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社会工作的目标、要素及主要领域
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
动科学方法助人的服务活动。
(一)社会工作的目标及功能
服务对象层面的目标:1.解救危难2.缓解困难3.激发潜能4.促进发
展
社会层面的目标:L解决社会问题2.促进社会公正
文化层面的目标:1.弘扬人道主义2.促进社会团结
社会工作对服务对象的功能:1.促进服务对象的正常生活2.恢复弱
化的功能3.促进人的发展4.促进人与
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
社会工作对社会的功能:L维持社会秩序2.建构社会资本3.促进社
会和谐4.推动社会进步
(二)社会工作的发展
1.西方社会工作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
专业教育和培训的发展、专业方法确实定、专业组织的发展
专业化过程中:专业方法的发展、目标模式的变化、工作对象的
拓展、理论派别的形成。
2.中国社会工作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
政府积极探索、社会工作教育率先发展、行政性社会工作、专业
社会工作并存、专业社会工作不断发展
(三)社会工作的要素
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价值观、助人活动、专业方法
(四)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角色
社会工作者的直接服务角色:1.服务提供者2.治疗者3.支持者4.使
能者5.倡导者6.关系协调者
社会工作者的间接服务角色:1.行政管理者2.资源筹措这3.政策影
响者4.研究者
社会工作者的价值观:L人类共同意识2.帮助社会弱者3.乐观看待
变迁4.追求社会公正
社会工作者的知识素养:1.学科知识2.文化知识3.心理素质4.政策
知识5.技术知识
社会工作者的能力要求:L沟通与建立关系的能力2.促进和使能的
能力3.评促和计划的能力4.提供服务和干
预能力5.在组织中工作的能力6.发展专业
的能力
(五)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
一、社会工作的主要服务领域:
1.儿童及青少年社会工作
2.老年社会工作
3.妇女社会工作
4.残疾人社会工作
5.矫正社会工作
6.优抚安置工作
7.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8.家庭社会工作
9.学校社会工作
10.社区社会工作
11.医务社会工作
12.企业社会工作
二、社会工作领域的扩展
1.从困难人群到有需要人群
第二章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
(三)中国和西方福利思想对社会工作的影响
(四)社会工作价值观
L社会工作价值观的作用
保护服务对象的权益、促进专业的健康发展、促进社会服务机构
的能力建设、维护社会正义
2.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内容
会(NASW)P37
国际社会工作界认同的专业价值观:
1.服务大众
2.践行社会公正
3.强调服务对象个人的尊严和价值
4.注重服务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性
5.待人真诚和守信
6.注重能力培养和再学习
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操作原则:
基本信念〔尊重、独特性、相信人能改变)
实践原则(接纳、非评判、个别化、保密、服务对象的自我决定)
我国社会工作价值观:1.以人为本,回应需要
2.接纳和尊重
3.个别化和非评议
4.注重和谐,促进发展
5.平等待人,注重民主参与
6.权利与责任并重
7.个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
(三)社会工作专业伦理
L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作用:
L评判专业服务是否适当
2.保障服务对象的权利
3.减轻社会工作者伦理抉择上的压力及两难
4.帮助社会工作者自我反思及价值澄清
5.奠定社会对社会工作信任的基础
2.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特点:1.优先考虑服务对象的利益
2.专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
3.约束和鼓励并重
4.系统性和权威性
3.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内容:社会工作者
1.对服务对象的伦理责任:尊重并保护服务对象最正确利益
尊重服务对象的自决
保密原则
公平合理的收费
2.对同事的伦理责任:秉持忠实与忠诚的态度
团队内相互协助
3.对服务机构的伦理责任:遵守机构规定
落实机构服务宗旨
负责管理个案
4.作为专业人员的伦理责任:适当的工作认知
专业能力的表现
提供专业服务
维持服务品质
公正与服务
专业知识的拓展
5.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责任:保障专业的完整性
遵循专业的评估和研究
6.对全社会的伦理责任:促进整体社会福祉
鼓励公民参与
倡导社会与政治行动
4.社会工作中的伦理难题及处理
实践中面临的伦理难题:1.保密问题
...2.人情与法制及规定的冲突问题
3.价值介入与客观性的矛盾
4.社会工作者的个人利益满足与职业
的社会责任之间的冲突
5.自我决定问题
伦理难题的基本处理原则:1.保护生命原则
..2.差异平等原则
3.自由自主原则
4.最小伤害原则
5.生命质量原则
6.隐私保密原则
7.真诚原则
处理伦理难题的一般步骤:
1.认识个案中的伦理问题,包括分析社会工作者自身的价值观、
责任和义务。
2.清楚识别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影响伦理决定的情况。
3.正确认识伦理行动的各个过程以及参与其中的人,分析可能
存在的利益和风险。
4.深入了解支持或反对作出有关伦理决定的理由。
5.向同事和适当的专家进行咨询。
6.作出伦理决定并记录决定过程。
7.监督和评估伦理决定。
(四)社会工作专业守则
社会工作伦理守则的基本内容:1.服务2.社会正义3.人的尊严
和价值4.人类关系的重要性5.
正直6.能力
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守则的国际惯例:
1.社会工作者的态度和行为
2.对受助对象的伦理责任:对服务对象的承诺/负责
尊重服务对象的自我决定
使服务对象知情同意
相信服务对象的能力
具有文化敏感性
保护服务对象的隐私和保密性
3.对同事的伦理责任:尊重、保密性、合作、利益冲突与争议的处置、
咨询、教育与培训I、服务转介
4.对专业的伦理责任:注重专业的品性
加强专业评估与研究
5.对机构的伦理责任:有责任维护机构的政策与立场
资料
有责任促进机构与政府及其他机构的合作关系
有责任协调服务对象与机构的关系
6.对社会的伦理责任:促进社会福利的发展
促进公共参与
在公共危机情形下提供介入与救助措施
通过社会与政治行动减少不平等,反对歧视,
促进社会正义
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制定的原则:
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相结合
本土社会的伦理实践与国际社会工作专业伦理规则相结合
专业实践与政治实践互不冲突
我国社会工作者职业道德指引的主要内容
1.尊重服务对象,全心全意服务
2.信任支持同事,促进共同成长
3.践行专业使命,促进机构发展
4.提升专业能力,维护专业形象
5.勇担社会责任,增进社会福祉
第三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五)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1.人类需要的层次和类型
人类需要的层次:P54
L马斯洛[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
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阿尔德弗尔ERG〔生存Existence的需要、关系
RelatedneSS的需要、成长GrOWth的需要)
3.莱恩多亚尔和伊恩高夫〔基本需要、中介需要)
人类需要的类型:1.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起源划分)
2.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内容角度划分)
3.生存性需要和发展性需要(迫切程度划分)
2.人类行为的类型和特点
人类行为的类型:1.本能行为和习得行为
2.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
3.正常行为和偏差行为[统计学标准、社会标
准与价值标准、行为适应性标准、个人主观体验)
人类行为的特点:适应性、多样性、发展性、可控性、整合性
3.社会环境的构成要素
社会环境的特点:多样性、复杂性、层次性、稳定性、变动性
社会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P60
L家庭:家庭类型[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单亲
家庭、丁克家庭)、家庭教养模式(骄纵型、支配型、专制型、放任
型、冲突型、民主型)、家庭的功能(情感支持、性爱满足、繁衍后
代、社会化、经济功能)及家庭对人类行为的影响P61
2.同辈群体:同辈群体的特点(平等性、开放性、认同性、
独特性)及同辈群体对人类行为的影响P62
3.学校:学校类型及影响(校园文化、班级规模、教学模式、
师生关系)P63
4.工作单位:类型及影响P63
5.社区:类型(地域性社区和功能(精神)性社区、农村社区
和城市社区、传统社区和现代化社区)及影响P64
6.文化:类型(主流文化和亚文化、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
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及影响P65
7.大众传媒:类型及影响P65
4.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1.人的行为要适应社会环境
2.社会环境影响人的行为
3.社会环境和生物遗传共同对人类行为产生影响
4.人类能够改变社会环境
5.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非平衡性
(二)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理论基础
1.人类行为的生物学理论:生物进化理论与进化心理学、基因理
论
2.人类行为的心理学理论:P68
1.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2.埃克里森的人类发展阶段论(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早期、
儿童中期、青少年期、成年早期、成年中年、成年晚期)
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4.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
习俗水平)
5.行为主义理论:P71〔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斯金纳的操
作行为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6.依恋理论
3.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社会学理论:符号互动论〔米德关于自
我的理论、托马斯的情景定义)和标签理论P73
(三)人生发展阶段
1.人生发展各阶段的生理、心理及社会发展特征:P74-P85
婴幼儿阶段、学龄前阶段、学龄阶段、青少年阶段、青年阶段、
中年阶段、老年阶段。
2.人生发展各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
婴幼儿阶段:哺乳问题、母爱剥夺、弃婴问题
学龄前阶段:挑食偏食、攻击行为、电视依赖、自闭症
学龄阶段:儿童意外伤害、校园欺负、儿童性伤害
青少年阶段:网络成瘾、青少年犯罪、青少年性行为
青年阶段:婚恋问题、性别歧视、就业问题
中年阶段:早衰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婚外恋、家庭暴力
老年阶段:失智和失能、精神健康问题、死亡问题、老年歧视和
被虐待
第四章社会工作理论的应用
社会工作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功能:解释问题、预测与判断、确定干预模式和
方法、指导服务实践发展、发展新的理论
社会工作理论的分类:P90
1.大卫豪〔支持社会工作的理论、社会工作的理论)
2.马尔科姆佩恩(实证主义理论、后现代理论)
(一)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
L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意识层次理论;人格结构理论(本我、自我、超我);
焦虑和防卫机制;性心理发展
2、精神分析理论的实务原则
(1)个别化原则。强调每个人的早期经验都是不同的。
(2)强调与案主签订治疗契约。因为精神分析治疗过程是一个重温过往痛苦
经验的过程,必定会引发不愉快的情绪,案主必须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3)治疗者要为案主提供一个安全与支持的环境,以保证案主能够顺利了解
他隐藏在潜意识中的经验,并要保证治疗过程中产生的负面情绪不会给案主造成新
的伤害。
(4)精神分析治疗采用的基本方法是自由联想。
(5)在治疗过程中,治疗者要倾听和同理案主的想法与感受,要给予支持和
接纳。
3.应用:1.治疗情境2.治疗关系3.治疗性对话(1自由联想;2治疗性倾听;
3诠释过程)
(二)认知行为理论
1.认知行为理论的由来、基本观念、主要观点:P96
2.认知行为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运用的原则:1.界定服务对象问题的原则
2.确定助人目标的原则
3.辅导过程中运用的原则
认知行为学派的助人过程:1.确定评估重点
2.专业关系的建立
3.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教育者、陪伴着)
助人的步骤
结案和跟进
(三)系统理论和生态系统理论
L系统理论的主要观点:结构、过程、行动、机能
系统理论在社会工作应用中的原则与过程
实务原则:PlOl
应用:1.专业关系的界定
2.服务目标
3.专业人员的角色
2.生态系统理论的主要观点:生命周期、人际关联、胜任能力、角色表现、生
态地位、适应力
生态系统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基本原则:PlO3、注意事项:104
(四)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理论
1.人本主义社会工作的主要观点
人本主义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及基本价值P105
2.存在主义社会工作的观点
存在主义理论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应用:理念(个人意识的觉醒、痛苦的生
命的一部分、选择的自由、对话的必要性、实行)及应用P106
(五)增强权能理论
增强权能取向社会工作的基本假设、增强权能社会工作的取向P107-P108
增强权能理论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运用:服务目标、服务原则、服务中平等伙
伴关系。P109
(六)社会支持理论
1.影响社会支持程度的因素:发展因素、个人因素、环境因素
2.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实务模式:正式网络与非正式网络、社会支持网络取向的敢于评估
应用:pll2
(七)优势视角理论
L优势视角的主要概念:优势、增强权能、成员资格、抗逆力、治愈和整合、
对话与合作、悬置疑心
2.优势视角社会工作原则:
每个个人、团体、家庭和社区都是有优势的
创伤、虐待、疾病和抗争具有伤害性,但它们也可能是挑战和机遇
与服务对象合作,可以最好地为服务对象服务
所有的环境都充满资源
专业关系
第五章个案工作方法
个案工作是指运用专业的知识、方法和技巧,通过一连串的专业
工作,帮助遭遇困难的单个个人或者家庭开掘和运用自身的能力及其
周围的资源,改善个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适应状况,实现对人的尊重
和肯定的过程
(六)个案工作的本质
L社会功能的恢复:
个人或者家庭处理困境的能力
,个人或者家庭的社会环境适应性
个人或者家庭与社会环境相互促进
2.社会功能的增强:
个人或者家庭运用周围环境资源能力的提高
个人或者家庭解决问题和问题预防能力的提高
(二)个案工作的主要模式:
L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最基本的之一
内容: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理论假设(对人的成长发展
的假设、对服务对象的假设、对人际沟通的假设、对人的价值的假设)
2.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治疗技巧(直接、间接)
特点:1.注重从人际交往的场景中了解服务对象
2.运用综合的诊断方式确定服务对象问题的原因
3.采用多层面的服务介入方式帮助服务对象
2.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内容:1.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的基本理论假设〔认知对人的
情绪和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人的行动能够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情
绪)
2.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的治疗方法和技巧(个案概念
化、合作式的治疗关系、苏格拉底式的提问、结构化的心里教育、认
知重塑)
特点:1.认知的行为因素的结合
2.采用综合的方式开展个案辅导工作
3.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内容:1.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理论基础
2.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治疗技巧〔非理性信念的检
查和辩论)
特点:1.明确辅导要求
2.检查非理性信念
3.与非理性信念辩论
4.学会理性生活方式
5.稳固辅导效果
4.任务中心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内容:1.任务中心模式的理论基本假设
标清晰、介入服务简要、服务效果明显、介入过程精密
服务对象的自主性:服务对象具有处理自己问
题的权利和义务、服务对象具有解决自己问题的潜在能力
2.任务中心模式的治疗技巧
有效的沟通行动必须具备的要素:系统、反应
有效的沟通行动需要到达的功能:探究、组织、
意识水平的提升、鼓励
特点:1.清晰界定问题
2.明确界定服务对象
3.合理界定任务
5.危机介入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内容:1.危机介入理论(定义和发展阶段)
2.危机介入的基本原则(及时处理、限定目标、输
人希望、提供支持、恢复自尊、培养自主能力〕
特点:1.迅速了解服务对象的主要问题
2.快速作出危险性判断
3.有效稳定服务对象的情绪
4.积极协助服务对象解决当前问题
6.人本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内容:1.人本治疗模式的理论假设(对人性的基本看法、
自我概念、心理适应不良和心理适应失调)
2.人本治疗模式的治疗策略
特点:1.注重社会工作者自身的品格和态度
2.强调个案辅导关系
7.家庭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L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
.内容:a.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的理论假设(家庭系
统、家庭结构、病态家庭结构、家庭生命周期)
b.结构式家庭质量模式的治疗技巧〔重演、
集中焦点、感觉震撼、划清界限、打破平衡、互动方式、协助建立合
理的观察视角、似是而非、强调优点)
特点:a.以家庭为工作的焦点
c.强调家庭功能的恢复
2.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
..内容:a.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的理论假设(对人的
理解、对困难的理解、对家庭的理解)
b.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的治疗方法(自尊和
自我价值的诊断、沟通方式的诊断、家庭规则的诊断一对家庭的正确
诊断是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个案工作各阶段的工作要求
1.申请与结案:L求助者的服务申请2.结案3.专业关系的建立
2.预估与问题诊断:1.服务对象有关资料的收集2.服务对象问
题的预估3.服务对象问题的诊断
3.制订计划:1.服务计划的制订2.服务面谈内与服务面谈外的
安排3.服务协议的签订
4.开展服务:
1.服务的推进:a.从能做开始b.从愿意合作的着手c.采
取综合的服务策略
2.专业角色的扮演:a.使能者b.联系人c.教育者d.倡导
者e.治疗者
3.专业合作关系的维持:a.接纳b.无条件关心c.真诚
5.连接社会资源与协调服务:1.社会资源的类型(非正式、正式)
2.连接社会资源的方式(资源的提供、资源的发现、资源的培育、需
求的表达、利益的协调、权益的保护)3.服务的协调1服务面谈内与
服务面谈外的协调、服务对象改变与周围他人改变的协调、服务对象
改变与社会工作者改变的协调)
6.评估与结案:
L结案:a.可以结案(一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都认
为工作目标已经实现,二是虽然问题没有彻底解决,但服务对象已经
具备独立面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关系
不和谐,希望结束服务,四是服务对象出现了一些新的要求和问题,
需要其他社会工作者或者服务机构解决,五是因为一些不可预测的因
素,需要结束服务。其实三、四、五不仅需要结束服务,同时需要其
他联系,帮助服务对象)b.结束阶段四项工作(预先告知、稳固改变
和进步、进一步探讨结案之后、鼓励表达结案情绪)c结案的形式
2.成效评估:a.内容(服务对象的改变状况、工作目标
的实现程度、服务介入工作的人力、物力和其他资源的投入)b.方法
〔一是由服务对象评估服务工作的开展状况以及对服务工作的满意
程度。二是由社会工作同行评估服务工作的开展状况。三是由服务机
构评估服务的开展状况)
3.跟踪服务:a.由服务对象的状况安排一些结案之后的
练习,稳固服务对象已经取得的进步,增强服务对象独立面对问题的
能力°b调动服务对象的周围资源,增强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C.持
续评估服务工作的效果
(四)个案工作的技巧
1.会谈(个案面谈)
1.个案会谈的类型:建立关系的会谈、收集资料的会谈、诊断
性会谈、治疗性会谈、一般性咨询会谈
2.个案会谈的安排:个案会谈的准备、个案会谈的内容安排、
会谈内与会谈外的衔接
3.个案会谈的技巧:支持性技巧、引导性技巧、影响性技巧
2.记录
1.个案记录的方式:文字记录、录音、录像
2.个案记录的要求:个案记录的基本格式要求(基本情况、主
要问题、背景和经历、能力和资源、个案的诊断P147)、现在与过去、
事实与推断
3.个案记录的作用:跟进服务、社会工作者评估、转介依据、
机构评估依据、未来研究的参考
3.收集资料(主要技巧)
L会谈的运用:自我陈述、对答方式
2.调查表的运用:结构式调查表、非结构式调查表
3.观察的运用:参与观察、非参与观察
4.现有资料的运用:文献记录、实物
4.策划方案
1.目标清晰而且现实:可观察、可测量、积极正向
2.服务对象的范围明确:以服务对象为主、以服务对象身边的
重要他人为参与者、以其他重要他人为支持者
3.策略合理:服务策略与服务目标一致、服务策略之间的协调
5.评估
L正确运用评估类型:根据不用评估任务选择不同类型的评
估、综合运用不同类型的评估
2.合理运用评估的方法:问卷评估、行为评估、心理测量
3.鼓励服务对象的积极参与:与服务对象共商评估事宜、让服
务对象主导评估工作
4.坦诚与保密
(六)个案管理
1.个案管理:专业社会工作者评估服务对象及其家庭的需求,并
安排、协调、监督、评估和倡导一套包含多种项目的服务,以满足特
点服务对象的复杂需要
2.个案管理的特点
1.服务对象遭遇多重问题
2.“全貌”的工作方法
3.双重功能
3.个案管理与个案工作的比较
____________个案管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个案工作___________
服务对象的L多重L较为单纯
问题类型2.必须使用不同的资源和服务2.一般单一资源即可解决
服务提供者来自不用专业、不同层次的人员专业社会工作者
强化或发展资源网络来满足服务对
功能解决服务对象的问题
象的需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角色教育者、协调者、倡导者使能者、咨询者、治疗者一
协助服务对象发展使用资源的知识
服务目标个人的适应与协助解决问题
和技巧,争取资源________________
L社会工作者努力联结服务对象与1.社会工作者本身是服务的来
资源源
运用的技巧
3针对不用系统层次的技术3人际关系技巧______________
4.个案管理中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教育者、协调者、倡导者
5.个案管理的实施原则:服务对象参与、服务评估、服务协调、
资源整合、包裹式服务与专业合作、服务监督
6.个案管理的工作过程(P156)1.个案开掘与转介2.评估与选
择3.个案管理服务计划与执行4.监督与评估5.结案
第六章小组工作方法
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之一,经由社会工作者的策划与
员改善其社会功能,促进其转变和成长,以到达预防和解决有关社会
问题的目标。
(七)小组工作的类型及特点
1.小组工作的类型:教育小组、成长小组、支持小组、治疗小组
2.小组工作的理论基础:
1.场域理论与小组动力学理论P161
2.符号互动论与镜中自我理论P164
3.社会学习理论P165
3.小组工作的特点:1.小组组员问题的共同性或相似性
2.强调小组组员的民主参与
3.运用小组治疗性因素
4.注重团体的动力
4.小组工作的功能:
1.塑造小组组员的平等意识和共同体归属感
2.提供小组组员组我改变及“被肯定”的社会场景
3.创造相互帮助、共同成长的学习时机
4.打造增能的社会支持网络
(二)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
L社会目标模式
理论基础:1.参与、提升意识与增能理论
2.系统功能理论
3.社会变迁理论中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实施原则:
1.致力培养并提升小组组员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
2.致力发展小组组员的自我发展能力、社会参与和社会
行动的能力
3.致力通过小组灵秀的培养
4.致力小组工作目标与社会发展目标的一致性
2.治疗模式
理论基础:1.精神分析小组2.阿德勒式小组3.心理剧4.行
为治疗小组5.完型治疗小组
实施原则:L综合性原则2.建构性原则3.个别性与共同性
相结合的原则
3.互动模式
理论基础:主要源于系统理论和场域理论
实施原则:1.开放性原则2.平等性原则3.“面对面”的互
动
4.发展模式
理论基础:主要源于发展心理学、社会发展理论、社会关系
和社会结构理论以及小组动力学
实施原则:1.积极参与原则2.“使能者”原则
(三)小组工作各阶段的工作要求
L准备阶段:
L组员的招募及遴选:招募组员、遴选和评估、确定组员
2.确定工作目标:小组工作目标分类(沟通目标、过程目标、
限定、实际能力、相容性、明确任务)
3.制订工作计划:如下列图
___________主要环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本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
L理念结构的背景;组成小组的原因;小组的理论/概念框架
2.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体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组员一特征、年龄、教育背景;需要解决的问题
4.小组的特征
5.明确的目苗一各具体目标
每次聚会的特点;活动的具体目的;社会工作者的责
6.初步确定的程序计划和日程
任;活动准备;需要的器材、设备;每次聚会需要的
费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招募计划
8.需要的资源一器材;地点和设备;人力资源;特别项目;有关人员
小组组员的问题;小组社会工作者或机构的问题;其
9.预料中的问题和应变计划
程序、器材、交通等费用的总和;费用或小组组员会
10.预算
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评估方法__________________评估的范围;评估的方法
4.申报并协调资源
6.活动场地及设施的选择和安排:小组活动场地的选择、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