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情感大师界,冷爱不是最知名的一个,却是最具“导师范儿”的。他是情感咨询机构“花镇”的灵魂人物,他们号称“要扫荡以陆琪为代表的一帮情感专家。”这个故事讲的是冷爱,以及他的爱情风暴。
2016年02月02日张莹莹广州
一
这是一个粉红色的空间,九百多平米,墙壁是粉红的,立柱也是粉红的。50位年轻男女戴着耳机,有人坐着,有人来回走动。他们在讲话,不停地讲话,声音汇聚成一片嘈杂。突然,会有一个声音冒出来,盖过其他的:
“他如果不爱他老婆,当初就不会跟她结婚。他离不开老婆,只是因为他不想离,说明他不爱你。”——“你凭什么觉得他爱你?”
另一个声音接着冒出来:
“如果我给你建议,你不要再联系他了,你投入越多越不甘心。你陷入漩涡,失去了自我,不能好好工作,不能好好扩展自己的朋友圈,在情感中会越来越失败。”
这里是广州新达城广场的14层,一个专门解决女性情感问题的公司。不管是找男友,还是拆小三,它都能帮到你。成立于2008年的花镇情感机构,脱胎于“泡学网”——一个在江湖上颇有名气的网站,专教男孩谈恋爱。现在,他们认为,女性更需要情感咨询。
这50名情感咨询师的灵魂人物,名叫“冷爱”,也是他们心中的“大神”。他的办公室坐落在这个粉红色空间的西北角落,只有十平米。他一推开玻璃门,就能拍上某一位咨询师的肩。后者往往会站起来,喊一声“冷大”。他不算严肃,也会嘻嘻哈哈,但所有人都很尊敬他。
“你不觉得冷大有一股特别强烈的气场吗?”一位咨询师说,“我觉得他有大爱,像佛祖。”
冷爱的办公桌上堆着几摞书,包括《亲密关系》、《真实的幸福》,最上方是1989年出版的《如何征服英俊少男》和《怎样征服美丽少女》。桌上还有一瓶香水,一个粉色化妆包,他频繁地从中掏出护手霜。办公室一角的地上,放着张单人床垫,铺着蓝色条纹床单。
计时器一直在滴答作响,有时候,冷爱会停顿下来,用笔敲击桌面,或者起身,反跪在椅子上晃荡椅背。
“花镇很有机会成为情感产业里最大的那一个,我们的目标是服务一千万个家庭。”冷爱坐在黄色皮面办公椅上,身体压着椅背前后晃悠,“因为我的理论都是可操作、可复制、可验证的。好多情感专家的理论都是不能被复制不能被检验的,在我看来就是耍流氓。”
“我们要扫荡以陆琪为代表的一帮情感专家。”他说。
玻璃门外,50位咨询师的声音一直没有停歇。这是1月的广州夜晚,其中一些咨询师脱去了外套,只穿着衬衫或者长袖T恤,已经被女人们的爱恨情仇包裹,浑身散发着热气。激越的嗓音仍在此起彼伏:
“请记下我说的几个方法,第一点,呼吸法,不停地深呼吸,把你的注意力停留在呼吸上,让大脑完全空白,深呼吸20次;第二点,感受,感受地面的坚实,感受整个世界都被你踩在脚下。”
“现在我们留一下作业:读以下两本书,《真实的幸福》、《少有人走的路》,要精读、细读,把读书笔记发到我的信箱。每天慢跑40分钟,也可以用仰卧起坐替代。”
“请放心!”一位咨询师温柔地说,“一切都在我们的计划和掌握中。”
二
2005年夏天的一个下午,苏州大学汉语言文学系大三的潘升坐在一家网吧,登陆了本校聊天室。潘升是个很招女孩喜欢的男生,身高180cm,笑到超过某个界限还会露出一颗虎牙,为他增添一些危险的感觉。他已经在聊天室泡了一段日子,见过许多情感纷扰。那一刻阳光挺好,潘升发下宏愿,要拯救世界上的所有小姑娘——不该爱得那么炽热疯狂,要冷静地爱!他将网名改为了“冷爱”。
后来,几乎所有人都用这个名字称呼他。
从苏州大学毕业后,冷爱进入南京一家房地产公司工作,并在几年后跟随公司来到北京。2008年初,他读到了一本叫《TheGame》的书,“在美国,居然有许多人在研究如何追求女孩?那中国呢?”他以“搭讪”为搜索关键词,找到了“搭讪学小组”。发布了七篇“冷爱搭讪回忆系列”之后,他成了组里人人膜拜的高手。很快,他成为“泡学网”的首任版主。那是张狂的一年:学习国外的追求方法,加上“天赋、经历与思考”,冷爱感觉自己无所不能,掌握了某种终极力量。
某一天,冷爱躺在一张陌生的床上,他的身体很轻,轻到飘了起来,他俯瞰着床上的他,一个宏大的声音说,“不知道天高地厚”,像经受一击,他惊醒了。那只是一个梦,但它改变了冷爱。他开始传授自己追求女孩的技巧,帮助“别人”。
在那些得到他帮助的“别人”里,“第六感”受益颇深。“第六感”长得不高,一张圆圆的娃娃脸,头发总是油腻腻的。他毕业于应用数学系,在一家央企做程序员;谈过一次恋爱,被甩;又追过一个女孩,被发了“好人卡”。对爱情快绝望的时候,“第六感”发现了冷爱。2008年冬天,冷爱到北京出差,“第六感”去北京站接他,两个人站在火车站门外聊了一个小时,“第六感”成了冷爱第一个徒弟——他的名字叫肖然。
那年夏天,100多名二十多岁的男青年聚集在上海一个小会议中心。他们大多穿着毫不起眼的衣服——“一看就是程序员”。这些男青年带着朝圣般的神情,每人花了一百元来听一次演讲。讲师是冷爱。这是他第一次面对这么多人讲他的恋爱学。很快,冷爱到了最佳状态:“好像座下不是一个个人,而是一团混沌的整体,一种可以被我引导的意识”。那一天冷爱相信,“教人恋爱”这件事可以变成商业。
那一年的国庆假期,冷爱和肖然从师徒变成了搭档,他们一同开办了“丽江计划”,在丽江古城现场教人如何搭讪、追女孩。第二年,他们在北京三元桥附近花六七千块钱租了个三四十平米的小办公室,专门用来上恋爱课,学费从6800元逐渐涨到了8800元。冷爱买了一本书《亲密关系》,在扉页上,他写道:“致力于为中国亲密关系领域的发展作出贡献。”
2013年,冷爱和肖然的小办公室赚了100万,肖然分得的数额超过了他当时在央企不到20万的年薪,他觉得“应该全职干了”。但当时,冷爱还没有辞职的打算。
2014年,冷爱发现自己甲状腺上长了个超过1厘米的肿瘤,恶性的。
做完手术,冷爱从房地产公司辞职,离开独立办公室、黑色奥迪A6和专职司机,去往广州,那里人力成本更低、更适合草根创业。那年3月,肖然已经将原来的泡学网更改了合伙人,创建了新公司。他们决定将全部精力投入情感领域,“传递一身绝学”,同时,拥抱主流价值观。
2014年下半年的一天,冷爱抵达广州的新公司。电梯门打开,20多个销售站成一排,“我们的偶像!大神!”冷爱在尖叫和掌声中走进了公司的大门。
三
广州柏悦酒店70层的酒吧,我和冷爱坐在露台上。刚下过雨,夜晚有凉风。零点左右,五个人从室内走出,两个男孩,三个女孩,女孩都露着白白的腿。冷爱回过头去看了一眼,转过头来对我说:“他们很快会回到室内。”
两分钟后,他的话应验了。
“刚刚那几个人一看结构就不太对,三个女孩,两个男孩,里面明显有两个女孩关系好一点,另一个和她们略远。他们之间的关系很复杂。其实他们应该更早回去,因为女孩一出来就说了句‘好冷’,但一个男孩坚持了一会儿,这一会儿并不是为了三个女孩,他一定是个自私的人,首先他想证明自己是对的,其次他想在室外抽一支烟,事实上所有人已经冻成狗,还要等他把烟抽完,所以应该是他买单。”
冷爱穿着浅灰色短羽绒外套,宝蓝色帽衫的帽子裹着脑袋,藏起大部分的脸。看起来他是个享乐生活、偶尔有点忧郁的年轻人,常常带着一种漫不经心的神气,突然中断谈话,掏出手机,对着红酒杯按快门。
但他说,他现在是个企业家。所有观察、咨询、和分析,都应该被标准化。在花镇,情感也是被标准化的。
但如果想参与线下活动,见到冷爱本人,你要付出更高的代价。
冷爱主讲的“爱情风暴特训营”为期3天,目前只在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举行,16800元。这价格听起来是很高昂——但正因为“追求幸福不是简单的事情”,“你需要付出爱的代价”,更何况,它“不是一次普通的培训,而是一次即将改变你的情感生涯,教你学会爱与被爱的机会”。
所有的这些业务都是在一年前才出现的。在冷爱来到广州时,他们主要售卖泡学网登陆权限,399元一个月,499元半年,599元一年,899元终身;线下,两天的课程包五星级酒店的吃住,998元。“全都是亏的!”
一个月后,数据显示,公司总收入的70%由女性贡献。“还有什么说的?男性市场就别做了。”
当年圣诞节,女性版“爱情管家”正式上线,之后一个月,销冠的销售额是上个月的2倍,再一个月,变成了4倍。
2015年初,他们注册了品牌“花镇”——“开满鲜花的小镇”,寓意“浇灌爱,收获爱”。冷爱知道,他们抓住了女人对情感的持续欲望。花镇迅速扩张。2015年8月,他们从偏远的大学城搬到了广州大道中段,租下了一整层办公室,员工已经变成200人。
每天早上,情感大师们走出14层的电梯,穿过从不关闭的玻璃门,迎面的墙上一行绯红色的字:“爱是一种可以被学习的能力”。
四
情感咨询师们都说,如果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人们的消费开始以精神文化消费为主。中国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11年,中国人均GDP5447美元。第二年,这个数字超过了6000美元。冷爱相信,中国也进入了以精神文化消费为主的时期。
早在2003年,连岳就开始在《上海壹周》写情感问答专栏,他说,“人生是孤单的,因此要找个有趣的人共度。”他喜欢谈论智识,厌弃愚蠢。他的读者,大多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白领女性,有人落款“春风不相识”,写信给连岳,描述自己单身的生活,并不需要他解决任何问题,这封邮件令人愉悦,“就像和伍尔芙尽兴聊了一次天”。
2008年,张德芬出版《遇见未知的自己》,倡导身心灵的修炼。这本书迅速摆上了很多女人的书架上。在她的博客,有人提问,“假如自己的老公不是自己的双生火焰,也不是自己的灵魂伴侣,该怎么办?”她回答:“夫妻是双人舞步,我进一步你退一步,彼此灵魂是紧密相连的。”
传统的“情感大师”,总有几本畅销书支撑,讲的是情感之“道”。但自2011年开始,从PUA(把妹达人,PickupArtists的简称)发展而来的“恋爱培训”兴盛起来。他们教的是“术”,有人教夜店泡妞,按当晚能不能推倒为标准收费;有人声称“无才无貌搞定白富美”,有人研习出一套“邪术”,给自己制造一个虚假身份;还有人提倡“多线程管理”,实际上是提倡同时和许多女性交往。
冷爱是从这个群体里杀出来的。微博上,有人@他,赞道:“冷爱,你掌握了情绪价值的终极秘密。”似乎每个人都需要一个情感大师,供倾诉,供膜拜。不过,男人和女人,在这方面的需求,也不尽相同。
肖然曾经和冷爱一起做过三年的男性恋爱课,他发现,自己的学员就像韭菜,只能在20-30岁之间收割,那是一个男人最“屌丝”的阶段,等他们学会了追女孩,就销声匿迹。偶尔在大街上碰见了肖然,还要装作不认识,生怕被身边的女友知道他学过谈恋爱。
咨询师说:“你可以花1999块钱,来提升你去爱、表达爱的能力。”
在冷爱看来,女性才是情感需求最强烈的群体。“几十年的经济发展,中国女性第一次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而后有了一技之长,实现经济独立,这时候,她不用听父母的,不用听男人的,不听你们废话,不伺候了!”他说,“可是男人呢,还活在过去的梦里,还没醒呢!所以,很多中国女性找不到匹配的男性了。”
“这是个博弈。”冷爱说,“年纪越大,你在婚恋市场上的价值就越低。”
但这也是冷爱的机会。花镇在过去一年的迅速扩张证明了这一点。“人总是为了脱离痛苦付费,”他顿了一下,接着说,“尤其是女人。”
五
2011年,莫心24岁,计算机专业毕业一年多,从贵州老家到江苏常熟工作。他过着一种常见的“理工科宅男”的生活,除了上班,很少出门,顶着圆锅盖头,穿深色、辨认不出细节的夹克,相信一个命中注定的女孩即将出现,拯救他离开这乏味的单身生活。但是,她一直没有出现,他着急了。
但他还是没有在现实中接近女孩的勇气,他的历任女朋友都是从网上聊来的。第一个是在他接触泡学网一年后,游戏里认识的,他们从没见过面,后来因为他喜欢上另外一个女孩被她发现,分手。第二个、第三个女友过程与第一个类似,以他喜欢上“更好的”为结尾,“我拥有了让别人爱上我的能力,却没有爱别人的能力”。
他变成了一个熟于技巧的人,但仍然不知道该如何和一个女孩长期相处。他们总是争吵、分手、又和好。2015年3月,一次大吵让莫心相信,这次真的完了。他觉得自己一无所有。正好看到了花镇的招聘信息,尝试点以前没做过的事吧,他想。
“你说这些理论都没用,我就是懒,就是不会追女孩。”主管说。
莫心温和而积极地回答:“你懒不要紧,我会教给你一些非常简单的技巧和方法。”
十个求职者中大概有两三个会在这个环节被淘汰,莫心过关了。在“一线”部门积累了半年案例之后,2015年11月,莫心转入咨询部。
每个星期,冷爱会给咨询师做一次督导,大家在会议室围坐一圈,各自提出最近接到的复杂案例,其他人发表看法,冷爱最后点评。莫心说,这些督导让他成长了很多。他的一位女性来访者想要挽回和男友的感情,但在她的描述里,那个男人经常和其他女性暧昧,也不懂得关心她。莫心认为,那男人就是个人渣,没有复合的必要。
冷爱不同意。“这只是女孩的一面之词,如果男人真的那么差,她为什么还想要挽回?”
“我以前从来没这么想过,”莫心说,“我只会站在自己的角度。冷爱让我发现,可以站在中立的角度,或者是来访者的角度、甚至是来访者的伴侣的角度去考虑。”刷牙的时候、等公交车的时候,他一直试图厘清那些案例,他相信自己已经找到了长期相处的法则:尊重对方,接纳冲突,前提是,知道自己想要的伴侣是什么样的。那年年底,莫心的前女友找来,想复合,他拒绝了。
莫心曾接待过一位咨询者,是个男孩,和一个女孩纠缠了一年多。在莫心看来,他们的关系只差男孩的一个表白或者一个强吻,但他始终无法行动,他和女孩并排坐在沙发上,他想触碰她,手伸过去又缩回来。一个猥琐的形象,满脑子的自我交战,却根本不能传达给对方。莫心说,那个男孩让他看到以前的自己。
但他现在已经不同了。1月20日,我见到莫心的时候,他穿一身黑色。这些黑色因为材质不同而呈现细微的分别,打底的黑色T恤上缀着一些亮片,黑色针织外衣前襟很长,修饰了他的身形。按照时尚杂志的说法,这是一身低调而富于细节的高品位搭配。他的头发精心地烫过,在头顶打着小卷;他的脸颊饱满,显示出丰富的胶原蛋白。他坐下的时候脊背挺直,双腿自然打开,有一种标准的雄性权威形象。开始谈话之前,我寒暄了一句,“听说你在这里已经挺资深了?”
他盯着我的眼睛,微微颔首:“是的。”
六
在柏悦酒店70层,我和冷爱聊到了凌晨一点钟。他已经上了一整天的课,又对了一个多小时台词,神色疲倦。在酒吧,他喝了一点酒。谈话开始变得无序。他谈到了自己出生的地方,江苏常州孟和镇,中医之乡,谈到人们心目中的神医。然后,他说:“所谓纯粹的、完美的感情是不存在的,就像隐居山林、不世出的武林高手一样,只存在于幻想里。”他的语气有点虚无。
但在刚刚过去的那个白天,他亢奋、自信,反复说起自己对爱情的理念——爱情是建立在精确价值的匹配上的。他说,现实生活中,被称为爱情的大部分关系是“生活上的战略合作伙伴”,双方交换价值,不能吃亏,也别想占便宜。“你想换到更多的价值,根本途径是自我提升。”
在花镇,“自我提升”不是一件艰难的事。起码,每一个步骤都已被详细列出,都有一套流程。你大可放心,这套流程已经被许多人走过,经受了验证。
对于那些目前比他名气大的情感专家,冷爱一点也不担心。在办公室,他起身从书柜里掏出一本书,“我随便给你翻一页。”他念道:“现在,我们一起来做静心冥想……在爱抚般的乐声中,她却一下子入定了,原本纷扰的思绪很快消散。大概是团体能量磁场的缘故吧!”
合上书,冷爱盯着我:“入定了就是磁场?好,假设真的有磁场,你告诉我怎么复制?怎么验证?不能。这就是扯淡。”
他又拿出一本书,翻开念道:“直男癌表面是大男子主义,事实上深深地歧视女性,他们把错误归到女人头上,女人就只配洗衣做饭,照顾他们……真正的大男子主义是对女人好,对老婆不好算什么大男人。”
他“啪”地再次合上书。“这么长一段话,只是告诉你这个世界上有一帮王八蛋,而且这个王八蛋是他定义的。提建议了吗?没有。提操作了吗?没有。一个系统不能被复制,不能被检验,就是耍流氓。”
然后,冷爱招手让我走到他的电脑前,打开他即将出版的书稿文档。“怎么样构建一个优秀的展示面?第一,昵称,我附图告诉你什么样的昵称是好的,什么样的是不好的;第二,头像,头像必须真实,不能用动物的头像,要有亲和力,我继续附图告诉你什么是好的头像、好的签名。”
他转头望着我,“这是什么,这就叫可操作。”
在花镇,一切都是流水线。客户咨询是一套流程,培养咨询师也有一套流程。而冷爱就是这个流水线的总设计师。在这条流水线上,咨询环节像零件一样拆开,一个具有普通智力的人可以在一周内掌握。首先,了解咨询的流程:从第一分钟讲什么到第三十分钟讲什么;其次,了解每种情感问题的解决流程,分类,判断,解决。“你只需要对着电脑,把这个标准流程念给来访者听,就行了。”
如果你没有任何客户投诉,见习咨询师就能升为普通咨询师。在冷爱的设计里,再经过三个月的案例积累,你可以申请成为高级咨询师,而后是导师、高级导师——高级导师拥有设立个人工作室的资格,进行明星化打造,最后,你将是一名具有大众知名度的“情感专家”。
有个“小三”问冷爱,自己是不是贱者无敌;有个女孩说,男友要以“身在仕途、屁股坐错地方就完蛋了”为由跟她分手;还有一个女人刚刚结婚,婚后第一天,丈夫就扔下一句话,“结婚有什么可高兴的”。
助理打开手机,按键,录下冷爱的回答:
“我要用最普通的语言跟你讲,因为担心你看不懂。我希望你能从这段婚姻中汲取教训,如果你能想明白,总结错误,改正错误,拥有乐观的心态,你迟早还会有个不太糟糕的生活。”
他缓慢地为这个案例提供了解答。办公室突然很安静,他叹了口气,“我觉得我真是挺仁慈了,对她们讲这些——”他没有把话说完,直接叫道:“下一题!”
七
花镇野心勃勃。肖然说,当他们服务的人群越来越多,客户的信息就构成了“情感大数据”,然后建构模型,开发APP,设置每对情侣刚开始恋爱的时候为100分,之后,吵架减分,送礼物加分,低于某个分值软件就会预警,提示你要不要出去旅行一趟增加亲密度。这个APP的作用在于,“不会突然就莫名其妙分手了。”
花镇还租下了这栋大楼的22层,那里即将被建成一所学校,专门用来按照流程培养“情感专家”。肖然的目标是,成为“情感新东方”。
逗留在花镇的几天,我感到情感关系就像一道加减运算,一切都可以变得简单,这种简单随之发展出一种无法攻破的自信。
“选择比改变更重要。”花镇用户叶子说,这是冷爱的一句名言,对她影响极深。
叶子和男友出现了情感问题。“闺蜜不一定专业,再说这么多负能量向闺蜜倾诉,她没有义务倾听,如果又丢了一个朋友,更不值得了。”她找到了花镇,并且试图向我解释这么做的缘由,“我知道也许这笔钱花得不值得,但没人帮我走出来啊!如果我一直处于这种情绪,对自己损害很大,对家人损害很大,对这段关系损害也很大,这都不是用钱可以衡量的。如果有一个地方给我一个能用钱衡量的办法,它就是值得的。”
叶子花8800元购买了“爱情管家”服务,并出现在“爱情风暴”体验课上。她很瘦,肩膀很紧张,好像那儿有股力量把她按在椅子上,否则她就要跳起来冲出去了。
线下产品“爱情风暴”的名字,是冷爱定的。他希望刮起一场风暴——“就像旋风一样,我要去打破所有旧的思想,摧枯拉朽,势如破竹,掀起一场思想上的风暴。我要去摧毁大部分人的认知,他们认为爱情是不能学习的,恋爱还需要学啊?结婚谁不会啊?我要告诉他们,爱是一种可以学习的能力。”
1月17日,广州十甫路假日酒店四层的宴会厅,近200平米的厅里摆放了120个座位。很快,人就坐满了。他们都是花镇的会员、客户,或来自百合及世纪佳缘的合作推荐。宣传册上写着,“人脉资源于此积累,生活方式由此改变”。“爱情风暴”课从上午十点到下午六点半,中间休息两个小时。
花镇情感咨询师吴东辉穿着蓝色大格子衬衫,外套领子泛着光,戴着金框眼镜、金色的腕表,皮带上一个金色的“G”很耀眼。他行走在桌椅之间,嘴角持续上扬,一种鼓励的笑容。“你要有个强大的自我,强大的内心,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爱情婚姻都是选择性问题,如果你把自己的情绪托付给一个男人,你会感到很不安全;如果你有三个男人可以选择呢?”他把话筒递给一位示意要发言的女性。
那是个身材纤细的长发女孩。最初,她的声音因为紧张有一点抖,但很快就被兴奋占满了。她站起来,握着话筒大声回答:“我觉得胜券在握!”
——END——
张莹莹,居住北京,自由撰稿人。
所有图片都由摄影师阿灿拍摄。
NoonStory致力于故事的发现和实现。我们希望集合最优秀的写作者,提供新鲜、真实、具有时代烙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