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实名制”究竟有何意义,需要我们细细考量……
几天前,福州大学一名女生因失恋做出极端的举动,为了避免今后再发生这类事情,福州大学加强了对学生恋爱观的教育,部分院系更是实行“恋爱实名制登记”。管理学院一名同学表示,确实在学校里填过这个表格,机械学院的同学则表示没有填过。看来,实行“恋爱实名制登记”在福州大学部分院系确有其事,但是并非在全校范围实行。
在福州大学管理学院,执行这项登记制度力度最大的是经济专业,学生领到了“恋爱调查表”,让每个学生填写姓名、学院、专业、是否恋爱、恋爱对象是否本专业、是否在本院、是否在本校、是否在本省、最近是否存在矛盾、是否需要心理辅导等内容,恋爱调查表要由本人亲笔签名。对此,福州大学学工处程处长表示,学校近期确实在对学生的恋爱情况进行摸底调查,主要是出于对学生人身安全方面的考虑,避免一些学生因谈恋爱受到伤害。
事件曝光后,在福大及网络上引起议论纷纷。有的人表示理解,认为此举有助于学校对学生的了解和管理,学生在情感危机时也有人帮助;这样的形式有创意,让学校了解一下同学的恋爱状况,也并没有什么不好。还有的人觉得荒唐,认为此举干涉了学生的自由,侵犯了隐私;并且现在填一张表格也只是流于形式,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
关于“恋爱实名制”争议中最常见的说法,就是所谓“实名登记恋爱情况,侵犯了学生个人隐私”。然而事实上,这事跟隐私权没啥关系。首先,学校并未强制要求学生填写,怕被侵犯隐私的话大可不填;其次,既然没有强制,那么填表就是属于学生个人自主自愿的行为,就更谈不上什么学校在侵犯学生的个人隐私了。
正如上文所说,事件曝光后,虽然校方的工作人员将此归结为“个别辅导员”的行为,但并未见校方叫停。所以,即便校方并没有要求“恋爱实名制”,但明显也没阻止“个别辅导员”的行为。既然没有明确要求,也没有明确制止,那么只能算是默许了。
事实上在大学里关系最铁的不是辅导员,而是舍友。遭遇情感危机时劝慰你、帮你度过难关排解心情的往往也是舍友。说“情感危机时有帮助”更是无稽之谈——当辅导员发现某同学精神状态反常时,只要问问他周边的人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有必要多次一举填表么?况且,登记表上诸如“恋爱对象是否为本省”、“恋爱对象是否为本校”的选项也很难让人理解与情感危机时的关系,这对情感危机没啥帮助,倒是对跨省有帮助……
学生要正确处理恋爱关系,学校要有正确的引导,采取不同的形式进行婚恋、人格等方面的教育和必要的性心理方面的健康辅导。在个别学生因失恋做出极端事情后,学校确实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比如加强学生人生观、恋爱观、人生挫折的教育。而诸如“恋爱实名制登记”、“情侣吵架须上报”这样毫无意义的摸底,只是浮于表象。
“实名制”是对身份和信息的认定,前提是身份和信息的准确无误。但在此事件中,我们明显只能看到对登记者身份的甄别,却看不到任何对登记信息的甄别——可以不填,也可以乱填,反正没人鉴定这些信息是否为真。既然如此,除了造噱头,“恋爱实名制”还有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