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伟,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杰出青年学者。中国地质大学学士,中国科学院硕士,华中科技大学博士,日本甲南大学博士后。主要研究领域为健康经济与人工智能、能源环境、价值链分析等。
您可以简单介绍下自己的求学经历吗?
我求学经历的特点是从本科到硕士以及硕士到博士在专业上都是有跨度的,包括现在所从事的研究与我博士时做的研究也不完全一样。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把基础打牢。培养两个能力很重要,首先是数理能力,我认为从事任何工作,数理能力对个人以后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现在特别强调定量化的研究,把数理基础打好就可以在量化研究中做很多事情。我现在认识的很多从事研究工作的人起初都是学数学或者学统计学的,后来转到经济类和管理类。所以我们同学在选课的时候,可以根据自身能力选择一些数理课程。至少有一定的数理基础,这对未来的择业或者专业选择来说很重要。另外一个能力是动手写东西的能力,这种能力对文科类的学生是比较优势的。我本科和硕士比较偏工科类,但在读博士的时候着重锻炼了自己这方面的能力,同学们也应该加强“写”的能力,这不仅对在校学习和研究有帮助,也对未来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您目前的研究方向是什么?您是如何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从而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呢?
您在求学阶段有没有碰到过比较棘手的难题?
您在求学的过程中有没有对您帮助最大的或者说影响最深的人或者事?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硕士和博士期间的导师,从他们身上我学习了如何更好地做一个做学问的人。我硕士在中科院读的,科学院的体系给了我一个轻松的研究范围,老师给予学生许多引导和关怀。对于同学们来讲,导师是很重要的,因为导师从事这一领域很多年,可以从导师身上学习很多东西,这比自己去摸索效率更高。所以我认为导师在我的人生中是很关键的。
您对同学们平衡课程学习和学术研究两个方面有什么建议呢?
除了上面您提到的能力之外,您觉得我们还需要培养和锻炼哪些能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