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前同居更容易分手吗?

情到浓时,同居可让你活得蜜里调油,但也可让你苦恼不堪。同居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你可得考虑清楚了。

公号ID:knowyourself2015

公号简介: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会喜欢的泛心理学科普

如今,婚前同居(premaritalcohabitation)已经很普遍了。经济的压力、被激情冲昏了头脑、便利等都是我们选择婚前同居关系的理由。但很多时候,年轻人是在开始同居之后,才会逐渐理解同居的真正意义。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婚前同居。

什么是婚前同居?

婚姻是社会结构的一个重要单元。婚姻双方有被社会道德和法律所约束的责任和义务。在过去(包括现在),一些人甚至可以牺牲情感联结和个人的幸福感,为两个人的共同利益而服务。同时,在过去,已婚异性恋父母被认为是最利于下一代成长的家庭模式(Cherlin,2004)。

而如今,家庭模式正在变得多样。除了婚姻之外,同性夫妻也会养育孩子,有些夫妇选择丁克,还有些情侣选择住在一起但是不结婚,甚至有生育了孩子也不结婚的家庭。人们越来越不想要仅仅是妥协于现实的婚姻关系。

同居就是这样一种比较新鲜的家庭组成模式。某种程度上,它代表了人们对婚姻看法的逐渐改变。

同居的含义有三种(Surraetal,2003):

第1种:同居者如果有与伴侣结婚的打算,那么虽然没有一纸婚约,但在其它方面,比如约束,承诺(commitment),投入(investment),性生活等,这种同居关系非常接近于夫妻关系(关于这一点,有的伴侣是“就像结婚了一样多”,但大部分伴侣是“就像结婚了一样少”)

如今的年轻人开始同居的年龄和上一代人组建家庭的年纪相仿。随着生活成本的加大,工作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女性的受教育水平提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推迟着结婚年龄。我们的成年初显期(emergingadulthood)也被拉长。在资本的积累和心智的成熟都未为结婚做好准备的时候,同居就成为了一种可行的且又与婚姻类似的亲密关系维系方式。

第2种:有一些同居关系,在本质上是有别于婚姻的。它只是恋爱关系发展的一个阶段,是可能通往夫妻关系的一步。

当被问到“选择婚前同居最看重的原因是什么”时,超过一半的男性和女性被访者都认为:要经历过同居才可以确定双方是否适合结婚(Bumpass,Sweet,&Cherlin,1991)。同居,其实就像是婚姻的一块试验田,如果双方在同居期间相处和谐,恋爱关系得到升华,结婚就像是水到渠成的;然而如果双方经常发生矛盾和冲突,爱和希望被渐渐地消磨,那样两人可以好好说再见。不过这样理想的想法实现起来其实是有一定困难,我们在后文中会详细讲到。

第3种:还有一种同居关系,相比于婚姻和恋爱,更类似于单身。这一些同居者,完全没有结婚计划,甚至彼此感情也不深厚,同居只是为了满足利益最大化(方便、经济、啪啪啪等)。这种同居关系更像没有情感基础的“室友”关系(roommate)学界认为它和单身没有本质的区别。

婚前同居可能带来负面影响么?

同居的积极意义显而易见:它给了一个我们可以近距离接触伴侣的机会。通过在一起生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对方的三观习惯,爱好品性,切身感受双方是否适合长久地相处,进而对关系质量和发展进行检测与评估,也就是目前比较流行的“试婚”的观念。

不过,可能与大家期待的不同,目前大多数有关婚前同居的研究还是着重强调了它的负面影响。

1.同居破坏了关系的自然进展

Stanley,Rhoades,和Markman(2006)提出了“关系的惰性”(relationshipinertia)这一概念,意思是说:我们有时一直走下去,并不是因为双方多么相爱和合适,而是同居让我们产生了依赖这一关系的惯性,因为我们不习惯于改变或离开这样熟悉的生活状态。人类天生喜欢熟悉,任何改变都会给我们造成压力(例如,研究显示结婚和离婚给人带来的压力感是差不多大的)。

有时看似良性发展的恋爱关系,其实隐藏了一些连恋人自己都没注意到的问题。而同居意味着经济上的共同支出、感情上的更多投入、更严格的限制约束、以及更加亲密和严肃的两性关系。这些限制性因素,使得“离开同居关系”会比“离开非同居的恋爱关系”更加困难。所以很多同居情侣虽然知道双方并不是完全适合婚姻,却不得不继续走下去,错过的,可能是了解其他可能的、更合适的恋爱对象的机会。

2.同居的经历影响婚恋关系的质量

研究者根据视频记录的这四个讨论,分析了被试者的语言,行为,表情等,并给他们在各项指标上打分。研究者根据得分,分析关系中两个人的沟通状态、问题解决等方面的状态。

他们发现,有过婚前同居经历的夫妻,在讨论关系中产生矛盾的时候,更经常采用控制、强迫和消极的回应方式,比如使用言语暴力来威胁、攻击和批评对方。他们在向伴侣寻求支持,或者为伴侣提供支持时,也更倾向于采取消极敌对的态度。比如,他们会对对方提供的建议表示不满,或者不太愿意为对方提供真心的支持。

而Kline(2004)等发现,相比没有同居过的伴侣,同居过的夫妇较经常地感到压抑和焦虑,和伴侣有更多消极的沟通。同时他们也对自己处理问题能力,以及关系好转的表现出了更多的不确信。

如果恋人在同居期间升为父母,这会对日后的婚姻产生更为重大的影响。比如会造成双方间更大的矛盾,更深的不安全感和不确定性,以及更低的关系质量(他们会反复质疑彼此结婚究竟是不是因为有了孩子)。

3.同居对同居者的心理健康会造成负面影响。

通过大数据分析,美国研究者发现,长期同居的恋人相比于结了婚的夫妇,更容易对自己的生活处境感到不满,自我评价更低,也会更容易感到生活的压力无从排解(Staffordet.al.,2004)。

而我们要说,同居不一定是感情质量低的真正原因

2.选择同居的人群本身的属性决定

此外,学者还指出,那些受教育水平比较低、或经济状况较差、或对婚姻的看法比较开放的人,比较容易选择同居。而这些个人因素恰好也会影响婚姻关系的稳定性。

3.两种不同的走进婚姻的动机

Surra&Hughes(1997)提出,一段关系走向婚姻有两种方式:a.受关系发展的推动(relationship-driven),b.受偶然事件的推动(event-driven)。受关系发展推动的恋爱关系,会在同居中变得更加成熟和稳定。而偶然事件的推动,是指一些意料之外的事件的发生让同居者不得不被动地选择结婚,比如出生在同居关系中的孩子,经济上的共同投资,或是来自社会关系的压力等。同居对这种类型的婚姻不一定有正面的作用。

4.心理状态的不同与感情观念的改变

同居关系具有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同居关系是不受社会准则的约束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只依赖于道德的维系。同居者会觉得同居是一种暂时的,短期的生活状态,有较多的未知因素。和夫妻相比,同居者在过去一年里“感觉关系出现问题”的次数比夫妻要高出两倍多(Bumpass,Sweet,&Cherlin,1991)。

同时,不稳定的同居关系会改变同居者有关恋爱的传统观念,他们对结婚的兴趣会有所降低,较难忠于可以持续一生的感情,也会更易于接受离婚(Cohan&Klenbaum,2002)。对这些人来说,婚姻不再是一种“标准答案”。

5.一些人在同居之前缺乏认真的思考和理性的决定。

Stanley等(2006)指出,大部分同居者是被现实推动而逐渐滑入同居关系的,而不是在经过了认真商量和分析之后的理智选择。但事实是,很多时候,是经济和生活方便的考虑便促使了同居的开始。

6.婚姻的质量和状态并非幸福的检验标准

正如前文所说,选择婚前同居的人中,有一部分人是对婚姻有着新的看法的。不一定只有结婚,才能过的幸福(怕的是,其实还是渴望婚姻的,但因为一些自身的恐惧和问题,表现出了拒绝婚姻的状态)。如果经过慎重的考虑,认为婚姻的确不适合自己,没有婚姻的人生一样可以很幸福。

同居前一定要做的两件事

1.尽早地梳理一下同居会给自己的生活可能带来的改变。

正如Stanley等(2006)所说,“开始同居并不是冒险,冒险的是,一旦同居之后会非常难以断绝不健康和不合适的同居关系。”

在同居开始前,你需要诚恳地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同居?同居对我而言意味着什么呢?同居会给我的生活目标和计划带来哪些改变呢?我对伴侣有充分的信任和了解吗?如果在同居之后发现对方并不是我理想的终身伴侣,我有选择退出的勇气和资本吗?

2.与伴侣来一次深入的,有关关系认知的探讨和沟通。

如果同居双方拥有一致的结婚打算,同居关系质量会明显高于没有这样计划的情侣(Brown,2004)。相似的研究也指出,订婚后的同居关系相较于订婚前的同居更令人满足。如果在同居之前,双方在关系的蓝图方面已经达成共识(无论这种共识是走向婚姻还是不走向婚姻),怀有一致的目标和期许,不仅是对对方负责,更是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同居的情侣们可以进行的探讨有:我们对同居关系的理解是否一致呢?我们有哪些对自己,对方以及我们关系的承诺呢?我们对关系的发展有什么期望吗?

作者:Aurora(得克萨斯大学奥斯丁分校人际传播学博士在读,主要研究家庭传播,亲密关系和健康沟通)

References:

Brown,S.L.(2004).Movingfromcohabitationtomarriage:Effectsonrelationshipquality.SocialScienceResearch,33(1),1-20

Bumpass,L.L.,Sweet,J.A.,&Cherlin,A.(1991).Theroleofcohabitationindecliningratesofmarriage.JournalofMarriageandFamily,53(4),913-927.

Cherlin,A.J.(2004).ThedeinstitutionalizationofAmericanmarriage.JournalofMarriageandFamily,66,848-861.

Cohan,C.L.&Klenbaum,S.(2002).Towardagreaterunderstandingofthecohabitationeffect:Premaritalcohabitationandmaritalcommunication.JournalofMarriageandFamily,64(1),180-192.doi:10.1111/j.1741-3737.2002.00180.x

Kline,G.H.,Stanley,S.M.,Markman,H.J.,Olmos-Gallo,P.A.,StPeters,M.,Whitton,S.W,Prado,L.M.(2004).Timingiseverything:Pre-engagementcohabitationandincreasedriskforpoormaritaloutcomes.JournalofFamilyPsychology,18(2),311-318.doi:10.1037/0893-3200.18.2.311

Stanley,S.M.,Rhoades,G.K.&Markman,H.J.(2006).Slidingversusdeciding:Inertiaandthepremaritalcohabitationeffect.FamilyRelations,55(4),499-509.doi:10.1111/j.1741-3729.2006.00418.x

Stafford,L.,Kline,S.L.,Rankin,C.T.(2004).MarriedIndividuals,cohabiters,andcohabiterswhomarry:Alongitudinalstudyofrelationalandindividualwell-being.JournalofSocialandPersonalRelationships,21(2),231-248.doi:10.1177/0265407504041385

Surra,C.A.,&Hughes,D.K.(1997).Commitmentprocessesinaccountsofthedevelopmentofpremaritalrelationships.JournalofMarriageandFamily,59(1),5-21.

Surra,C.A.,GrayC.R.,CottleN.,Boettcher,T.M.J.,&Jarvis,M.O.(2003).Researchonmateselectionandpremaritalrelationships:WhatdowereallyknowInA.L.Vangelisti(Ed.),HandbookofFamilyCommunication,Mahwah,NJ:LawrenceErlbaum.

THE END
1.黄山鹊桥婚恋交友——指寻找以婚恋为目的的对象交朋友。 婚恋交友服务——指为寻找婚恋对象的单身男女创造社交条件和为有缘人牵线 搭桥。 婚姻媒介——使双方产生婚恋、婚姻联系或者发生婚姻关系的人和事物。 婚介服务机构——有可能使双方产生婚恋、婚姻联系的非营利性的社会媒介组织,和虚假宣传的使双方发生婚姻关系的营利性http://www.hssxqq.com/tc/news/view.asp?id=1051
2.婚恋观教育:树立正确的婚恋观(通用6篇)德,而且在婚恋关系中同样要有高尚的情操。 一、培养高尚的婚恋道德 培养高尚的婚恋道德,是树立正确的婚恋观的必然要求。所谓婚恋道德,是指人们在对待择偶标准、恋爱方式行为、婚恋目的等方面所持的观点、态度和应有的品质。它是一个人思想品德修养的具体体现,涉及到价值判断标准、道德判断标准和审美判断标准等等。正确https://www.360wenmi.com/f/file1aa1kb11.html
3.不同手指戴戒指招桃花运的方法5、已婚夫妇向世人宣誓对婚姻爱情的坚守佩戴戒指的正确方法是“男生戴在右手的无名指上,女生戴在左手的无名指上”。 三、戒指佩戴的位置与婚恋之关系 1、戒指佩戴在不同手上的情感意义: (1)、由于男性的左手代表自己、右手代表妻子,因此男性戒指佩戴在左手上多代表婚前,佩戴在右手上则多代表婚后; https://m.xingzuo360.cn/fengshuizhishi/taohuafengshui/286759.html
4.心理学《亲密而独立》:亲密关系中我们是我们,但首先你是自己这本书分为三个部分:心理学《亲密而独立》:亲密关系中我们是我们,但首先你是自己1)婚恋关系(通过伴侣,理解自己)一段健康的婚恋关系,是在亲密关系中能够发展出独立来,独立又促进关系里的亲密,从而形成一种良性的关系循环,在他面前你可以是独处的,有自我空间的,不管是难过或者无助,你都可以做你自己,在你不需要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3544042/
5.“典”清婚恋中的法律关系如何理智地处理婚恋问题成了“技术活”。为此,重庆法院精心筛选了四起与恋爱婚姻相关的典型案例,结合民法典进行释法说理,以期发挥司法裁判的规则引领、价值导向作用,帮助亲密关系里的恋人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婚姻观,守护甜蜜的爱情,拥有幸福的归宿。 公开辱骂前任女友 侵害名誉被判担责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3/10/id/7559966.shtml
6.正视现代婚恋观,目前社会的婚恋观四、婚恋市场 婚恋市场是指供求关系中的婚姻和爱情市场。传统社会中,婚姻往往是家族的事务,人们很少有选择的权利。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婚恋市场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得人们有更多的机会在虚拟空间中结识异性。随着女性地位的提升,女性也开始在婚恋市场上起到更加积极的角色。婚恋市场的http://www.aichao521.com/hunl/9189.html
7.婚恋APP难走心,被迫向婚恋生态圈延伸除了单身狗经济铸就的婚恋APP市场备受关注以外,深度挖掘情侣社交价值的维系婚恋关系类app也自然成为脱单人士在恋爱“一条龙”状态中的不可或缺的服务种类。如果说百合网、有缘网是“单身狗”走向婚姻生活的第一步的话,维护关系类的小恩爱、微爱等婚恋APP就是这些脱单人士从恋爱走向婚姻的升级版。 https://www.tmtpost.com/2795193.html
8.全程c反应蛋白高和白癫风有关系吗2.诚实坦然面对婚恋问题:白癜风患者在面对婚恋问题时,应该坦然正视自己的情况,与伴侣充分沟通。诚实坦率地将自己的状况告诉对方,并共同寻找解决办法,建立健康稳定的婚恋关系。 通过以上几个维度的护理、预防和建议,我们能够更尽量地关注白癜风患者的生活需求。虽然全程c反应蛋白高与白癜风之间关系的机制尚未明确,但患者可以https://gypf.d17.cc/bdfcs/94806.html
9.亲密关系到底是怎样陷入危机的?心理学文章在爱人之间,如果争吵能够以双方承认错误、改正错误和加强理解而告终,那么这段争吵很快就会被遗忘,换来更牢固而持久的婚恋关系。相反,如果在“滑动门时刻”招致了无法解决的遗憾事件,那么根据蔡格尼克效应,这段创伤就会活跃在记忆中,随时可能一遍又一遍地上演。就像鞋里的沙子,这段回忆的不断刺激导致对伴侣的消极情绪https://www.xinli001.com/info/100350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