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帅富们的婚恋困局:婚姻是女人的职业

“有钱的单身汉总要娶位太太,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简·奥斯汀无疑是睿智的,她在200年前对男女关系的定义在今天一点也不过时,而且还很实用。有钱的单身汉想要娶的一定是位漂亮、年轻的太太,所以“但凡是女孩都想要有副漂亮面孔,这也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

对于女人来说,“一切幸福不可缺少一份丰厚的财产”,她们把财富排在了择偶的首要条件,而男人则把“女人的漂亮”作为首选。时空转换,这两条公理显然成为了当下中国人的婚恋价值观,并左右着高端人群的婚配选择。

爱情是一种理想

奥斯汀和张爱玲是两位观察世俗生活的高手,她们对男女私情洞察入微,虽然两人生活在不同时代,受不同文化影响,但她们笔下女人的命运却十分相似:即女人的价值无不是为了一桩好婚姻的出现,所以她们一生充满算计、期待,如同《理智与情感》里的埃丽诺、《傲慢与偏见》的伊莉莎白,令人感动的是这些女人用尽心思后往往都能找到一位理想的伴侣,既多金又温情如达西似的绅士,为何说“每个女人心中都住着一位达西”,这无疑是理想、爱情与美满婚姻的重叠,尽管来自上流社会的绅士充满傲慢与偏见,但他们最终能克服自己的偏见去发现女人的美:不仅有着姣好的容颜,女人也有狡猾、聪明的一面。这是奥斯汀给19世纪女人的婚恋教材,虽然在西方已经过时,可它在中国却很有市场,如今各种电视相亲栏目的火爆,说明中国男女正处于19世纪的“社交饥渴期”,扩大活动范围、筛选信息目的是找到最“适合”的一位。

有人说如今观看《非诚勿扰》如同观看春晚,一点不假,我身边就有几位男士非《非诚勿扰》不看,他们心仪的电视栏目一定是诸如《非诚勿扰》这样的婚恋栏目,而且对某某女嘉宾更是如数家珍,这些女人多是“白富美”,我一直奇怪这么可人的女子竟要到相亲栏目找对象,据栏目组爆料说是为了曝光,也是为了在全球撒网,只有网面愈大钓到大鱼的可能性才大,使得很多“三高男士”也心向往之,一位央视的摄像师朋友就上了上期《非诚勿扰》,让圈子里的朋友收看,结果也没有“抱得美人归”。

“可选择的范围大了,难免看花眼。”就如同柏拉图有一天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

苏格拉底叫他到麦田走一次,要不回头地走,在途中要摘一颗最好的麦穗,但只可以摘一次。柏拉图充满信心地去了。谁知过了半天他仍没有回来,最后,他垂头丧气地出现在老师跟前,诉说空手而回的原因:“很难得看见一棵看似不错的,却不知是不是最好,不得已,因为只可以摘一次,只好放弃,再看看有没有更好的,到发现已经走到尽头时,才发觉手上一棵麦穗也没有。”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那就是爱情,爱情是一种理想,而且很容易错过。”

柏拉图有一天又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婚姻。

诚如苏格拉底所说爱情是一种理想可遇而不可求,也可以看做是精神“奢侈品”,向来注重结果的中国人很少花心思在爱情上,张爱玲的小说才有那一份冷静,这些来自现实生活的风情图总给人一种苍凉感,男女算计的婚姻结果无不是一桩“合适的买卖”,最后才有《倾城之恋》,直到城破墙毁,男女主人公才会流露出一点本真的情感,这是何其的残忍,所以张爱玲的小说远没有奥斯汀的阳光,虽然张生活在中国的近现代,但她看到的人情要比奥斯汀的田园生活炎凉。但她们都肯定财富对于幸福婚姻的重要,只是对爱情有不同的看法。

那么,又半个世纪过去了,我们的婚姻观变了吗?

婚姻是女人的职业

对于“三高女性”来说,她们除了物质条件、硬件设施还注重了心理契合,如同200年前的英国,在奥斯汀看来女人不仅需要一位养活自己的男人,同时他还是一位懂得女人需求的绅士,而对于男人来说,女人不一定要学历高,只要漂亮、年轻就行,从“中国婚恋调查”来看,中国男人近30年来的择偶标准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他们往往不太注重心灵的契合,这是双方匹配度低的原因,也让很多情感咨询师感到困惑,女人不论是有钱还是没钱,都在受旧道德、旧观念束缚,觉得找老公一定是找“依靠”,而且男人一定要比自己强,这样的婚姻才会稳定。

据一位在北京、上海举办过好几次“剩女”讲座的情感咨询师介绍,“这个人群的女性可说是一只脚迈入了新时代,一只脚还留在旧时代,她们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经济地位,要求男女平等,但是她们确实还保留着很多传统的价值观,‘男比女强’依然是她们公认的择偶标准。一个28岁自认很优秀的女性,对于一个跟她同龄同收入同学历同职位的男性的评价就是‘不够优秀’;婚恋中介的登记表上,再不贪心的单身女人要求男人的收入也是自己的1.5倍。她们在潜意识里都相信男人是比女人更优秀的物种,自然也就应该拥有比女人更强大的能力,她们对男人的要求几乎是‘高大全’式的,然而现实却令她们失望。”

对于“三高”男人来说,他们剔除了从婚姻中巩固财富的诉求,而是更注重女人的外形,所谓的漂亮、年轻,于是23-25岁的女性就成为抢手货,而这个年轻段的漂亮女性就更抢手了。于是在很多相亲活动中,他们只好找25岁以下的女性。

从自由恋爱到门当户对

有专家研究得出,爱情是一种多巴胺激素,它受脑垂体影响,因此不长久,所以不能把爱情当做婚姻的终极诉求,而中国人从来也没把爱情当做终极诉求,自古以来我们就是“媒妁之约”,婚姻往往是家族关系或者利益的巩固,所以讲究“门当户对”,只是到了近现代,很多人才受西方“自由恋爱”影响,纷纷要求从父母包办的婚姻桎梏中解放出来,争取自主权也是争个人自由。

上世纪50-60年代,由于政治变革的需要,经过历次运动,城乡富人被消灭,工人、贫下中农成为国家的主体和依靠对象,中产阶层只是一个团结的对象。年轻女子择偶多看重工人、贫下中农、军人和革命干部等身份标识,男女择偶把政治标准放在了第一位。改革开放后,女人又把财富放在了第一位,无疑“经济关系”是婚姻的终极诉求,不论在什么时代,这是伦敦大学教授得出的结论,这一理论近年来在中国得到了很好的实践。

择偶是一种重要的心理、社会、文化现象。作为社会成员一生中最重要的一种抉择,择偶标准及其模式无疑会反映整个社会文化的价值取向。因为在以往社会,按照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的看法,婚姻并不是个人的私事,选择谁与自己终生相伴,也不完全取决于当事人的喜好和意志。

那么,在今天,感觉我们是“婚姻自由”完全取决于个人意志和喜好,其实不然,从身边很多事例来看,中国人的主流价值观又回归到“门当户对”,而且愿意听从父母安排。甚至包括一些知识分子也认为“门当户对”的婚姻更牢固,显然大家更看重婚姻的稳定而不是婚姻的质量。

朱德庸就说,中国人没有自我,在爱情和婚姻上都显现出来。中国人的爱情之所以错就是因为不是依据自己的意愿选择结婚对象,我们今天谈恋爱,先把各自的条件摆上台面,男的说我有房子、车子、存款……女的说我是清白的,我长得很漂亮……然后就叫来爸爸妈妈、亲朋好友围观。

“把爱情当理想,把结婚当事业”正成为剩女们的口号,她们一边在婚恋网站上频繁填写资料,一边在通勤的路上做着一见钟情的美梦。而理想的男人一边在猎艳,一边在渴望一位纯洁漂亮的年轻女性,他们处于旧道德和新观念中,可以做但不能说。男人只要结婚后不离婚就是一位“好男人”。

这是一个奇特的时代,由于社会阶层已经稳固、上升通道十分狭窄,婚姻将成为改变个人、家族命运的契机,所以它已不是当事人的事,而是一种社会行为。

THE END
1.亲密关系婚姻婚恋宝子情感课堂爱情相爱红娘? 主营范围:婚姻介绍、情感咨询、牵线活动、恋爱顾问、感情修复、相亲party、表白策划、心理辅导等…… 联系电话:18972681547橙子老师 15671128205圆子老师(微信同号) 扫码添加红娘 扫码免费进群 本文来源于大悟城恋,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https://m.163.com/dy/article/JIKTD9HR0552O3KN.html
2.婚恋教育(精选十篇)婚恋观是人们在其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下, 对待恋爱婚姻家庭生活所持有的态度和观念, 是对婚恋本质和婚姻幸福的认识和反映, 包括对爱情本质、择友标准、恋爱道德、婚姻道德与责任等一系列问题的看法和态度, 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在恋爱、婚姻方面的具体反映, 是人们调整恋爱婚姻家庭关系的价值导引和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y2zz05n.html
3.高中生恋爱心理讲座8篇(全文)而针对这类学生,老师和家长需要教给他们正确的爱情观,通过自身的经历和知识让他们了解更多正确的与爱情有关的事情,而不是让他们自己在网络上获取信息,误导他们。同时,老师还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让学生明白他们现在的重任是学习,通过告诉他们学习的意义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https://www.99xueshu.com/w/file1o8drp9r.html
4.《婚姻与家庭讲座》课件.ppt《婚姻与家庭讲座》课件 婚姻与家庭讲座 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家庭是心灵的港湾 婚姻定义 婚姻是为当时社会制度所认可的,男女两性互为配偶的结合。强调两性、配偶身份及“婚姻是家庭产生的前提”。 婚姻的词语解释为:嫁娶的事。嫁和娶都是对男和女结合在一起共同生活的一种社会现象的表述。 世界主要国家法定结婚年龄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8/0604/170736974.shtm
5.解读经典:汉乐府民歌中的爱情与婚姻2020年4月22日晚,受中华传统经典普及基地邀请,成都大学教师黄毓芸通过腾讯会议作了题为“汉乐府民歌中的爱情与婚姻”的学术讲座。讲座由中华传统经典普及基地主任、西南交大特聘教授汪启明教授及孙泽仙老师主持,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学生及中华传统经典爱好者近200人通过网络参加了讲座。 https://ycct.swjtu.edu.cn/info/1011/1694.htm
6.“爱·家,与生命同行”2008年在中国扶贫基金会负责汶川灾后重建青少年心理康复项目。近7年来先后在全国做各类中小学教师培训及家长讲座,家庭教育题目包括“家校联合教育”、“家长的责任究竟是什么?”、“亲子沟通”等,曾给花旗集团开发过两个家长讲座课件,“家庭财商教育”、“零花钱管理”。 http://www.sino-life.com/customerService/09/act/jzylb/
7.百家讲坛《老子智慧与现代爱情婚姻》爱情、婚姻是每个人都要面临的大事,也许你选择的那另一半会和你相伴终生,也许只和你昙花一现;也许你的选择会让你幸福一生,也许会让你痛苦不堪;有的 人相识一世却对对方不甚了了、如同陌路,有的人相识一面却已心有灵犀,洞若观火。对待爱情婚姻红线的另一端,我们的选择会是相濡以沫还是与狼共舞?老子会 为https://blog.csdn.net/zubin006/article/details/2469712
8.正确择偶观,拥抱一生情心理咨询师们用温暖的话语和专业的知识,帮助他们梳理情绪、分析问题,找到走出困境的方法。这种人性化的服务,让许多人在迷茫中找到了光亮,重新燃起了对爱情和婚姻的信心。 四年的时间,巴国婚事志愿者团队的影响力日益扩大。我们的工作不仅改变了众多个人的命运,也促进了整个社会婚恋观念的进步。人们开始更加珍视情感的https://www.douban.com/note/865429301/
9.恋爱与婚姻—智慧树网乔莉 中国海洋大学教育系教师,从事《恋爱与婚姻》课程教学15年,并教授《大学生情感解读》课程十二年,给研究生开设《中小学心理健康》课多年;兼职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十余年,辅导学生1000余人次。对校园内的婚恋现象以及校园爱情心理有着独到的见解和认识。近年来从事亲职教育研究,多次受邀在社区和社会上做家庭教育讲座;并http://coursehome.zhihuishu.com/courseHome/1000064694
10.婚姻家庭夫妻相处的艺术东莞情感咨询23年东莞挽回爱情二十七、婚姻如此平淡,我们要懂得浪漫 二十八、格桑泽仁:家庭中的心理艺术 二十九、婚前算清楚,婚后过明白 三十、人人都会用的爱情催眠术 三十一、婚姻,请别为我哭泣 三十二、真爱密码(完整版) 三十三、成功父母第一课 三十四、婚恋要懂心理学 三十五、婚姻与家庭 http://www.hlqgzx.com/312.html
11.恋爱教育成大学生“刚需”,江城多所高校开课指导大学生懂爱敢爱会爱2009年,湖北经济学院就开设《爱情、婚姻与家庭》《爱情社会学》课程。2011年,武汉理工大学开设《爱情心理学》的课程。2015年,武汉理工大学又开设《婚恋职场人格》课程。同年,华中师范大学开设《爱情心理学》课程,随后该校还陆续开设《情感与婚姻》《认识亲密关系》《原生家庭与亲密关系》《性健康与性文明》相关课程。http://m.xgnews.cn/p/216544.html
12.高校婚恋教育,专家呼吁加强引领青年走向成熟与责任之路专家建议高校加强婚恋教育,以引导学生走向成熟与承担责任。这一建议旨在帮助青年学生建立正确的婚恋观念,提升情感素养和人际交往能力。通过婚恋教育,高校可以为学生提供关于爱情、婚姻和家庭的全面知识,帮助他们做出明智的决策,并培养负责任的态度。此举有助于青年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实现个人成长与https://hnzjfwjc.com/post/11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