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电信网络诈骗说“不”权益岗在行动新闻频道

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人民法院在向阳街道北安社区开展“向电信网络诈骗说‘不’”普法讲座。

广西桂林市叠彩区人民检察院到桂林市城北小学开展反诈宣传活动。

上海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宝山工作站社工带领孩子们参与互动游戏。

福建漳州市龙文区人民法院开展防电信诈骗宣传。

广西新城派出所走进社区开展预防电信诈骗宣传活动。

山东省曹县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部在电视台开展直播课程。

福建莆田人民检察院第六检察部开展反诈宣传。

浙江海宁开展反诈灯谜活动。

新疆图书馆组织开展“远离诈骗陷阱,争当文明少年”活动。

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人民法院在向阳街道北安社区开展“向电信网络诈骗说‘不’”普法讲座。本版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成为发案最多、上升最快、人民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犯罪类型。青少年是电信网络诈骗的重要目标群体,既是受害者,又易成为“工具人”。中国信通院发布的《新形势下电信网络诈骗治理研究报告(2020年)》显示,电信网络诈骗受害人63.7%为90后。2022年全国检察机关审结未成年人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人数同比上升82.4%。

模拟法庭上演反诈实战

2023年12月,一起特殊的“涉诈刑事案件”在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双林人民法庭开庭审理——案件的被告人、公诉人、审判长等由来自双林镇第二中学的学生扮演。在南浔区人民法院工作人员指导下,他们模拟案件审判的全过程,在亲身实践中了解电信网络诈骗的手段和危害。

另一起“案件”则是关于购买游戏皮肤的诈骗案,“我告诉这些小学生,他们这个游戏账号里有很多绝版装备和皮肤,只需8.8元就能买到,并以‘支付卡顿’为由,要求他们多次重复转账”。

作为全国维护青少年权益岗创建单位,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人民法院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发挥自身优势,联合当地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反诈宣教,深受青少年和家长欢迎。

为了让反诈知识入脑入心,活动开展以来,各地团组织联合权益岗精心设计宣传活动,通过各种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反诈宣传融入日常生活。团浙江省委联合各系统权益岗推出反诈知识竞赛、反诈主题快闪夜市、反诈奶茶等形式活泼的活动和产品;团山东省委举办大学生反诈脱口秀大赛,将脱口秀表达方式与反诈理论宣讲相结合;团河南省委制作反诈动漫短视频《拒绝当电诈“工具人”》,扩大反诈宣传影响力。

合力筑牢反诈“防火墙”

原来,一次刷短视频时,学生杨乐(化名)看到有人声称可以破解游戏的“防沉迷系统”,于是添加了对方的联系方式。在对方的哄骗下,杨乐不知不觉转出了近5000元。

发现被骗后,杨乐又急又怕,最终向班主任老师说出了实情。双辽分局立即联系协调该校驻地双辽市公安局卧虎镇派出所,经民警大量研判分析和缜密侦查,最终抓获了这一针对未成年人实施新型电信网络诈骗的团伙。

打好、打赢反电信网络诈骗的“人民战争”,全国维护青少年权益岗充分发挥扎根基层、覆盖面广的优势,广泛联动各方资源,共同筑牢全民反诈的“防火墙”。

教育、挽救孩子更为重要

“当时,我并不知道这种行为是犯罪。现在,我知道错了。”见到蓝姗姗时,17岁的李志(化名)充满懊悔。

全国维护青少年权益岗、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官蓝姗姗已在未成年人检察岗位工作十余年。近年来,她处理了大量未成年人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让她感到痛心的是,“一些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在犯罪,为了一件游戏装备、一部手机或者单纯的哥们儿义气,最后走上了错误的道路”。

2023年下半年,她接手了一起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案件,该案中17岁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李志,让她印象深刻。

2022年,正在当地读中专的李志,通过网络游戏认识了一帮“好哥们儿”,对方酷炫的游戏装备让李志羡慕不已,他知道自己没有多余的零花钱来购买这些装备。

“我给你介绍一条路子,你把银行卡出借给‘大哥’,他们的钱在你手上过一道,对你没坏处,还有提成拿。”在“好哥们儿”的金钱诱惑下,李志出借了两张银行卡,并协助“大哥”进行人脸认证等步骤,转入转出6万多元。

虽然感到不妥,但抱着侥幸心理,他一再铤而走险,前后获得7000多元提成。后来“大哥”因涉嫌诈骗被抓,他向当地警方自首。

“我真的很后悔,希望能将功补过。”他主动配合司法机关调查,退还了违法所得。蓝姗姗表示,经过对李志犯罪事实和情节的综合分析评判,上杭县检察院对其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处理,并与司法社工共同制定帮教方案,开展精准帮教,帮助其重返校园。

“半年考察期中,他每个月都会提交一份思想报告。”蓝姗姗发现,李志不断成熟起来,能够积极主动完成社工服务,“确实进步了不少”。

如今,李志考入一所大专学校,开始了新的人生。

专项活动开展以来,不少地方推行“相对不起诉+社会公益服务”办案新模式,针对情节轻微、主观恶性较小的涉案青年,鼓励其在社会公益服务中深刻反省、悔过自新,摆正青春航向;一些地方团组织联合劳动监察部门核实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是否发布虚假、诈骗招聘和培训信息,有效预防青年在求职过程中误入歧途。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26年来,全国维护青少年权益岗始终奋战在为青少年办实事、解难题的第一线。下一步,针对青少年领域其他突出问题,权益岗还将联合开展更多专项活动,凝聚起更多关心青少年成长发展的社会力量,共同守护好祖国的明天!

THE END
1.芯团网民警变主播公布趣味榜单:婚恋诈骗常用职业五大心理软肋等在闵行区常见的电信网络诈骗共有6大类型,占到总数的84.35%。澎湃新闻记者 俞凯 图针对受骗金额总数最多的婚恋交友诈骗,主播民警通过办案数据分析,发布了“婚恋诈骗常用职业”“渣男和渣女的5大语录”“最容易被攻破的5大心理软肋”等3个榜单,从诈骗嫌疑人选择作案对象的角度,来帮助网友提高网络交友的警惕性。 https://www.86376.net/baike/18044.html
2.广东警方破获交友APP网络诈骗案:"虚拟美女"骗网友送礼7日记者从广东省公安厅获悉,近日,在公安部的协调指挥下,广东省公安厅组织珠海、汕头、东莞等11个地市公安机关在北京、辽宁、陕西、河南、山东、江苏、浙江、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等13个省区市同步开展“安网20号”打击手机APP新型网络诈骗专案收网行动,成功打掉涉案公司21家,抓获犯罪嫌疑人600余人,冻https://www.gdzf.org.cn/xbsy/xbtt/content/post_75679.html
3.女主播打着恋爱幌子骗刷礼物男子刷近万元被拉黑凤凰网甘肃虚假婚恋类诈骗 近日,A先生在某短视频平台观看直播期间,结识了一名女主播,该主播主动添加A先生微信后,经常与A先生聊天互诉感情。随着两个人关系逐渐升温,女主播以谈恋爱见面为由,让A先生在其直播间刷礼物。A先生为了表现男友身份,经常在女主播直播平台充值。刷了近1万元礼物后,A先生提出与女主播见面的请求,对方以https://gs.ifeng.com/c/8dErvT0gpIl
4.阿迪达斯连续5季负增长快手处罚16万刷单账号电商大事快手发布关于严厉打击诈骗类帐号公告。公告显示,截至2022年7月31日,快手社区安全和风控团队通过风控的识别模型,对宠粉送礼诈骗、私单交易诈骗、刷单兼职诈骗、婚恋交友诈骗等内容和帐号进行了专项治理,共处罚帐号67.95万个。其中,处罚宠粉送礼诈骗账号超177700个;私单交易诈骗账号超289500个;刷单兼职诈骗账号超163900个https://www.ebrun.com/20220813/495611.shtml
5.“女主播”的“恋爱”不仅“甜”,还“骗钱”广州黄埔警方打掉一个 利用网络直播平台实施诈骗团伙 网络直播行业的兴起,各式各样的“网红”主播吸引了大量粉丝拥趸,个别诈骗分子也瞄准“商机”,以交友恋爱为幌子,利用网络直播平台实施诈骗犯罪。近日,广州黄埔警方在“飓风2020”专项行动中,打掉一个利用网络直播平台实施诈骗的团伙,抓获王某(男,28岁)、巫某(女,26岁https://www.gzdaily.cn/site2/pad/content/2020-06/10/content_1290546.html
6.关于建议取消网络直播者的“主播”称谓及在正式表述和新闻报道中他(她)们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网络直播行业的发展。与此同时,网络直播行业存在的传播历史虚无主义、淫秽色情信息,打“擦边球”和主播良莠不齐、充值打赏失范等问题也较为严重。各类网络直播案件中的涉黄、涉赌、涉毒现象和网络诈骗、网络天价打赏行为,更是让人触目心惊,严重冲击社会的心理,严重挑战人们的良知,严重践踏http://www.wyzxwk.com/Article/shiping/2021/12/446081.html
7.首页>高校要发挥婚恋教育主阵地作用第二,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方法,灵活利用非传统形式开展婚恋教育。比如,借助网络课程平台,录制婚恋相关课程,打造特色网络婚恋教育平台,方便学生自由学习和与教师交流。再如,创新课程考核方式,如课程结课方式探索采取分析现实案例的形式,从而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让学生能够通过高校婚恋教育提升自身婚恋素养。 http://m.na72.cn/20241207/781658166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