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自己的亲友,几个亲友听说后纷纷找李某要求办理。6名被害人支付李某一次性养老保险费共计42万余元。直到3个月过后,卡上除了那一笔转账之外,就再也没有收到过任何“养老金”,大家才发觉到事情不对。受害人在未按时收到退休养老金后,意识到被骗,于是报警求助。经立案调查,李某通过“代办养老金”的诈骗手段,多次向数十位老年人进行诈骗,诈骗金额高达100余万元。李某反侦查意识比较强,他自己到银行里面转账,让这些受害人以为自己成功办理了养老保险。实际上这些钱都是没有办理的。典型案例保健品骗局2017年以来,犯罪嫌疑人李某清等人,通过互联网查找配方并购买茶末及吡罗昔康等处方西药,混合搅拌成半成品后制成茶包,在网上
4、销往全国18个省市的药房、医院及群众。保健品骗局2017年以来,犯罪嫌疑人李某清等人,通过互联网查找配方并购买茶末及吡罗昔康等处方西药,混合搅拌成半成品后制成茶包,在网上销往全国18个省市的药房、医院及群众。典型案例投资骗局张某等人于2018年7月在重庆市相继成立重庆鑫达润泽艺术品、北京尚唯至诚等多家公司,以投资字画为名,承诺年化收益率36%至44%不等的高额回报为诱饵吸引老年人投资。其实寄售的字画为打印复制品,毫无经济价值,他们则通过为投资人提供寄存托管服务等方式层层设套,直至受害人被套牢。通过这样的手段,他们向社会不特定对象特别是老年人非法吸纳资金3亿余元。典型案例征婚骗局2021年12月
6、2养老诈骗知多少此类违法犯罪主要表现为利用上门照料、机构托管、提供床位等形式,通过诱骗中老年人签订合同、缴纳会费、购买养老床位、预交养老服务费用等手段,非法占有他人钱财,涉嫌合同诈骗、普通诈骗。提供虚假养老服务此类违法犯罪主要表现为以投资养老保险项目、投资开办养老院、购买养老公寓、入股养生基地、售后定期返点、高额分红等方式,涉嫌诱骗中老年人参与非法集资或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投资虚假养老项目养老诈骗知多少此类违法犯罪主要表现为通过提供免费旅游观光、情感陪护、虚假宣传等手段,采取商品回购、寄存代售、消费返利、会议营销、养生讲座等方式,诱骗中老年人购买价格虚高的保健品或者假冒伪劣产品,涉嫌销售假冒伪劣
8、为假借义务诊疗、心理关爱、直播陪护、慈善捐助志愿者服务、组织文化活动等形式获得中老年人的信任后,以多种形式对中老年人实施诈骗。养老诈骗知多少“保健品”骗局“保健品”诈骗往往瞄准老年人渴望健康的心理,前期通过各种手段了解老人的需求和身体健康状况,通过赠送米、面、鸡蛋等小礼品,陪伴聊天解闷等方式取得老年人的信任后,开始推荐产品,打着祛病强身、偏方有奇效等幌子夸大“保健品”的功效,促使老年人购买保健品实施欺骗。“投资理财”骗局“投资理财”骗局受害人以老年人居多,通过赠送小礼物等,吸引老年人目光,接着以开推介会、知识讲座等方式,虚构些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投资项目,编造虚假文件,利用老年人信息闭塞的特点骗取
9、信任,随后以高利息、高回报、低风险为诱饵来使得老年人投资,甚至以拉人头投资可以享受提前返利等形式诱骗老年人加大投入或者拉人投资,进行非法集资,最后用老年人投资的钱进行部分返利后潜逃。养老诈骗知多少“低价旅游”骗局“低价旅游“骗局,骗子往往利用老年人外出游玩的热情及节俭的生活习惯,以不合理的低价甚至免费组织旅游活动,吸引老年人参加组团,随后,在旅游过程中安排各种购物环节,将商品以远高于市场价格卖给老年人进行牟利。“黄昏恋”骗局“黄昏恋”骗局其实就是“杀猪盘”骗局的一种,主要针对独身老人,通过网络发展成为网恋后,通过编造各种理由索要钱财,随后拉黑对方,完成诈骗。冒充公检法骗局诈骗分子冒充公安、检察
10、院、法院等工作人员,伪造“红头文件”,利用老年人法律意识低和恐慌心理,称要执行逮捕,须缴纳保障金自证清白。老年人反诈指南Theusercandemonstrateonaprojectororcomputer,orprintthepresentationandmakeitintoafilmtobeusedinawiderfieldPART03老年人反诈指南保健品诈骗老年人十分注重养生,诈骗分子借此诱惑老年人高价购买毫无用处的保健品,某些受疾病困扰的老年人会相信诈骗分子所说的各种“神奇”的偏方疗法。诈骗分子打着免费送鸡蛋、水果、小家电的幌子,租用
15、链接后被套取身份信息、银行卡号、密码等,导致其账户钱款被转走,财产受到损失防诈提示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对理财和金融产品的认知不足“钻空子”,利用老年人容易被短期的“高收益”蒙蔽的心理,套取老年人的身份信息、银行卡号、密码后,将钱财盗走。老年人反诈指南不法分子冒充防疫部门,向老年人发送带有钓鱼链接的短信谎称其健康码异常,需要点击链接确认个人信息。老年人点击链接被套取身份信息、银行卡号、密码等,随即被不法分子盗刷账户内钱款。健康码诈骗不法分子针对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不熟练“下黑手”,宣称可以解决健康码故障,通过小程序、链接等诱骗其输入身份信息、银行卡号、密码等,随后进行钱财的盗取。防诈提示如何预防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