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上星剧市场可谓是竞争激烈,前有《扫黑风暴》《理想之城》两部口碑剧珠玉在前,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但最后反倒是同期剧集里最晚开播的《乔家的儿女》,悄无声息地拿到了暑期档的最高开分口碑8.7分。
从70年代南京小巷子里“乔家五兄妹”的故事说起,折射出30年来中国社会的变迁,这部年代家庭情感剧用催人泪下的家庭故事,怀旧复古的年代背景,原味复刻的服化道,被无数观众赋予了成为中国版《请回答1988》的期望。
不过如今播出内容已过大半,随着主角们接连长大开始面对婚恋问题,全员糟心无一幸免的局面也让不少观众直言“看剧看到心梗”。家庭剧自然鸡毛蒜皮是不可避免的,但能在一家人里集结这么多鸡飞狗跳、狗血闹心的事,也难怪高赞热评中有网友调侃剧名应该改成《乔家的五个倒霉蛋》,评分连着一周持续掉分,现在已经只有8.3分了。
正午阳光“祖传渣爹”
《乔家的儿女》可以说是正午阳光的御用班底。原著作者@未夕亲自担纲编剧,而她也是《山海情》的联合编剧之一,导演则是拍摄过《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和《战长沙》的张开宙。
而自《都挺好》的“苏大强”之后,“正午宇宙”中话题度最高的常常是一开局就把人气得白眼翻天的老父亲。
《乔家的儿女》也是,17日开播当晚,刘钧饰演的乔家父亲“乔祖望”就被观众问候了祖宗十八代。
眼熟不,这不是在正午阳光《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里宠妾灭妻的“红狼”盛紘吗?
这怎么还当渣爹当上瘾了呢?
“乔祖望和苏大强谁更招人恨?”在微博网友发起的网络投票中,乔祖望甚至以压倒性的票数“胜出”。
光是开头两集,乔祖望自私自利的一系列神操作就已经快让人血压爆表了。
妻子都要生产了,他还在麻将桌上,被火急火燎的小姨子找上门了还不耐烦:生就生嘛,又不是头胎。
妻子为了省钱,挺着大肚子步行去较远的卫生所,他也不心疼,依旧满不在乎地开玩笑:多走动有助于生产,女人家的事情我晓得的呀。
妻子生下老五后去世,也不见他有多伤心,还把小姨子一家补贴用来买骨灰盒的钱克扣下来,埋怨来吊唁的亲戚都不出钱。
医院喊乔祖望缴费,他就把正在上学的孩子们全叫回来,带去付费处哭闹耍无赖:我真没钱,要不你们把刚生下来的这个扣下来抵债好了。
对妻子不好,乔祖望对自己的亲生骨肉更是一副懒得管,嫌弃这5个孩子都是拖油瓶的样子。
五儿子刚出生就没了妈,乔祖望也不给钱买奶,就让大儿子“乔一成”煮米汤喂,弟弟妹妹们眼巴巴地围了一圈;
家里的老母鸡总共就下了一个鸡蛋,乔祖望见了就让儿子做了一碗鸡蛋羹,结果他一人独自喝半碗,剩下的小半碗才留给几个孩子分;
三女儿发烧要看病,乔祖望却只顾着打麻将,对儿子要医药费装作没听见,气得大儿子冲进派出所举报父亲赌博;
这还没完,三女儿长到九岁时被乔祖望的狐朋狗友猥亵,乔祖望听闻,抄起一把菜刀就去找人算账。
本以为他终于要干点当爹该干的事了,结果他向猥亵自己女儿的人要钱勒索,事后带着三女儿吃了顿小笼包就算安抚了。
但其实乔家并不是真的穷到揭不开锅,乔家有五个孩子要养,经济上自然是会拮据一些,但乔祖望是工人,薪资和福利待遇勉强能支撑家庭的日常开销,只是日子过得比较紧巴。
他只是把钱都花在自己身上了,孩子们饿到去领居家喜宴上偷吃,乔祖望却在买酒、赌博、泡澡。
买来的下酒菜他还每回都偷偷拿回房间吃,怕孩子偷吃,就连炒花生米都要特地藏在深深的篮子里挂在高处。
然而矛盾的是,这个一开始就自私得让人拳头握紧的父亲,在随后的一些剧情里又偶尔会展现出一丝温情:
大儿子考上大学,乔祖望破天荒地下了一碗面条给儿子做宵夜,还“奢侈”地卧了两个荷包蛋;
在外落魄躲债时,收到三女儿要结婚的消息,乔祖望又冒着被亲戚逮住要钱的可能,跑回来参加喜宴。虽然狼狈,但脸上又是掩不住的高兴。
未夕还提到,《乔家的儿女》开播后,自己收到了很多网友的私信,“他们一边骂这个‘渣爹’,一边说他就像家里的谁谁谁,可见这样的人在现实中是存在的。(我)在创作过程中是把生活中很多父亲的形象进行艺术化融合成为了乔祖望。”
不过和原著相比,剧中对乔祖望的描写其实有些许夸大。原著里的乔祖望虽然也是个不负责任的父亲,但倒不至于连口饭都不给孩子吃。同样是分蛋羹,小说里的乔祖望会把蛋羹分成5份,虽然他自己那份会多一些;赢了钱他还会买盐水鸭回家大家伙分着吃,半夜俩儿子起来偷吃鸭子,乔祖望发现了也没打骂他们,默不作声地托朋友又买了一大块肉,和剧里那个自己偷吃卤菜被发现还装作没看见孩子嘴馋的乔祖望还是有点区别的。
成长戏频现回忆杀,苦中作乐
幼年丧母,又摊上这么个什么都指望不上的渣爹,乔家的5个儿女就显得格外可怜,就连他们的名字都起得特别敷衍,按着数排队:一成,二强,三丽,四美。刚出生的老五因为出生在1977年,直接就叫七七了,而且一出生没多久就被送到二姨家寄养了。
苦归苦,几个孩子并没有哭哭啼啼地卖惨,但恰恰是一些普通的日常生活,简简单单的台词却真真让人心疼:
乔祖望不给足够的钱,孩子们吃不饱成了日常。大哥每次做饭,弟弟妹妹总是跟着一起围着灶台,一边眼巴巴看着,一边咽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