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充钱就是不爱!两个月狂揽1200万,央视揭秘网络婚恋新骗局!聊手受害者中国中央电视台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具体资料赘述在文中和文末!

前言

随着年纪的增长,许多人开始为结婚事宜感到焦虑,但繁忙的工作使得他们几乎无暇在现实中寻找伴侣,因此,网络婚恋平台应运而生,成为了他们寻找另一半的新途径。

在屏幕上滑动手指,人们期待着遇见那个命中注定的人,然而,在这看似温馨的网络社交背后,隐藏着无数甜言蜜语的陷阱。

这些精心编排的情感剧本和看似无害的互动,最终目的都是指向受害者的钱包,形成了一条从平台到个人、层层剥削的诈骗产业链。最近,央视曝光了一起网络婚恋骗局,其中的套路让人瞠目结舌!

虚拟的爱情迷局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陌生人之间的交友变得前所未有的便捷,但这也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他们利用婚恋平台的便利,设下情感的陷阱。起初,一切似乎都很自然和平常,有人申请好友,彼此问候,礼貌而充满温情。随着聊天的深入,你们的话题逐渐变得深入,仿佛三观契合、兴趣相投。

然而,不知不觉中,平台的“规则”开始显现,平台赠送的初始聊天金币很快用尽,系统提示你需要充值才能继续对话。

起初,金额并不高,只是几元、几十元的“小测试”。对方的一句“我真的很喜欢和你聊天”或“你让我觉得遇到了对的人”,轻易地推动你充值。

接下来的套路层层递进,送虚拟礼物、提升亲密值、解锁联系方式,一切都环环相扣,隐隐暗示再努力一点,你和对方就能走得更近一些,而这些规则的背后,正是精心设计的高利润模式。

隐藏在背后的“灰色工厂”

这并不是简单的个人行为,而是一条精准运营的产业链。婚恋平台的搭建者,他们负责设计一切规则,从金币的价格到礼物的价值,从聊天限制到亲密值的提升,规则被包装成“游戏化体验”,但实际上却是让用户一步步深陷消费泥潭的工具。

而“直播公会”的任务则是批量筛选并培训聊手,教她们如何迎合目标用户的心理,每个聊手都需要学习一套经过无数次优化的话术模板,包括如何制造共鸣、如何把握时机要求充值。

聊手则是诈骗链条的“前线”,她(他)们用虚拟身份与用户聊天,营造出真实的恋爱体验,实际上,这些身份全是经过设计的。

从职业到住址,从兴趣爱好到性格特点,头像和视频都可能是虚假的,甚至连性别都可能是假的,本以为跟你聊天的是漂亮小姐姐,但实际上则是“抠脚大汉”,她们的工作目标很明确,让用户多充值,让付费行为持续更久。

这套诈骗模式之所以高效,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人性弱点的精准拿捏,聊手们通过观察受害者的言语,迅速洞察其内心需求和情感弱点,一旦发现对方有孤独感、寂寞感或急于寻找伴侣的心理,就会展开针对性的“温情攻势”。

并通过叹息或安慰的方式让对方产生认同感,随后,她们会利用这种情感联结逐步深化交流,直到受害者完全放下戒备。

更高级的操控手法是引导受害者对平台规则产生认同,聊手会装作“无奈”地提到,平台规定只有提升亲密值才能解锁更多功能,甚至将规则描述成一种保护用户隐私的合理措施。过这种方式,受害者不仅愿意接受规则,甚至会主动充值来“通关”。

这条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都能从中获利,平台是最大的赢家,它从每笔消费中抽成,甚至直接控制了所有资金流向,女聊手的收入则与她们诱导的充值金额挂钩。,会长作为中间层,通过管理和培训聊手分得一部分利润。

法律的追击

近年来,警方对婚恋诈骗的打击力度不断加大,一些特大案件的破获,揭示了这类犯罪的规模之大和隐蔽性之强,短短几个月,一个平台就可能骗取上千万元,这些钱往往通过复杂的转账链条流入多个账户,为警方的追踪增加了难度。

尽管如此,警方通过技术手段和全国协作,仍然成功端掉了多个诈骗团伙,像前不久,郑州警方在侦办一宗案件时,发现平台上所有女性用户都是聊手,实际运营地点则隐藏在另一个城市,最终,经过多地联合行动,500多名涉案人员被抓捕归案。

然而,这类犯罪的高利润和低技术门槛,导致诈骗团伙往往前赴后继,一些已经关闭的平台会换个名字重新上线,而公会长和聊手也会迅速转移到其他平台继续作案。

如何远离网络交友骗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最有效的防护是保持警惕,任何要求充值、送礼物、解锁功能的行为都应该立即引起怀疑。即使对方的身份看起来真实可信,也不要轻易转账或透露个人信息。

结语

这类案件的频发,不仅揭露了个体的脆弱和不法分子的狡猾,也折射出网络交友平台监管的缺失。作为一个连接人与人的工具,平台本应保障用户的安全和权益,但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平台甚至主动纵容或参与骗局,使其从“婚恋服务”蜕变为“诈骗温床”。

网络本应是联结真情的工具,而不是贪婪与欺骗的温床,这一战,不仅是对犯罪的打击,更是对道德与正义的捍卫。

THE END
1.警惕!相亲直播暗藏陷阱,良偶未觅反遭损失打着“网络相亲”的幌子实施诈骗。“红娘主播”和相亲女嘉宾联手诱导男嘉宾不断刷礼物,男嘉宾花费数万元获得女嘉宾的联系方式后却惨遭拉黑。还有不少诈骗分子瞄准直播相亲嘉宾这一群体,通过伪造个人信息的方式实施精准诈骗。以“相亲直播”“诈骗”为关键词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搜索发现,相关案例多达23起。2022年5月,甘肃https://m.gmw.cn/2024-01/30/content_1303647291.htm
2.警惕相亲诈骗!塑造人设?欲拒还迎?网来自平安蓟州欲拒还迎?网络“脱单”套路满满,真人现身揭秘相亲骗局!↓↓↓戳!了解网络相亲诈骗背后的套路!#朋友圈式社交相亲# ?#投资女主播创业遭骗1800万#L小央视频的秒拍视频 ? ? 小窗口 ?收藏 转发 2 ?赞 评论 o p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按热度 按时间 正在加载https://weibo.com/5132976109/I997Zvqb6
3.“相亲”遇温柔女友,出身不一般卖惨只是开始现在在最流行的一些短视频软件当中,就经常能看到一些“相亲”交友方面的内容。但是有些“相亲”您可要注意了,一些不法分子自称是“相亲主播”,以给男性介绍女朋友为由组团忽悠诈骗钱财。近日,广东警方就破获一起有三百多人中招,涉案金额超两百万元的网络交友诈骗案件。https://news.cctv.com/m/a/index.shtml?id=ARTISRqcBUbKcqpJeCWQiMvZ190720
4.索要万元“视频相亲”后闪人,一名24岁女主播涉诈骗被抓收取万元“彩礼定金”后拒绝视频通话,还置之不理,一名24岁的女主播日前以涉嫌诈骗被温州瓯海区警方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2月下旬,温州瓯海49岁的毛先生在某平台发现女主播杨某(化名)容貌俏丽,歌声甜美,马上刷礼物打赏,还将自己的微信号发给她,两人加了好友。毛先生询问“女神”生日并转账520元,又提出视频聊天,杨某答https://m.thepaper.cn/wap/resource/jsp/newsDetail_forward_11677305
5.直播间相亲骗局:称刷礼物为"正常流程"加微信假意安抚后拉黑检察机关自行补充侦查深挖以相亲交友为名诈骗单身男性案 正义网讯(记者史隽 通讯员缪婷)网络主播和女嘉宾通过直播交友的方式,一唱一和“忽悠”直播间里的男嘉宾,以“相亲交友”的名义不断欺骗被害人刷礼物。近日,因涉嫌诈骗罪,网络主播孙某被浙江省嘉善县检察院依法批准逮捕。 https://www.hi.jcy.gov.cn/Wap/WModule/M001/wap_view.aspx?i=753910
6.Gay来相亲丨极品年下攻,省电台主播,可含泪做O,本硕学历冲冲冲!?相亲脱单,长按关注? 第二步丨填写下方相亲交友报名 ?长按二维码填写? 第三步丨 经核实后将在【陈十四VIP】依次刊登 今日相亲 阿轩 23岁 175cm/63kg 山西人在武汉 | 新媒体编辑 联系方式 |微信:详见公号原文 网络交友,谨防诈骗 我是谁?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57068343/?author=1
7.湖北互联网纠纷法律咨询湖北互联网纠纷免费法律咨询给主播的转账款要追回 4位律师解答 网络诈骗2024-11-25 整个网吧只要登录账号就会封禁网吧网管死不承认是他们的电脑有问题我该怎么维权? 1位律师解答 网络消费2024-11-25 整个网吧只要登录账号就会封禁网吧网管死不承认是他们的电脑有问题我该怎么维权 1位律师解答 网络消费2024-11-25 我想投诉花千树相亲网这个https://m.findlaw.cn/ask/a24_p206_d201507/
8.女主播朋友圈晒照片被盗用诈骗哈市警方预警:保护好私照防止被人生活报4月16日讯 你爱自拍吗?拍完后是不是也喜欢把照片发到朋友圈或网上?不过你想过吗,你发到朋友圈里的照片,有可能出现在贴吧、相亲网站……甚至被拿来“网恋”或诈骗。哈市公安机关发出预警,近日,一些外地网友在微博、朋友圈等处晒的生活照,被人拿到网络平台销售,以此进行社交诈骗。 https://m.dbw.cn/heilongjiang/system/2018/04/16/05797122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