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成婚礼

龙胜三门乡壮族婚礼要闯“十门”。第一个“门”迎亲。成亲的前一天上午,男方由长者主持,组织好迎亲队伍,三十多人,成员有总长、副手、乐队、迎娘、后勤等,于成亲的前一天下午前往女方家,移交礼品,会见陆续前来的女方亲戚朋友。当夜住在女方家。第二个“门”对歌。当晚,迎亲队伍中的男青年和女方的女同伴对歌,以壮大新娘“出门”前的声色,青年们也趁此机会物色对象。

第三个“门”出门。新娘出门分三步进行,第一步拜别祖宗,第二步鸣三声铁炮,第三步起程。“总长”在副手和迎娘的陪同下,跟在新娘父亲后面走到新娘面前,大家相对微笑,表示“交人”。迎娘迅速给新娘蒙上面纱,撑起伞,并挽着手。迎亲队伍出发,彩旗开路,吹喇叭,敲锣打鼓,燃放鞭炮。接着是负责肩挑新娘嫁妆的后勤人员。新娘在迎娘的“搀扶”下,跟着后勤人员走,“总长”和新娘的父亲跟在后面。再往后是新娘的舅爷、叔爷和哥哥等亲属,副手则断其后。

第四个“门”叫穿村过寨。迎亲队伍每穿村过寨,都要停留五六分钟,行“报喜礼”,即放铁炮三声,燃放四五串长鞭炮,吹起喇叭,擂鼓敲锣,让喜洋洋的气氛笼罩整个村寨。村寨里的群众扶老携幼出来,汇集在路口,鼓掌阵阵,表示祝贺。迎亲队伍离开村寨时,该村寨派出七八名代表护送一里多路,待迎亲队伍过境后,代表才返回。

第五个“门”叫做过河过桥。凡有水沟,不管宽窄都是“河”,上面架的石板或木板,不管长短都叫“桥”。过河过桥,都得请“水手”来背新娘过去。

第六个“门”叫入门。迎亲队伍到新郎家门前时,新娘要站在离大门四五丈远的地坪上等着。副迎娘喜滋滋地从屋里端出一盆清水,放上新手巾,给新娘洗脸洗脚,洗毕由正迎娘扶着新娘步入新郎家的厅堂。此时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乐队奏起迎宾曲,新郎新娘拜堂,拜完堂,新娘由正、副迎娘扶着,进入洞房休息。此时新郎还不能进入洞房,他要代表新娘在厅堂里和亲戚朋友谈心应酬,致谢意。

第七个“门”叫唱调。在举行隆重的成亲宴会后,新郎和新娘要一一口头邀请亲戚朋友参加晚上开的“唱调”会。所谓唱调,就是自编自演节目的小戏班(约十五六人),多用桂林话演唱,曲调悠扬,内容丰富,情节动人。过去节目多是《观音送子》之类,现在则是《莲开并蒂花》、《乐生一个树新风》等计划生育新内容。唱调要唱到很晚才结束。这天晚上,新娘由正、副迎娘陪着就寝。新郎不能进入洞房。

第八个“门”叫回门。成亲的第二天早上,新郎和新娘带着一些酒、肉、糖、烟等礼品回岳母家(同行的还有以岳父为首的送亲人员),到岳母家后,新郎要向岳母、岳父问好,表孝心,然后聚餐欢庆。这天晚上,新郎留宿岳母家。

第九个“门”叫回家。成亲的第三天早上。岳母亲自送新郎和新娘一同回新郎家。岳母要送两篮糍粑作礼。这天晚上,岳母住宿在新郎家的洞房里,和新娘共床,共叙母女之情。

第十个“门”叫入洞房。成亲的第四天早上,岳母参加新郎家举行的盛宴后,即和昨天帮挑糍粑的小妹仔一起回家去。这天晚上,新郎才能进入洞房。成婚礼初告结束。

巴马、东兰、马山、上林等地壮族有“山歌接亲”习俗。接亲时,接亲的人必须请最得力的歌手相陪。女家在接亲队伍来到之前,已在门口台阶上摆好大碗酒,一般是每级台阶一碗酒,有几级台阶就摆几碗。要是没有台阶,就在门前路上摆上十二碗酒。接亲队伍进村来到女家门口,要进门,先由歌手唱歌,歌的内容由自己编定,但大部分都是歌颂主家的即兴之作。每唱一首歌,主家人说声“好”,就可把一碗酒移走。要是不会唱歌,或唱得不对路,主家不满意,就得喝下这碗酒(或由接亲队伍中的人代喝),直到摆在门外的酒喝完才得进门。当天夜里,女家派一批男歌手与男家派来接亲的女歌手对歌。一般是男的在屋外,女的在屋内,一直对到天亮。第二天早上,女方家在闺房门外再摆上八仙桌,桌上摆十二碗酒,有的摆十八碗、二十四碗不定。这时,接亲人要把新娘接走,就得再唱歌。唱完一首,主家满意了,便拿走一碗酒;主家不满意,就得把这碗酒喝干。待把桌上的酒处理完,才能打开房门,接走新娘。

靖西一带壮族有“半夜接亲”的习俗。婚日当天半夜三更,男家派一批青年男子,高举火把,一路唱歌到女家村边。女家村上亦有一群女歌手出来对歌。男方唱赢了才给进村,唱不赢不给进村。不过,往往是女方假装唱输让开一条路,男方便一拥而进女家,把新娘带走。女方要派几个女伴相陪,一同送新娘到男家。迎亲、送亲的人们一路对歌直到男家。

阳朔、荔浦壮族有“半夜嫁男”之俗。男人出嫁不在白天,而要在下半夜出门,故当地有“白天嫁女,半夜嫁男”之说。新郎出嫁的前一天,女方派三到五个男青年组成“接郎队”去接新郎,当晚住在男家。到下半夜鸡啼起床接郎,男方也叫三到五个男青年组成“送郎队”,送新郎出嫁。新郎出门的时辰,要看路途的远近而定。但一定要在天亮以前出门,以天刚亮时到新娘家为好。如果到新娘的村庄天还未亮,只好在村外等着。除新郎外,送郎队和接郎队每人都提一盏灯笼。进新娘家时,大家都把灯笼熄掉,放在大门外,不能带进屋。婚后第二天,新郎跟送郎队“回门”。二十一天以后,新娘亲自到新郎家去接新郎回来,夫妻才一起过日子。

平果乐尧山区的壮族,婚日当天新娘步行到夫家,在夫家休息一阵,用过饭,又与送嫁人一道返娘家。第二天新娘独自去男家,拿三根香三枚铜钱到水边去挑一担水,之后又返娘家。一个月以后,新娘择日到夫家住一夜,此后农忙才回夫家帮工,短住一两夜,待生育后才落夫家。

武宣县城乡壮族的结婚仪式兴“拜堂”。堂上摆着各种供品、燃香点烛,舅父舅母坐中堂,父母亲坐左边,司婚人站在右边,各位宾朋坐两旁,由司婚人喊礼,进行拜堂。

桂平石龙壮族迎亲日赶“夜歌圩”。当晚新娘新郎不能同房,否则被认为不吉和伤风败俗,但该晚有“闹房”习俗。拜堂后,洞房即被新娘的伴娘“占领”。天黑之后,同村男女青年涌入洞房。闹房开始,一般都是要新娘、新郎捧茶、点烟、分糖,众人出些难题来为难逗一对新人。有的地方闹房时还兴对歌,有在新房内对的,也有隔窗对的,一对就是通宵达旦,热闹非凡。

建国前,汉族传统的成婚礼纷繁复杂,一般都有迎亲、拜堂、喜宴、闹洞房等礼仪。

建国前,玉林汉族迎亲日一般在中午十二点钟前出女家门。富裕之家迎亲送亲队伍十分浩大,迎亲队有迎亲灯笼、高脚牌、彩旗、乐队、媒人、新郎、礼生(司仪)及若干抬轿等。送亲队有送嫁人、抬嫁妆队伍、押礼人等。新郎新娘依次向女家祖宗及外祖父母、岳父母等各长辈亲属来宾一一行礼,新娘哭嫁上轿。至男家下轿前要由一位长者刀砍一只大雄鸡,将鸡从轿顶抛过,名目“砍白虎”,经此仪式新娘方能出轿。新郎新娘在洞房里要举行“拜斗”(又称拜房)仪式,并同饮“和气酒”。是日男家大宴宾客。次日早上拜堂,因为从送礼之日算起,这天已是第三天。又叫“拜三朝”。新郎新娘先拜天地,后拜家庙祖宗,再依次拜亲属长辈。在六笛声中新郎新娘按司仪口令一一叩拜,被叩拜的老辈必备封包馈赠。拜堂完毕,婚礼告成。

浦北汉族迎亲前一天,男女双方家门均张灯结彩,贴上新对联。婚日新郎身穿礼服启程接亲,叫“发礼”。以迎亲大红灯笼领先,其后有鼓乐手、抬轿手及挑礼品的、陪同迎亲的,一路鼓乐燃炮到女方家。女家即派一人持红柬帖邀入厅堂。男家司礼送上拜帖,新郎拜女家祖先及“六亲”。礼毕,女家设宴款待。散席后,再请出女家各尊长及“六亲”,跪拜辞行。新娘披红挂彩,哭泣着由“命好”妇人扶出厅堂,头上撑罗伞,脚下垫草席,使新娘脚不踏地,叫“结席”。新娘到了夫家门前要止哭。轿停男家门口要做“剪白虎”仪式,由巫师当场剪公鸡冠之血滴入杯中,泼于地下以解除煞气。然后入厅堂与新郎“拜堂”。入新房与新郎举行“合卺”仪式,饮交杯酒,俗称“交婚”。

柳城部分客家人,结婚第一天晚上彻夜唱歌为贺,新夫妇不接触。新床、蚊帐口要向着里墙(表示不让新人入内),新夫妇在新房里先进行“拜米斗”仪式。在一个米斗里放满米,插上两根点燃的蜡烛,新人向米斗拜,祈求丰裕吉祥。然后,贺婚的亲朋即往新房里扔鞭炮,把新夫妇“赶”出洞房,新郎的叔伯们则一涌而入“霸占”新房。或喝酒猜马,或往新房撒谷壳,大闹新房以图吉庆。柳城古砦乡“百姓人”,新婚之夜(有的是接连三夜),新娘一直由伴娘陪伴,宾客通宵唱歌。直到婚礼过后,一对新人才开始过夫妻生活。贺县汉族(本地人),融水等地汉族(高山汉),三江平浪汉族,都有以歌贺婚、婚日晚男女对歌通宵达旦的习俗。

建国前,柳城客家人新娘出嫁上轿前,有骂媒“打傍”习俗(客家人叫伴娘为“陪傍”)。先骂媒,然后媒人与同来接亲的伴郎“动武”打门,伴娘们在屋里则用竹竿与窗外接亲者对打,直到伴郎打进房间抢得新娘为止。邕宁及桂西南的汉族“蔗园人”亦有“骂亲”之俗,新郎来迎亲,必受到新娘女伴们的包围痛骂。

汉族结婚当晚,一般宴席散后便开始闹洞房。亲戚、来宾及村上青年,无论长幼亲疏,都可以到新房对新郎新娘贺喜,取闹逗乐。闹新房花样繁多,各地不一。桂北汉族大多是人们坐在堂(或房)中两边,新郎新娘向他们敬茶,叫“吃抬茶”。一对新人共抬一只茶盘,内放茶杯,伴娘手持茶壶随侍在旁。俗话说,婚期三天无大小,见人送上一杯茶。宾客长辈吃了茶后,一般要赠给新人一个封包,说些吉利话以示祝贺。宾客们便趁机出些难题打趣逗乐,如讲些打趣的笑话,客人说一句,新娘要照样讲一句,否则客人就不接茶。或者要求新人做些有趣的游戏,如猜谜、联对、摘封包、共咬糖等,逗得在场宾客哈哈大笑,一阵阵逗乐高潮迭起,直到新夫妇按要求一一“表演”才肯罢休。这类闹房形式不拘,谁有什么逗乐的“点子”都可以出,轮到捧茶给谁吃,谁就有权提出闹房要求。钟山一带汉族,青年们事先组织闹房队,有一二个“闹房头”,合计用什么花样来闹。当晚的闹洞房主要由闹房头“指挥”。这类闹房往往节目更丰富,也更热闹、更有趣,直到深夜,闹房头宣布闹房结束,大家才高兴地离去。

平南等地船民的结婚礼仪,别具水上特色。婚前三天,男女家篷船都打扮得焕然一新。篷顶盖着白布幕,插上彩旗,船旁披着用红绸结成菱形的彩网,并缀上红红绿绿的纸花。船头悬挂一对灯笼,写着两婚家姓氏。结婚前一天,男家就将鸡、鸭、饼食、海味送去,名曰“南海礼”。新娘唱歌答谢。结婚当晚“坐夜”、“绕台位”。船舱中设一圆台,台上盛一具猪头。嫁娘、伴娘手持花扇、纸伞、卷席,模拟开船航行的形式,由嫁娘领头,绕圆台缓缓而行,同时唱起“绕台位歌”。唱完,围圆台盘坐,这便叫“坐夜”。接着开始唱“哭嫁歌”(又叫“叹新闻”),以嫁娘为主叹。其他陪叹,一唱一和,歌声彻夜不绝。当晚五更,男家开礼艇来接新娘,接亲的“棹嫁奶”必须由夫妻双全、且善于唱歌的妇女担当。她们一边划船,一边唱“礼艇歌”,其情调悠扬轻快。新娘到男家船后,与新郎拜了天师、龙王,再夫妻交拜,然后被送入用帷幕遮拦的洞房。此刻,相邻的船只都围拢过来摆成方阵,就在各船中摆设喜酒。入夜,“棹嫁奶”再把船开至江心,顺水漂流,让新婚夫妇欢度良宵。

贺县步头乡八山的客家人有“强背新娘”婚俗。新娘过门的当天,由几位要好的姐妹陪伴着躲在一间黑房里,表示不忍分离。陪伴的姑娘们个个手执竹篱当武器,守护新娘。到时新娘的一位亲兄弟(无亲兄弟的可由堂兄弟代)会闯进黑房里强背新娘出房过门。这时,守护的姑娘会左拦右阻甚至施以竹篱棍打新娘那“无情无义”的兄弟。新娘兄弟需强忍皮肉之苦,把新娘背出。由于房内黑暗,有时也会认错对象,要是背错人,得再入黑房强背。新娘被背出房外,“过门”也就定了。

瑶族闹房形式别致。龙胜瑶族闹新房时,喜欢讲“四言八句”,这是一种类似对诗、联句的活动。通过这种形式,向新郎新娘逗趣,讲祝贺彩话。善于讲“四言八句”的人,常受到特殊礼遇,可以喝新娘茶,抽新娘烟,吃新娘果,用新娘的毛巾洗脸,被尊为上宾。

南丹瑶族婚礼有“锤亲”之俗。出门这天,男方派本“破补”成员三五人到女家接亲,接亲者除带鸡、肉、米、酒等礼物外,须扛一把砍牛刀和一把雨伞。接亲队伍中有一名肩上斜挂白布带的男子,为接亲的主要人物。接亲队伍在女家受到设宴盛情款待,席间双方互相盘歌和唱送别歌。午饭后当新娘和接亲者刚走出家门,新娘家的一群姑娘突然冲出来捶打接亲者,不让接走新娘,身挂自布带的男子为主要“打击”目标。接亲者只能躲闪,不能还手。不过新娘终会被“抢走”。接亲队伍须在黄昏前回到新郎所在村寨。鸣枪报喜。丰盛的婚宴是围坐在一张长约二丈的长桌上进行的。开宴后,歌手们便开始唱歌对歌。有问有答,随编随唱。宴席一直吃到次日凌晨,婚仪初告结束。

配黑白图片:十万大山瑶族女子出嫁新娘由哥哥背出娘家大门。(邓文通摄)

桂平瑶族(木山瑶)兴招郎上门,“一水三枪”即成婚礼。所谓“一水”,是年节对歌时,若女方看中男方,就倒一杯白开水放在男方面前,男方喝光,即算“放水”成功,婚姻有了九成把握,再由父母请媒说亲即可。成亲那天,要放“三枪”。送新郎的队伍由媒人带队,新郎的父母走在前头,跟着是新郎,七八个带鸟枪的歌手随后。一路说笑,到女家寨前,由歌手中的神枪手向新娘家屋顶上空连放三枪。新娘家同样向送新郎队伍的上空放三枪响应。顿时鸣炮奏乐,新郎队伍入屋,设便宴,喝香茶,厅堂上摆歌台,新娘新郎一同参加歌友们的对歌,直唱至天亮。次日一早开双由’家庭会议(双方家庭成员、歌友以及寨上三四个长者参加),订立《尊老爱幼公约》。新郎新娘手捧香茶逐个敬送参加者以致谢。喝完香茶,男方送亲者告辞,婚礼便圆满结束。

贺县瑶族新娘过门和入赘新郎出门,都有数十乃至一二百人的庞大“亲家客”队伍相送。新娘过门日的早上,送亲客们来到新娘家集中,早饭后,新娘打着伞,夹在送亲队伍中间,浩浩荡荡步行到男家。

富川瑶族的婚礼重唱歌。婚日当晚,男方村上的男青年要到新郎家唱歌,叫“看新娘”。新郎新娘出来敬烟敬茶。一般是男青年自唱,对新人表示祝贺。如有伴娘留宿,则与伴娘对唱情歌。直唱到半夜,新郎新娘招待宵夜和油果茶。,

金秀有的瑶族(茶山瑶)嫁女时,由介绍人半夜点上火把,悄悄把新娘带到男家。男家重重门口亮火相迎,备下佳肴同介绍人、新娘共吃一餐。饭后新郎新娘入洞房,婚礼即结束。

巴马瑶族婚礼有“打亲”之俗。当婚日男方来接亲时,新娘的伴娘们则用拳头围打前来接亲的男子。接亲者抱(抢)起新娘,跑出门外一百米地方放下,就算接亲成功。送亲的伴娘才出门伴送新娘。如果第一次抱不到新娘,男方还得重新备办酒肉,请第二次客,按原来的方法,再去接新娘,直到把新娘“抢”到手为止。

贺县瑶族(盘瑶)的婚宴由唢呐吹奏指挥。第一次吹《催厨出菜》曲,厨房的帮手便开始出菜;第二次吹《催官上饮》曲,请各位来客入席就餐;第三次吹《贺台》曲,恭贺贵客慢饮慢吃;第四次吹《扫台》曲,表示各位来宾吃饱了,请厨房的帮手收碗扫台。不论每一轮吃多少桌,唢呐锣鼓手都得吹打四次。其上席菜肴亦讲究。女方父母亲吃的那一台需另加一碗瘦猪肉,意思是父母养育其女辛苦,特设一碗瘦肉孝敬。对男女双方的父母以及最亲的叔伯亲属,在拜堂前还另外开设一台酒席,这一桌筵席称为“踏房桌”或者“亲家会面”桌。两亲家在席上,边喝酒边商量今后如何对新婚夫妇进行教育,以及财产、姓氏继承等问题。金秀、金田一带瑶族结婚时,有不办酒、办小酒、办大酒三种形式。不办酒的,只需送给女方父母一只鸡。办小酒的,只杀一头小猪,请几位近亲吃一餐,送给女方父母数十斤猪肉。办大酒贝规模较大。酒席较多。一般是办小酒,而且多数是在新婚夫妇生了第一个孩子满月时才办酒。

龙胜瑶族结婚,男家一般要办三天酒席。第一天新娘未到时办“老亲酒”七八桌至十多桌,招待男家自家的房族、亲友、媒人。第二天办“新亲酒”,也叫“正酒”,多数是十多桌,招待近亲客。“正酒”毕,又专设一桌“敬舅酒”,招待新娘的舅父母及其他近亲长辈。宴毕,新郎家要送舅父大糍粑及酒肉数斤,同时以礼谢媒。第三天办“老人酒”一桌,再请新娘父母、叔伯父母、舅父母等赴宴,表示敬老。酒席前由老人讲祖先迁徙历史及彩话。散席告辞时,新郎家要将舅父所送嫁妆折价退还部分作还礼,鸣炮奏乐欢送“老人酒”宾客,婚仪即告结束。

三江瑶族的婚宴只要有三五碗猪肉混炒蔬菜、一大碗汤就可以了,但酒要喝够。婚宴的席位论亲排辈,非常讲究。摆在堂屋祖宗神位面前为主桌。排在主桌两边平列的为一等,是父辈坐的,第二排为第二等,安排新娘、新娘的兄长辈坐的,其余下去是新娘新郎的同辈和一般亲朋坐的。主桌上坐在正堂的是新娘的外祖母,左边是其父母,右边是新娘的舅爷,正堂对面的席位是陪客主人——男方的父母或舅爷舅母。其他同等级的餐桌,也要按班辈依次排列。送亲客的席位由女方父亲或舅爷编排,贺亲客由男方父亲或舅爷排定。席位排定后就固定下来,第二、第三餐各人都对号入坐,不能坐到别人的席位上。主持婚礼要精通礼仪,熟悉每位亲朋的身份。婚宴期,过去是三天三夜,现在一般是一天一夜。第二天吃罢早饭,亲朋纷纷告别,男方要送给每位送亲客三两猪肉,举家热情送别。

环江驯乐长北村苗族,恋爱是在芦笙舞会和赶圩时谈的。如果双方同意,新郎可以直接把新娘带回家去,不用问媒不举行婚礼,不办酒席。也有谈好之后,征得父母的同意,邀请二男一女共三人前去接亲。若有彩礼者,须由新郎本人和一女青年前去接亲。新娘接回后,在男家住一晚或三晚(必须是单数),便回娘家去,仍由新郎和女青年送走。在娘家住一个晚上后,又返回男家,婚礼便算完成。

龙胜苗族建国前举行婚礼,以唱“酒歌”(亦称“大歌”)贺婚。入夜,寨子里的男女老少都拥到新郎家听唱“酒歌”。主家在堂屋安放三五张八仙桌,桌上摆有清茶、酒肴、瓜子等,宾客及听众围桌而坐。由男方歌师先唱,女方歌师即接声应唱,听众纵声附合。歌有“序歌”、“入地始祖歌”、“苗族根基歌”,叙述苗族婚烟历史的“结亲路歌”,教育新婚夫妇相亲相爱、勤俭持家的“过定歌”,以及“谢主歌”等。一唱众合,气氛热烈,通宵达旦。建国后,多以男女青年对唱山歌代替。

建国前,隆林苗族有秘密“携婚”之俗。青年男女经过热恋后,男方秘密携带女方回家居住七天后,才派一个人到女家报信。女方父母假装责骂女儿一番,然后告诉报讯人转告男方家,要酒肉和礼金若干。男家再择吉日,派两个媒人和挑夫,带齐礼金和酒肉,与新郎和新娘一起到娘家。娘家宴请亲戚后,新娘再同新郎一起回郎家。直到新娘生孩子后,娘家才送去嫁妆。

三江同乐一带侗族,男方要在黄昏去接新娘,下半夜新娘才能到男家。未进门之前,要跨越事先放置在门口的新扁担,意味着从此之后,新娘就是男家的人了。新娘进门打好油茶,端给客人。油茶喝罢,便有故意打扮得奇形怪状,穿着破破烂烂的男青年来闹房,表示从很远的地方赶来祝贺。第三天傍晚,由男方寨上的姑娘们把新娘送回娘家。这时,女家举行盛大的酒宴。男方寨上的姑娘们由女方寨上的男青年陪着,边喝酒边唱歌。酒过三巡,男青年开始哄抢姑娘的银梳、手镯和头巾,如果姑娘相中某个男青年,就会心甘情愿的让那个男青年把抢去的东西带走,酒席变成了夺取姑娘信物的场所。三江侗族新媳妇过门一般不闹新房,当晚新娘同小姑和婆婆同屋而眠。婚礼毕,新娘即被送回娘家,直到来年春天插秧时,才把媳妇请来与新郎同房,但亦只住上两三晚,新娘又回娘家。秋收大忙,男家还要派人去请新媳妇来住上两三晚。一年三请,连请三年。不管哪次来,新媳妇都穿戴如初嫁时,从头到脚全身新。故有“侗家媳妇三年新”之说。之后,新娘才能长期居住男家。

建国前,三江武洛江一带侗族有“偷亲”习俗,即暗中娶新娘。偷亲的晚上,新郎带上一两个陪郎,得到姑娘的许可后来到女家。新郎进屋即和老人恭敬交谈。之后,女家招待新郎便宴,老人陪新郎和陪郎入席。新娘乘机进房换衣戴银,在姑娘们的喜笑声中,让房族的嫂子婶子梳头打扮,把两个发髻改为一个。新娘打扮完毕,招待新郎的便宴便告结束。新娘出门,老人不送,只有新娘的女伴送出寨外。新郎和新娘在陪郎的照顾下于半夜回到男家。新娘一进婆家就鸣放鞭炮,鞭炮一响,寨里的人才知道某家男青年结婚了。

三江程阳八寨侗族青年男女结婚,多是于正月初二在男家吃喜酒,初三新郎新娘同回娘家接受祝贺。这时正过春节,酒菜容易筹办,耗费也较少;新年期间人们空闲,婚礼也办得热闹。在初二男家的喜筵上,宾客不论身份,统一围长桌而坐。菜肴有侗家喜爱的酸食,此外鸡、鸭、鹅、猪肉,摆满桌面,随意受用。酒足菜饱,一些老年人便带头唱起为新人祝福的酒歌。

环江毛南族婚日上午,男方迎亲队伍抬送彩礼到女家。正午时刻,女家举行“折被”仪式,庭院里摆几张竹席,所有妆奁都摆在竹席上,由两位“全福”妇女在每张新被里放上一些象征吉祥的果品(如红蛋等),叠好用红线捆好,一面折被,一面由女歌师唱“折被歌”。新娘出门前,要到祖宗灵前拜别,并唱哭嫁歌,乐队吹打唢呐、锣鼓。新娘到新郎家,先要经过“踢桥”等一系列仪式,还要经过登梯、脱鞋、坐凳等礼仪,才进入新房。新房中摆设两张床,一张挂蓝蚊帐、铺蓝被子,为新娘所用。另一张蚊帐、被子都是白色的,为新郎所用。新娘的嫁妆摆在中堂让宾客观赏。毛南族结婚不兴拜堂,但要拜祖先和长辈。晚上吃过晚饭,还要在中堂摆一席特殊宴席敬神敬祖,由女歌师唱“吉日敬神歌”,然后男女歌师轮流唱贺喜歌,接着满堂宾客便自由对唱起来,热闹欢乐,通宵达旦。次日清早,新郎的叔伯近亲便轮流设宴招待新娘、伴娘,新娘的母亲、姑嫂及女歌师。这天中午,在男家厅堂举行“开被仪式”,把新被一张张打开,摊放在竹篙上。每打开一张新被,男女歌师对唱一首“开被歌”。开被结束,新娘与伴娘们便回娘家去了。

京族婚礼仪式隆重。婚日当天,男家挑选二三对得力的男女歌手做代表,前往女家迎接新娘,女家也有二三对歌手伴着新娘在家等候。这时女家大门紧闭,在屋前路上或林子里搭有三重挂彩的“榕门”作为“关卡”。第一关由男女歌童把守,二三关由成年得力歌手把守。男方迎亲歌手要通过层层关卡的盘歌,才能顺利过“关”,进入女家堂屋。之后,双方歌手互相祝贺,唱吉利的礼歌,入席赴宴。宴罢,两家歌手簇拥着面罩纱巾的新娘,拜别父母出门。在向男家进发途中,双方不停对歌。直到黄昏才到达夫家。一到夫家,新娘新郎双双拜堂。然后贺婚的礼歌又起,你唱我和,通宵达旦。

宜山水族婚礼,新娘离家前要拜别祖宗和父母兄嫂,出门前做“撤筷”和“撒饭”仪式,即将几双筷子撒向身后的弟弟,并向身前、身后各撤三次糯米饭,寓意共享幸福。新娘的陪嫁新棉被中包有红枣、花生、粽子、红蛋,预兆新娘早生贵子和交好运。南丹水族婚礼有拜堂习惯,但不闹洞房。婚日当天新娘接回夫家后,由男方村上未婚女子陪同,连同送亲女子一同在新房唱盘歌,内容为祝福新人,如何持家做媳妇等。男的送亲者则由男方村子相同年龄的男子陪同,在堂屋唱酒歌。婚日新人不同居,结婚第三天新娘回娘家,住十天半月。或月余,夫家派人接回,一对新人才同居。也有部分人结婚后就直接住在一起的。

THE END
1.金玉良缘:汉朝盛世下的婚礼祝福婚礼文案四、瓜瓞绵绵:祈愿新人感情如瓜瓞蔓生,生生不息。 五、比翼双飞:祝愿新人比翼双飞,恩爱相随。 婚姻鉴戒 除了祝福语,汉朝还流传着许多关于婚姻的训诫。这些训诫以诗词或故事的形式流传,旨在告诫人们婚姻的真谛。比如: "白首不相离,千里共婵娟。"(苏武《留别妻》) https://www.diyihun.com/hunli/21338.html
2.结婚祝福语4个字甜蜜永恒四字真言引领爱情旅程甜蜜永恒:四字真言引领爱情旅程 在这个充满爱意的时刻,我们不仅要为新人送上最美好的祝福,还要用一句话,一个字眼,来记录下这份无价的感情。"结婚祝福语4个字"成为了每一次庆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不仅是对新人的鼓励,也是他们未来的指南。 首先,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历史上的经典结婚祝福语。比如:"百年好合https://www.myivyjtqj.cn/xian-hua-yang-hu/540277.html
3.开口就惊艳全场的中式婚礼主持词,喜欢新中式婚礼的新人不要错过4、合卺礼 喜字当头笑在口,新人要喝交杯酒,一朝同饮交杯酒,一生一世永牵手,相如以沫到白头。(督导注意,听到此句立刻用托盘托上交杯酒),新人挽起双手,幸福从此开头。同干共饮交杯酒,真情真爱心中留,有请干杯!朋友们,让我们用掌声共祝新人痴心情浓,血脉相融,爱满苍穹! https://zhuanlan.zhihu.com/p/618533189?utm_id=0
4.结婚拜堂必须说的四言八句!少一句都不行接亲网一对枕头三尺长,上面绣的是鸳鸯。夫妻睡在枕头上,细语细言好商量。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传统文化结婚拜堂喊礼词和结婚拜堂的四言八句的全部内容啦,充满文化底蕴的结婚拜堂婚俗,秉承着传统文化,而不是他人说的愚昧封建。相信你们看完本文后对于传统婚俗文化会有更深的了解。https://www.jieqinwang.com/baike/59427.html
5.农村接亲过礼燃蜡四句?最新农村结婚支客致辞 农村结婚顺口溜 农村结婚四言八句 农村婚礼酒席支客词 辶农村婚宴支客师说词 民间结婚四言八句 结婚四句顺口溜 农村结婚拜堂喊礼词 农村嫁女支客表席范文 结婚四言八句大全 农村喜事四言八句 农村支客说词 最新农村结婚支客致辞 农村结婚顺口溜 农村结婚四言八句 农村婚礼https://wenda.so.com/q/1638233833215710
6.结婚回车马及拜堂全程。#民俗#方言#四言八句#上热门#感谢抖音结婚回车马及拜堂全程。#民俗#方言#四言八句 #上热门#感谢抖音平台 @抖音小助手 - 阿三先生于20210720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777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https://m.douyin.com/share/video/6986974912242126118
7.人文百科舅舅点烛四句大全结婚点蜡烛的四言八句婚礼纪结婚说“四言八句”是古时候流传下来的传统,如今的四言八句,不在只有“四字八句”,但表达的都是祝福新郎新娘新婚美满的话语。今天小犀就收罗了舅舅点烛四句大全,这些结婚点蜡烛的四言八句的祝福话语,让你在婚礼上高低也能整两句! 一、舅舅点烛四句大全 https://www.huibaike.com/zhishi/118943.html
8.结婚铺床四言八句吉祥话顺口溜儿孙满堂早生贵子在结婚的时候,大家都需要给新郎新娘的房间装饰做一个婚房。其中主要以红色为主,让房间更加喜庆一些,在结婚铺床的时候,还需要讲一些吉祥语吉祥话,这不仅能够让婚礼举办的更顺利,也是大家对新郎新娘的祝福,其中四言八句吉祥话顺口溜就很经常用到。 结婚铺床四言八句吉祥话 1.铺床铺床,儿孙满堂,先生贵子,后生女郎,https://zgjm2008.com/baike/hunjiabaike/67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