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好问(金末元初文学家忻州)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1]),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2]。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元初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自幼聪慧,有“神童”之誉[3]。仕金官至知制诰[2]。金亡后被囚数年,晚年重回故乡,隐居不仕,于家中潜心著述。元宪宗七年(1257年),元好问逝世,年六十八。元好问擅作诗、文、词、曲,各体皆工。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擅作诗、文、词、曲,各体皆工。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4]。

本名元好问

别称元才子、遗山先生

字号字裕之

号遗山

所处时代金末元初

民族族群汉族(鲜卑后裔)

出生地太原秀

主要作品《遗山集》《中州集》《续夷坚志》等

主要成就宋金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被尊为“北方文雄”

信仰道学

人物生平

元好问相传他的祖先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儿子(一说为秦王拓跋翰,另一说为南安王拓跋余)。其祖先又随孝文帝由平城(今大同市)南迁洛阳,并在孝文帝的汉化改革中改姓元。北魏分裂之后,户籍落至汝州(今河南省临汝县)。五代时期以后,又由河南移家平定州(今山西省平定县)。他的高祖元谊,在北宋徽宗宣和年间(1119—1125年)官忻州神武(虎)军使。曾祖元春(一作椿)任北宋隰州(治今山西省隰县)团练使,又从平定移家忻州,遂为忻州人。祖父元滋善,在金朝海陵王正隆二年(1157年)任柔服(今内蒙古土默特右旗托克托附近)丞。父亲元德明多次科举不中,以教授乡学为业,平时诗酒自娱,著有《东岩集》。[5]

游学四方

金章宗明昌元年七月八日(1190年8月10日),元好问诞生在忻州农村一个世代书香的士大夫家庭里。由于他的二叔和三叔都没有儿子,元好问的兄弟有三个,他又是第三。根于中国传统,他的叔父元格(后元好问称他为陇城府君)在他生后七个月时,就把他当做过继儿子,随即把他带到掖县县令任上。据记载,元好问天资聪明,七岁就能写诗,被人誉为“神童”[3]。十一岁时,元格在冀州任职,元好问得到了翰林侍读学士兼知登闻鼓院路择的赏识,路择“爱其俊爽,教之为文”。十四岁时,元好问又师从陵川人郝晋卿,博通经史、淹贯百家。到元好问十七岁时,元格被罢去陵川县令之职,但为了儿子的学习,他仍继续住在陵川,直到元好问十九岁完成学业,才带全家离开陵川[6]。[5]

科场受挫

元好问从十六岁起开始参加科举考试。由于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年)“识免乡试”,他直接到并州参加府试,但榜上无名。此后在泰和八年(1208年)十九岁时,他又到长安参加府试,但这次又未中。元好问二十一岁时返回故里,在离祠堂几十里外的定襄遗山读书,故而自号“遗山山人”。两年之后,蒙古大军突袭秀容,屠城十万余众,其兄元好古丧生。为避兵祸,元好问举家迁往河南福昌,后转徙登封。卫绍王崇庆元年(1212年),元好问又到中都(今北京)第三次参加考试,仍未考中。这年正月,金三十万大军被蒙古击败,蒙古已逼近中都,路途的坎坷、国家的危机,加上考试的失败,使他的情绪非常低沉忧虑。贞佑二年(1214年),蒙古兵围攻、金兵节节败退,金宣宗仓皇迁都南京,元好问于这年夏天赴汴京,准备将于秋天举行的考试。虽然考试又一次失败,但他却通过应试汴梁,得以与朝中名人、权要如赵秉文、杨云翼、雷渊、李晏等交接结好,诗歌创作极丰。其中《箕山》、《元鲁县琴台》等篇,深得时任礼部尚书的赵秉文赞赏,其文名震京师,被誉为“元才子”。[7]

但不久由于蒙古兵围攻,元好问不得不由山西逃难河南,并在豫西逐渐定居下来。贞佑五年(1217年),二十八岁的元好问又赴京赶考,仍未成功。[5]

坎坷仕途

国亡被囚

元好问像此后不久,元好问赴京调金中央政府任尚书省令史,移家汴京。此后又升任左司都事,又转任尚书省左司员外郎。[9]官至翰林知制诰[2]。天兴二年(1233),蒙古军围开封,元好问在围城中。金哀宗逃出京城,兵败卫州后逃往归德府。朝中无主,崔立率兵向蒙古请降献城。崔立投降蒙古后,胁迫朝臣为其立碑歌功颂德,元好问、王若虚、刘祁等都被迫参加撰写碑文,磨掉宋徽宗所立《甘露碑》字迹,刻上碑文。天兴二年(1233年)四月,蒙古兵攻破汴京,元好问即向当时任蒙古国中书令的耶律楚材推荐了五十四个中原秀士王若虚等,请耶律楚材予以保护和任用。[5]金亡后,元好问随金朝大批官员被俘,并被押往山东聊城看管两年,后居住冠氏县。元好问作为囚徒,与家人辗转于山东聊城等地,并逐渐与蒙古国的汉军首领严实、赵天锡等接上关系,生活逐渐好转和行动较为自由。这期间,他痛心金国的沦亡,奸贼的误国,并为了以诗存史,勤奋编辑金国已故君臣诗词总集《中州集》。以“中州”名集,则寓有缅怀故国和以金为正统的深意。[5]

晚年生活

元太宗十一年(1239年)秋,因其诗文名气颇大,耶律楚材倾心接纳元好问。可五十岁的元好问已无意出仕为官,其年重回老家,隐居故里,并交友游历,潜心编纂著述。元宪宗七年九月四日(1257年10月12日),他在获鹿寓舍逝世,享年六十八岁。[5]

主要成就

元好问留下词377首,他也是金代作品最多的词人。元好问词的内容不及其诗内容广大,但在金词坛却是题材最丰富的一家,艺术上以苏轼、辛弃疾为典范,兼有豪放、婉约诸种风格。抒怀、咏史、山水、田园、言情、咏物、赠别、酬答、吊古伤时,无历不控。作为金词坛现实主义词人,他的词笔首先是面向现实的。有“兵尘万里,家书三月,无言强首。几许光阴,几回欢聚,长教分手。料婆婆挂械多应笑我,慌仲队金城柳。”元好问多作怀古词,形式以长调为主,奇慨遥深,如《木兰花慢》“渺涨江东下”。田园词则往往表现出恬谈、闲适的情趣。描绘山河壮丽、抒发爱国豪情,是遗山词一个重要内容,如遗山代表作《水调歇头·赋三门律》等。元好问的水词之所以能如笔下山水那样顶天立地,在于它不仅是雄浑的山水画眷更有寄慨、壮思、理想自画卷中选出。即如此首下闻纯为感慨,词之内涵亦因此而深化。在词文上,元好问的爱情词是别具一格的,如其著名的《雁丘词》等。[12]

小说

散曲

元好问所撰散曲,今仅存9首,用俗为雅,变故作新,具有开创性。元好问创制的《骤雨打新荷》散曲,元韧曾广为流传,为元散曲家赵孟頫等人所檄赏。《陶南村倔耕录》曾云:’“《小圣乐》乃(小石调)曲,元遗山先生好问所制,而名妓多歌之,借以为《骤雨打新荷》者是也。”元好问是善于创制新曲的,《古今词话顶好问》条引《金源言行录阳:“有《锦机集》,其《三望子》,则《小圣乐》、《松液凝空》皆自制曲也。”如《三奠》曲自元好问创作后,刘秉忠、王恽等人曾依格填作。可见元好问就北曲而言,正是行家里手,自成一家。故《太和正音剧评》述元独家创作,谓:元遗山之词如穷星孤松,列元好问于元散曲名家之列。[5]

史学

个人作品

元好问学问深邃,著述宏富。据说他迄今流传下来的作品的有:诗1380余首,词380余首,散曲6首,散文250余篇,小说《续夷坚志》4卷202篇,《中州集》10卷,《唐诗鼓吹》10卷,《遗山乐府》(又名《遗山先生新乐府》)五卷等。此外还有《遗山诗集》、《乐府》、《续夷坚志》等。传世《遗山先生文集》、清光绪读书山房重刊本《元遗山先生全集》。[5]

另有已经散佚的著作多种:《锦机》《东坡诗雅》《杜诗学》《诗文自警》《壬辰杂编》《金朝君臣言行录》《南冠录》《集验方》《故物谱》等。[13]

(个人作品参考资料:来自郝树侯《元好问传》[5]及唐圭璋《全金元词》等[14])

人物评价

元代文学家徐世隆说他:“作为诗文,皆有法度可观,文体粹然为之一变。大较遗山诗祖李、杜,律切精深,而有豪放迈往之气;文宗韩、欧,正大明达,而无奇纤晦涩之语;乐府则清新顿挫,闲宛浏亮,体制最备。又能用俗为雅,变故作新,得前辈不传之妙,东坡、稼轩而下不论也。”他的另一位朋友李冶更誉其为“二李(李白、李邕)后身”。[5]

元代政治家脱脱主修《金史》:“①为文有绳尺,备众体。其诗奇崛而绝雕刿,巧缛而谢绮丽。五言高古沈郁。七言乐府不用古题,特出新意。歌谣慷慨,挟幽、并之气。其长短句,揄扬新声,以写恩怨者又数百篇。兵后,故老皆尽,好问蔚为一代宗工,四方碑板铭志,尽趋其门。”[15]“②王庭筠、党怀英、元好问自足知名异代。”[15]

近代钱基博《中国文学史》:”一时称者以其诗直配苏黄;而文则不使奇字,新之又新;不用晦事,深之又深;但见其巧,不见其拙;但见其易,不见其难。东坡之后,继以元子,可也。然好问诗文,非东坡之流亚也;盖志不在东坡之快利,而出以重缓;又不为山谷之生拗,而力求弘润;沉着痛快,固不仅浩浩直达,如赵秉文、王若虚之为苏轼者也。文为韩愈之排(阙),而无其妥帖。诗得杜甫之沉郁,而逊其渊永。“[16]

近现代缪钺《元遗山年谱汇纂》:“金自大定、明昌以还,文风蔚起,遂于末造笃生遗山,卓为一代宗匠。其诗嗣响子美,方轨放翁,古文浑雅,乐府疏快,国亡以文献自任。所著《壬辰杂编》虽失传,而元人纂修《金史》,多本其书,故独称雅正。诗文史学,萃于一身,非第元明之后无与颉颃,两汉以来,固不数数觏也。”[5]

家庭成员

(家庭成员参考资料:《元好问传》[5]

轶事典故

金哀宗天兴元年(1232年),蒙古大军包围汴京,金国皇帝弃百姓而逃。次年正月,金将崔立发动政变,开城纳降,并自封郑王。崔立认为他的行为避免了蒙古军屠城,拯救了全城百姓,便命当时的翰林学士王若虚执笔,为他立“功德碑”。王若虚、元好问自认关乎名节,推给了太学生刘祁,刘祁写好后交王、元二人推敲,“直叙其事,敷衍成文”。而史料考证表明,元好问虽然参与了此事,但耻于颂功的立场。[5]

书信耶律楚材

金哀宗天兴二年(1233年)汴京城破后,元好问曾写信给蒙古中书令耶律楚材,请他保护资助54名金朝儒士,酌加任用。耶律楚材并未给元好问回信,但元好问举荐的54名儒士大多被元朝起用。后事也证明,那54名知识分子中有15名在《元史》中有所记录,他们对保存中原文化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5]

觐见忽必烈

最后便是那饱受争议的元宪宗二年(1252年),晚年的元好问觐见忽必烈。宪宗蒙哥“命皇弟忽必烈领治蒙古、汉地民户”,壬子年,忽必烈移驻桓、抚间,不再远在和执又据苟宗道所撰郝经《行状》:“岁王子,今上以皇太弟开府于金莲川,征天下名士而用之”,所以元好问与张德辉前往统见,比较近便。元好问此时对想必烈、旭烈一班蒙古贤王报有着深厚的寄望。但是,元好问之所以去北纪忽必烈,不是为了向忽必烈求官请禄,而是希望说服忽必烈接纳尊信儒学的成功,并请忽必烈为“儒教大宗师”,促使忽必烈任用儒士治国。[5]

交友广阔

他的朋友遍及当时的三教九流,既有名公巨卿、藩王权臣,也有一般的画师、隐士、医师、僧道、士人、农民等,据有人考证,其有文字可据者达五百余人,例如李杲(东垣)、张从正(子和),被尊为金元四大医学家中的两位(另两人为金代刘完素,元代朱震亨),可以说元好问也是相当活跃的社会活动家。[5]

雁丘

金章宗泰和五年(1205年),金国一位16岁的元好问赴并州赶考,途中碰到一个捕雁的人说,他今天捕杀了一只雁,另一只逃脱的雁悲鸣不止,然后投地而死。少年听后非常感动,从猎人手里买回了那只殉情的雁,把它葬在了汾河边上,立碑刻下“雁丘”二字,并即兴感怀写出一首传世之作《摸鱼儿》。[5]

藏书之家

据《遗山故物谱》称,其家多藏书,皆宋元祐以前旧物。贞祐四年(1216年)兵乱,将书藏于墙壁间而得免。有杂书及手写《春秋》、《三史》、《庄子》、《文选》等书尚有千余册,画有百轴。建书屋为“野史亭”,藏书著述其中。又就顺天张万户家。取金历代实录,晨夕抄集,至百余万言,未成而卒。[17]

后世纪念

主词条:元好问墓、野史亭

元好问名句“问世间情为何物”元好问墓区位于忻州市东南5.5公里处的韩岩村北,于1962年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区。墓区分墓地和野史亭两部分,坐北朝南,面积约4096平方米。元好问墓封土高3米,直径6米,墓前设有卷棚顶享堂三间,享堂内有明代诗人访元好问之墓残碑以及明清两代元好问家族碑刻。元代石虎、石羊、石翁仲各一对。野史亭又名青来轩,创建于元代,为元好问五十一岁时为修《金史》而建,“朱门万户凄凉尽,惟有元家野史亭”。民国十三年(1924年)重修,东西宽144米,南北长171.7米,占地面积2.47万平方米。八百年间,屡有大雅宏达之人或凭吊或修缮,内有金、元、明、清以来大量的名家诗文石刻,留下诗文碑记众多。[5]

THE END
1.交友(汉语词语)百科新知,搜一下!交友 2 汉语词语 交友是人们为了摆脱自己单身的生活,而去结交认识他人的过程。交友的类型可以是女朋友或者男朋友,也可以是普通朋友。指出主要是包括一方对另一方的信任,并把信任给予对方,允许对方与自己交往,含有互动交友。 反馈有用 基本信息 中文名交友 外文名make friends 词性动词 拼音jiāo https://baike.sogou.com/m/fullLemma?lid=272416
2.交朋友的意思百度百科 交朋友 交朋友,演唱:王建宁,词曲:李兴驰,编曲:李兴池? gushici.net 交交下 交与 交丧 交中 交举 交九 交乱 交争 交事 交互 交交 交亲 朋 够朋友 女朋友 小朋友 盍朋簪 谈朋友 轧朋友 韩朋木 韩朋鸟 友 七友 三友 不友 主友 丽友 义友 乡友 书友 争友 亡友 交友 亲友 https://cidian.gushici.net/fe/a7bb378db7db.html
3.关于交友的资料关于交友的资料介绍高中知识交友的类型可以是女朋友或者男朋友,也可以是普通朋友。指出主要是包括一方对另一方的信任,并把信任给予对方,允许对方与自己交往,含有互动交友。 以上就是高考网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关于关于交友的资料 关于交友的资料介绍问题,想要了解的更多关于《关于交友的资料 关于交友的资料介绍》相关文章,请继续关注高考网!https://www.027art.com/gaokao/HTML/12721361.html
4.“我没法和陌生人约炮”:只能爱上熟人的半性恋者今天,我们聊聊一种名为“半性恋(demisexuality)”的性取向。 维基百科对半性恋的定义是: 与一般人相比,ta们很少感受到性吸引力,有些人对性行为几乎没有兴趣。也就是游离在“完全无性”和“典型性水平”的灰色地带。 ta们可能是有性欲的。但通常只在形成“紧密的情感联结”后,才会开始感受到对方身体上的性吸https://zhuanlan.zhihu.com/p/403705595
5.树大招风~附近同城免费交友app,树大招风百度百科(202412 树大招风,是许多人用来形容那些显眼、容易引起注意的事物。如今,在城市的繁忙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附近同城免费交友app来扩大社交圈,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大家无需出门就能结识到更多同城的朋友,甚至可以直接约见,享受便捷的社交体验。 http://ggcm.cn/novel/16895.html
6.交友之道子曰:“君子不重,则不成,学则不用。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引自◎马步要扎牢 / 006 ◎求知大秘诀 / 008 ◎上正道狂奔 / 009 这句话百度百科上,有两种解释: 1、孔子说:君子如果不自重,就没有威严,即使读书,也不会固守。做人重要的是诚实、守信用。不和自己志向不同的人做朋友。有了过https://book.douban.com/annotation/116834313/
7."交朋友"的意思,汉德翻译迈迪汉德词典dict.la交朋友 交朋友 ? ? ? ?交朋友 Bedeutungen [1]VFreundschaft schlie?en [2]Vsich mit jmdm. anfreunden [3]Vsich anfreunden mit 交朋友 jiāo péng yǒuㄐㄧㄠㄆㄥˊㄧㄡˇhttps://www.dict.la/%E8%AF%8D%E5%85%B8/%E7%AE%80%E4%BD%93%E4%B8%AD%E6%96%87-%E5%BE%B7%E8%AF%AD/%E4%BA%A4%E6%9C%8B%E5%8F%8B
8.大学生应该有怎样的交友原则?第一:难予能予——朋友有了困难,需要你的帮助时,即使自己有困难,也应该勉力而为。第二:难作能作——帮朋友做事,只要是好事,纵使做起来不容易也要去做。因为朋友本来就应该互相帮助,能“难作能作”,足证友谊之坚。第三:难忍能忍——朋友相处,有时难免会有一些误会,有一些看法上的不同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056137708116101779.html
9.交友的解釋交友的意思漢典“交友”詞語的解釋交友詞語解釋 解釋 1.朋友。 2.結交朋友。 --- 英語to make friends 德語Freundschaft schlie?en (V)? 法語se faire des amis ? 漢典 交友網路解釋 百度百科 交友 交友,漢語詞彙。 拼音:jiāo yǒu 釋義:1、朋友。2、結交朋友。 介紹:交友是人們爲了擺脫https://www.zdic.net/hant/%E4%BA%A4%E5%8F%8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