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成立于2001年,是国内第一批成立的地方重点新闻网站之一,担负着建设“互联网上的湖南主流传播平台”的使命,按照湖南省委“一报一台一网一刊”的建设布局,红网作为“党网”并明确为湖南主流媒体的“一网”。
2.社会责任理念
红网始终坚持政治家办网的基本原则,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第一任务,忠实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做好党的理论创新解读,扎根湖南、宣传湖南、服务湖南。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宣传纪律,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锤炼政治定力,在大是大非、流量诱惑面前旗帜鲜明,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敢于发声、敢于斗争。坚持党性和人民相统一,时刻把社会效益摆在第一位。
3.获奖情况
1.政治方向
2.舆论引导
3.舆论监督
4.对外传播
1.融媒体矩阵
红网构建了较为完备的融媒体矩阵体系。
红网将深耕基层作为融合发展的主攻方向和核心战略,由省级层面沉潜到市州、县市区、街道、社区层面,构建了“网报端微视屏”的现代泛媒体矩阵,打造了覆盖全省14个市州的分站体系和时刻新闻客户端县市区频道,成为全国最早一体化深耕县域传播阵地的党网主平台。推动14个市州户外大小屏LED“千屏联播网”建设,创新引领了“城市空间新闻直播间”的内容生态。积极打造新媒体平台传播矩阵,建立专门的新闻短视频运营团队形成了线上线下、网上网下同步分发的庞大旗舰。
2.融媒体报道
3.融合采编平台建设
由红网云升级改造成的县级融媒体云平台。
自主研发了“红网云”,实现了红网内部全平台联动,采编流程的再造,开启了“内容+创意+技术+渠道”的传播格局,推动内容生产的“认知融合、部门融合、平台融合、技术融合、渠道融合”。以“红网云”平台为基础,衍生打造“党建云”“红网云”“新时代文明实践云”“社区云”“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等一系列技术管理平台,为52个委办厅局提供技术支撑和平台运维服务,为65个县市区和党政部门建设“融媒体中心”,为44个县市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承担一系列功能性平台运维工作,红网数据中心肩负着湖南网上新闻数据、网上群众工作数据和近100家县市区融媒体中心媒资数据的安全存储、灾备及传输任务,实际上承担着湖南第三方政务云的功能,是湖南网络和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
1.信息服务
2.社会服务
打造由《问政湖南》《百姓呼声》《消费维权》《问法湖南》组成的网上群众工作平台矩阵。
3.公益活动
公益助农方面,打造“乡农荟”智慧融媒服务平台,打通品牌建设、直播带货、公益传播、商超订货各个环节,提供农业供需信息62000余条,总点击量超25亿人次。
1.民生报道
2.灾难和事故报道
面对灾难和突发事故,红网严守纪律,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坚持以人为本,不放大渲染灾情,全力做好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先进感人事迹的报道,凝聚积极正能量。
3.以人为本
视角向下,聚焦各行各业一线,推出了一系列有态度有温度的报道,激发人们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践行“走转改”,扎根基层,推出了《深化“走转改”我们在一线》专栏报道。独家推出的“江豚的微笑”系列报道火爆全网,人民日报客户端首页推荐,微博话题流量达1.7个亿,152家媒体转载,全网流量3亿。深入挖掘袁树雄故事,推出的2023全国“两会”特别版MV《湖南一路向前》,总点击超1亿。重点打造民生报道专栏“时刻·在场”,推出《冲破命运阴霾,长郡高三少年的“18”打动了“Z世代”人》《他们应该被看见丨求职路上唐氏综合征青年的难与乐》等大量报道,聚焦普通人的温暖故事,感动万千网民。
1.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精心组织策划,集中推出系列主题宣传报道,积极践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红网时刻LED联播网户外大小屏滚动刊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语。聚焦湖南好人、首批“新时代新雷锋”、全国“新时代好少年”、“最美铁路人”“国家工程师奖”“万步炎”等先进典型人物,重点做好宣传报道,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传承繁荣优秀传统文化
3.推动提升科学素养
积极展现科技创新、文教事业发展等最新成就,对“全国科技活动周”“2023全国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与标准创新大会暨知名民企助力现代化新湖南建设大会”“2023世界计算大会”“2023互联网岳麓峰会”“2023北斗规模应用高峰论坛”“湖南省科技创新奖励大会”等进行深入报道。持续做好常态化科普宣传,开设《科普动起来》专栏,推出了《科普动起来丨春季甲流预防指南:老人、小孩、孕妇该如何预防?》等专栏报道200余篇。
1.安全刊播
组织开展了多轮意识形态风险全面自查,全面梳理了红网采编、分发、运营流程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并提出了应对策略和建议。严格落实落细三审制、总编辑责任制等采编制度,对红网编委会制度、报题制度进行了修改完善和补充,上线了《百姓呼声》《问政湖南》隐私模式,防止了敏感舆情外溢。
1.遵守职业规范
严格遵守《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没有出现违反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的情况。
2.维护社会公德
坚持正面宣传为主,自觉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弘扬主旋律,弘扬社会正气,始终确保主旋律高昂、正能量充沛。
3.接受社会监督
1.保障从业人员合法权益
2023年,无侵犯采编人员合法权益的情况。
2.保障从业人员薪酬福利
依法签署了劳动合同,按时支付薪酬、缴纳“五险二金”,并为外出采访的记者购买意外险,没有拖欠的情况发生。依法保障员工休假休息权利,员工依法享受国家法定节假日以及年休假、婚假、产假、育儿假等。
3.规范新闻记者证管理
4.开展员工教育培训
1.经营行为
1.回应
对上年度提出的“技术升级和新技术运用缺乏战略性人才和资金支持,制约了红网进一步创新融合发展,也制约了重大项目、重大融媒体作品的生产”回应如下:
打造“智慧编辑部”。成立AI专项小组,提升对传播技术应用的快速响应、即时适应能力,让传播力和到达力不落伍。紧扣国之大者、省之大计,加强议程设置,创新融合报道,辅以全新技术运用,让新媒体内容“潮”起来、“活”起来、“动”起来。
开展技术应用“大实验”。挂牌成立红网新媒体元宇宙传播应用实验室,上线时刻新闻元宇宙11.0版,推出元宇宙云展厅等传播应用,把主流新闻客户端带入“场景化、沉浸式”的叙事新时代。目前已经形成了“文化+科技”的多个成功案例,如联合湖南博物院,制作推出的中国首档博物院院藏国宝拟人化的《八音“元”境·国宝民乐》元宇宙音乐会,全网综合流量超过2.5亿。
2.不足
精品爆款仍然不够多,有实力冲击中国新闻奖的作品少之又少。
3.改进
紧紧围绕中国新闻奖标准,打造一批新的内容品牌、产品、专题、活动。打造《时刻帮》《问法湖南》《时刻微民调》等一批新的品牌栏目,推出“光影思政课”“红色研学智慧云平台”“网上群众工作专报(市州版)”“县融共生优+计划”等一批新的品牌产品,举办“湖南网络文明风尚大典”“爱‘阅’马拉松”等一批新的品牌活动。围绕新中国成立75周年、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三高四新”美好蓝图、中部崛起等主题推出一批有思想、有分量、有影响力的重点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