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告诉我们要发展自我,不要在意他人评价。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修吧”、“赚自己的钱,让别人无钱可赚”,是典型的利己主义者。
“穿别人的鞋,让别人无鞋可穿”、“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是典型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表现。
在越来越内卷的社会中,利己主义者随处可见。他们为获得自己的生存和利益巧取钻营、蝇营狗苟,不管在家庭中还是在社会中,不管在婚姻中还是婚姻外。
利己主义和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有什么区别?利己主义,是指只顾自己利益而不顾别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思想。在他们看来,人生的一切出发点都在于利己,都在于为我所用,都是了维护个人得益,而不顾他人、社会和集体利益。
而“精致的利主义者”语来北京学中系教授钱理群之,近年来为传播,业已成为被普遍使的贬损之词,钱理群教授的原话是:“我们的些学,包括北京学,正在培养些‘精致的利主义者’,他们智商,世俗,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体制达到的的。这种一旦掌握权,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比如他们会为了特定目的靠近你、扑上来,而一旦得益后会快速离开你甚至贬损你。
小敏(化名)说,自从与丈夫结婚后,发现丈夫事事只想利己,他的想法和做法都很自私。由于恋爱时身处异地,结婚后为了方便生活,夫妻俩就商量着工作调动的事。夫妻俩相隔3小时的车程,不算远也不算近,但丈夫并没有征求小敏的意见,而只想让妻子往自己这边调。妻子晓之以理,觉得自己的工作比丈夫要好,家人也在自己的城市,就想让丈夫调动,但丈夫仍然固执己见。
小敏:老公,我这边离两边老人都近,你往我这调呗。
丈夫:那不行,为什么要我动,不是你动呢?
小敏:我也可以(调)动啊,但我不是为了咱家大家方便嘛。
丈夫:你们都方便了,我就不方便了。
小敏:¥%@#¥%&%*&……
就这样,丈夫永远摆出这样的沟通思路和模式。在小敏看来,丈夫的“脑回路”确实有些不一样,让她生气而无奈。两地分居已经快两年了,而丈夫如此自私利己的态度让她实在无语甚至绝望,不胜其烦。
婚姻中的精致利己主义者,有三大典型表现:
一是,打着爱的旗帜,做着利己的行为。
爱是一种付出,是面向伴侣的。在婚姻中的精致利己主义者看来,我既然已经给了你爱,那今后你就得“利我”、服务于我,一切听从于我。
他们会说:我爱你,所以你要听我的。这就是他们的“爱的公式”。当然,除了伴侣间有这样的表现,父母与子女之间也常常出现这样的公式,这也叫“非爱行为”。
如果从人格发展阶段来看,显然这类人的心理特征还处在3岁左右的“肛欲期”。处于“肛欲人格”的人,具有控制和强迫特征,无法呈现,更无法灵活转化爱的各种表现形式。他们的座右铭是——“我控制,故我在”。
二是,无利不起早,有利可图则巧取钻营。
从心理层面看,他们因为害怕与他人特别是伴侣过于亲密,而通过自私一点——这样显得更加冷冰冰——推开与伴侣的距离,因为他们无法“耐受”关系的融合与亲密,他们会觉得那样做无异于被吞噬一样地感到窒息。
所以,为了对付这样的窒息,他们用“获利”的办法来“制造”夫妻关系的距离,这样会让他们舒服点。
三是,名为大爱,实为一己之利而爱。
大爱是一种“超我”之爱,代表着社会、道德层面的爱。他们会打着大爱的名义来处事,但实际却为了一己私利,大爱只是幌子。
来访者小杨说,丈夫打着把家族生意扩大的名义,把她父母的房产过到了自己的名下,而小杨却在不知不觉中破防了。原本以为,有爱,怎样都可以,但最后却因为生意失败而发生债务纠纷,把父母房产几乎“吞”掉,一家人这才恍然大悟。
从心理上看,他们处在俄狄浦斯期的“超我”冲突阶段,“超我”与“本我”的内在冲突未解决。他们表面上优先照顾“超我”,但本质上更在乎“本我”的获益。二者无法平衡,“自我”则选择了“本我”的一己之利。
婚姻中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时时可见,他们处处为自己的切身利益出发,时刻算计钻营,但同时穿着漂亮的“为你好”的外衣,而让人无法辩驳。
小林的丈夫因为学历不高,从大专开始努力,自考了本科,在单位里也算混得有起有色,但他仍然不甘心于只有本科学历,他的目标是考个全日制的硕士研究生。为了达到他的目的,不惜与妻子故意闹矛盾、起冲突,以便找到离开婚姻的理由——但那些矛盾冲突却只是日常的柴米油盐的小问题,其实根本没达到婚姻破裂的标准。小林苦口婆心劝说丈夫,也不甘心这样无厘头地离婚,但终究敌不过丈夫的一纸诉状被起诉离婚。
那么,婚姻中遭遇这样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怎么办?
一是,需要理解为什么他会变成这样?
二是,站在他的角度,缓解他内在的不安全感。
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必然有着内在里无法填满的“匮乏”,需要不停地找东西来弥补。这种补偿的需要可能源于他的内在冲突,也可能源于他超我的控制。这种内在的匮乏感,让他无法有安全感,让他需要不停地思考在社会和家庭生活中如何精致地“利己”。这需要伴侣帮助他,给予安全、温暖的怀抱,给予肯定的认可,激发其内在动力,从而缓解、填补内在的不安全感和匮乏。
三是,帮助他一起改变,从合理“利己”到“利他”
法国学者爱尔维修和德国的费尔巴哈认为,合理利己主义从抽象人性论出发,认为趋乐避苦、自爱自保是人的本性,利己心不仅是合理的而且是合乎道德的。
也就是说,作为社会中人,合理利己是可以有的,也是被允许的。但是这种利己必须是合理的。合理利己主义反对把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对立起来,认为追求自己的利益本身就包含着社会的利益和他人的利益,而任何为他人利益的活动,实际上也是从利己出发的。
在婚姻中的伴侣,你可以设身处地地帮助他,帮助他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将内在冲突和不安全感进行转化、提升,把他从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变成合理的利己主义者,再变成一个利他者。这,才是对双方的家庭、对夫妻关系最有益无害的。
举报
回复
刘月鹏
TA在等你的回复~
(不超过200字)
国家二级、注册心理师、高级职称。广州。婚恋家庭、个人成长、性心理、职场社交、抑郁焦虑、青少年问题、LGBTQ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