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认证下的婚恋网站,交友诈骗依旧是顽疾

医疗老总、制服达人、行业精英……这些身份可能只值200元。网络婚恋交友平台对会员真实性的审核至关重要,鉴于当前不法分子诈骗手段层出不穷,婚恋网站是如何审核用户信息、保证交友安全度的呢?

北京户口,有房有车,年轻有为,刚刚失恋……在婚恋交友平台上,拥有这些标签的男性,对于很多单身女性而言很有吸引力。没错,骗子也是这么想的。

在网络上搜索关键词“婚恋诈骗”会发现,近年来涉及婚恋网站的诈骗案件频发,“男子冒充‘医疗老总’实施网络婚恋诈骗”“男子网络婚恋诈骗被判刑”“‘制服达人’骗12名女性300余万”……

随着离婚率与单身人口的逐渐攀升,对婚恋交友服务的需求也逐渐增多。互联网的普及、其方便快捷的优势让更多的人选择网络婚恋。我国网络婚恋交友服务行业市场规模也逐渐扩大,由2014年的27亿元扩大至2019年的57亿元。与此同时,涉及网络婚恋的诈骗案件也逐渐增多。

婚恋网站诈骗案频发被害人多为女性

北京海淀法院法官高曼洁向记者介绍了一则典型案例:

被告人周某某虚构其身份信息及个人财产状况,多次以谈恋爱、结婚为名,利用网络结识多名被害人,后虚构工程需要垫资等理由,多次骗取被害人财物。据其中一名被害人刘某陈述,其在网易同城交友网站认识了网名为“真诚实力优男”的男子,随后网聊、见面,见面后刘某得知对方叫周某某,在大唐电力工作,任华东区运营总监,年薪60万元,自己另兼职做工程,周某某还让其看了身份证,户籍地是北京市朝阳区。两人开始以男女朋友相处。

不久,周某某以“工程款周转不开”“买工具”“外面住店”等各种理由向刘某要钱。后来,刘某发现自己怀孕,周某某表示会安排双方父母见面、结婚、把孩子生下来。但是,刘某的父母来到北京,周某某就失联了。刘某发现自己被骗报警,她因未婚先孕,一度想自杀。

据了解,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借助网络途径、假借婚恋名义行骗的案例不断增多,且诈骗涉案数额日益增大,部分案件诈骗数额已从原来的几万元,增加到几百万元。

高曼洁介绍,近三年来,海淀法院审结通过婚恋交友方式诈骗钱款案件共计21件,其中,被告人通过婚恋网站方式结识交往并行骗的诈骗案件共计13件,占比约为62%。涉案被害人绝大多数为30~40岁的单身、离异或丧偶女性,她们一般具有急于求嫁的心态、具备一定财力,容易成为行骗人的目标群体。

高曼洁总结了婚恋网站交友诈骗的几大特点:

注册人虚构身份信息。行骗一方或编造自己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或从事大规模商业活动等,虚构自己的办事能力,为日后行骗寻找合理借口。

一人同时与多人交往。行骗人通常“广撒网”,即目标群体锁定后,同时与多人聊天、交往,寻找突破口。

以性为借口掩盖骗财目的。部分行骗人为了达到骗财的目的,通常借助骗色的手段加速索要钱财的进程。

几百元变身“高富帅”实名认证猫腻多

从婚恋网站交友诈骗案件中,我们不难看出,行骗人虚构或者夸大本人身份、职业、收入,将自己包装成“高富帅”,以获取更多的婚恋对象青睐的做法较为常见。

2017年,民政部等三部委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青年婚恋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到,要“推动实名认证和实名注册在婚恋交友平台的严格执行……依法整顿婚介服务市场,严厉打击婚托、婚骗等违法婚介行为。”

但至今为止,多数平台并未强制要求用户进行实名验证。

当记者对实名认证提出疑问后,某网站一名客服回复:“注册不强制实名认证,但使用过程中页面会不定时提示需要验证身份证。”这位客服介绍,用户可以电击对方验证图标辨别是否实名认证。记者随机点开几个头像,并未显示实名认证。

没有经过实名认证的账号,真实性会大打折扣,那么经过实名认证的账号就一定是真实的吗?事实并非如此。

如果愿意花一笔钱,实名认证的账号便可轻易拿到。

记者与一个号贩子交流后了解到,婚恋网站账号都是明码标价。“不同平台价格不一样,对缘、佳缘、珍婚这些平台价格不高,200多就能出一个号。而相对资源好一点的平台一个号要上千。”号贩子还告诉记者,想要包装成什么身份都可以,资料随意指定。

只需花上几百元至千余元不等的价格,不法分子就能拿到身份证、照片等,再到婚恋网站,将自己包装成“高富帅”“行业精英”等进行网上诈骗。

据资料显示,仅2019年上半年,就有超过21万个世纪佳缘账号,因违规情节严重世纪佳缘被拉进黑名单,但账号售卖的情况并未得到根本遏制。

网站审核手段有限无法管控第三方平台联络

网络婚恋交友平台对会员真实性的审核至关重要,鉴于当前不法分子诈骗手段层出不穷,婚恋网站是如何审核用户信息、保证交友安全度的呢?

应与职能部门加强合作促进信息监管全覆盖

涉及婚恋网站的诈骗案发生后,婚恋网站应承担什么责任?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律师徐东沂认为,通常来讲用户和婚恋网站签订合同,会约定网站的权利和义务。网站应当向消费者提供有关服务的真实信息。如果婚恋网站没有尽到法定和约定的审核义务,应当向消费者承担相应的合同责任或者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但就目前来看,网站要审核申请者的所有信息并不容易,只能依据申请者个人的披露。”

徐东沂认为,由于很多犯罪实施环节并不在婚恋平台,发生问题时,受害人很难向婚恋平台追责。追责的理由或是违约或是侵权。无论从哪个理由讲,受害人需举证证明网站或违约或侵权。而在这一关系中,还没有采用举证责任倒置,所以,受害人在举证方面有天然的劣势。

此外,高曼洁认为,婚恋网站应当与行政职能部门加强合作,从用户注册信息开始进行全流程监管及风险提示。设立信息黑名单制度,对于在婚恋网站上有恶意注册,甚至有利用婚恋行骗前科的人,再次注册时应当设置屏蔽,避免某些不法分子恶意利用婚恋网站行骗。

婚恋的期待是美好的,但也必须理智辨析现实。法律界人士提醒,在婚恋交友过程中,单身女性要提高防范意识,不要轻易与对方发生钱款往来。无论是否通过婚恋网站结识,都应该认真核实对方身份信息的真实性。

(原文标题:“实名”认证下的婚恋网站,交友诈骗依旧是顽疾“实名制”还需加把“锁”)

THE END
1.警方紧急提醒:警惕“甜蜜裸聊”陷阱!裸聊诈骗套路解析 第一步 社交平台广撒网 嫌疑人“营造”美女形象,在社交平台广泛添加好友申请寻找目标。第二步 引诱安装木马软件 在聊天中诱导受害人,点击陌生链接或者下载带有“木马”的不明软件,通过病毒软件获取受害人手机通讯录或银行卡等个人信息。第三步 截取受害人面容 引导受害人视频“裸聊”,偷录不雅视频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6800986891700949&wfr=spider&for=pc
2.反电诈攻略婚恋交友类诈骗如何防范?6月24日,中央宣传部、公安部联合启动以“警惕诈骗新手法,不做电诈工具人”为主题的“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月活动,切实增强群众的防骗意识和识骗能力,营造全民反诈、全社会反诈的浓厚氛围。专栏聚焦反诈宣传报道,普及反诈知识,进一步提升群众防诈、反诈意识。 https://www.sohu.com/a/790415766_120394281
3.安全防范知识(七)网络交友诈骗 不要轻信“婚恋、交友”网站上的信息,保持一定的警惕性,不要轻易赠送财物。 (八)兼职刷信誉诈骗 “兼职刷信誉”即违反了电商买卖自愿公平竞争的原则,又处处充满陷阱,极易造成个人财产损失。 (九)虚构汽车、房屋、教育退税、二胎补贴等诈骗 https://gaj.weinan.gov.cn/ztzl/rdzl/fhzs/1659473074436927489.html
4.防范电信网络诈骗——致家长的一封信(转发)尊敬的南航学生家长们: 近年来,电信诈骗案高发,严重危害社会秩序,损害师生财产安全,大学生群体更是电信网络诈骗受害者的重灾区。为有效遏制此类犯罪的发生,保障广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及合法权益,防止落入诈骗团伙精心布置的陷阱,特别提醒家长们做好以下几点防诈反骗https://webs.nuist.edu.cn/_s75/2021/0609/c3258a178606/page.psp
5.防范电信网络诈骗这些要点请记牢实施诈骗的基本方式分为接触性诈骗和非接触性诈骗。比如,新闻中常见的保健品营销、免费会员领奖等面对面付费的方式属于接触性诈骗;在法治故事里常见的虚假网络婚恋、冒充公检法等不见面付费的方式就属于非接触性诈骗。 《中国老年人防诈骗指南》中提到,老年人上当受骗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自身防范意识和辨识力下降,难以http://m-tongshan.cjyun.org/wenhua/p/101584.html
6.反诈宣传形堂防范网络婚恋交友类诈骗视频信息852 发布时间:2023-08-24 13:41:24 来源:新华社 频道: 新浪财经 / 视频新闻 标签: 简介: 反诈宣传小课堂|防范网络婚恋交友类诈骗0条评论|0人参与我有话说 表情发布 登录|注册新浪视频官方交流群:298929939 关注官方微博:@视频小助手 24小时电话客服:400 052 0066 Copyright ? 1996-2024 https://video.sina.com.cn/p/finance/2023-08-24/detail-imzihqia2387529.d.html
7.反诈宣传形堂防范网络婚恋交友类诈骗反诈宣传小课堂|防范网络婚恋交友类诈骗 00:44 “同城交友,快速脱单!”如今网上交友平台层出不穷,诈骗分子通过以谈恋爱或者结婚的名义与您交往。通过一段时间与您建立亲密关系后,以生活困难、重病求医等借口骗取您的钱财。网恋有风险,请提高防范意识。遇到此类诈骗,请您做到不听、不信、不转账!https://finance.sina.cn/2023-08-24/detail-imzihqif9851560.d.html
8.全民反诈在行动十大高发类电信网络诈骗,你都了解吗?小编提醒:警惕“低价充值、高价回收账号”等宣传,很有可能是诈骗!买卖游戏账号、装备要选择正规官方渠道,不要轻信陌生网友。 10 婚恋、交友类诈骗 【案例速览】谢女士在网络上结识了一名“外国大兵”,对方自称是派驻某国的军医,非常喜欢中国文化,希望以后可以到中国定居。谢女士在与这名“大兵”聊天过程中逐渐被对方https://m.jnnews.tv/p/989459.html
9.国家反诈中心:详解五大高发诈骗套路,请积极转发通过婚恋网站、交友APP、附近的人等方式,将受害人加为好友。用盗来的照片扮演高富帅或白富美。 第二步:加深感情 通过聊天、朋友圈掌握并迎合受害人的爱好、习惯,令感情迅速升温。 第三步:展示收益 通过私聊、朋友圈等分享自己的投资收益,吸引受害人主动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yMDEzOTM4NA==&mid=2650976908&idx=3&sn=b86574879a9348d1de2558631fb7ff1e&chksm=8dbae052b3fc593321b58a6da08b49460b7af212061a84a9b809ee6970fefbfcdde2bc28f8fe&scene=27
10.#别让婚恋App成为网络诈骗栖息地##央广网评婚恋App网络诈骗#【#别让婚恋App成为网络诈骗栖息地#】#央广网评# 当前,互联网婚恋交友平台因能够提供快捷、便利的相亲服务,市场规模越来越大,也拓宽了人们相亲、交友的渠道。在手机应用商店,婚恋交友类App数量极多,不少下载量在千万以上。但媒体调查发现,这类App鱼龙混杂,有的存在大量虚假账号,一些不法https://wap.sclztv.com/news_details.html?from=web&id=88563
11.新城派出所近期案例本只是在网络上认识一位“朋友”,但最后却落个人财两空,最重要的是没有打败贪婪的心。婚恋交友中的骗子就是先与受害人进行交友、聊天,骗取受害者的信任,然后利用受害人投机贪财的心理,制造“稳赚不赔”的假象,引诱受害人投入资金进行诈骗。 案例一; https://www.meipian.cn/24bfcr04
12.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知识测试题*4、以下电话中哪个是我国反电信网络诈骗专用号码? 110 96110 12321 962110 *5、有人在网上发布新品、二手、海关没收的物品等低价出售、转让信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比市价便宜,值得买 卖家与认识相关部门人员,应该真实可靠 低于市场价太多不可信,主动忽略 https://www.wjx.cn/vj/wFMUDBv.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