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涧西区武汉路街道武汉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主持人:王春艳武汉路社区居委会副主任
嘉宾出场
康淑桃:武汉路社区居民,66岁
观点:品德和家教是更好的彩礼和嫁妆
近年,一些出现在婚庆场合的名词,看似是对新人的美好祝福,实则是令人胆寒的彩礼数目:“万紫千红一片绿”是说彩礼数目为10000张5元、1000张100元再加上许多50元;“九斤红”是说彩礼数量为9斤重的100元;“金山绿水”是说彩礼堆放到床上像个红绿相间的小山一样,“金山”是红色的百元大钞,“绿水”是50元的钞票。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在我看来,相比于衡量彩礼和嫁妆的多少、婚宴的排场大小,着重考量对方的家风和素养显得更重要。情投意合、相互扶持就是对婚姻最好的承诺。相比用金钱衡量的彩礼和嫁妆,品德和家教是更好的彩礼和嫁妆。
钱源公:武汉路社区居民,66岁
观点:彩礼要有,但对的人更重要
一个朋友向我吐槽,为了给儿子办一个体面的婚礼,他们家因此欠下了债务,即便女方将彩礼全额给了小家庭,也给他们家带来了巨大的生活压力。在我的朋友看来,彩礼高就代表看重女方,彩礼有明码标价的地域“行情”,低于“行情”的彩礼,男方家庭就感到不好意思。
为什么“天价彩礼”难根治?其背后有多重原因。针对这个问题,我的一些家里是女儿的朋友表示,要彩礼是出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给女方一个“保障”,彩礼要少了让男方以为娶媳妇很容易就不珍惜了;二是攀比心作祟,别人都要咱不要,别人要说咱女娃是不是有啥毛病呢。正是在类似心理的作用下,彩礼“你追我赶”一路高涨,甚至有些直达“天价”。
我认为,彩礼要有,但对的人更重要,让婚姻始于爱,让嫁娶之礼归于“礼”。
邱秋枝:武汉路社区居民,64岁
观点:双方你情我愿,应友好协商彩礼问题
彩礼问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男方家庭富裕,对于亲事非常满意,自己愿意出一大笔彩礼,虽不提倡但也无可厚非。又比如,在一线城市给出数额较大的彩礼,普通家庭可能也能承受。但如果把这个标准放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无疑就是负担。因此,彩礼需要根据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来判断。而正确的态度是:双方你情我愿,友好协商,不给任何一方造成沉重负担。
如今,类似移风易俗的宣传、引导持续展开,就是为攀比之风踩刹车,形成“铺张浪费才是没面子”的正确价值观。
年轻人的婚恋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趋势就是越来越务实。去形式化,零彩礼婚礼、集体婚礼、旅游婚礼,甚至不举办婚礼都是可以接受的。
对于婚姻来说,感情好才是婚姻幸福的关键。
其实,让彩礼回归其最初的祝福本质,淘汰“天价彩礼”陋习,应当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杨贵玲:武汉路社区居民,57岁
观点:让婚姻始于爱
我家是个姑娘,即将步入婚姻的殿堂,我家的原则是:有商有量,以和为贵。
自从两个孩子确定关系后,我就觉得我多了一门亲戚,平时,家里有点什么稀罕物,我都会让姑娘带给她未来的婆婆。我们未来的亲家也是位懂礼之人,常把家里的干货、粮食送过来。不仅如此,我们两家人还一起去给孩子买婚礼需要的物品,凡事有商有量。在我们看来,我们不比拼彩礼的数额,更注重孩子的幸福指数。
生活不易,两个并不熟悉的家庭,因为孩子的相爱结亲是一种缘分,因此,我格外珍惜这种缘分。此外,对于即将组建小家庭的两个孩子来说,生活太繁杂,作为爱他们的父母,我们怎能再给他们加压。在我看来,与孩子的幸福相比,彩礼是微不足道的。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我希望孩子们在步入婚姻殿堂时,是因为爱情。作为父母,我们更应该为孩子做好榜样,不要成为裹挟式的父母。
专家点评
●河南科技大学社会工作系博士李倍倍:
彩礼,这个曾经象征着男方对女方尊重和承诺的传统,如今却变成了衡量婚姻价值的筹码。相亲角的大妈们,手持牌子,上面写着对男方的种种要求。这些条件,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无疑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对于那些已经步入大龄的单身青年来说,更是他们寻找另一半的障碍。婚姻本来就是两个年轻人组成一个新的家庭,彩礼应当成为一份支持与祝福,而不应该是年轻人步入婚姻殿堂的“门槛”。大家在围观的同时,应该尊重每个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