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在送给胡兰成的照片背后还写道:“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这话,张写此时的自己,但也成了女人们描写爱情所借用烂了的一段最投入最谦卑最无我的情态话语。
张爱玲与赖雅相遇时,张36岁,赖雅65岁。
胡兰成见张爱玲说,你怎么可以这么高?
这次赖雅比张爱玲高,高很多。
一个人巨大的成就,一定要被巨大的人生悲苦冲抵吗?其作品不仅“占有一个时代,也将在一切时代里存在”的张爱玲,何以两次婚恋都失败得都如此彻底?除了伤痛和窘困,这两个男人啥也没给张爱玲留下。于是,在张爱玲生命尾声的《对照集》里,既没有胡兰成、也没有赖雅的只言片语。
赖雅去世时,张爱玲47岁。47岁,对于人生而言,也依然算得上芳华绽放期。可此时的张爱玲,已经历过两次枯萎的摧折了。她不再相信、不再追寻爱情了。当然,前两次,也不是她主动追来的。可那两次爱情自来时,她曾是那么欢欣鼓舞,并全情投入。但到头来,付出的、牺牲的,都是她。
最后的人生岁月,张爱玲独自度过了28年。对于爱情,她决绝地连眺望都不再有。28年里,她闭门谢客,这世间能与她联系的人仅以个位数计,并多与出版其文字有关。张爱玲的才华,未被其辜负,有生之年,她一直在写写写,包括晚年认真完成她全集的校对;也唯有文学,是她的安全岛,是她的皈依,甚至是她的救赎。
1991年,那个以她和胡兰成的故事为蓝本写下《滚滚红尘》剧本并上映后获得诸多奖项的三毛自杀了。张爱玲知悉后有些不以为然地说,她竟然自杀。
张爱玲一生度过的孤寂岁月尤其是最后的孤寂,是难有人超越的,也是难以描摹的。但她以生命的无限韧性独自承受这一切。而且是,她主动选择了这样的孤寂;她谁也不见。陪伴她的,唯有文学。她不是自杀,但死亡也是自己安排好的,在她75岁生日将到的时日。所有的证件、遗嘱,放在装好的包里,置于门口处,以方便他人看到。房间清扫一遍。着暗红色旗袍,躺在客厅的地毯上,安详离世。那是1995年9月。房东发现她死亡的日子是9月8日,但法医认为她应是一周前去世。
她不欠任何人、不欠这个世界一分一毫。但她的文字,留给了世界,留给了不断更替中的时代,留在了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