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0”试行3月显成效:1分钟申请、3分钟放款、0抵押、0跑腿
看宜昌“网上金融”如何求解融资难
“没想到有这个平台,贷款会这么方便。”5月24日,宜昌市夷陵区做农产品销售的马先生用手机APP申请创业贷,全程不到两分钟,完成15万元贷款授信确认,这让他惊喜不已:“我朋友以前申请创业贷,一个多月才办下来!”
这个新平台是宜昌在今年2月上线的网上金融服务大厅。平台类似于网上“金融超市”,开“超市”的是宜昌市政府,“货架”上的贷款产品来自于各家银行,小微企业则是“选货”的顾客。
宜昌市政府称,这个平台的目标是实现“1300”:向中小企业发放纯信用贷款,1分钟申请、3分钟放款、0抵押、0跑腿。
这条消息,让多年来贷款难贷款贵的小微业主们感到欣喜。这个平台从何而来?试运行3个月来成效如何?何以能实现“1300”?可否向全省推广?5月24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来到宜昌深入采访。
政府当起“红娘”
网上金融服务大厅,设在宜昌“市民e家”APP平台上。“市民e家”是宜昌市的网上便民服务APP,提供在线社保缴费查询、公租房申请、公积金业务办理、网上挂号等服务,用户已超过80万。2月网上金融服务大厅上线试运行后,首页排在第一位的功能按钮换成了“金融大厅”。“金融大厅”从何而来?
据宜昌市金融工作局介绍,去年下半年以来,提升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效的呼声越来越高。宜昌拥有34.51万家市场主体,其中6.35万户私营企业、27.39万户三农主体及个体户,普惠性融资需求迫切。但现实情况却是,小微贷款供给十分缺乏,贷款利率普遍偏高,需要抵押物。
如何破解难题?
互联网时代,最好的办法就是用科技手段破题。宜昌市政府组织人员,到蚂蚁金服、腾讯金融等一流金融科技企业以及一些沿海城市多方考察后,决定政府主导搭建线上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提供面向小微企业、个体业主的普惠金融服务。
刚开始,一些大银行总行接到邀请入驻时顿生质疑:一个地级市的网上平台一年能有多少贷款量?出了问题怎么办?
小微们有了“精准画像”
5月24日,位于宜昌市高新区的三峡云计算大厦的一间办公室里,10多位技术开发、维护人员正在忙碌着。
这里是宜昌网上金融服务大厅的开发运维中心。墙上的液晶大屏幕上显示着最新进度表,已有汉口银行、广发银行、农业银行、招商银行等机构的创业贷、市民贷等5个金融产品上线运营,还有多家银行的产品正在开发测试中。
银行为什么放心在这里放贷?
政府主导平台的优势,在于手中掌握了庞大的公共服务大数据,这些数据是金融信贷业务的有力支撑,可以破除抵押物的依赖。宜昌市智慧城市建设、数据归集工作起步早、力度大,目前已实现工商、人社、民政、公安等32家单位、60余亿条数据归集,数据交换量以每月5%左右的速度常态化增长。每一个贷款者的日常“蛛丝马迹”汇集系统,逐渐清晰地画出当事人的“信用”像。
借鉴推广有前提
试运行3个月,在尚未进行大规模推广的情况下,已有较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