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这个中国基层社会曾经的精英群体,如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所言,已经跌出乡村的精英圈,沦为乡村社会“边缘化的打工者”,成了“弱者中的弱者”。而另一方面,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有1亿多人、专任教师620万名,均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和教师总数的70%,农村义务教育是我国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发展义务教育,重点在农村,关键在教师。乡村教师的现实处境与承担责任之间,存在巨大的错位,此种景象,令人感慨,刺人心痛。
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农村教育地位举足轻重,但却是这个系统中最薄弱的部分。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不仅关乎公平正义,也关系到塑造人口红利,提升我国的全球竞争力。农村教育,师资是一个关键瓶颈。为了给农村学校补充高质量师资,2006年我国启动了“特岗计划”,由中央财政支持,公开招聘录用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从教,解决了农村教师紧缺而高校毕业生不愿意去、去不了、合格教师补充不上的两难困境,一举打通了合格人才进入农村学校的通道。
1、谁在做特岗教师
2006—2012年,共有52.3万名特岗教师加入“特岗计划”。“特岗计划”实施八年来,大批高校毕业生成为特岗教师,奔赴全国20多个省区的农村学校任教。特岗教师到农村学校工作,为我国农村教师队伍补充了大量新鲜血液,并逐渐成为农村教育的骨干力量。
1.特岗教师年龄多在25周岁左右,女教师居多
“特岗计划”的招聘对象是高校毕业生,并且要求年龄在30周岁以下。因此,特岗教师队伍整体比较年轻。调查显示,特岗教师的年龄大都集中在25周岁左右,基本呈正态分布。这样一支年轻的特岗教师队伍,为农村教师队伍补充了新鲜的血液,为农村学校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其中,男、女教师分别占特岗教师总人数的35.6%和64.4%,女特岗教师人数明显多于男特岗教师。
2.特岗教师主要来自本省普通本科及专科院校
从学历来看,在我们调查的特岗教师中,没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本科、专科学历的教师分别占61.6%和38.4%,初中特岗教师中有本科学历的比例明显高于小学。
特岗教师大部分毕业于省属本科院校和专科院校,其比例分别为65.5%和29.4%。特岗教师中,“985”院校、“211”院校和部属院校的比例仅为1.7%,这反映出对于我国重点大学的毕业生来说,特岗教师岗位缺乏吸引力。85%的特岗教师所学专业为师范类专业,所学专业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语文、数学、外语。
3.特岗教师大多来自本省经济水平一般的农村家庭
4.工作稳定性是吸引特岗教师的最主要原因
特岗教师的入岗动机不仅关系到特岗教师的生活和工作状态,关系到他们职业发展的方向和速度,也关系到他们服务期满后的去留选择。统计分析发现,人们选择做特岗教师最主要的四个原因依次为找一份稳定工作、为了支援农村教育、锻炼提高自己、通过这种方式转为正式教师。其他选择较多的原因选项是工作地点离家近、先工作在寻找其他机会、家里人的要求、没有找到其他满意工作。
5.特岗教师每月工资收入多数为1501—2500元
调查发现,5.1%的特岗教师每月工资收入在500—1000元之间,12%的特岗教师每月工资收入在1001—1500元之间,48.6%的特岗教师每月工资收入在1501—2000元之间,33.1%的特岗教师每月工资收入在2001—2500元之间,0.6%的特岗教师每月工资收入在2501—3000元之间,0.6%的特岗教师每月工资收入在3001—3500元之间。可以看出,绝大部分特岗教师每月的工资收入在1501—2500元之间。
在本科学历毕业的特岗教师中,工作收入水平在2000元以上的占42.6%。在专科学历毕业的特岗教师中,工作收入水平在2000元以上的占20.7%。对比当地居民收入,特岗教师认为明显高于、稍微高于、基本持平、稍微低于、明显低于当地居民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2%、12.7%、35.8%、19.1%、31.2%,超过一半的特岗教师认为自己的收入比当地居民低。
6.大部分特岗教师聘任期满后拟继续留在本校任教
调查发现,特岗教师离职最主要的原因依次为:考公务员、考公职教师、婚恋问题、自主创业、不适应当地生活等。特岗教师更愿意回到自己家乡工作,83.9%的特岗教师认为如果条件允许更希望报考家乡的特岗教师。
2、特岗教师面临哪些困难
特岗教师的到来,解了很多农村学校的燃眉之急。但特岗教师在工作、生活、学习方面也面临着诸多困难,正视和解决特岗教师面临的这些困难,才能在激情渐渐退去,梦想逐渐回归现实生活后,真正让特岗教师坚持下来。
1.部分特岗教师教学上面临经验不足和方言障碍等问题
教学经验不足是特岗教师进行教学时遇到的最大困难。特岗教师基本上都是刚从高校毕业的大学生,普遍缺乏教学经验,教学基本功也有待于加强。在农村中小学校,尤其是较落后的地方,虽然有普及普通话的规定,但运用方言进行教学仍然是普遍现象。学生主要接触的是方言,习惯的是方言,运用的也是方言。在教学过程中,无论从知识讲授、课堂气氛调动、教学互动,还是师生交流,不会方言都会有一定的障碍。特岗教师不会方言,学生学起来很吃力,教师教起来也很吃力,教学质量也因此受到影响。
2.特岗教师参加培训的愿望强烈,但培训机会少
特岗教师主要是刚从高校毕业的学生,教学经验相对不足,但他们素质好,教学能力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培训对他们来说显得尤为重要。调查显示,2011年参加1次县级以上(包括县级)培训的特岗教师占32.2%,参加2次培训的特岗教师占25.4%,参加3次培训的特岗教师占21.5%,参加4次培训的特岗教师占4%,参加5次培训的特岗教师占2.8%。可见,大部分特岗教师参加培训的机会比较少。调查发现,特岗教师对进修学习、参加培训的愿望非常强烈,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有更高的期待。
3.特岗教师工资的后续保障面临困难
实施“特岗计划”的重要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中西部农村地区,尤其是特殊困难地区的师资建设困境。在3年聘任期内,特岗教师的工资主要由中央财政拨付。当聘任期满后,特岗教师工资的支付主体由中央财政转入地方财政,转正特岗教师工资发放纳入当地财政统发范围,这给贫困地区带来了一定的财政压力,他们承担聘任期满后转正特岗教师的工资发放有很大的困难。
4.部分特岗教师工作负担偏重
5.特岗教师的婚恋尤其是女特岗教师婚恋问题突出
特岗教师多数在20—32周岁之间,处于婚恋的高峰期。调查发现,特岗教师已婚和未婚的比例分别为35.6%和64.4%,大部分特岗教师还没有结婚成家。由于特岗教师群体的特殊性,他们来到农村学校后,人际交往的范围相对狭小,主要交往对象是本校特岗教师和其他教师。而在特岗教师群体中,女教师人数明显多于男教师人数。女教师普遍希望嫁一个学历比较高、家庭条件强于自己的人,但这样的人在农村很少。相对而言,特岗教师之间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共同语言比较多,更容易成为婚恋对象。因此,已经结婚的特岗教师,很多配偶也为特岗教师。调查显示,在已婚的特岗教师中,配偶也为特岗教师的占31%。
6.部分特岗教师对编制落实问题存在担忧
调查显示,特岗教师最关心聘任期满后的问题就是工资待遇和编制。如果三年聘任期满后,特岗教师能够转入地方编制,就意味着他们的工作稳定性和工资得到了进一步保障。聘任期结束后,特岗教师若想留在任教学校成为一名有编制的正式教师,需要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考查和审核过程。特岗教师的转正需要多个行政部门共同配合才能完成,当多方协调存在问题时,特岗教师的去留就会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我们的调查发现,部分特岗教师对于自己在聘任期满后落实编制存在担忧,认为聘任期满后的编制落实有很大不确定性,这直接关系到他们长期扎根农村教育的决心。
3、如何让特岗教师更好扎根乡村
特岗教师所面临问题的改善和解决,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部门多,需要国家、地方政府和当地学校共同参与。
1.加大实施力度,把“特岗计划”建设成农村教师补充的长效机制
建议延长“特岗计划”实施年限,扩大“特岗计划”实施范围。可以把农村教师问题突出的其它省份纳入计划,实施范围可以逐步扩大到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随着“特岗计划”的实施、转入地方编制特岗教师人数的增加,贫困县的财政压力逐渐凸显。建议中央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以缓解贫困地区的财政压力。特岗教师的工资保障要充分考虑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分担问题,对于特别贫困地区中央可以延长特岗教师工资转移支付年限或者由国家省市按比例分担,以缓解贫困地区的财政压力,促进“特岗计划”的实施。
2.优化特岗教师招聘结构,提高特岗教师队伍整体质量
特岗教师男女比例差距过大、教非所学等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重新考虑特岗教师招聘结构的布局。特岗教师中男女教师比例差距过大,一方面与我国师范生招生的结构有关,另一方面与特岗教师岗位对男性毕业生吸引力不足有关。为了提高男性教师在特岗教师队伍中的比例,可以采取加强政策宣传、制定优惠政策等办法吸引更多的男性毕业生报考“特岗计划”。在招聘特岗教师时,要考虑特岗教师所报考专业和所学专业是否一致、特岗教师所学专业与农村学校所需专业是否一致。在制定特岗教师招聘方案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学科需求情况,尤其是紧缺学科需求情况,做到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在少数民族地区招聘特岗教师可以适当放宽条件,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双语教师等。
3.加强特岗教师日常管理和培训,促进特岗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特岗教师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提升特岗教师的教学能力。可以将省教育厅委托高校对特岗教师的集中培训和各县(市)教育局负责的单独培训相结合。为了使特岗教师的培训名额不被挤占、给特岗教师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可以设立专门针对特岗教师的培训计划。学校应当为特岗教师的交流、研讨、互助创造条件。例如,可以实行“师徒结对”的方式,发挥老教师传帮带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