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家文化 努力做好新时代家庭工作理论

原标题: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家文化努力做好新时代家庭工作

阅读提示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有着悠久优秀的传统家庭文化。婚姻文化是家庭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彼此有着非常密切的内在关系。了解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婚姻文化,努力形成和构建新时代婚姻观念和婚姻关系,是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家文化、做好新时代家庭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作者从婚姻和家庭的关系着手,剖析中华优秀婚姻文化的核心要义,提出了中华传统婚姻美德时代化发展的意义和路径。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有着悠久优秀的传统家庭文化。婚姻文化是家庭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彼此有着非常密切的内在关系。了解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婚姻文化,努力形成和构建新时代婚姻观念和婚姻关系,是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家文化、做好新时代家庭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婚姻和家庭的关系

婚姻是指由法律所确认的男女两性的结合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夫妻关系,家庭是指在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基础上产生的,由亲属之间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单位。所以在概念上,家庭包括婚姻,家文化内含婚姻文化。

婚姻和家庭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在家庭运动过程中,婚姻是起点,是家庭产生的重要前提,家庭又是缔结婚姻的必然结果。迟迟不婚或者持守单身,即使结婚,但推迟生育或者不想生育,就无法在生命历程中从原生家庭过渡到自建家庭、从丁克家庭发展到有孩家庭。

二是从家庭关系扩展来看,婚姻关系的建立开启家庭关系的延伸,从婚姻横向关系到孝老亲子的纵向或代际关系的产生,形成家庭关系的坐标体系;从婚姻当事人自建家庭到夫妻双方原生家庭的融入,构建由三个家庭组成的大家庭系统。没有婚姻,家庭关系的纵向传递和横向扩展都停滞不前了。

三是从家庭功能实践来看,家庭繁衍、互助、感情交往、教育娱乐等,都离不开婚姻,婚姻为家庭功能的良好实践和成果产出提供了各种资源的输入和共建共享的机制。

中华优秀婚姻文化的核心要义

在中华优秀传统家文化中,婚姻文化占据很大的篇幅,有许多得到几千年家庭生活实践证明的婚姻美德。

第一,推崇婚姻。在议事层次上,婚姻是终身大事,是“合二姓之好”,是“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的家庭或家族大事;在年龄上,鼓励适龄入婚,即“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在婚姻的维护上,坚持“宁拆一座庙、不毁一桩婚”。

第二,讲究适婚。如赞美“天生一对、地造一双”,在意“门当户对”,尤其重视原生家庭的类似性及其对婚配当事人的成长影响,寄托着对婚后幸福和婚姻稳定的巨大期盼。

第三,强调善婚。如“举案齐眉”“鸾凤和鸣”“如鼓琴瑟”“比翼双飞”等,倡导平等以待、和睦相处、彼此敬重和扶持的夫妻之道,鼓励用友好和善意支撑的婚姻善治。

第四,珍惜婚姻。如“百年修得同船渡”,还有“以结百年之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彼此承诺等,都体现了从珍惜到坚守,再到人与婚姻同在的一生一次婚姻、把婚姻进行到底的坚持和追求。

第五,重视婚生。如在婚龄上,鼓励“早婚早育”等,虽然含有落后的文化意识,但都把婚姻与生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突出家庭所赋予婚姻的生育功能,让婚姻担当起向人口再生产,进而向自建家庭兴起和原生家庭延续的社会责任。

中华传统婚姻美德时代化发展的意义和路径

中华优秀传统婚姻文化时代化发展至少具有三个方面意义。

一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家文化传承和弘扬的文化意义。“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而家庭建设离不开婚姻建设。重视婚姻建设中的中华传统婚姻美德实践性弘扬和时代化发展,就是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家文化,同时又能通过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家文化提升婚姻建设的文化境界和文明程度,促进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的形成。

二是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精神的理论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婚姻家庭观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从中华传统婚姻美德传承发展的角度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十分有利于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建设的理论和方法论指导下,正确理解家庭建设和婚姻建设之间的文化和制度关系,科学把握新时代婚姻文化建设对于促进家教家风建设、做好新时代家庭工作的理论逻辑和方法论要义。

三是科学应对当前婚姻面临的时代挑战的实践意义。年轻人口结婚意愿走低、结婚年龄持续推高和结婚人数逐年减少,婚姻存续年数缩短和离婚率持高不下等,都说明婚姻建设越发成为家庭建设的重中之重,成为支持家风家教建设的先行工程。如何把几千年积淀和传承下来的中华优秀婚姻传统文化激活和转化为一股积极的文化唤起和支撑力量,和家庭教育促进法出台、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完善一样具有非常重要的公共政策效用。

从实践的路径来思考,我以为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首先,要从婚姻建设,特别是婚姻文化建设的角度,深入学习和理解《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系统领悟和科学把握该书中所建构的关于新时代婚姻文化建设的思想基础、理论体系和实践方略,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的基础上,形成对新时代婚姻观的科学认识;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体系的基础上,形成对新时代婚姻建设和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关系的正确认识;在中华优秀传统家文化发扬光大的基础上,形成对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婚姻美德意义和价值的全面认识。

其次,要组织研究力量,对中华传统婚姻文化进行全面梳理,从落后的,特别是男尊女卑的婚姻习俗中剥离出来,确立中华优秀、先进的婚姻传统文化体系,在《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的方法论指导下,传承和发展同时并举,尤其是通过注入“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婚姻文明新风尚和新时代婚姻观,推进中华传统婚姻美德的时代化和实践化的转化和发展,成为广大中国人,特别是未婚年轻人,共同遵循和追求的婚姻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重塑婚姻的社会形象,重拾对婚姻的社会信心。如从爱家爱国家国情怀出发的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建立在择偶当事人“三观”基础上的门当户对,站在彼此尊重和善待立场上的举案齐眉、相敬如宾,通过共建共享努力把一桩婚姻关系进行到底的从一而终、白头偕老,都是值得、也应该追求的新时代婚姻新风尚。

再次,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婚姻文化和婚姻美德的社会宣传,联合报刊系统、出版界、影视界、教育界等推出一系列图文并茂的专题读本和报刊专栏、影视作品和大中小学选修课程教材、阅读文本,还要把发扬光大中华优秀传统婚姻文化的具体要求纳入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和文明家庭表彰中。尤其要把中华优秀传统婚姻文化和新时代婚姻新风尚送到基层社区和每个家庭,在融入百姓的婚姻生活中去形成影响和引领。另外,要联合宣传部门、广电系统和网信办,及时制止违反中华传统婚姻美德和社会主义婚姻文明新风尚的影视作品和自媒体制作推向公众。

最后,要结合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以及“十四五”时期妇联事业发展规划的工作实践,主动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婚姻文化、加强新时代婚姻文化建设融入其中,以确保广大人民群众所面临的急难愁盼婚姻问题能够及时得到满意的解决,用高质量的婚姻文化建设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实实在在地增加老百姓婚姻家庭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叶文振,作者为中国妇女研究会副会长,厦门大学兼职教授)

THE END
1.什么是涉外婚姻?我要问什么是涉外婚姻? 中国公民同外国人在中国内地结婚或自愿离婚的,内地居民同香港居民、澳门居民、台湾居民、华侨在中国内地结婚或自愿离婚的,男女双方应当共同到内地居民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婚姻登记。http://www.duan.gov.cn/ggfw/syfw/jh/hdzsk29/t19335657.shtml
2.()是指在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基础上产生的亲属之间所()是指在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基础上产生的亲属之间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单位。 A.家庭成员B.家庭C.爱情D.恋爱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小程序搜题 你可能喜欢 无论现在和将来,都要从革命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把理想信念的火种一代代传下去,把()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A.红色基因B.革命意志C.精神文明https://m.ppkao.com/wangke/daan/d8144db553c24ab3af5c603ed652bd20
3.最新探索近亲血缘关系表近婚姻亲关系是指亲戚之间的关系中,更近的血缘关系为婚姻关系,例如父母和子女的婚配、兄弟姐妹的婚嫁等。这种关系不仅存在于传统的婚姻制度下,也广泛存在于现代社会,是人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近婚姻亲关系对社会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近婚姻亲关系可以增加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合作,促进家庭的凝聚力。例如,两个http://www.ankangdna.com/article/39570.html
4.[渝粤教育]西南科技大学婚姻家庭继承法在线考试复习资料(1)婚姻家庭继承法——在线考试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 1.以下能作为指定遗产继承人的是( )。 A.死者生前所雇小保姆 B.死者的二儿子 C.死者的前妻 D.与死者无血缘关系的债主 2.以下属于遗产范围的是( )。 A.死者生前所著文学作品的署名权 B.死者生前所获五一劳动奖章 https://blog.csdn.net/m0_53223332/article/details/121882217
5.筑基2社心11课婚恋家庭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及收养关系构成的。 特点: 1.以婚姻、血缘关系为纽带 以婚姻关系为纽带是姻亲;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是血亲(收养是准血亲) 传统社会中,血亲重于姻亲,注重传宗接代 现代社会注重婚质量,姻亲日益显得重要 现代社会注重婚姻质量,姻亲日益显得重要。但是更多的也是核心家庭的日常的活动。 https://www.jianshu.com/p/a69dff64a7fe
6."龙的传人”“炎黄子孙”发源地——河南这种群婚已排除了氏族内部血亲间的性关系,实行氏族之间的男女群婚,当然要比近亲通婚的血缘婚姻制进步得多。 婚姻制度的变化是中国姓氏制度产生的直接原因,因为族外婚必须以至少有两个不同血缘关系的氏族同时并存为前提,而原始氏族之间区别不同血缘关系的唯一因素,就是他们源自不同的始祖先。 https://www.meipian.cn/12mhxfb3
7.家族血缘关系在中国文化中的作用如果说,对男子而言,血缘关系重于婚姻关系,那么对女子而言,婚姻关系则重于血缘关系。在五服关系中,与死者最近、葬服最重的,不是其儿女,而是其妻子。由此可见,如果说权力金字塔体现了“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的权力关系;那么五服关系网则体现了“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的社会关系。http://www.krilta.sdu.edu.cn/info/1020/1934.htm
8.标准答案下列关于婚姻和家庭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婚姻标准答案: ABCD 婚姻是指由法律所确认的男女两性的结合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夫妻关系。家庭是指在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基础上产生的,由亲属之间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单位。婚姻是家庭产生的重要前提,家庭又是缔结婚姻的必然结果,婚姻的成功体现为家庭的幸福,家庭的美满又彰显婚姻的意义。 https://m.rwtext.com/2EY5ONEM.html
9.第一节婚姻法婚姻是一定社会制度所确认的男女两性结合的一种社会形式。婚姻关系是男女两性基于婚姻成立、存续而发生于夫妻双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家庭是基于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收养关系而发生的,由一定范围内的亲属组成的共同生活单 位。家庭关系是基于婚姻、血缘、收养而产生于家庭成员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包括夫妻关系、父母子女http://www.360doc.com/content/23/1128/18/55518189_1105606682.shtml
10.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四十条释义李晓娟婚姻律师一般情况下,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未经男方同意,女方擅自采用他人精子人工授精生育子女的,那么所生子女与丈夫既无血缘关系又非其意愿,男方有权否认同该子女的亲子关系,拒绝履行抚养义务。但不可一概而论,如下情形:未经一方同意生育的人工授精子女也可能成为夫妻双方的婚生子女,即夫妻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女方未经男方https://lawyers.66law.cn/s2229786730900_i1193228.aspx
11.精品收藏2019考研政治:思修法基道德法律高频汇总2.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 (1)恋爱中的道德规范 尊重人格平等;自觉承担责任;文明相亲相爱。 (2)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婚姻是指由法律所确认的男女两性的结合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夫妻关系。家庭是指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基础上产生的,亲属之间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单位。婚姻是家庭产生的重要前提,家庭又是缔https://www.wangxiao.cn/ky/2693651.html
12.2024年继承权因婚姻关系变更如何变动?头条新闻在我国的继承法体系中,遗产继承权主要基于血缘关系、婚姻关系或遗嘱指定。再婚后,原配偶并不自动享有对对方遗产的继承权,但这并不绝对。 1. 如果离婚后未再婚的一方并未立下遗嘱,则其遗产按照法定继承处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条的规定,前妻或前夫不属于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原配偶无https://www.maxlaw.cn/n/20240312/1101919094676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