糖鸡 农历八月十一开始,阳江老城区的龙津路,就会多出一个人气十足的临时档口——糖鸡档。百年老字号“华濠糖鸡诚”可是鼎鼎有名,糖鸡手艺人李万荣说,到自己儿子一辈,已经是第五代传承了。这件大块头的樟木模具,最有年头,李家已经使用100多年了。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009/30/c4113329.html
6.送水鱼!99元3斤黑山羊!138元叹4人冬瓜盅!张槎街坊的入冬4件套鲜到无得弹的冬瓜盅打响冬天进补第②炮!只选用三水黑皮冬瓜,皮硬肉厚、瓜肉自带清香,煮软后吸汁力强且很入味。 新鲜现杀走地鸡 众所周知,鸡肉在广东人的餐桌上都是人气选手。精选自家农场养殖的田园鸡,肉质更紧实饱满,难怪人人都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NzA1MDU3NQ==&mid=2649648069&idx=2&sn=5d25fcb1e8681633f422dbf139e55950&chksm=bfab03a123eeb414144ee19fac170708d6d5f63723a4a650b611eac9bcaffec887365cc3709e&scene=27
7.糖鸡是什么糖鸡在阳江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当地特有的中秋节传统赏月用品之一。其制作原料主要为粗白糖,制作过程包括熬糖胶、打糖胶、浇灌糖胶等环节。其中,打糖胶环节尤为关键,需要制作者一边搅拌一边加水和掌握火候,以精准控制糖胶的温度和粘稠度。完成后的糖鸡呈现出红红的公鸡造型,寓意着生活红火、喜庆吉祥。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767310063820587068.html
8.手艺人来稿作品选登(四)蔡俊标(广东阳江) “糖鸡”:一种肖雄鸡造型的糖食品,是粤西南阳江地区用于中秋赏月的传统食品之一,尤得小孩喜爱。据传,“糖鸡”制作起源于清朝晚期阳江糕点师的创意。传统“糖鸡”多制为红色(现在也有做成粉红、黄色的),有大有小,以白糖为主,拌以矾红为糖衣,经熬糖、打糖胶、浇灌进鸡型桃木模中冷却制成。在阳https://www.360doc.cn/article/72458585_946281188.html
9.阳江中秋节要发红包吗中秋发多少红包好阳江中秋还怎么过 吃糖鸡 糖鸡是阳江城特有的传统贺中秋赏月用品之一,糖鸡在阳江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产生于晚清,由当时阳江城做糕饼师傅创造,以其造型漂亮而风靡阳江城。 在广东的阳江,有中秋节吃糖鸡的习俗。制作“糖鸡”时,把白糖熬成浓糖,加少许面粉,然后倒模,可以做出龙船状、宝塔状、雄鸡状等,加少许色素成https://www.qiyuange.com/minsu/chuantong/61661.html
10.阳江老街现状,哪个能勾起你的童年回忆呢?………李圆圆1:河堤龙津路,老阳江 裱画,风筝,糖鸡,金鱼,年货,宵夜,骑楼,猪肠碌,泥虫粥,杏仁茶,绿豆沙,对联………以前很小很小的时候还经常在下面蓝色那个楼附近看见捡小孩子 这些店白天和晚上两个样,白天卖字画,晚上卖杏仁茶 就是这个楼,以前经常出现被扔的小孩,不知他们现在都如何了 老式https://www.meipian.cn/32wlhh3r
11.阳江一线的微博赞 阳江声音 #阳江12345# 旧街糖鸡又来啦 http://t.cn/A6R1pD2q 查看更多a c +关注 阳江一线 9月15日 19:25 来自微博品牌活动 哇!人间小锦鲤就是我!我刚抽到了0.14元~#中秋节#到啦~花好月圆日子甜甜,来微博欢度中秋!做任务集团圆月饼,惊喜红包&周边福利前方等你~O中秋赏月记https://weibo.com/1930098043/NzJAU867e
12.中秋节的习俗吃糖鸡是阳江特有的习俗。“糖鸡”的制作过程是,先将白糖熬成浓糖加上少许面粉,然后做出龙船状、宝塔状、雄鸡状等形状的倒模,再加上少许色素,让其呈白、浅红、浅禄等颜色。“糖鸡”好看又好玩又好吃,所以在旧时很受到小孩子的喜欢。 韶关:吃炸花生饼 https://www.liuxue86.com/k_%E4%B8%AD%E7%A7%8B%E8%8A%82%E7%9A%84%E4%B9%A0%E4%BF%97/
13.广东各地中秋节特色习俗在广东的阳江,有中秋节吃糖鸡的习俗。制作“糖鸡”时,把白糖熬成浓糖,加少许面粉,然后倒模,可以做出龙船状、宝塔状、雄鸡状等,加少许色素成白、浅红、浅禄等颜色。又好看又好玩又可以吃,深受小孩子们的喜爱。这种古老的手工糖鸡,在全国只有阳江特有。 https://m.ruiwen.com/ziliao/jieri/2855532.html
14.爱上一座城在线收听mp3全集阳江诗意插画设计师几何 29:56 2019-12-23 爱上一座城之婷闻古都西安 11:29 2019-11-30 一起来听周杰伦~ 01:34:40 2019-9-22 母亲节,想把我唱给你听 17:45 2019-9-22 阳江糖鸡手艺传承人——李万荣 08:30 2019-9-15 加载更多 大家都在听 时尚休闲 1074旅行密码 本栏目是南宁电台旗下1074交通台的http://m.qtfm.cn/vchannels/317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