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百汇律师事务所

在充满机会与挑战的网络时代,婚恋社交App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交友平台。然而,随着这些应用的普及,诈骗行为也随之而来。本文将深入剖析婚恋社交App中的诈骗现象,探讨其背后的法律问题和社会责任;并通过案例分析,揭示诈骗行为的常见手段和法律后果,提出有效的合规策略。

婚恋社交App的诈骗方式

由于婚恋社交App存在信息不对称和账号注册审核不严等问题,衍生出了会员账号买卖等“黑灰产”,不法分子之所以能在婚恋社交App上诈骗巨大金额,是由于其抓住了这类用户的心理:用户希望通过聊天寻求情感发展。不法分子借此设定充值付费的消费需求,伪装身份实施诈骗,且诈骗手段多样,最常见的方式为:

1、编造虚假身份:将自己包装成“金融白领”“商业精英”“军官”“医生”“律师”“公务员”等相较于更容易被接受的身份。

3、编造各种理由借钱或诱导投资:建立信任关系后,以生病、家人出事、资金周转等原因提出转账或投资需求。

4、诱导下载刷单软件:通过婚恋App诱导受害人下载其他刷单软件,以完成任务可获取高额返利为由,骗取受害人的钱财。

5、达成目标,拉黑失联:通过采取小额多次诈骗金额或精心布局后,采取一次性大额诈骗,达到预期目标后,他们就会迅速“人间蒸发”。

婚恋社交App涉嫌诈骗的案件及裁判

陈某通过交友软件搭识被害人徐某,以谈恋爱为名骗取徐某信任后,谎称母亲病重需借钱救治,骗得被害人徐某钱款1万元。而后陈某通过交友软件搭识另一被害人马某,同样以谈恋爱、结婚为名骗取马某信任后,谎称母亲病重、购买车辆作为网约车等理由,骗得马某钱款共计158,196元,后归还33,388元。最终,陈某因重大作案嫌疑被抓获,其到案后供认了部分犯罪事实。

平台虽未实施诈骗行为,但实施的部分行为与被害人的财产损失之间存在一定因果关系,且存在一定过错,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婚恋社交App涉嫌诈骗风险的合规策略

婚恋社交App是用户获得情绪发展的社交载体,其本身是以促成婚恋为目的而存在的社交产品,所以对登记信息必须具有一定的审核要求,对于部分向用户提供高级会员等收费功能的社交产品,一旦疏于审核导致婚恋诈骗发生,平台需要承担一定责任,因此需要就婚恋社交App的涉诈风险考虑以下合规策略:

3、引入反欺诈技术和工具: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提升信息审核和反欺诈能力,如自动检测工具、风险评估系统等,以识别和预防诈骗行为;建立用户举报机制,鼓励用户积极举报可疑账号和诈骗行为,并及时响应和处理。

团队介绍

上海市百汇律师事务所苏扬律师团队,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水准的法律服务。团队成员毕业于华东政法大学、复旦大学、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康奈尔大学、范德堡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大学,拥有丰富的商业法律服务经验,尤其擅长投融资交易、企业合规和商事争议解决,也为诸多知名企业提供常年法律服务。

苏扬律师个人简介

苏扬专职律师

本科毕业于华东政法大学,硕士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现为上海市青联委员。曾于2020年荣获“Legalband2020年度中国律师俊杰榜30强”,于2024年荣膺《商法》“TheA-List法律精英律师新星”。

苏扬律师长期为多家知名的创新企业提供法律服务,所服务客户的行业范围涵盖TMT、生物医药、先进制造及新消费等,并曾为多家行业领先的投资机构和明星创业公司的投融资交易提供法律服务。尤为难得的是,苏扬律师在诉讼与非诉法律服务领域均有出色表现,曾代表客户处理诸多涉及公司股权、对赌、担保及不正当竞争领域的复杂争议案件,取得了令客户满意的效果。

添加作者信息交流

手机|13564172048

汉楠律师个人简介

汉楠实习律师

毕业于上海海事大学,法律硕士学位,入职前在某大型地产子公司担任法务负责人,现在上海市百汇律师事务所实习,协助办理民商事诉讼及企业日常法律顾问咨询事宜。

THE END
1.常见网络电信诈骗案件案例分析安全常识常见网络电信诈骗案件案例分析 第一类 刷单返利诈骗 (一)案例 2021年3月21日,家住岳麓区的孙女士在微信群中看到一条信息:“招聘京东兼职,工资现结”。孙女士扫码后进入了一个兼职刷单群,“客服”人员介绍只需按照系统的派单任务拍下商品,截图发给客服,然后再扫码付款就完成一单任务,即刻就可获得本金加返利。孙http://wzbwc.hnkjxy.net.cn/2023_12/19_23/content-22244.html
2.防诈骗案例七:跨国婚恋交友诈骗案例分析 此类诈骗是针对中年离异妇女实施的精准诈骗,涉案金额巨大。警方提醒:广大女性不要轻信所谓的“成功人士”和“外国友人”,交友时要尽早多方验证对方的身份信息,如对方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提出借钱时,要高度警惕,谨防受骗。https://m.rzfinancialedubase.com/h-nd-70.html
3.广东检察机关发布微信诈骗犯罪案例分析不法分子以婚恋交友为幌子,利用微信“摇一摇 “附近的人”、“漂流瓶”等功能结识被害人,虚构身份并获取其信任,在建立恋爱关系后进而骗取财物;或冒充领导、生意伙伴加好友后实施诈骗,不法分子利用微信难以查证身份的特点,在窃取或通过其他途径获取微信用户个人信息后,冒充领导或生意伙伴骗取受害人的信任,进而实施诈骗。http://m.cnr.cn/news/20170512/t20170512_523752003_tt.html
4.史上最全电信诈骗案例,看完不再上当!当前电信诈骗的主要类别 1.冒充熟人(猜猜我是谁)诈骗; 2.假冒汇款或催还借款、房租等名义实施诈骗; 3.电话欠费诈骗; 4.婚恋交友诈骗; 3.认真审视分析每一条信息和每一个来电,不轻信他人之言,遇到不明白的事不要急于做决定,多与家人沟通协商。遇事冷静、沉稳一会儿可能就不会受骗上当。 http://www.cjccb.com/cjccb/jrzs21/ffdxzp/316318/index.html
5.也许下一个倾家荡产的就是你忧依是什么软件名字从山东准大学生徐玉玉被骗离世,到清华老师被冒充公检法不法分子骗走1760万,从著名演员黄晓明收到来自“孩子学校”的诈骗短信惹来网友热议,到ETC卡隔空被离奇盗刷…腾讯安全盘点了2016年十大电信网络诈骗案例,分析这些案例可以发现,如今的电信网络诈骗呈现出如下特征:首先,诈骗分子充分结合当前时事热点设计骗术,能够让受害https://blog.csdn.net/zhangguo5/article/details/71429756
6.中国法院网感谢徐进庭长的通报,刚才徐进庭长向我们通报了近三年涉婚恋交友诈骗刑事案件的整体情况及发展趋势,分析了婚恋交友诈骗的成因,并对如何防范此类陷阱给出了对策和建议,希望能给社会公众以警示,不要再因婚恋交友的诈骗套路受到伤害。下面由刑事审判庭的六位法官为大家介绍本次发布的典型案例,首先有请刑事审判庭张鹏法官发布https://www.chinacourt.org/chat/chat/2021/08/id/5285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