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年轻人的消费、社交、求职、娱乐活动都开启了“云模式”。与此同时,一些骗子也悄悄盯上了涉世未深的年轻人。刷单兼职是否靠谱?网络求职暗藏怎样的风险?网络交友竟遇桃色陷阱海淀法院法官以案说法为您揭秘网络诈骗“新套路”,提醒您提高防骗反诈意识,保护好自己的财产安全。
01刷单兼职?
小心“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老杨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骗取他人财物,数额巨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鉴于被告人老杨主动投案,到案后如实供述犯罪事实,系自首;且在家属的帮助下退赔被害人小赵的全部损失,取得了谅解,依法对其从轻处罚。法院最终以诈骗罪判处了被告人老杨有期徒刑3年6个月,罚金3万元。
法官提醒:
不法分子往往活跃在各种网络兼职社群中,以发布刷单任务和“成功经验”等虚假信息作引导,以“足不出户、动动手指就能赚钱”为噱头,巧妙利用受害者贪小便宜的心理,其目的则是骗取受害者口袋里的大额本金。有的要求受害者直接转账,有的则诱导受害者下载APP或点击链接购买虚拟商品,支付成功后根本不会发货。法官提醒,大部分以刷单为名义需要个人垫资的兼职,都可能是诈骗。要警惕“赚佣金”、“做任务”、“刷信誉”等形式多变的刷单骗局,不轻易下载陌生人提供的APP、点击陌生人提供的链接或向陌生人转账,避免因贪小便宜吃大亏。
02网恋情深?被骗的不仅是感情
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李群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他人财物,数额较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鉴于被告人李群到案后能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且自愿认罪认罚,依法对其从轻处罚。法院最终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李群有期徒刑11个月,罚金1万元,并退赔被害人小吴27700元。
03网络求职?就业不成反被骗
小美大学毕业之后一直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于是她在不少求职网站发布了自己的简历。简历发出不久,一家招聘群众演员的影视公司联系小美,约她线下面试。面试当天,公司人事陈华先向小美介绍了工作内容和薪资待遇。之后,陈华告诉小美因工作涉及尚未播出的影视剧,为防员工中途离职泄露“商业秘密”,入职前员工需要交纳“保密费”、“保证金”以及两个月的“食宿费”。小美稀里糊涂交了钱后,被陈华带到了郊区的一处员工宿舍,在这里参与培训等待拍摄机会。一个月过去了,小美并未接触到所谓的影视剧拍摄工作,于是联系陈华要求退费,但陈华却再三推诿。无奈之下,小美向公安机关报案。此后,该案件四名犯罪嫌疑人周大、周二、陈华、韩亮均被抓获归案。经侦查,公安机关发现周大、周二在招聘网站上发布虚假招聘信息吸引被害人前来面试,陈华以收取“食宿费”、“保证金”等名义骗取前来应聘的被害人钱款,后将被害人送到郊区韩亮处,四人累计涉案金额共计280572元。
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以周大、周二、陈华、韩亮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他人财物,数额巨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四名被告人在共同犯罪中各有分工、相互配合,其行为均是共同犯罪的重要组成部分,参加任一环节均应对被害人的损失承担责任。法院最终以诈骗罪判处周大有期徒刑3年8个月,罚金4万元;判处周二有期徒刑3年6个月,罚金3万元;判处陈华有期徒刑3年6个月,罚金3万元;判处韩亮有期徒刑3年6个月,罚金4万元。
一般来讲,求职、应聘工作本身不需要任何费用。因此,凡是打着报名费、服装费、体检费、培训费、保证金、签字费等名义在面试阶段收取费用的,都有可能是骗局。有的公司甚至承诺应聘者培训后包就业,但需先向指定借贷平台贷款支付培训费用,导致受害者工作没找到反而背了一身债。法官在此提醒各位求职者,找工作过程中,可通过工商部门官网、企查查等平台核实用人单位的背景资料。根据《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现实中,当遇到用人单位或中介收取费用,要提高警惕性,切勿轻易支付钱财。如确需支付,要及时向收款方索要发票或收据,方便发生纠纷后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