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婚恋观:一个“三三式”的思考

新时代婚恋观:一个“三三式”的思考原创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报

近年来,我国结婚年龄推迟、结婚率下降、离婚率上升、部分适婚人群不婚不育现象日渐明显,已经对传统的婚恋观构成了较大的冲击。

一个时代的婚恋观,折射出这个时代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及社会现实,它不仅决定一个人的恋爱与婚姻生活模式,而且也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生育实践。但婚恋和生育绝不是简单的个人问题。

然而,在经济压力、生活压力、个人发展、环境影响、观念多元的社会现实面前,如何让适婚适育的人群走进婚姻,愿意生孩子,共同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共享天伦之乐,培育新时代的婚育观是首当其冲的时代话题。

婚恋观不仅决定一个人的恋爱与婚姻生活模式,而且和生育观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生育实践。在结婚年龄推迟、未婚率和离婚率水平走高、生育新政的人口增长效应还待提升的今天,了解和培育新时代所倡导的新婚育观是首当其冲的时代话题。

婚恋观的三维概念

婚恋观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形成的对于恋爱婚姻的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它决定着人们对恋爱婚姻的主观态度和价值取向,也决定着人们在恋爱婚姻实践中的行为选择和活动模式。

第一个问题是婚恋观的意义维度,涉及恋爱婚姻是不是一个人生命历程或者生命周期中的必要经历和阶段,如果是,那又是为什么?或者恋爱婚姻又给我们人生带来什么样的价值与功效?

第三个问题是婚恋观的对象维度,具体来说就是择偶标准,这既涉及在婚姻市场符合条件的人群规模,也关系到在别人选择偏好中你的行情。

从当前婚恋实际来看,婚恋观的三个维度都出现一些偏差,如婚恋“躺平”,对婚恋不感兴趣、甚至恐惧;婚恋妈宝,由父母做主操办;婚恋物化,非有房有车男不嫁;还有婚恋游离,只恋不婚等等。所有这些婚恋观的偏差,加上彼此之间的互相推波助澜,一起导致以前没有或者较少出现的婚恋实践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单身主义、替代意识抬头,迟迟不把婚恋安排到人生议程中去;婚恋中市场利益放大、情感追求放小,婚恋的实用主义高于爱情价值;婚恋的个人主义倾向明显,婚姻的寿命缩短和生育效应变小。显然,婚恋观的纠偏扶正、和时代同步应该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基层社会治理当中来。

5月20日,在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政务服务中心婚姻登记大厅,一对新人在领证后拍照留念。新华社发(万善朝摄)

婚恋观的三个源流

要让婚恋观回到健康的路径,适应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更好地引领日常的婚恋生活实践,三个方面的思想启示和指导是不可或缺的。

第一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个注重”重要论述的理论指导。要通过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他们结合婚恋生活实际,系统学习《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帮助他们去思考和形成新时代的婚恋观。2015年在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注重家庭建设。”2016年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要“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当我们把个人的婚恋与家庭建设和国家利益结合起来的时候,就发现谈不谈恋爱、结不结婚其实并不只是个人私事,它还是一个家庭发展的要事和一个国家富强的大事,所以新时代婚恋观应该有着强烈的家庭意识和家国情怀。

第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让我们明确在新时代要建构的是什么样的婚恋观,又让我们深入了解到在这样的婚恋观指导下,将会建立起来什么样的婚姻关系;既让我们看到不健康婚恋观产生的根源和可能造成的个人、家庭和社会后果,又让我们对新时代婚恋关系和生活充满信心和期待。如平等、诚信将增加婚恋关系中的彼此尊重和相互信任,富强、敬业将增强婚恋关系中的发展意识和合作程度,文明、友善又将优化婚恋关系中的情感互动和生活交流,所有这些也都会提升婚恋关系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放大新时代婚恋生活对年轻人的吸引力。

婚恋观的三个要义

其次,我们要倡导的是具有新时代豪情壮志的积极的婚恋观,就像积极心理学所阐明的那样,用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来面对婚恋生活,相信自己有条件也有能力去应对婚恋过程可能出现的各种挑战,去建立一个稳定、幸福的婚恋关系。实际上,自从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家庭观的中国化和时代化,建构了一个完整的指导我国家庭建设与发展的婚姻家庭理论体系,国家也从法律、政策和组织层面,加快构建婚姻家庭友好型的社会,可以说,我们将拥有越来越好的外部社会环境,去开启和推进婚恋婚育和家庭发展。我们要自觉地调整在婚恋观上出现的偏差,从消极、畏难、不想行动和无所作为的状态中走出来,把家庭外部的重大变化转化为内在动力,把婚恋的热情和婚育的激情燃烧起来。

最后,我们还要把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请进家门,奉为基本家策,努力改变“男尊女卑”“男高女低”“男娶女嫁”的不平等的婚恋性别格局,在我们的个人人生观和价值观里、在家庭文化里全面树立平等的婚恋观。现在是男女平等的新时代,女性在教育、职业上和男性并驾齐驱,男人也应该在婚恋关系上、家庭建设上和女性共建共享。实际上,有不少统计数据和研究成果表明,在性别平等婚恋观指导下的婚恋生活会降低成本和风险,同时增加收益和效率,所建立起来的婚恋关系也会增加弹性和品质,具有更多更好的爱情产出和婚姻预期。

(作者叶文振,系中国妇女研究会副会长、山东女子学院特聘教授)

THE END
1.成大学生不想谈恋爱!“催婚”从大学开始?教育婚恋观目前并不想谈恋爱,主要原因是不知道如何分配时间来平衡学习与恋爱的关系。作者认为,高校开设婚恋课程、做好大学生婚恋教育,可以加强对年轻人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的引导,进而培育新型婚育文化,并建议将婚恋教育课程纳入大学选修课程体系。 此文一出,随即引发网络热议。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2IPR4M0556AZ42.html
2.高校婚恋教育新篇章:构建新型婚育文化,引领青春正确航向在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宏伟蓝图中,新型婚育文化的培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近日,《中国人口报》刊发的一篇文章,将聚光灯投向了高校这一重要阵地,呼吁高校充分发挥其在婚恋教育中的主导作用,为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提供坚实支撑。一、时代呼唤:新型婚育文化的迫切需求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7475616978454388&wfr=spider&for=pc
3.当代青年群体婚恋观的现状与对策研究●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王晶鑫 摘要:本文探讨了当代青年婚恋观的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了青年对恋爱、择偶、性观念和婚姻物质条件的态度。研究指出,物质化、开放化和自我化是当代青年婚恋观的显著特点,并提出了通过强化家风家教和净化网络环境来引导青年树立正确婚恋观的对策。 http://sxqnb.com.cn/html/sxqnb/20240802/25932.html
4.Contents/premium.mdatmaster·Newslab2020/Contents·GitHub“不稳定工作”(precarity)对记者行业的影响。 594 问答专辑 2022/6/23 同为澎湃新闻旗下的媒体,为何SixthTone能有比较大的空间呢?该经验是否可被复制? 自媒体发展的政治管控与资本因素? 路透社对于东航空难的匿名消息源如何保证真实性? 如何理解疫情后的年轻人在意识形态上的分裂,如“神兔二象性”? https://github.com/Newslab2020/Contents/blob/master/premium.md
5.新媒体背景下地方政府网络舆情治理研究新媒体背景下地方政府网络舆情治理研究--以“L市化工企业热炉燃爆”事件为例.pdf,摘要 伴随着互联网应用的快速发展与普及,目前已经实现了互联网和各行业之间的深度 融合,同时还逐渐的由计算机终端渗透至移动终端。尤其是在 5G 通信全面布局的大背 景下,以万物互联为特征https://m.book118.com/html/2024/1207/7155134066010005.shtm
6.www.jxmzxx.com/appnews/916751[环球网报道]据台湾中时新闻网21日报道,台防务部门今日(21日)宣称,大陆山东舰航母编队,今日沿台湾海峡以西向南航行。报道声称,期间台军“绵密监控”、“适切应处”云云。——。 克宫谴责拜登涉俄与普京言论:不可接受 今年2月中旬,在陆某及其生母的委托下,荆剑地区检察院委托具有资质的司法鉴定所对两人进行亲http://www.jxmzxx.com/appnews/916751
7.阵地作用」,如何看待?应当如何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婚恋观?“如何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婚恋观?”这种陈述逻辑表明,大学生目前缺乏正确的恋爱观?或者说,高校之前没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831982200/answer/47056508766
8.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上海总站上海频道书记殷殷嘱托,动员全市人民,坚守初心使命,坚定“四个自信”,坚持“四个放在”,以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朝着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奋勇迈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充分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让这座光荣之城、创新之城、开放之城、梦想之城绽放出更为绚丽https://sh.cctv.com/?spm=C96370.PsikHJQ1ICOX.E2iNMmBTH5oP.2
9.新媒体环境下主流媒体话语权建构研究调查问卷A.中央级媒体(如《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B.新主流媒体(如《澎湃新闻》、《新京报》) C.您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党报、电台、电视台等区域性媒体 D.您所在地市级党报、电台、电视台等区域性媒体 E.有影响力的地方都市报、晚报(如《羊城晚报》、《南方都市报》) F.专业性媒体(如《财新https://www.wjx.cn/vm/h4n26Yr.aspx
10.xk1.laizhengslt.cn/xxxr81559242/005066.shtml2010年,《人民日报》刊登《相亲节目,谁在玩"火"》等多篇文章,对这一时期节目的出位表演等情况进行节目与素人互相在安全的节目模式的中进行"表演",节目长久无法形成新的突破,素人综艺被重新建构成一个http://xk1.laizhengslt.cn/xxxr81559242/005066.shtml
11.nbxinxi.com/xxxr33377956.htm“第二个结合”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的历史和文化根基,更重要的是打开了理论创新的广阔文化空间,使我们可以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两种思想文化形态的交融中建构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形态,在守正创新中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在回答“建设什么样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怎样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时代http://nbxinxi.com/xxxr333779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