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16.10.25
醉古堂剑扫(明)陆绍珩
《醉古堂剑扫》,晚明陆绍珩编著,初版于明天启四年(1624),是一部清言小品集。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清人作伪,改《醉古堂剑扫》为《小窗幽记》,作者姓名改陆绍珩为陈继儒。故今日所见诸版本《小窗幽记》即《醉古堂剑扫》。《醉古堂剑扫》博采群书精粹,自先秦至当代(明天启),凡儒释道之经史子集中,诗词歌赋,警语名言,皆锐意搜罗,全书1500余条,可谓是明代清言小品之集大成之作。
《小窗幽记》,一名《醉古堂剑扫》。存七卷,格言警句类小品文。(明)陆绍珩著(约1624年前后在世):生平不详。明天启年间曾流寓北京。编撰有《醉古堂剑扫》。全书分十二类:醒、情、峭、灵、素、景、韵、寄、绮、豪、法、倩。
醉古堂剑扫卷一集醒
1.食中山之酒,一醉千日。今世之昏昏逐逐,无一日不醉,无一人不醉,趋名者醉于朝,趋利者醉于野,豪者醉于声色车马,而天下竟为昏迷不醒之天下矣,安得一服清凉散,人人解酲,集醒第一。
2.倚才高而玩世,背后须防射影之虫;饰厚貌以欺人,面前恐有照胆之镜。
3.怪小人之颠倒豪杰,不知惯颠倒方为小人;惜吾辈之受世折磨,不知惟折磨乃见吾辈。
4.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手段;风狂雨急时,立得定,方见脚根。
5.澹泊之守,须从秾艳场中试来;镇定之操,还向纷纭境上勘过。
6.市恩不如报德之为厚,要誉不如逃名之为适,矫情不如直节之为真。
7.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人无背后之毁;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
8.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莫过高,当原其可从。
9.不近人情,举世皆畏途;不察物情,一生俱梦境。
10.遇嘿嘿不语之士,切莫输心;见悻悻自好之徒,应须防口。
11.结缨整冠之态,勿以施之焦头烂额之时;绳趋尺步之规,勿以用之救死扶伤之日。
12.议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身居事中,当忘利害之虑。
13.俭,美德也,过则为悭吝,为鄙啬,反伤雅道;让,懿行也,过则为足恭,为曲谨,多出机心。
14.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
15.彼无望德,此无示恩,穷交所以能长;望不胜奢,欲不胜餍,利交所以必忤。
16.怨因德彰,故使人德我,不若德怨之两忘;仇因恩立,故使人知恩,不若恩仇之俱泯。
17.天薄我福,吾厚吾德以迓之;天劳我形,吾逸吾心以补之;天阨我遇,吾亨吾道以通之。
18.澹泊之士,必为秾艳者所疑;检饰之人,必为放肆者所忌。
19.事穷势蹙之人,当原其初心;功成行满之士,要观其末路。
20.好丑心太明,则物不契;贤愚心太明,则人不亲。须是内精明,而外浑厚,使好丑两得其平,贤愚共受其益,才是生成的德量。
21.好辩以招尤,不若讱默以怡性;广交以延誉,不若索居以自全;厚费以多营,不若省事以守俭;逞能以受妒,不若韬精以示拙。
22.费千金而结纳贤豪,孰若倾半瓢之粟以济饥饿;构千楹而招徕宾客,孰若葺数椽之茅以庇孤寒。
23.恩不论多寡,当厄的壶浆,得死力之酬;怨不在浅深,伤心的杯羹,召亡国之祸。
24.仕途虽赫奕,常思林下的风味,则权势之念自轻;世途虽纷华,常思泉下的光景,则利欲之心自淡。
25.居盈满者,如水之将溢未溢,切忌再加一滴;处危急者,如木之将折未折,切忌再加一搦。
26.了心自了事,犹根拔而草不生;逃世不逃名,似膻存而蚋还集。
27.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性自有常,故任性人终不失性。
28.才子安心草舍者,足登玉堂;佳人适意蓬门者,堪贮金屋。
29.喜传语者,不可与语。好议事者,不可图事。
30.甘人之语,多不论其是非;激人之语,多不顾其利害。
31.真廉无廉名,立名者,正所以为贪;大巧无巧术,用术者,乃所以为拙。
32.为恶而畏人知,恶中犹有善念;为善而急人知,善处即是恶根。
33.谈山林之乐者,未必真得山林之趣;厌名利之谈者,未必尽忘名利之情。
34.从冷视热,然后知热处之奔驰无益;从冗入闲,然后觉闲中之滋味最长。
35.贫士肯济人,才是性天中惠泽;闹场能笃学,方为心地上工夫。
36.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
37.贪得者,身富而心贫;知足者,身贫而心富;居高者,形逸而神劳;处下者,形劳而神逸。
38.局量宽大,即住三家村里,光景不拘;智识卑微,纵居五都市中,神情亦促。
39.惜寸阴者,乃有凌铄千古之志;怜微才者,乃有驰驱豪杰之心。
40.天欲祸人,必先以微福骄之,要看他会受;天欲福人,必先以微祸儆之,要看他会救。
41.书画受俗子品题,三生浩劫;鼎彝与市人赏鉴,千古异冤。
42.脱颖之才,处囊而后见;绝尘之足,历块以方知。
43.结想奢华,则所见转多冷淡;实心清素,则所涉都厌尘氛。
44.多情者,不可与定妍媸;多谊者,不可与定取与。多气者,不可与定雌雄;多兴者,不可与定去住。
45.世人破绽处,多从周旋处见;指摘处,多从爱护处见;艰难处,多从贪恋处见。凡情留不尽之意,则味深;凡兴留不尽之意,则趣多。
46.待富贵人,不难有礼,而难有体;待贫贱人,不难有恩,而难有礼。
47.山栖是胜事,稍一萦恋,则亦市朝;书画赏鉴是雅事,稍一贪痴,则亦商贾;诗酒是乐事,少一徇人,则亦地狱;好客是豁达事,一为俗子所挠,则亦苦海。
48.多读两句书,少说一句话,读得两行书,说得几句话。
49.看中人,在大处不走作,看豪杰,在小处不渗漏。
50.留七分正经,以度生;留三分痴呆,以防死。
51.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52.从极迷处识迷,则到处醒;将难放怀一放,则万境宽。
53.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
54.安详是处事第一法,谦退是保身第一法,涵容是处人第一法,洒脱是养心第一法。
55.处事最当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必能忍人不能忍之触忤,斯能为人不能为之事功。
56.轻与必滥取,易信必易疑。
57.积丘山之善,尚未为君子;贪丝毫之利,便陷于小人。
58.智者不与命斗,不与法斗,不与理斗,不与势斗。
59.良心在夜气清明之候,真情在簟食豆羹之间。故以我索人,不如使人自反;以我攻人,不如使人自露。
60.侠之一字,昔以之加意气,今以之加挥霍,只在气魄气骨之分。
61.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妄生是非,故知无事之人好为生事。
62.才人经世,能人取世,晓人逢世,名人垂世,高人出世,达人玩世。
63.宁为随世之庸愚,无为欺世之豪杰。
64.沾泥带水之累,病根在一恋字;随方逐圆之妙,便宜在一耐字。
65.天下无不好谀之人,故谄之术不穷;世间尽是善毁之辈,故谗之路难塞。
66.进善言,受善言,如两来船,则相接耳。
67.清福上帝所吝,而习忙可以销福;清名上帝所忌,而得谤可以销名。
68.造谤者甚忙,受谤者甚闲。
69.蒲柳之姿,望秋而零;松柏之质,经霜弥茂。
71.好谈闺阃,及好讥讽者,必为鬼神所怒,非有奇祸,则必有奇穷。
72.神人之言微,圣人之言简,贤人之言明,众人之言多,小人之言妄。
73.士君子不能陶镕人,毕竟学问中工力未透。
74.有一言而伤天地之和,一事而折终身之福者,切须捡点。
75.能受善言,如市人求利,寸积铢累,自成富翁。
76.金帛多,只是博得垂死时子孙眼泪少,不知其他,知有争而已;金帛少,只是博得垂死时子孙眼泪多,亦不知其他,知有哀而已。
77.景不和,无以破昏蒙之气;地不和,无以壮光华之会。
78.一念之善,吉神随之;一念之恶,厉鬼随之。知此可以役使鬼神。
79.出一个丧元气进士,不若出一个积阴德平民。
80.眉睫才交,梦里便不能张主;眼光落地,泉下又安得分明。
81.佛只是个了,仙也是个了,圣人了了不知了。不知了了是了了,若知了了,便不了。
82.万事不如杯在手,一年几见月当空。
83.忧疑杯底弓蛇,双眉且展;得失梦中蕉鹿,两脚空忙。
84.名茶美酒,自有真味。好事者投香物佐之,反以为佳,此与高人韵士误堕尘网中何异。
85.花棚石磴,小坐微醺。歌欲独,尤欲细;茗欲频,尤欲苦。
86.善默即是能语,用晦即是处明,混俗即是藏身,安心即是适境。
87.虽无泉石膏肓,烟霞痼疾,要识山中宰相,天际真人。
88.气收自觉怒平,神敛自觉言简,容人自觉味和,守静自觉天宁。
89.处事不可不斩截,存心不可不宽舒,待己不可不严明,与人不可不和气。
90.居不必无恶邻,会不必无损友,惟在自持者两得之。
91.要知自家是君子小人,只于五更头检点,思想的是什么便见得。
92.以理听言,则中有主;以道窒欲,则心自清。
93.先淡后浓,先疏后亲,先远后近,交友道也。
94.苦恼世上,意气须温;嗜欲场中,肝肠欲冷。
95.形骸非亲,何况形骸外之长物;大地亦幻,何况大地内之微尘。
96.人当溷扰,则心中之境界何堪;人遇清宁,则眼前之气象自别。
97.寂而常惺,寂寂之境不扰;惺而常寂,惺惺之念不驰。
98.童子智少,愈少而愈完;成人智多,愈多而愈散。
99.无事便思有闲杂念头否,有事便思有粗浮意气否;得意便思有骄矜辞色否,失意便思有怨望情怀否。时时检点得到,从多入少。从有入无,才是学问的真消息。
100.笔之用以月计,墨之用以岁计,砚之用以世计。笔最锐,墨次之,砚钝者也。岂非钝者寿,而锐者夭耶?笔最动,墨次之,砚静者也。岂非静者寿而动者夭乎?于是得养生焉。以钝为体,以静为用,唯其然是以能永年。
101.贫贱之人,一无所有,及临命终时,脱一厌字;富贵之人,无所不有,及临命终时,带一恋字。脱一厌字,如释重负;带一恋字,如担枷锁。
102.透得名利关,方是小休歇;透得生死关,方是大休歇。
103.人欲求道,须于功名上闹一闹方心死,此是真实语。
104.病至,然后知无病之快;事来,然后知无事之乐。故御病不如却病,完事不如省事。
105.讳贫者,死于贫,胜心使之也;讳病者,死于病,畏心蔽之也;讳愚者,死于愚,痴心覆之也。
106.古之人,如陈玉石于市肆,瑕瑜不掩;今之人,如货古玩于时贾,真伪难知。
107.士大夫损德处,多由立名心太急。
108.多躁者,必无沉潜之识;多畏者,必无卓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笃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109.剖去胸中荆棘以以便人我往来,是天下第一快活世界。
110.古来大圣大贤,寸针相对;世上闲语,一笔勾销。
111.挥洒以怡情,与其应酬,何如兀坐;书礼以达情,与其工巧,何若直陈;棋局以适情,与其竞胜,何若促膝;笑谈以怡情,与其谑浪,何若狂歌。
112.拙之一字,免了无千罪过;闲之一字,讨了无万便宜。
113.斑竹半帘,惟我道心清似水;黄梁一梦,任他世事冷如冰。欲住世出世,须知机息机。
114.书画为柔翰,故开卷张册,贵于从容;文酒为欢场,故对酒论文,忌于寂寞。
115.荣利造化,特以戏人,一毫着,意便属桎梏。
116.士人不当以世事分读书,当以读书通世事。
117.天下之事,利害常相半;有全利,而无小害者,惟书。
118.意在笔先,向庖羲细参易画,慧生牙后,恍颜氏冷坐书斋。
119.明识红楼为无冢之邱垄,迷来认作舍生岩;真知舞衣为暗动之兵戈,快去暂同试剑石。
120.调性之法,须当似养花天;居才之法,切莫如妒花雨。
121.事忌脱空,人怕落套。烟云堆里,浪荡子逐日称仙;歌舞丛中,淫欲身几时得度。
122.山穷鸟道,纵藏花谷少流莺,路曲羊肠,虽覆柳荫难放马。
123.能于热地思冷,则一世不受凄凉;能于淡处求浓,则终身不落枯槁。
124.会心之语,当以不解解之;无稽之言,是在不听听耳。
125.佳思忽来,书能下酒;侠情一往,云可赠人。
126.蔼然可亲,乃自溢之冲和,妆不出温柔软款;翘然难下,乃生成之倨傲,假不得逊顺从容。
127.风流得意,则才鬼独胜顽仙;孽债为烦,则芳魂毒于虐崇。
128.极难处是书生落魄,最可怜是浪子白头。
129.世路如冥,青天障蚩尤之雾;人情如梦,白日蔽巫女之云。
130.密交,定有夙缘,非以鸡犬盟也;中断,知其缘尽,宁关萋菲间之。
131.堤防不筑,尚难支移壑之虞;操存不严,岂能塞横流之性。
132.发端无绪,归结还自支离;入门一差,进步终成恍惚。
133.打浑随时之妙法,休嫌终日昏昏;精明当事之祸机,却恨一生了了。
134.藏不得是拙,露不得是丑。
135.形同隽石,致胜冷云,决非凡士;语学娇莺,态摹媚柳,定是弄臣。
136.开口辄生雌黄月旦之言,吾恐微言将绝,捉笔便惊缤纷绮丽之饰,当是妙处不传。
137.风波肆险,以虚舟震撼,浪静风恬;矛盾相残,以柔指解分,兵销戈倒。
138.豪杰向简淡中求,神仙从忠孝上起。
139.人不得道,生死老病四字关,谁能透过;独美人名将,老病之状,尤为可怜。
140.日月如惊丸,可谓浮生矣,惟静卧是小延年;人事如飞尘,可谓劳攘矣,惟静坐是小自在。
141.平生不作皱眉事,天下应无切齿人。
142.闇室之一灯,苦海之三老;截疑网之宝剑,抉盲眼之金针。
143.攻取之情化,鱼鸟亦来相亲;悖戾之气销,世途不见可畏。
144.吉人安祥,即梦寐神魂,无非和气;凶人狠戾,即声音笑语,浑是杀机。
145.天下无难处之事,只要两个如之何;天下无难处之人,只要三个必自反。
146.能脱俗便是奇,不合污便是清。
147.处巧若拙,处明若晦,处动若静。
148.参玄借以见性,谈道借以修真。
149.世人皆醒时作浊事,安得睡时有清身;若欲睡时得清身,须于醒时有清意。
150.好读书非求身后之名,但异见异闻,心之所愿。是以孜孜搜讨,欲罢不能,岂为声名劳七尺也。
151.一间屋,六尺地,虽没庄严,却也精致;蒲作团,衣作被,日里可坐,夜间可睡;灯一盏,香一炷,石磬数声,木鱼几击;龛常关,门常闭,好人放来,恶人回避;发不除,荤不忌,道人心肠,儒者服制;不贪名,不图利,了清静缘,作解脱计;无挂碍,无拘系,闲便入来,忙便出去;省闲非,省闲气,也不游方,也不避世;在家出家,在世出世,佛何人,佛何处?此即上乘,此即三昧。日复日,岁复岁,毕我这生,任他后裔。
152.草色花香,游人赏其真趣;桃开梅谢,达士悟其无常。
153.招客留宾,为欢可喜,未断尘世之扳援;浇花种树,嗜好虽清,亦是道人之魔障。
154.人常想病时,则尘心便减;人常想死时,则道念自生。
155.入道场而随喜,则修行之念勃兴;登邱墓而徘徊,则名利之心顿尽。
156.铄金玷玉,从来不乏乎谗人;洗垢索瘢,尤好求多于佳士。止作秋风过耳,何妨尺雾障天。
157.真放肆不在饮酒高歌,假矜持偏于大庭卖弄;看明世事透,自然不重功名;认得当下真,是以常寻乐地。
158.富贵功名、荣枯得丧,人间惊见白头;风花雪月、诗酒琴书,世外喜逢青眼。
159.欲不除,似蛾扑灯,焚身乃止;贪无了,如猩嗜酒,鞭血方休。
160.涉江湖者,然后知波涛之汹涌;登山岳者,然后知蹊径之崎岖。
161.人生待足,何时足;未老得闲,始是闲。
162.谈空反被空迷,耽静多为静缚。
163.旧无陶令酒巾,新撇张颠书草;何妨与世昏昏,只问君心了了。
164.以书史为园林,以歌咏为鼓吹,以理义为膏梁,以著述为文绣,以诵读为灾畲,以记问为居积,以前言往行为师友,以忠信笃敬为修持,以作善降祥为因果,以乐天知命为西方。
165.云烟影里见真身,始悟形骸为桎梏;禽鸟声中闻自性,方知情识是戈矛。
166.事理因人言而悟者,有悟还有迷,总不如自悟之了了;意兴从外境而得者,有得还有失,总不如自得之休休。
167.白日欺人,难逃清夜之愧赧;红颜失志,空遗皓首之悲伤。
168.定云止水中,有鸢飞鱼跃的景象;风狂雨骤处,有波恬浪静的风光。
169.平地坦途,车岂无蹶;巨浪洪涛,舟亦可渡;料无事必有事,恐有事必无事。
170.富贵之家,常有穷亲戚来往,便是忠厚。
171.朝市山林俱有事,今人忙处古人闲。
172.人生有书可读,有暇得读,有资能读,又涵养之,如不识字人,是谓善读书者。享世间清福,未有过于此也。
173.世上人事无穷,越干越见不了,我辈光阴有限,越闲越见清高。
174.两刃相迎俱伤,两强相敌俱败。
175.我不害人,人不我害;人之害我,由我害人。
176.商贾不可与言义,彼溺于利;农工不可与言学,彼偏于业;俗儒不可与言道,彼谬于词。
177.博览广识见,寡交少是非。
178.明霞可爱,瞬眼而辄空;流水堪听,过耳而不恋。人能以明霞视美色,则业障自轻;人能以流水听弦歌,则性灵何害。
179.休怨我不如人,不如我者常众;休夸我能胜人,胜如我者更多。
180.人心好胜,我以胜应必败;人情好谦,我以谦处反胜。
181.人言天不禁人富贵,而禁人清闲,人自不闲耳。若能随遇而安,不图将来,不追既往,不蔽目前,何不清闲之有。
182.暗室贞邪谁见,忽而万口喧传;自心善恶炯然,凛于四王考校。
183.寒山诗云:“有人来骂我,分明了了知,虽然不应对,却是得便宜。”此言宜深玩味。恩爱吾之仇也,富贵身之累也。
184.冯欢之铗弹老无鱼;荆轲之筑击来有泪。
185.以患难心居安乐,以贫贱心居富贵,则无往不泰矣;以渊谷视康庄,以疾病视强健,则无往不安矣。
186.有誉于前,不若无毁于后;有乐于身,不若无忧于心。
187.富时不俭贫时悔,潜时不学用时悔,醉后狂言醒时悔,安不将息病时悔。
188.寒灰内,半星之活火;浊流中,一线之清泉。
189.攻玉于石,石尽而玉出;淘金于沙,沙尽而金露。
190.乍交不可倾倒,倾倒则交不终;久与不可隐匿,隐匿则心必险。
191.丹之所藏者赤,墨之所藏者黑。
192.懒可卧,不可风;静可坐,不可思;闷可对,不可独;劳可酒,不可食;醉可睡,不可淫。
193.书生薄命原同妾,丞相怜才不论官。
194.少年灵慧,知抱夙根;今生冥顽,可卜来世。
195.拨开世上尘气,胸中自无火炎冰兢;消却心中鄙吝,眼前时有月到风来。
196.尘缘割断,烦恼从何处安身;世虑潜消,清虚向此中立脚。
197.市争利,朝争名,盖棺日何物可殉篙里;春赏花,秋赏月,荷锸时此身常醉蓬莱。
198.驷马难追,吾欲三缄其口;隙驹易过,人当寸惜乎阴。
199.万分廉洁,止是小善;一点贪污,便为大恶。
200.炫奇之疾,医以平易;英发之疾,医以深沉;阔大之疾,医以充实。
201.才舒放即当收敛,才言语便思简默。
202.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贱不足恶,可恶是贱而无能;老不足叹,可叹是老而虚生;死不足悲,可悲是死而无补。
203.身要严重,意要闲定;色要温雅,气要和平;语要简徐,心要光明;量要阔大,志要果毅;机要缜密,事要妥当。
204.富贵家宜学宽,聪明人宜学厚。
205.休委罪于气化,一切责之人事;休过望于世间,一切求之我身。
206.世人白昼寐语,苟能寐中作白昼语,可谓常惺惺矣。
207.观世态之极幻,则浮云转有常情;咀世味之皆空,则流水翻多浓旨。
208.大凡聪明之人,极是误事。何以故,惟聪明生意见,意见一生,便不忍舍割。往往溺于爱河欲海者,皆极聪明之人。
209.是非不到钓鱼处,荣辱常随骑马人。
210.名心未化,对妻孥亦自矜庄;隐衷释然,即梦寐皆成清楚。
211.观苏季子以贫穷得志,则负郭二顷田,误人实多;观苏季子以功名杀身,则武安六国印,害人亦不浅。
212.名利场中,难容伶俐;生死路上,正要糊涂。
213.一杯酒留万世名,不如生前一杯酒,自身行乐耳,遑恤其他;百年人做千年调,至今谁是百年人,一棺戢身,万事都已。
214.郊野非葬人之处,楼台是为邱墓;边塞非杀人之场,歌舞是为刀兵。试观罗绮纷纷,何异旌旗密密;听管弦冗冗,何异松柏萧萧。葬王侯之骨,能消几处楼台;落壮士之头,经得几番歌舞。达者统为一观,愚人指为两地。
216.我有功于人,不可念,而过则不可不念;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
217.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嗜。此是涉世一极安乐法。
218.己情不可纵,当用逆之法制之,其道在一忍字;人情不可拂,当用顺之法调之,其道在一恕字。
219.昨日之非不可留,留之则根烬复萌,而尘情终累乎理趣;今日之是不可执,执之则渣滓未化,而理趣反转为欲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