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条君为了保护你的头发,精心准备了这期的人物素材特辑,出场人物有:钱学森、闻一多、关天培。
一篇更比三篇强,同桌都想偷偷抄你的爱国人物素材~文末有解析和示例哦!
本期主题:爱国
“爱国”一词,源出《战国策》中“今秦虎狼之国也,兼有吞周之意……周君岂能无爱国哉?”本指秦国势强、野心勃勃,周天子怎能不吝惜国土,有所防备?
古时人爱国多指忠君,无论朝堂、江湖,“位卑不敢忘忧国”。文人志士们心怀天下、胸藏山河,将爱国情志诉诸笔端,以身践行。如今,这种情怀也植根在每一个中华儿女骨血,每每激荡于胸腔肺腑。
峥嵘岁月中,革命先驱不忍山河受难,于暗淡世间振臂呐喊;血性儿女,或为守卫山河,喋血沙场,或在没有硝烟的战场,筹谋交锋,甘做“隐形的守护者”。和平年代里,爱国者立志报国,坚守岗位、深耕钻研,为振兴民族挥洒青春、奉献一生。
适用考点:
中国梦、新青年、爱国热情、家国情怀、立志报国
往年真题:
2019年全国卷二《青年学生当事人》2019年天津卷《个人和国家的关系》2018年的全国卷一《2035年“时光机”》2018年北京卷《新时代新青年》
01
钱学森:五年归国路,十年导弹成
荣誉成就:
两弹一星、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
事迹回放: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不久就面临美苏冷战、全面封锁的不利局势,朝鲜战争的爆发更加剧了国内的艰难,心系祖国的钱学森深感担忧,父亲家书里的恳切请求更坚定了他归国的念头。
然而,被认为“抵得上五个师”的钱学森在归国路上受到了重重阻拦。先是无辜遭遇盘查和逮捕,出狱后也依然被软禁监控,没有自由。
美方吊销了他参与机密研究的证书,不让他接触一切前沿高新技术,这种“半监狱”式的生活持续了四年半。
通过陈叔通,一封署名“钱学森”的信笺被辗转送达大洋彼岸的周恩来总理手中,信中钱学森恳请中国政府帮助他回国。最终,通过日内瓦会议上的博弈交涉,钱学森才得以脱身。
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带着家人登上“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轮,踏上归国的路,临行前,他从容发表了自己的心声:
02
闻一多:“唯一的爱国诗人”
爱国诗人、革命先驱、民主战士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闻一多毅然投身于这一伟大斗争中,为了挽救民族于危亡他四处奔走、呐喊。
赴美留学期间,他更创作出大量诗歌,由衷而自豪地表达爱国之情:“我要赞美我祖国的花!我要赞美我如花的祖国!”
归国之后,闻一多清醒地认识到,当时中国的社会就如同“一滩绝望的死水”,如果想追求民主独立,便要从根本上拔除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他就此抛弃文化救国的想法,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成为一位民主斗士。
1946年,民盟在昆明开展“万人签名运动”反对内战,国民党反动派竟下令逮捕甚至谋杀民主人士,大批民主人士被捕,其中民盟领导李公朴遭遇了特务的暗杀。
冒着生命的危险,闻一多组织召开了追悼大会。在大会上,旁人劝他“暂且避一避风头”,但闻一多却毫无畏惧,义然回绝:“决不能向敌人示弱,如果李先生一死,我们的工作就停顿了,将何以对死者,何以对人民!”
在追悼会上,在生命的最后,他慷慨激昂地发表了《最后一次讲演》:
反动派,你看见一个倒下去,可也看得见千百个继起的!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03
关天培:浴血虎门,以身殉国
爱国将领、民族英雄、力抗英军
清朝末年,两广总督林则徐因为禁烟而被罢官,继任者琦善为了讨好洋人,下令撤掉沿海防御、削减水师,还将招募的民间勇士尽数驱散。
面对英军的蓄意攻击,琦善无视边防将士的求援,只敷衍地遣送了二百士兵。
1841年年初,虎门之战彻底爆发,在英军大规模强攻之下,虎门炮台的守卫决死拼杀,直到只剩下百余人。战士们恸哭求援,也没有收到任何援兵的消息。老将关天培虽深知寡不敌众,挽回战局的希望渺茫,但仍决心严防死守。
风浪之中,年过六旬的关天培带着守卫与英军厮杀,身边的战士一个个倒下,炮门也因透水无法开火。在英军猛烈的炮火攻势下,关天培身上数十处受创,血肉淋漓,仍屹立阵前,大呼杀敌。
为了不让提督印绶为敌人利用,他命令信任的随从孙长庆带着印绶离开战场,随从拽住他哭求一同撤离,却被他厉声拒绝。
在声声炮火、血海厮杀中,关天培和战士们竭力奋战,最终,全部壮烈殉国。
用法解析:组合技巧
“爱国”作为一种情感,“人”是施者,“国家”是受者。为了凸显这种个人情怀,我们通常只需运用符合这一主题特征的人物素材进行正面论证。
为了让某一论点的论述更加达观、流畅,我们可以提前对素材进行分类,然后通过不同的顺序安排,体现出素材之间的区分:
细数从古到今的爱国人士和对应的言行事例,体现出爱国的联系性和厚重感。(tips:文天祥、黄兴、聂耳)
2.采用“对比/映衬”逻辑
论述战争岁月与和平年代的爱国情感;或是言语与行为以不同的方式诠释着爱国,如作家将壮丽的山河描摹成画,以诗文爱国;战士则戍守边疆、辗转沙场,以行为爱国。(tips:艾青、叶挺、王淦昌)
3.采用“同一变化”逻辑
罗列在爱国之外仍具有相同特征的素材,如铺陈不同的爱国作品,简单剖析,体现出不同作家文人对爱国的解读。(tips:孙犁、余光中、余秋雨)
示例
古来今往,“爱国”已深深熔铸进华夏神魂,而在风雨飘摇、跌宕纷争的年代,此种情志更甚。
(总起句点明分论点)
晚清衰朽,战和不定,老将关天培不畏外强船坚炮利,奋勇杀敌,以一副刚烈骸骨彰显爱国壮志;民族危亡,内外交困,如同“一滩绝望的死水”,明知此行艰险,闻一多投笔从戎,为了“咱们的中国!”斗争到生命最后一刻;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远在大洋彼岸,钱学森仍心系故土,即便阻隔重重,亦要为祖国事业倾尽所能,贡献气力。
(列举铺排,发散描述)
延续着同样的民族骨血、文脉传承,他们以凛然的姿态,留照笔墨丹青,也深深激励着青年来者,在新的时期书写自己的爱国华章。
(再次总结+升华拔高)
※补充小技巧:语言表述
1)“爱国”类作文的要点在于表达深挚昂扬的情感,因而列举铺排比深剖单个事例更能凸显情感和气势。
2)对于论据的描述,“截取精要”可体现语言凝练,词简意丰,当然,你也可以紧扣主旨,对素材进行发散和联想,加以扩写,让文字更有画面感,渲染情感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