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广州市第四中学(下称“广州四中”)获得“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称号。那么,在具体实践中广州四中是怎么做的?为此,我们采访了广州四中党委书记李延彬。他表示,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进而在学校里全面践行生命教育理念,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多种举措,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广州四中的教学理念是“激扬生命,自主发展”,其中的“题眼”是“生命”。这一教学理念又细分为生命健康、生命智慧、生命价值。其中,“生命健康”的内涵包括有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安全适应;“生命智慧”包括有学习品质、核心素养、自主专长;“生命价值”包括有生命角色、人格人生、处事修养。在心理健康方面,广州四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是“向着阳光奔跑”。
新学期开学后,广州四中在学校公众号发布“新学期学生心理调适指南”。该指南分情绪篇、学习篇、手机篇、人际篇、求助篇,帮助同学们渡过开学适应期。在这篇指南发布前一天,学校还发布了《致家长的一封信丨新学期心理调适指南》,帮助家长去引导孩子更好地适应新学期。刚开学的时候,学校还发布了“开学小贴士”。这些都是一系列有计划发布的心理指南的一部分。
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广州四中有两块重量级牌匾,一是“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二是“荔湾区五星级心理辅导室”。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实际上早已融入日常当中。同学们可以在心理辅导室中体验个体沙盘,通过摆放各种沙具来探索自己的潜意识;可以在体验生物反馈放松训练系统时,玩得不亦乐乎;可以在每周三的“心理室开放日”和“阳光心理节”活动中,像小时候玩积木一样,玩一玩多米诺骨牌,体验VR放松训练系统。
多项举措之下,广州四中的学生能在课堂上高效提质,在活动中乐学成长,寓学于乐,“向着阳光奔跑”。
家校共育,建立良好亲子关系
教育不止于校园,家庭也是教育的重要场所。因此,在践行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过程中,广州四中尤为重视学生与家长的亲子关系。这也帮助该校许多学生和家长的亲子关系得到显著改善。
据李延彬介绍,最近3年以来,广州四中的学生发展指导与成长服务中心接待来访学生和家长超330人次。从学习心理问题、情感问题、亲子沟通,到人际交往、生涯规划、睡眠问题,该校的学生和家长都能在该中心的咨询中获得帮助。此外,学校融合心理教育和家庭教育,制作的心理专刊受到学生家长的喜爱,尤其是其中的亲子关系论坛板块。
除了个体咨询,广州四中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校园特色活动相结合,进一步改善学生和家长的亲子关系,也促进家校关系进一步发展。在该校举办的心理节、体育文化节等活动中,家长也会参与进来,从而实现以活动锤炼学生身心意志,进一步提升学生对生命健康的认识,助力提高亲子关系的亲密度。
五全模式,打造心理教育体系
面向全体、全员参与、全面渗透、全程跟进、全体受益,李延彬将广州四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概况为“五全模式”。
该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打造“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并构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课程网络。在“网络”中,核心是国家级心理咨询师,班主任、兼职心理教师也是其中的重要力量,学生和家长也要积极参与其中,从而形成网格化、多层次、立体式的心理教育体系。
此外,该校在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生涯教育“B-E-R”课程体系开发研究》和市课题《基于团体心理辅导的高三学生焦虑情绪调控——以广州市第四中学为例》的带动下,开展学生发展指导和系列团体心理拓展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生涯规划能力,培养健全人格。
李延彬表示,广州四中的教学理念是“激扬生命,自主发展”,践行生命教育,实现多元发展。他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学校的引导下,做到心理适恰,提升素养,健全人格,成为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健康体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人。
贡献社会,心理健康教育也要走出校门
广州四中的学生发展指导与成长服务中心,还是荔湾区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与辅导中心、荔湾区未成年人心灵畅谈室的驻地单位。该校的学生发展指导与成长服务中心面向全区未成年学生及其家长,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
该中心也是荔湾区心理骨干老师聚集发展的平台,已多次与其他学校开展共建交流,多次组织开展区内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除了服务学校内外的学生和家长,该中心更走出校园,服务社区居民。
近三年来,该中心参与的未成年学生心理社会服务活动包括禁毒、校园欺凌防范等,将该校“向着阳光奔跑”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传播开去,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得到社区居民和未成年人的支持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