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婚恋关系、官商关系、社会关系的教科书
《红裙》
IP简介
梅一朵的父亲早逝,美丽的母亲年轻守寡,使她从小活在街坊的流言蜚语中,立志要通过努力和才华来摆脱现在卑微的生活。大学毕业后,为了进省电视台工作,她选择了一段不幸福的婚姻。在老公出车祸去世后,她游走在官商两个精英男人之间,在见识了刘冬明和伍海洋以及形形色色的男人之后,她发现那些所谓的精英男士所看重的,并不是她自鸣得意的才华,而是她红裙之下的诱惑……
作者简介
彭海燕
曾任长沙市作协副主席,国家二级作家,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常务理事,当过教师、电视台专职编剧,在二十余年的写作经历中,曾发表和出版过众多诗歌、散文和长篇小说等,现供职于长沙市文联。
主要文学作品:
主要影视编剧作品:
1)2004年,总撰稿中央四套《走遍中国》、中央七套《和平年代》栏目五集纪录片《大提速》获“全国改革题材优秀电视纪录片奖”之“好作品”奖;
2)2005——2008年,系列室内轻喜剧《婆媳一本经》、《我爱龙家乐》、《不打不相亲》(湖南电视台娱乐频道播出);
3)2012年,电影《青春雷锋》(编剧),电影《青春雷锋》(中国作家杂志头条刊载,全国院线公映),十八大重点题材,中组部优秀影视观摩二等奖,“五个一工程”作品奖;
4)2013年9月:电影剧本《窑变铜官》头条位置发表在《中国作家》影视旬刊第九期上;
5)2013年11月:与潇湘电影制片厂签约完成编剧电影剧本《借妻》(暂名);
7)2014年8月,与西部电影集团签约商业院线电影《再见,我的校花》。
IP推荐理由
1、这是一部反映中国21世纪头15年来城市变迁、阶层冲突、社会关系的长篇小说。深入浅出的剖析了在城市拆迁改造中,围绕各自利益,所展开的博弈,如何才能得到合理的处理,本小说对这些复杂的社会关系做了有益的思考。
2、故事涉及婚恋关系、官商关系、社会关系,是一部当代社会关系学的教科书,也展示了一幅幅真实的社会众生相,可以说是一部“中国式关系”的总和。
3、剧情碾转曲折,一个漂亮女人在所谓的精英男人之间游走、奋斗、挣扎、迷失、感悟的历程。发乎于情爱却又不只限于情爱。本小说残酷地揭示了男女关系的本质。
IP改编优势
《红裙》与之前热播的《青瓷》、《中国式关系》在题材上有异曲同工之妙,与众不同的是《红裙》的故事以女性视角展开,小说人物塑造非常丰满,人物性格颇具特点,并加入了少量官场情节,同时也借鉴了影视剧本的写作手法,故事情节不落俗套、剧情张力更强,矛盾冲突激烈,基本上是每一章节就是一出戏,让人看完欲罢不能。
本故事是21世纪前十五年来的社会缩影,其中包含了众多复杂的“中国式关系”,对社会的阶层关系、贫富关系、男女关系、教育问题等等都做了有益的思考,观看之中会引起人们的共鸣和深思。情节虽落笔于情爱与红尘,但它是有着浓厚生活背景与严肃人生思考的故事,它所呈现的饱满的信息量、深厚的刻画功力让人浮想联翩。
对标作品
《青瓷》
《青瓷》改编自浮石同名小说,由王志文、张国立领衔主演,2012年在央视8套及湖南卫视黄金档播出,收视率颇高;
《中国式关系》
《中国式关系》由同名小说改编,今年在爱奇艺、腾讯等各大网络平台总播放次数近25亿次,在北京卫视和东方卫视播放期间,收视率一直稳居前三。
IP数据表现
当当网阅读好评率99.9%,热评1198条
百度近7天搜索指数18858,移动搜索指数13802
百度指数近30天最高搜索指数为55021
受众群体为年龄在20-39岁间的男性观众占88%
人物小传
梅一朵
女主,喜穿红裙,才貌双全,单纯倔强,不谙世事,因身世而内心自卑,爱浪漫幻想,却卷入一场错恋情劫。
刘冬明
男主,客家人,对于传宗接代思想很执着,儒雅正直,学识渊博,政治才干出色,原为市教育局局长,后调任市政府副秘书长。
伍海洋
男二,地产商人,外表粗俗,内心精明细腻,腹黑心机男。留学日本五年的建筑设计师,也是凤码头改造项目开发商。
罗伟林
男三,梅一朵丈夫,体育老师,高大帅气,喜爱喝酒打麻将与朋友瞎混日子,典型的没有进取心没有才能的俗人。与有才华有想法的梅一朵完全是两条平行线。
梅超英
女二,梅一朵的母亲,年轻时便守寡,性格泼辣。这是一个看似着墨不多但却很重要的人物,她代表着梅一朵的出身和她所有行为的根源,也是凤码头几十年变迁史的见证人。可以说是隐性的女二。
金章
女三,刘冬明的妻子。因无法生育,与丈夫的婚姻生活不顺。叔叔对丈夫刘冬明有过提携。逼迫刘冬明带梅一朵堕胎,但终究挽留不住丈夫的心而跳楼自杀。
内文赏析
像煎荷包蛋,某日一个政策“嚓”地叩开蛋壳,城市就在热气腾腾的油锅里越摊越大。当然,中心部位总是最高的,那里是蛋黄,包藏着传宗接代的遗传密码。
凤码头就在这个城市的蛋黄位置上,也正是这个原因,这几年它被一哄而起的高楼包围成了城市峡谷。城市峡谷里的老居民坐在狭窄的巷子里聊天,用本地话仰头轻视高楼里的外来新贵,外来新贵则趴在悬于半空的阳台上,对这些老房子老居民投来怜悯或是嫌弃的一瞥。
怜悯或是嫌弃凤码头的,不只是高楼里的新型城市居民,梅一朵也持有此种心情。她是凤码头的第二代居民,还不到四十岁,却经历了凤码头的三个时代——生于粪码头时代,长于凤码头小吃一条街时代,以及现在被唤作棚户区的时代。梅一朵知道,棚户区的称号,对于老城街道来说,就像后人给老者准备的寿衣,一旦制成,就意味着去日不多。
也因为去日不多,梅一朵心里积压多年的怜悯和嫌弃,现在却都变成了留恋。她借来地方志阅读,忽然发现历史上的好多名人名事都与此地有关联。别的不说,单是晚唐时候,这个码头就向海外转运了许多瓷器,成为海上丝绸之路一个重要的起点,中国被世界人民称为“China”,这个英文单词也是瓷器的意思呀,就凭这一点,凤码头就不能这样随随便便拆了。
梅一朵有些兴奋,她跑到巷子对面告诉她一直信赖的三爹,三爹那瞎眼珠子在厚窗帘一样的眼皮下骨碌碌转了一圈,说:读书人,读书人,只信书呀,我弹词里唱了那么多的掌故,你何不拿来用呢?
梅一朵却说,空口无凭,这是跟拆迁指挥部的人理论,黑纸白字不好些?
在凤码头棚户区漫天的拆迁灰尘里,梅一朵捧着揭示她出生地遗传密码的地方志,坐在她出生的那张老床上,边读边等拆迁工作人员上门来,这之前,她的妈妈是看到这些人一来便要关门的。梅一朵还在北京的影视公司里埋头写剧本的时候,她妈妈一时冲动在拆迁协议上签了字,还拿了三分之一的安置款,但后来听说别人签了更高的价,又要反悔,怕自己势单力薄,还把她叫了回来。
梅一朵回来后得知详情,拖着行李箱又喊走,她对妈妈说,拆迁是国计民生的大事呢,你怎么当个儿戏?再说了,你不是一直想住到有小区的高楼上去么?早拆早住啊!
她母亲可没有梅一朵那样的国计民生的情怀,很不理解的样子质问梅一朵,你到底是哪一边的?多拆些钱不好吗?我老了我用得了几个钱?还不是为你争的!这房子你从没出过力,现在它就要拆了,你还不出力你都没有出力的机会了!
梅一朵了解母亲,知道再说也说不通,就将就着住下来,想着见机行事,但觉得自己终归是理亏的一方。
第二天傍晚,夕阳照例被江滨的高楼幕墙反射,被老房子青灰的瓦屋顶吸纳,三个拆迁人员红彤彤汗油油地上门来了,但他们听着老灰尘弥漫的老房子里穿得一尘不染的梅一朵说出这个理由,却是齐刷刷都笑了,为首的一个说,我们的大老板和管拆迁的秘书长正好在外面的车里,要不你出去和他们说?
梅一朵那时穿着吊带绛红色棉布睡裙,也顾不得换下,就随工作人员来到他们老板的越野车边。
越野车贴着高档膜,梅一朵看不到里面,她在车窗外说:我是凤码头一号的拆迁户梅一朵,想给领导看看地方志,我们这里不但不应该拆除,简直要当成文物单位保护起来……
她把地方志翻到折好的那一页,敲了敲车窗,想要递进去的时候,越野车却轰地一声,喷出一股尾气飚出好远。
梅一朵晾在灼热的夕阳里,半天没回过神来。
阳台外面的那方天幕上,红墨水变成了蓝墨水,刘冬明副秘书长却浑然不觉,他捏着手里红枣味道的酸奶塑料杯子,一直想着刚才夕阳中向他跑来的梅一朵。十年来,他任由她音讯全无,却是时刻惦念,他设想过许多巧遇的场合,却没想到会以这样的方式重见。
路灯亮起,广场舞大妈们放的音乐声终于将他唤醒,他记起了手中的酸奶,吸一口,进来的都是空气,他将塑料小杯子捏得嘎嘎响,再吸,酸奶还是没有吸上来,他只得去了灰尘沉积的厨房,拉开散发出霉味的橱柜,翻出一把小勺子,在水龙头下冲冲,再撕开小杯子的封皮,将封皮底下,杯子四壁粘着的酸奶一点点地舀出来吃掉,才做出一个他认为最重要的决定——给拆迁指挥部易藻远指挥长发短信:
凤码头一号梅家的拆除暂缓,有关背景资料,再查查,送一份详细的给我。
他嗅到了机会的气味,上帝终于给了他一个偿还灵魂债的机会,他一定得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