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形势严峻,已成为发案最多、上升最快、涉及面最广、民众反映最强烈的犯罪类型。5月11日,公安部公布了五类高发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常见犯罪手法。
据公安部通报,刷单返利、虚假投资理财、虚假网络贷款、冒充客服、冒充公检法5种诈骗类型发案占比近80%,成为最突出的5大高发类案,其中刷单返利类诈骗发案率最高,占发案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虚假投资理财类诈骗涉案金额最大,占全部涉案资金的三分之一左右。
为深入推进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近年来,公安部等部门推出了国家反诈中心APP等“五大反诈利器”。
刷单返利类诈骗
刷单返利类诈骗由于返利周期短、引流成功率高,已逐步演变为当前变种最多、变化最快的诈骗类型,并与其他电信网络诈骗手法相互融合,成为电信网络诈骗主要引流方式。
第四步,完成诈骗。当受害人完成任务想要提现时,诈骗分子将设置重重障碍,以“任务未完成”“卡单”“操作异常账户被冻结”等各种借口,拒不支付本金和佣金,甚至诱导受害人加大投入,进而骗取更多资金。一旦受害人识破骗局,诈骗分子将切断一切联系。
警方提示,刷单行为涉嫌违法,凡是需要先行充值或垫付资金的刷单行为都是诈骗。
4月25日,云南普洱,民警深入辖区田间地头宣传电信网络诈骗知识,并积极引导边境群众下载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图/ICphoto
虚假投资理财类诈骗
虚假投资理财类诈骗的受害人多为具有一定收入、资产的单身群体或热衷投资、理财、炒股的人群。
诈骗分子主要犯罪手法为:首先,诈骗分子通过多种渠道锁定受害人并骗取其信任。锁定受害人的方式包括通过社交软件寻找受害人并建立联系、发布股票外汇等投资理财信息网罗目标人群、通过婚恋交友平台确定婚恋关系骗取信任等。
在获得受害人信任后,诈骗分子采用冒充投资导师、金融理财顾问,或谎称有特殊资源可获得高额理财回报等方式,引诱受害人加入“投资”群聊、听取“投资专家”直播课、接受“股票大神”投资指导。
警方提示,投资理财需谨慎,警惕虚假投资理财网站、APP。
虚假网络贷款类诈骗
警方提示,任何声称“无抵押、无资质要求、低利率、放款快”的网贷平台都有极大风险。
冒充客服类诈骗
冒充客服类诈骗的受害人群通常为网购用户,诈骗分子事先大肆非法窃取、收购买家网购信息及快递面单信息,以退款、理赔等为由对买家或平台商家实施精准诈骗。
诈骗分子主要犯罪手法为:一是冒充电商平台或者物流快递企业客服,谎称受害人网购商品出现问题,以退款、理赔、退税等为由,诱导受害人提供银行卡和手机验证码等信息,对受害人实施诈骗。
三是以受害人电商平台会员积分、支付宝芝麻信用积分不足为由,让受害人申请贷款从而提高会员积分,并诱骗受害人将贷款汇入其指定账户,从而实施诈骗。
4月25日,江苏宝应,民警在辖区企业开展安全检查,并向工人宣传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知识。图/ICphoto
冒充公检法类诈骗
冒充公检法类诈骗紧跟社会热点、不断迭代升级,造成的损失金额往往较大,广大群众深恶痛绝。此类诈骗让受害人深信不疑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诈骗分子通过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从而在诈骗过程中准确说出受害人姓名、工作单位、住址、身份证号等,具有极强的迷惑性。
为增加可信度,一些诈骗分子会向受害人展示虚假公检法网站上发布的假通缉令等法律文书。为远程获取受害人手机上的个人信息,诈骗分子常常要求受害人下载具有屏幕共享功能的APP。
为使受害人处于完全被操控状态,诈骗分子还会诱骗受害人到酒店等封闭空间,阻断所有短信、来电等外界联系。公安机关工作中发现,一些诈骗分子还会冒充不同部门的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以领取补助补贴、奖学金,医保卡、证券、金融账户被冻结,出入境证件异常、失效等为由实施诈骗。特别是近期一些诈骗分子以受害人涉嫌散布疫情谣言、贩卖假口罩、违反疫情防控规定等为由进行诈骗,影响恶劣。
警方提示,自称公检法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并要求把钱款转到“安全账户”的一定是诈骗。
链接:
公安部等部门推出“五大反诈利器”
利器1:国家反诈中心APP
2021年3月15日,公安部推出的国家反诈中心APP正式上线,截至目前已受理群众举报线索1460余万条,向群众预警2.3亿次,在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利器2:96110预警劝阻专线
2019年11月8日,96110预警劝阻专线率先在北京启用,随后推广至全国,目前全国已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公安机关开通。
96110预警劝阻专线是反诈专用号码,主要有以下功能:一是预警劝阻,发现群众正遭遇电信网络诈骗或者属于极易受骗的人员,公安机关将通过该专线及时预警劝阻。二是防骗咨询,如果遇到疑似电信网络诈骗活动,群众可以拨打96110进行咨询。三是涉诈举报,如果发现涉诈线索,群众可以通过该号码进行举报。
公安机关提醒,96110是官方预警劝阻专线,如接到“96110”号码来电,说明机主本人或其家人正遭遇电信网络诈骗,请一定及时接听并耐心听取民警的劝阻提示,避免上当受骗。
4月24日,甘肃平凉,崆峒分局民警向敬老院的老年人宣传电信防诈骗知识。图/ICphoto
利器3:12381涉诈预警劝阻短信
2021年7月14日,工信部联合公安部进一步创新工作方法和思路,正式推出12381涉诈预警劝阻短信系统,首次实现对潜在被骗用户的短信实时预警,上线以来已成功发送预警信息1.49亿条,预警劝阻准确率达60%以上。
公安机关提醒,如果收到来自12381的预警短信,说明很可能遭遇了电信网络诈骗,要保持高度警惕,牢记“三不一多”原则: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谨防上当受骗。
利器5:云闪付APP“一键查卡”
自“一键查卡”功能试点上线以来,已累计生成超过百万份查询报告。后续随着试点逐步完善、推广,中国银联将不断扩大查卡范围和服务地区,优化查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