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综艺频出圈/电视节目适老创新不断,如何把握银发族黏度最高的媒介

“对我们老年人来说,电视已经从过去的奢侈品,变成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啦。”71岁的潘爷爷说道。

看电视这件事,已经和吃饭睡觉一样,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

潘爷爷每天6:30起床,7:00左右收看央视新闻,有时也看看北京台的法治节目。随后,他出门散步、买菜,做完午饭后再次打开电视,看看北京台的中老年婚恋节目《选择》、家庭矛盾调解节目《第三调解室》,还有安徽台的闯关竞技节目《男生女生向前冲》。

偶尔,他会看看纪实节目《档案》,结合自己的经验评点《正阳门下》、《情满四合院》等电视剧的场景是否符合历史事实。他很认可这类制作考究的节目,可惜不是总能看到。

手机已经进入他的生活,却并未撼动电视的地位。晚上,潘爷爷会用手机打几盘斗地主,也会用新闻资讯APP浏览要闻,但依然更愿意相信电视内容的真实性。

当年轻人逐渐从大屏转向移动设备,老年人反而成了电视最忠实的观众。电视台们开始积极拥抱中老年观众,从2017年开始,向老年节目转型的电视台越来越多。

AgeClub观察发现,围绕“银发族看电视”正发生着如下变化:

智慧大屏正逐渐取代传统电视。CCData提供的数据显示,电视依然是银发一族接触最多、粘度最高的媒体,“直播+点播”的收看方式成为最普遍的选择。

通过智慧大屏,腾讯、爱奇艺、优酷等视频网站的自制节目也走入银发族生活,与央视和各地卫视频道争夺中老年观众。

为银发族量身定做的节目增多。在部分全龄化节目中,中老年逐渐从观众席走向舞台中央,成为节目的重要参与者。银发族的荧幕形象普遍更加开明、自信。

本文将结合中老年人的电视收看偏好,探讨当下“银发电视节目”的经验和发展空间,并结合北京广播电视台生活频道《银发少年》节目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01

银发族收视习惯:

开机早、晚高峰短,法治节目受欢迎

要想分析中老年人的电视节目需求,需要先了解他们的电视观看习惯。

根据CCData数据,银发族在工作日及周末的电视接触行为无明显差异,日均开机次数为2.5次,平均收视时长超6小时,是电视端主要收视群体之一;周末家庭成员聚集度更高,屏前平均人数3.4人。

提到银发族爱看的电视节目,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健康养生类内容。从AgeClub的访谈情况来看,并非所有银发族都喜爱健康养生节目。

北京的潘爷爷表示,他对养生节目内容的客观性存疑,不会轻信节目中推介的药品偏方和养生妙招,遇到问题会直接询问医生朋友。

CCData的数据也侧面印证了这一点:健康养生类节目只是银发族青睐的节目类型之一,中老年人对法治节目的偏好程度更高,对新闻资讯、电视剧、戏曲喜剧、生活资讯的需求也很强烈。

结合节目梳理和访谈内容,AgeClub发现,中老年人一般通过看电视满足以下需求:

围绕银发族的电视节目需求,我们将结合具体节目详细探讨。

02

老龄群体的节目偏好:

地方卫视忠实观众,银发综艺触达有限

银发族和年轻人最大的区别在于,他们对地方台节目的偏好更明显。年轻人能够在互联网上找到共同体,对综艺、剧集的偏好相对趋同,中老年人则更集中于地方台节目,对方言节目、省内新闻的兴趣更强。

湖南株洲的胡奶奶今年77岁,除了央视的《新闻联播》、《今日说法》和综艺频道外,她一般只看湖南台的节目,以电视剧为主。最近她在看《女人的战争》和《你好检察官》,但这些电视剧她都已经看过几遍,因为选择空间有限,其他电视节目“没什么好看的”。

地方电视台的方言资讯类节目,一直是中老年人喜爱的内容。上海台的《嘎讪胡》、浙江台的《1818黄金眼》、云南台的《大口马牙》等,都在当地有很高的人气。

资讯类节目的创新空间有限,主要加强中老年人的参与感。在《嘎讪胡》的演播厅里,中老年观众占了大部分,主持人舒悦经常就新闻话题和场内观众互动,让银发族成为荧幕上的表达者。

我们可以发现,地方台的特色节目已经牢牢抓住当地中老年人,但跨越地域的爆款银发综艺仍然稀缺。

国外的“银发综艺”已经走了很远。

英国曾推出实验性纪录片真人秀节目《养老院的四岁孩子》,将十个四岁的小朋友带给老人,使他们成为疗养院的“新居民”,并与老人一起生活了六个星期。专家们监测并记录了老年人的各种生理指标,以备研究得出结论。

AgeClub把这档节目的内容讲述给86岁的孙奶奶,老人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因为老年人与小朋友的互动能够带来生机和活力。

国外的银发相亲节目也十分多元。波兰的《爱情疗养院》将12位性格迥异的爷爷奶奶们聚集在一起,他们和年轻时一样,在私下讨论着异性以及自己的理想型。韩国的《爱神派对》邀请明星的单身父母参与相亲真人秀,展现父母们的真实性格。

现阶段,国内的婚恋交友节目相对务实,能让当地观众产生同感,而银发族参与儿女婚恋交友,话题性和想象空间则更大,容易形成跨地域、跨代际的强烈共鸣:

①北京广播电视台生活频道《选择》:真实、接地气的中老年婚恋故事

北京广播电视台生活频道的《选择》于2009年正式开播,这是北京地区唯一的中老年婚恋交友节目。在北京地区的中老年人中,《选择》具有很强的话题性,在社区中闲逛时,偶尔还能听到三五成群的叔叔阿姨讨论节目中的嘉宾。

数据显示,《选择》自开播以来牵手成功超过3000对,其中有500对喜结连理。在网友看来,这档节目的定位有以下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中老年人的情感经历比年轻人更丰富曲折,寻求爱情已经被淡化,找个合适的人“搭伙过日子”成为大多数人登上舞台的出发点。

嘉宾们在介绍个人情况外,还会叙述过往的婚姻经历,比如面对感情破裂毅然独立生活,退休后通过唱歌跳舞重新找回自我。除了主持人担任“红娘”外,还有心理咨询专家、法律专家提供疏导和帮助,鼓励中老年人放下包袱,勇敢追求幸福。

因此,这档节目的忠实观众不只有老龄单身男女,还有从他人失败经验中得到启示的老龄夫妇,以及期待得到鼓励、重拾自我与自信、突破传统观念束缚的高龄观众。

②江苏卫视《新相亲大会》:亲家面对面,参与儿女相亲过程

2019年,江苏卫视推出代际相亲节目《新相亲大会》,以子女带父母一起相亲为表现形式,让操心儿女婚嫁的父母有表达看法的机会,也让年轻男女对相亲对象的原生家庭有所了解。

在与家庭的沟通过程中,节目组编导们发现,对于子女独自在台上面临多个异性家庭十几名长辈发问的情形,父母非常希望能到第一现场去表达观点。

一方面他们可以给孩子打气加油,另一方面也能以孩子成长见证人的身份给到关键信息,让相亲对象和他们的家庭更加熟悉自己的子女。

作为一档全龄化的相亲综艺节目,《新相亲大会》呈现了更加包容开放、尊重子女的父母形象,让新一代中老年父母更有认同感,潜移默化间影响父母对子女婚恋的态度,有利于化解代际间的矛盾冲突。

根据传媒内参数据,《新相亲大会4》的观众画像中,占比最大的两部分便是适婚男女和父母辈,而且比重相当。2021年推出的《新相亲大会6》收视率一直保持在周末综艺收视前十位。

中老年人正成为综艺新生代主角,《花样爷爷》《忘不了餐厅》《妈妈,你真好看》等收视与口碑双丰收,经常能够登上互联网的话题榜,被年轻人誉为“治愈系综艺”,业内也预测“银发综艺”是未来的新风口。

然而,这类模式创新、深受年轻人欢迎的银发族节目,与中老年人依然有着较深隔阂。在AgeClub的访谈过程中,4位受访老人均表示没听说过这些“银发综艺”。

据艺恩数据显示,《忘不了餐厅》的受众分布中,30-49岁的中年观众占比近80%,而节目的老年观众,即50岁以上受众,仅占总人数的6%。

湖南卫视时下热播的综艺《妈妈,你真好看》将星妈作为节目核心,这档节目聚焦50+中老年女性,在女儿陪同下逐梦时尚T台,展现妈妈们健康积极的生活状态和多元化的精神之美。

当我们将《妈妈,你真好看》的节目内容讲述给受访者听时,几位年龄相近的老人表达出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老年人只要着装干净利索就是美的,不愿意看中老年的时装综艺;有人认为中老年女性要更加自信,要大胆地展现自己的美,这样的节目很有社会价值。

AgeClub认为,“银发综艺”是影响中老年客群的重要渠道,能够引领银发族的自我认知觉醒,还有可能提供新的银发生活方式,助推旅游、时装、教育等老年消费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目前“银发综艺”面临的问题在于,如何真正破圈到银发受众群体,现在影响力还局限在年轻人占主导的互联网空间,还需要根据老年人的媒介使用习惯,加强在传统卫视、短视频平台的推广内容投放。

在综艺之外,生活服务类节目也开辟出了新的空间,北京广播电视台生活频道的《银发少年》就是一例。

03

《银发少年》案例拆解:

手机教学节目的商业潜能

北京卫视生活频道创办于1996年,拥有民生新闻《生活这一刻》、健康栏目《全民健康学院》《医者》、美食品牌《美食地图》《食全食美》、旅游时尚节目《四海漫游》、家装房产品牌《生活+》《第一房产》、生活情感服务节目《选择》《生活广角》等。

疫情期间,编导们感受到老年人对学手机的迫切需求,身边的长辈们从使用健康码到买菜购物都困难重重。于是,《银发少年》在2020年2月上线,定位于“专注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日播康养节目”,把“手机跟我学”作为节目的特色内容。

在社会价值外,《银发少年》的商业价值也逐渐显现,已经成为口腔医院、书画教育等机构的精准投放渠道。

从《银发少年》的节目特点出发,我们总结出以下几条经验:

1、播出时段精准:“买菜后,做饭前”的黄金半小时

2、手机教学步骤详细,新课重复三遍

高龄老人记忆衰退,教学视频需要将每一步拆分细致,并重复多次。《银发少年》的新课教学从课件讲解开始,详细说明整套流程,主持人在手机上再演示一遍,最后还有一次课件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也会在节目中重复一遍。

每期节目中,老中青三代人都有所呈现:年轻主持人负责手机课程讲解,中年主持人负责开场、串场和其他板块,老年人在情景剧、访谈中出境。这样的搭配既让老年人有同龄人的亲切感,也能感受到年轻人的活力。

3、固定板块+新鲜内容

基于稳定的作息,中老年观众习惯于定时收看固定的节目板块,但也期待看到新鲜的内容。《银发少年》兼具固定和灵活,每期节目手机教学模块持续更新,后续内容则涵盖朗诵教学、书法绘画、模特身姿等方方面面。

中老年观众已经成为北京卫视生活频道的收视主力,《银发少年》播出后对观众群体进一步拆分。

从《银发少年》的观众年龄来看,开播之初以50-70岁的熟龄老年人为主,随着节目内容聚焦到“手机教学”上,70+和80+的高龄老年受众逐渐成为主力。

从AgeClub的访谈结果来看,高龄老人的活力进一步减弱,对新事物的学习能力也在衰退,更加担忧自己与社会脱轨。学习手机操作能够加强他们与子女孙辈的交流,了解外界发生的新闻,使用已经普及的网购、扫码支付等服务。

同时,高龄老人有很强的自尊心,不愿意总是麻烦别人,重复询问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和子女会让他们产生心理负担。他们很欢迎“手机教学”节目,希望能够重复观看逐步讲解。

在访谈过程中,86岁的孙奶奶在得知《银发少年》节目有“手机教学”后,着重询问了节目名称,希望能够查找收看。在北京以外的地区,类似节目还有较大的市场空白。

《银发少年》观众对栏目组的信任感强,愿意参与栏目组对接的线下活动,能够帮助老人解决生活问题,并实现商业转化。

比如,《银发少年》曾和书画教育机构合作,播放书法、国画的教学视频,大受欢迎。节目中承诺为观众提供书法水写布奖品,许多老年人前往指定地点,其中不乏从郊区出发的高龄观众。

除了线下活动外,《银发少年》的线上引流作用也值得研究:

1、移动端App教学,帮助互联网公司触达老年用户

在手机基本操作教学的基础上,《银发少年》团队基于使用体验,挑选了多款常用App进行功能讲解,如,使用高德地图查找乘车路线、用京东购买大件家电、设置淘宝的收货地址、用支付宝充值话费等。

众多互联网公司已经开展了助老手机教学工作,多以线下志愿服务的形式展开,由志愿者进入社区进行讲座和小班辅导。线下模式人力成本高,且需要不断重复,覆盖范围和推进效率有限。电视节目收视范围广,能够规律、长期地进行教学。

互联网公司如果能加强和传统卫视的合作,能更直接地走入银发族的日常生活,助推产品在老年市场的用户增长。

2、“教学带货”模式满足生鲜购物需求

电商平台与传统媒体还有很大的合作空间。

在节目中,《银发少年》主持人加入了频道电商商城的网购教学:用手机打开商城界面,输入节目组推荐的优惠商品名称,领取优惠券下单。

从商城数据来看,如果只教老年人怎样使用商城,用户参与度并不高,但如果给出明确的推荐商品,老年用户更愿意尝试下单。这样的模式既帮助他们学以致用,又能买到便宜实惠的商品。

总的来看,互联网公司与传统媒体之间仍存在匹配盲区。

不管是移动社交产品,还是短视频、新闻资讯、棋牌类应用,都不能完全取代电视在中老年群体生活中的位置。

目前,只有在每年的元旦、春节时,才能看到互联网公司对卫视晚会投放权的争夺,其他时段互联网公司和电视媒体的互动较少。

全国各地的传统电视台,也应该主动探索与互联网公司的合作机会,有利于拓展新的经营空间,脱离只与传统企业合作的困境。

回归到电视节目本身,怎样更好地满足中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并在此基础上给予他们精神层面的关怀,是制作团队需要考虑的问题。新一代老年人有新的需求,电视节目将给予他们更丰富的荧幕形象、更开放的包容度和更多展现自我的机会。

THE END
1.年轻人婚恋更看重情感质量民生周亚玲觉得,这个时代赋予了每个个体自主选择喜爱的生活方式的权利,人生的每一个选择都可以是在自己的真实需求之下做出的,每一个人都可以为了自己的初心去努力、去奋斗。“就像现在,我享受一个人的生活,也一直在努力成为更好的、更快乐的自己。”对于未来情感伴侣的出现,她坦言自己“不急不躁,宁缺毋滥”。“我希望他https://www.workercn.cn/c/2024-05-30/8271857.shtml
2.相亲结婚需考虑的要素寻找匹配的人生伴侣从相亲到结婚我们需要考虑什么 [玫瑰]1、人品 这一点肯定是最重要的,只不过也是容易被忽略的,比如因为喜欢一个人就会认为这个人的一切都好,但是其实还是需要从生活细节中多去观察和发现 [玫瑰]2、上进心 我认为的上进心不是指多努力赚金币,而是无论是工作也好,生活也好,是希望有一种向上的动力,有对美好生活的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851148376&efid=nVyHQGHg1lVG2uM9NsC5pw
3.老年人婚恋观不尽相同情感需求易被忽略中老年相亲节目迅速火爆全网,看似偶然实则有着时代的必然性。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超过2.64亿人,占比18.70%,其中,单身、独居的老人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面对传统的机构养老,很多老年人持排斥的态度,对于居家养老也有根深蒂固的传统依赖性,这也使得当前老年人的婚恋需求庞大。 https://m.btime.com/item/44m7jdhapah8ptaqkiq35emdebc
4.中国婚恋交友平台排行榜中国婚恋交友平台排行榜前十名中国婚恋交友平台众多,各具特色。无论是世纪佳缘、百合网这类老牌平台,还是探探、约会吧这类新兴平台,都在不同程度上满足了用户的需求。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用户对于婚恋交友方式的不断变革,相信中国婚恋交友平台将继续蓬勃发展。 中国婚恋交友平台排行榜最新 http://www.wedating.cn/hunl/11277.html
5.为什么女生谈恋爱之后会变得黏人?情感需求:女生通常比男生更注重情感的交流和表达,她们更期望与伴侣维持亲密的联系。因此,当她们陷入恋爱中时,会想要与伴侣更多地共度时间,寻求情感的满足。 安全附着:女性在恋爱中往往会因为安全感的需求而表现出黏人的行为。在与伴侣建立起深厚的情感后,她们就开始依赖对方,希望通过黏人行为来获得安全感和保护。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3/1105/13/1102856167_1102856167.shtml
6.创造需求:婚恋产业链平台婚恋学院+婚恋社区+婚恋文化+婚恋旅游+婚恋产业+平台运营=婚恋产业链平台 在区域平台的投资、人才、基础产业链、政策对接支持下,运营婚恋产业链细分平台,创造婚恋需求、匹配投资、整合产业链、传播、品牌、内容、婚恋模式输出,在区域内支持城市端的婚恋社区投资项目发展。 https://www.jianshu.com/p/a2c9367b0143
7.如何处理父母过度干涉子女婚恋生活的问题在处理父母过度干涉的过程中,保持平和的心态至关重要。我们要理解并接纳父母的情感需求,认识到他们的干涉往往出于对子女的关心和担忧。同时,我们也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冷静和理智,避免因为情绪激动而加剧矛盾。 处理父母过度干涉子女婚恋生活的问题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话题。我们需要理解父母的心态,坦诚沟通,保持独立https://www.xyxqjxq.com/detail?id=20240415162002351000siwcrn
8.国内婚恋平台排行榜前十名,国内婚恋平台排行榜前十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越来越依赖科技。尤其是婚恋平台的兴起,成为了无数单身人士寻找真爱的途径。随着人们对婚恋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国内婚恋http://www.aichao521.com/hunl/26832.html
9.成功服务国内首富家族,最了解高端单身人群的婚恋需求,无差别钻石华人家族办公室是面向资产10亿元以上高净值华人精英的家族幸福传承平台,旨在通过家族联姻、家族传承规划等系列家族幸福成长服务,传承全球华人望族与财富家族的幸福。服务包含成长准备期、婚恋服务期、婚姻经营期等不同阶段婚姻情感需求定制化服务。 对资产10亿+的超高净值人群而言,婚姻不仅是个人行为,而且关系到家族传承http://www.zuanshihunlian.com/webindex/quanCengTiXi
10.苏州我主良缘答疑:恋爱后关系一直无法更进一步,怎么办?在亲密关系中,我们常常能够听到一些人抱怨,自己对感情投资了许多,但是感情浓度却一直上不去,这是为什么?在苏州我主良缘婚恋顾问看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投资方向与对方情感需求匹配度不够高,换言之就是虽然你为感情投资了很多,但是很多都不是对方真正需要的。 https://xm.7799520.com/news/85084.html
11.信息审核形同虚设!世纪佳缘珍爱网我主良缘等被江苏省消保委点名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用户行为习惯逐渐转为线上,适婚人群也愿意通过婚介平台寻找与认识自己的婚恋对象,网络婚恋市场潜力巨大。但这些平台是否能真正解决适婚青年的婚恋需求?对此,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开展了专项调研,通过网络问卷调研和体验员实际体察相结合的方式,深入了解婚恋交友行业现状,为规范行业https://www.xhby.net/js/jj/202109/t20210926_724751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