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逢七夕,又恰有一个年轻人来咨询我老人家情感问题。
应询之余,突然觉得自己站位不高,着眼不够。
即便是讲情感,也应当讲得立场坚定,旗帜鲜明。
遂有此文。
坚定“无神论”作为处对象的基本立场
来咨询我的,是一个跟随我几年的小帅哥。
剑眉星鼻,目光炯炯。
有画像可证——
▲小帅哥画像(手绘原创)
小帅哥小心地问,七夕快到了,要不要给心仪已久而未表白的“女神”表示表示。
我的回答一如既往地斩钉截铁:不用表示了。
小帅哥大惊失色曰:你还没听我说完什么情况,怎么就认为不用“表示”了?
我年纪大了,懒得绕弯子:什么时候,你不拿她当“女神”了,甚至都不再随大流的喊“女神”了,再考虑这事儿吧。
小帅哥仍然不理解:为什么?一个称谓而已,很重要么?
我说,谈不上很重要,但涉及到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的态度,那就是“无神论”。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没有神仙皇帝,更不要说什么“男神”“女神”的。
大家都一样是人,吃饭喝水放屁打嗝,心情有好有坏有起伏,牙一天不刷嘴巴会臭,袜子一周不洗可以立在墙根,无非是起点不同、机遇有异。
平等以待,自尊自爱,谁都谈不上“男神”“女神”的。
小帅哥情不自禁的嘴犟:我看到她的第一眼就被震住了,就是那种看到“女神”、月老牵线的感觉……
我的反应极为冷淡:要说这个啊,出门去隔壁找文科生聊去。在我这里,你所谓的“心灵震撼”、“一见钟情”,本质上只是长期的价值灌输教育和个人生活成长经历的共同作用而已。
这种作用在你心里已经树立了一连串的评价指标,其实你碰到的每一个人,都会被你的潜意识拿来和这个指标体系做匹配——是否女性、是否适龄、是否985或211、是否琴棋书画——有些条件是加分减分,有些条件是“一票否决”。
如果你是光棍村里的男青年,那估计很多约束条件直接就一笔勾销了。恰好你是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环境熏陶下期许和约束条件比较多,所以难得碰到个达标的。一旦碰到一个匹配度高的,那么你就会产生一种“仙人指路”“缘从天来”的幻觉而已。
只要做足够多的心理测试,你的评价指标体系完全可以固化出来甚至量化测量的。
从这种角度看,你如果不能够坚定不移的把“无神论”贯彻到处对象过程中,其实已经开始往“跪求女神青睐”的邪路上偏了。
谈恋爱的基本出发点就是找个“合适的人”,而不是去找尊“男神”“女神”的菩萨回来供着的。
小帅哥最后不再接杠了——可以想象,我当时的表情大概就这个样子:
牢固树立唯物主义的恋爱方法论
革命导师曾经教导我们曰: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年轻的男生女生以及广大大龄青年中年们谈恋爱,本质上是为了寻找合适的人,并且缔结稳定的物质和精神的关系。
从唯物主义的视角来看,恋爱处对象这个活动,从来都不是一个纯粹“精神上”的过程。
我非常喜欢一个段子:
现任男友:“哦,不用。我花5万块钱给根治了。”
这个饱含了生活气息的段子表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主义规律在处对象的过程中一样颠扑不破。
遥远的原始社会里,能带回猎物的人有魅力,能获得更多繁衍的机会;
在封建社会中,有田有地有彩礼的庄稼汉更能获得村妞的青睐;
庸俗的资本主义社会里,鲜花美酒烛光餐克拉钻戒本质上依然是“物质实力”的指标而已。
当下相亲角里各位爸妈比学历、晒工作、拼房产,本质依然是进行经济实力的判断。
换言之,精神层面的“爱情”是要经受得起物质层面考验的。
所以,对于小帅哥这样的年轻人,我的基本态度是,不要天天急吼吼的去找“女神”,安安心心的把自己的基本面弄好。
自己赶紧拿到学位,在郑州地头上找个工作月入10k税后,再到葫芦娃说的郑东“黄金三角”周边按揭上一套房子,至于你穿的是优衣库还是海澜之家,重要么?处对象的时候究竟是七夕表白还是端午表白,差异大么?
另一方面,从社会主义的婚恋观出发,最终处对象将要走向婚姻。
缔结的婚姻关系,包含了一种深刻而长期的经济合作关系。
答案是:敢于手拉着手,反复到民政局去离婚结婚,并且每次离婚都把房子过户到对方名下的——扛得起舆论的压力、顶得住利益的诱惑、信得过自己的选择,这不是真爱什么是真爱?
在处对象到结婚的漫长过程中,能够步稳蹄疾的保持经济实力不断成长,确保夯实物质基础,难道不比天天跑到对方楼下弹吉要重要的多么?
当然,我们不止有物质。
我们生活在崭新的时代,东风压倒西风,绝不走资本主义走的老路。
年轻同志在处对象的过程中,除了进行经济实力的考察,还一定要注意精神层面的鉴别。
看电影《战狼2》有没有热泪盈眶?是不是觉得小平周的长篇论述字字珠玑?愿不愿意把家里的索尼夏普任天堂统统扔掉……这都是很重要的判断标准。
强化科学的情感认知方法
处对象是为了“遴选”。
遴选最后的结果,就是长期、稳定的关系。
——当然,这是我们中老年人的看法。但是,这也是符合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看法。
▲你们认不认识我是谁(原图来自漫画作品)
不要一看到“选”字儿就觉得感情受到了伤害。
而今年轻人的自由恋爱,早就不是皇帝选妃子,也不是女王选面首,而是婚恋市场的双向选择。
那么,怎么个“选”法,就类似于买房子的“选筹”,关键在于认知。
能够认识到郑东价值的,才会选东边。根本就没有这个认知能力的,就会一口气买到五环外,然后沾沾自喜觉得捡到大便宜。
买房子需要提升认知,谈恋爱何尝不是。
从最开始的多巴胺爆炸的无脑愉悦,到基于政治经济学和唯物主义的理性分析,到根据个人实际情况的特色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到拟制具有高鲁棒性的情感攻防策略,甚至到达成稳定关系之后的认知共同成长。
每个环节都有许多恋人做不到,从而永远的停留在了前一个层次上,也就永远找不到解决的办法。因此,每每被爱情和生活中各种苦痛挫折所困扰的时候,都只能一次又一次的重复悲剧。
多少恋人认清楚了自己为什么要争执?
多少恋人想明白了自己为什么要“冷战”?
多少恋人弄懂了情绪积攒后造成的爆发其实往往是完全可以规避的?
……
没有。恋爱的认知不提高,造成许多人终其一生都没有找到破解之法。
一念及此,世界洞开。这就是认知的力量。
另一个角度,如果恋爱甚至婚姻中的双方,只有一方在不断的提升认知,其实就从事实上改变了家庭内的“均势”。
均势一改,矛盾自生。
从高的认知去看低的认知,遍地是错漏,事事透愚蠢。
一天一月犹可忍,半生苦耗怎可当?
于是到最后,看不上“买办”认知的欧成效,咬着牙舍弃了几千万现金和京沪30多套房子,也要跟发妻离婚散伙。
大牛到如此程度,尚且如此,你我小散,何以幸免?
因此,最稳健的情感关系是共生和共同成长的关系。能够找到一个和自己利益共生、共同成长的人,才是处对象的最幸福之境界。
话说到这个程度,小帅哥已经兴致全无,就差要去龙泉寺出家了。恰好最近主持有恙,座次排完,没准还刚好空出一个缺额来。
我一把给他拽了回来。
这世间,想要幸福想要美好的生活,哪有天上白掉下来的,都要层层筛选、关关硬闯。
年轻人,不要害怕。
老一辈踩过的坑,大概率你也会一个不漏的碰到。
但是你想得越明白越透彻,不踩进去受损失的可能性就越大。
所以,要求你用我党“实事求是”的态度直面生活,并不是在打击摧残你的心灵。
愿你在投身一场轰轰烈烈的战役之前,能够看清楚战场上的河流山川、看清对手、看清友军,听到无数已经在这片战场上凯旋或折戟的前人的絮语,而不是满耳朵只有多巴胺激发的奋不顾身的嘶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