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青年工作是什么?概念报告

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022年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百年走过,政党的发展离不开党的青年工作;百年走过,中国青年运动也离不开政党的领导和强有力的青年组织形态。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青团的同心同向同行发展是20世纪到21世纪中国政治发展的显著特征。

面对90后即将全面走上复兴“赛道”,00后、10后也将成为有生力量,新时代青年工作愈发显得关键和重要。百年走过,从理论上总结党的青年工作的内涵意义重大。

研究源起

为什么要研究党的青年工作内涵这个基础性的问题?什么是党的青年工作?如何理解和建构党的青年工作理论?在这个研究领域中一些基础问题有待进一步澄清和明晰。

从近些年最重要的党的青年工作类别文献提法看,这个概念有待进一步澄清和明确。

目前党的青年工作领域最重要的研究文献在不同时期提法和侧重点不同,党的青年工作、青年工作、青少年工作、共青团工作的提法都有,从文献名看,“党的青年工作”这个提法却并不多见。

如何看待这种变化?如何分清这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如何并面对大家的困惑:比如有的人问《论党的青年工作》一书为什么也放入了少年儿童工作,为什么不用“论党的青少年工作”和“论党的青年和少年儿童工作”?这些都需要在理论上得到澄清,在实践中得以明确。

从党的青年工作的实践来看,这个概念也有待进一步澄清和明确。

现实过程中党的领袖讲话、党中央文件、团中央文件中经常提到党的青年工作,应该来讲,表述是明确清晰的,但作为一个工作概念落到基层却越来越模糊,特别是一些地方党组织领导(尤其是市县级)对青年工作概念是模糊的,缺乏基本认识定位,提到党的青年工作都觉得存在,但具体是什么?更多的存在一个理念上,而不是一个严谨的工作框架构建,处于说不清道不明的状态,一些团干部去争取党政领导支持也感觉理不直,气不壮。走进新时代,伴随着中国共产党工作走向科学化和专业化,青年工作更要往可以考核评估发展,而现实过程中科学考评非常缺乏,这和这个概念的内涵及逻辑体系不清楚有很大的关系。

从共青团工作实践来看,这个概念也亟待澄清和明确。

一般来说,一说到党的青年工作,大家更多想到的就是共青团工作,一些学者也是这样理解,共青团工作就是党的青年工作吗?显然不能画等号。一些学者也不对这两个概念进行区别,直接就统说成“共青团与青年工作”。

从党的表达来看,有党的青年工作和共青团工作的提法,显然青年工作不是等同于共青团工作。从推进共青团工作来说:团的干部对做好党的青年工作这个主责主业的模糊、对党的青年工作的内涵把握不准这些情况是存在的,党的有关青年工作的一些重要提法比如年轻干部培养、青年人才等在团的不同历史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敏感度也是事实,比如青年人才工作在团的提法就经历过历史变迁,在80、90年代非常重视,提出了青年人才工程,但在21世纪初工作就变得比较宽泛,进入新时代之后,2022年又提出了《共青团做好新时代青年人才工作的行动计划》,客观呈现了在这项工作的反复和回归。

在日常行文中的表达中,比如青年工作、青年群众工作、青年政治工作、共青团工作的区别是什么?一个重要的问题:共青团工作和党的青年工作是什么关系?共青团到底为党做什么工作?以历届团代会报告及团的行文来看,有时用“为党做好青年工作”,有时用“做好青年群众工作”,有时用“做好共青团工作”。我们以2003年团十五大以来的团代会报告中的表述为例:团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共青团在青少年工作中的核心作用,以青联、学联、少先队组织为骨干,以青年社团为延伸,努力形成青少年工作新格局。团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党的十七大为继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对共青团履行根本职责,做好新形势下的青年群众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团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切实增强学习的紧迫感,真正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做好青年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团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共青团最持久最根本的凝聚力来自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感召,做好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更要坚定不移地用党的科学理论凝聚青年、引领青年。

可以看到,在共青团的文件中为党做好青少年工作、青年工作、青年群众工作的表达都存在。这种使用的区别到底是什么?

团十八大修改团章时添加了共青团要为党做好青年群众工作表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贯彻党管青年原则,充分发挥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党做好青年群众工作。可以看到共青团是为党做青年群众工作的组织,团的干部是做青年工作的。

可以看到,“为党做好青年群众工作的定位”是团组织的性质所致,而青年群众工作只是党的青年工作的一部分。我们要进一步区分这几个概念的不同,并在不同的场合恰当地使用。

研究现状

党的青年工作的概念内涵是什么

目前,理论界探讨青年工作的问题,但对青年工作的本质属性和内涵还没有完全统一。

青年工作是什么?一种典型的观点是把青年工作当作一种普遍性的社会性工作。青年工作作为一项社会性的工作,是全世界的一个共识青年工作,是现代社会中兴起的以青年群体为对象的各种事务和活动。有的学者偏向于青年工作是社会工作、青年工作的专业化主要是指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然而恰恰这种共识却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呈现。

在我国,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没有专门的青年概念,只有“三刚五常”等伦理约束,孩子都是“嘴上无毛,办事不牢”的传统角色,这个时代,听话就好。晚清之后,随着新式学堂的出现,青年群体开始在中国出现,于是青年的力量开始崛起。

青年工作的真正起源应是近现代历史上大规模的社会变革和革命运动,为争取民族的独立解放和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奔走呼号,组织动员了千百万热血青年投身于轰轰烈烈的社会革命大潮之中。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对青年工作给予了特别的重视,建立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始终把青年工作作为党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在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视角里,青年工作绝不是社会性的工作这样简单。因此,如果我们从社会工作理解党的青年工作显然是有比较大的局限性。

\|/

有的学者认为:有三种青年工作。按实施主体划分,青年工作可分为政党青年工作、政府青年工作和社会青年工作。把政党青年工作、政府青年工作和社会青年工作有效统一在一起,以共青团为青年组织体系的核心和枢纽承接和开展青年工作,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工作体系。和上面的划分基本一致。

一些学者提出要进一步构建和完善以共青团为核心的党的青年工作体系、国家青年工作体系、社会工作体系。

值得思考的是,在我国,党是总揽青年工作全局的、它协调各方力量,居于核心作用,促进从战略高度看待和谋划青年发展。因此把党的青年工作和政府青年工作、社会青年工作并行这样的划分是值得商榷的,既然党管青年,还有脱离了党的青年工作的“青年工作”吗?

有的学者主张用变化的眼光看待青年工作的内涵。

指出:从传统的单一的群众工作模式向国家社会事务管理和更宽泛的社会生活领域延伸,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青年工作发展变化的显著特征之一。把青年工作作为党的群众工作的一个特殊领域,实行党对青年工作的直接领导,与把青年工作置于社会工作范畴,通过国家或政府的社会工作行政加以管理,两种模式相互比较,可以说互有利弊。

认为: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国家社会管理体系相配套的青年工作新体制,或者简要说,克服青年工作既有体制的缺陷和不足,使既有体制进一步发展、完善、从而形成既然区别于以往的传统做法又不同于一般意义的社会工作体制的青年工作新体制,是我国青年工作发展必须跨出的重要一步。我国社会制度的特点和特定的历史传统,决定着青年工作具有作为执政党的群众工作和属于国家社会管理体系中青年事务部分的二重属性,形成群众工作、社会管理与社会工作三元并存的新局面。

这种观点动态地考察了我国青年工作的变化,具有极强的历史借鉴意义,不过把群众工作、社会管理和社会工作绝然分开并不符合当前的实际。

有的学者在讲青年工作时强调政治性和党性的问题。

党的青年工作就是政党群众工作和政党青年工作的结合。根本目的在于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党的青年工作是党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和阶级基础,为党源源不断地输送青年力量,实现、维护和发展青年群体根本利益,确保党的长期执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性、基础性、长期性的工作,核心目标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将新时代青年培养成堪当强国伟业大任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种观点强调了青年工作的政治方向,不过在对这种政治性的马克思主义深层理论解释和青年工作的实际结合上还有待做出更加强有力的说明。

这种观点强调了党性原则,但因为党的青年工作范围变得极其宏大,进而失去了这个概念最本质的属性。

如何深刻分析党的

青年工作的本质内涵呢?

从以上的概念分析可以发现,泛泛的青年工作并不是我们讨论的党的青年工作的概念,而有些分析指的是党的青年工作,但其实它的内容还是普遍化的青年工作,没有很好的揭示出党的青年工作的内在深意,最关键的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青年工作的中国化和时代化的解释还没有完全到位。

笔者认为一定要从政党和青年的关系入手去分析这个概念。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明确指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培养造就大批堪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可以说为政党抓好后继有人是党的青年工作的根本目的。后继有人最根本的还是代际传递的问题,就是在老人——成年人和青少年之间建立传承关系。因此青年工作最核心的还是接力棒的传递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说的青年工作也包括青年和儿童的工作,因为他们这两类都是一代人。党的青年工作更准确地理解是党的“下一代接班人的工作”。正是因为这样,青年工作,抓住的是当下、传承的是根脉、面向的是未来,攸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正因为此,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一个富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怀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高瞻远瞩的政党,总是把培养青年看作义不容辞的责任。全党全社会要从永葆中华民族生机与活力的高度,从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热情关心青年一代的成长,切实把青年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有远见的政党,党的事业依靠青年,人民的幸福需要青年的投入,因此我们讲的党的青年工作即指青年要发展好(党和国家要发展,青年首先要发展)的工作,更指要为国家和民族、政党发展好(成为党和国家人民事业接班人)的深刻内涵。只有从这个更深刻的涵义上理解党的青年工作,才能找到并定位其准确的内涵和外延。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更是党的未来和希望。青年工作要引导有力量和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的青年听党话跟党走,这是党的青年工作的最重要的使命。

研究核心

对党的青年工作的研究有两个核心理论问题需要得到解决,一个是党的青年工作研究的学术范式到底是什么?一个是共青团工作和党的青年工作的关系到底是什么,共青团在大青年工作格局中的作用是什么?

强调政党和下一代的传承观点是认识党的青年工作的核心点,而这种理论构建和西方国家构建的青年工作则大为不同,这也是学者在认识青年工作中产生分歧的根本原因。西方范畴的青年工作更多的是社会学和社会工作的一部分,青年工作理论的构建目前更多的是沿用西方心理学、社会学和文化学理论构建,这种理论简单移植到中国,缺乏应有的中华话语体系,而我们所说的青年工作却有着推动社会发展更大的内涵,它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历史观范畴下,研究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下推动人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理论,它更有推动社会进步的本质意义,应该讲我们所说的青年工作是在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工作的范畴之内。要把党的青年工作的研究回归到群众工作的范畴和范式中来。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如何构建政党和青年的关系的呢?其本质还是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路线和群众工作,这也是认识党的青年工作的核心理论范式。什么是党的群众路线?党的群众路线,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党与群众关系上的集中体现,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它的基本思想是: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群众路线本质上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注重人民群众这个历史的创造者的根本主体力量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路线。

对于党的青年工作来说,党的群众路线最核心的命题是深入青年,了解青年的需要,服务青年的需要,并按照人民发展的方向引导青年的需要,让青年听党话跟党走。而群众工作是党的各项工作的基础。党的各项工作的生命线是群众工作。中国共产党开展工作不是行政化机关化的去推行,而是按照密切联系群众,努力服务群众,有效引导群众,有力组织群众去开展。群众工作是我们的看家本领,我们党靠群众工作起家,同样要靠群众工作实现长期执政。做好群众工作,是巩固党执政基础的内在要求,也是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必须掌握的工作本领。进入新时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不能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主动适应新时代变化,多用情多用心多用力,锻造群众工作本领,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才能真正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让每一项工作都能赢得群众满意。而青年群众工作核心的要义是照顾青年需要,按照符合青年特点方式开展工作。

因此,青年群众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指本着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的原则,要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把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作为政治责任,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工作主线。开展的组织青年群众、引导青年群众、服务青年群众,动员青年群众,使青年听党话跟党走的工作,核心是政党意识形态的传递、政党感情的建立、政党所倡导的行为的养成。党的青年工作是个立体体系,有个人层面(党政领导开展对青年的工作)、组织层面(共青团及其他青年组织开展对青年的工作)、政策层面(政府等通过政策形态开展的工作)的工作。党的青年工作的涵义是指群众工作这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群团组织在党的青年工作中地位特殊。群团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群团工作是党通过群团组织开展的群众工作,是党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而奋斗的重要工作。这是我们党的一大创举,也是我们党的一大优势。我们必须从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政治高度,抓好党的群团工作。

共青团工作是指中国共产党所属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青年组织所开展的全部工作,是青年工作的重要力量,是青年群众工作的核心组织化形态,是党的忠实助手和后备军,是党联系青年的牢固桥梁和纽带。发挥好共青团的作用,对于做好党的青年工作尤为重要。

因此,当我们分析党的青年工作时,群众工作是根本的政治属性,是这个工作的质的规定,体现出鲜明的党性;青年工作是对象的规定,是工作的特色对象,体现出鲜明的青年性;共青团工作是这个工作的组织推动力量,体现出鲜明的组织性。这三个概念的使用恰恰凸显了党性、青年性和组织性的特点,而构成我们理解我们讨论的党的青年工作的方方面面。

研究重点

同时,一些关心青少年的机构和组织都是青年工作的重要主体,比如关工委的工作也是青年工作的重要方面。1984年河南安阳开始出现“关心下一代协会”,1995年成立了“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青年工作格局有了新的提升,青年工作力量得到了加强。因此研究党的青年工作,我们要从更大的视角进行理解。

那么如何看待共青团工作在党的青年工作的作用呢?

#

共青团是党的青年工作

主要承担者吗?

为什么共青团能成为

党的青年工作的协调者?

因此,共青团要将培养接班人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把引领青年听党话跟党走作为基本的工作目标,对青年工作进行整体的把握和效果评估。

从执政理念来看,重视青年的思想政治建设,重视青年对党的情感连接,重视青年这个人生政治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让青年对政党有基本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行为认同需要强大的群众工作支撑。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共青团有着特殊的政治关系。共青团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内容,发挥好共青团的作用,对于做好党的青年工作尤为重要。

当前党的青年工作急需要提升和推动的是这个工作的测度和评估,从历史来看,这个统筹和推进的工作交给了中国共青团。无论基层如何看待这个工作,或者没有硬性的考核,但于对于政党来说,这是实实在在的人心工作,更是实实在在的未来执政根基的工作,是不能放到一般的工作考核去看的,它关系到政党的人心向背,是要“高看一眼”的工作。这个工作既体现了政党的前瞻性,更体现了政党的传承性,也体现了新型政党制度的周密性。在实践过程中,共青团恰恰居于这样的位置。如在青年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加强对规划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在统一领导下,设立推动规划落实的部际联席会议机制,共青团中央具体承担协调、督促职责。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青年工作,关心,支持青年事业的发展,形成工作合力。县级以上党委和政府要建立青年工作联席会议机制。

从规划所呈现的青年工作来看,主要包括领引方向、促进发展、优化环境的重要方面。引领方向主要包括青年思想道德领域;促进发展主要包括:教育、健康、婚恋、就业创业、文化、社会融入和社会参与等领域;优化环境主要包括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青年社会保障领域。共青团最核心的作用是要起到协调作用,要营造规划实施良好的社会环境。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青年工作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方针政策,宣传关心青年就是关心未来的理念。贯彻落实好《规划》,共青团责无旁贷,一项一项加以推进,务必落实见效。

从这个逻辑出发,当我们提到党的青年工作的时候,指的是让政党后继有人,代际传递的全部工作,牵涉到党和政府、社会的许多部门。其根本路线和基本方法是开展生动的青年群众工作。而共青团工作是党的青年工作的协调者和统领者,通过其组织优势不断把握青年脉搏,推动各项青年工作走向科学化和系统化。

因此,党的青年工作所包括的范畴包括中国共产党所有的基于赢得未来的工作,所有的代表、赢得、依靠青年的工作,青年工作的效果是带领青年“听党话,跟党走”的工作。

党的青年工作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1.党的方向。青年工作是政治性极强的工作,什么时候都不能迷失这个方向。

2.系统工作。听党话、跟党走是需要通过工作产生思想上的认同,情感上的接近和行为上的跟随,包含着认知——情感——理性——行动的整体性工作。如果青年工作不能打通,则是低水平的青年工作和不完整的青年工作。

3.组织依托。青年工作是全党各条战线的工作。比如党的宣传部门,政府的教育部门、司法部门等,由于这个工作并不是这些部门工作的全部,中国共产党需要统筹和协调部门,根据中国的政治制度特色,我们寻找到把青年组织起来推动青年运动和青年工作的制度设计,这就是中国共青团,虽有中国共青团并不是党的一个机关单位,也不是政府的一个职能单位,而是融党的青年工作部、政府的青年事务部和青年的群团组织为一体的组织形态,构成了中国推动青年工作的独有特色机制。

我们用这样的思路去理解这个问题。比如国有企业中团的组织功能,它是企业党的青年工作的重要依托,一些企业有党委领导的青年工作委员会,由党委领导各部门跟进统筹青年工作,而团委相当于这个委员会的秘书处和办公室,起着重要的协调功能。又比如:在中学中的团委的核心功能:不是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而是要统筹在中学阶段引导中学生实现“听党话,跟党走”的教育,理论上说,所有的中学德育处都有这个教育,但首先德育处这个教育是全方位的,它不会集中在和政党建立链接上,同时把引导中学生听党话跟党走紧紧理解为一个思想意识形态显然是不够的,它本身还有中学生集体行动的内容,感情构建的内容,而这就需要团委通过组织的带动形态和团委干部的生动地群众工作形态方能实现。因此中学团委承担着在党委的领导下重点研究在中学阶段的政治启蒙(中国共产党的主义、理论和宗旨、行动方向等的认同),更加集中的实现中学生对党的跟随,它需要更多的组织形态、实践形态和群众工作的手段,而这一点德育处是无法相比的。

研究领域

如何从理论上说明党的青年工作研究内容呢?应该说:党的青年工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传播后的产物,其核心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运用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基本理论代表、赢得、依靠青年推动社会发展人民幸福的生动实践。

从理论上说,党的青年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方面,是引导青年听党话跟党走的工作。如何对这样的一个目标学理化呢?

2012年胡锦涛在建团90年的讲话中指出: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是中国共产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保证。各级党委务必把青年工作作为一项带有根本性、战略性的工作,倾听青年心声,关心青年疾苦,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及时制定和完善政策措施,尽力为青年身心健康、事业发展、生活幸福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党的青年工作的根本目标是为党的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党的青年工作的鲜明的价值,党的青年工作根本在党的事业,对象是青年,工作是完成之间的连接,这是开展党的青年工作的价值和唯一评价标准。

青年工作所产生的目标主要体现在凝聚人心、激发力量上,主要是要赢得3个方面,即思想、感情、行为上赢得青年。

为党争取青年人心、汇聚青年力量如何评价?

首先,要坚持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青年工作核心是人,体现在青年干部和青年人才的培养。激发组织动力的人的因素,青年干部和青年人才的青年人力资源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要把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作为政治责任,核心是青年思想和青年感情。首先要赢心。赢得思想,主要是指对政党的认同特别是价值认同,需要通过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方能实现。其次要赢情,要赢得情感。需要通过服务和关爱及对青年的实在有益政策来实现。服务青年职能的发挥、青年权益的维护与保障,青年政策就非常关键(包括青年外事)。

再次,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工作主线。核心是青年力量。而青年要有力量一定要组织起来。赢得力量,依靠青年,需要改变青年行为,带领青年力量,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上做贡献。核心要有带领青年的组织,就是共青团。青年组织就显得非常重要。青年工作需要依靠青年群众团体和组织(各青年团体,团青学少等组织)。要把青年教育好,就要在青年里建立他们自己的组织,建立起青年自己的组织(类似于共青团、青联、学联等)。

CONCLUSION

结语

青年工作,抓住的是当下,传承的是根脉,面向的是未来,攸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过去、现在、将来都是党的工作中的一项战略性工作。

无论是从事哪项工作,我们都要建立这样的一种对青年和对下一代的情怀,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情怀,进而创新地推动工作的开展,这恰恰是中华民族自古英雄出少年和长江后浪推前浪的生动写照,也是中华民族最根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应有之意。

THE END
1.筑基2社心11课婚恋家庭爱情有身体接触的需要,性是基础和核心;喜欢无。 等年龄大之后,性自信就会降低,对老公对自己的评价就非常的在乎。 成长自己,修自己,有力量,优雅的,宽容的,淡定的,从容的。 中年人也需要有性爱。老师酒后抱扫帚。 男人很专一,不管多大的男人都喜欢年轻的女孩。 https://www.jianshu.com/p/a69dff64a7fe
2.家庭伦理道德通用12篇是家庭关系的核心。在我国古代社会的夫妻关系中,丈夫处于主导地位,妻子处于服从的地位,是~种主从关系,在现代社会对这样的制度我们应该加以批判。当然在传统的夫妻伦理中也有许多值得歌颂的伦理准则,比如夫妻之间互相尊重,相敬如宾,同干共苦等。这些合理的因素是值得我们肯定的。孑L子说:“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https://www.xueshu.com/haowen/116331.html
3.社科文献2022年3月书讯新书发布本书从两性关系入手考察1990年代的女性小说。作者认为主要有五种思潮对1990年代女性小说的婚恋关系书写产生影响,它们分别是女性主义话语、现实主义话语、人文主义话语、消费主义话语和古典主义话语。本书将两性关系概括为婚姻、爱情、身体(性)以及同性情谊四种形式,前三种是狭义的两性关系,即婚恋关系,在现代社会这三种形式https://xianxiao.ssap.com.cn/readfirst/5666.html
4.巨婴式的婚恋有两个核心特点:一,剥削与付来自武志红巨婴式的婚恋有两个核心特点:一,剥削与付出,即圣母与巨婴;二,更普遍的是自恋,即你不能说我有什么不好,无论是付出者还是剥削者,都不能接受对方说自己及家人有错,因此引出的恨,很难化解。【转发】@武志红https://weibo.com/1417037145/GBBR9wcuO
5.不结婚可以生子?涉及这些问题,必须要弄清楚!允许未婚生子反映了什么趋势? >>>两性关系不一定是家庭关系的核心 从传统上讲,没有两性关系是无法建立家庭的。但允许未婚生子措施的出台将更加快速地解构传统的家庭结构。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和谐发展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谐与发展,因此,我们必须研究应对这种变化带来的挑战。 https://www.lvxinnews.com/details/e702070a-2504-4268-8ad5-5b7acdad7355?navigationName=%E4%B8%93%E4%B8%9A%E6%96%87%E7%AB%A0
6.独家专访BlockCity区块城市徐志翔:DAO是未来元宇宙的核心元:德鲁克说企业要有两个核心竞争力,一是开创差异化的产品或服务,二是通过品牌营销抢占用户心智;你们有了很创新的产品,那在营销这块是怎么做的? 徐:BlockCity自带营销模式,只要我们把产品做好、运营做好,用户会帮我们传播、推广,当然,用户参与都是有回报的。 https://blog.csdn.net/sundrive88/article/details/128328862
7.关系营销理论的核心是。D. 杜邦分析法的核心指标是总资产收益率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由中国证监会和财政部管理。 A. 正确 B. 错误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银行资本中最核心的部分,承担风险和吸收损失的能力也最强的是( )。 A. 一级资本 B. 总资本 C. 核心一级资本 D. 其他一级资本https://www.shuashuati.com/ti/9e709c41d83e46f79554d82bf4b3fb87.html?fm=bd3f8c19c49d8cd436a3ca0f0cd8957f45
8.如何挽回一个“彻底死心”的人?如果是抛开承诺与分离成本的婚恋关系,一般都相处不过三年。 因为最稳定的,牢固的链接关系,就是交换。 虽然说人生的各个时期两个人付出与获得的资源的满与缺程度,不一定是平衡和完全对等的,但是在可承受范围内,没人希望在情感关系里吃亏。 也正因为有些变量并不确定。 https://www.douban.com/note/772343414/
9.恋爱心理学超星尔雅学习通网课答案男孩与父母形成的最基本的人际关系被称为什么? 8、【判断题】弗洛伊德提出了“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这些精神分析学术语。 9、【判断题】“恋母情结”在精神分析中指以本能冲动力为核心的一种欲望,特指女性的一种心理倾向。 10、【判断题】弗洛伊德认为,“恋母情结”是每个人一定要经历的,这也是导致神经症的http://xuzhou.ehqc.cn/html/92_94.html
10.网络婚恋市场网络婚恋需求婚恋网站的现状分析→MAIGOO知识3、核心企业持续加码线下业务发展,O2O服务重要性将进一步提升。 一、中国婚恋市场发展概况 概念范围界定 本报告研究范畴为网络婚恋服务市场,网络婚恋服务市场主要指用户以达成恋爱及婚姻关系为目的,以线上(互联网)为获取并建立关系的初期渠道,从而进行相互了解、沟通等行为,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恋爱或者结婚对象的服务。网络https://www.maigoo.com/goomai/192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