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性朋友之间到底有没有纯友谊?这是一直以来有争议的话题。
有些人坚信异性朋友之间有纯友谊,有些人不信异性朋友之间有纯友谊,还有一些人呢,是观望的态度,他们的态度随时都有可能会随着事情的发展而发生变化。
那异性朋友之间能否真的处成“闺蜜”或“兄弟”呢?
我觉得只有两种情况下有这种可能:
第一,两个人当中有一个人没有半点那方面的想法。
很多异性朋友之间的友谊是怎么维持下去的呢?其中的一方对另一方有超过普通朋友的“好感”,但另一方没有这方面的想法。
简单地说,就是一方想发展成“朋友之上”的关系,但另一方并不感冒。
于是,他们的关系就只能处成普通朋友了。
因为喜欢的程度不同,在乎的程度也不同,反应也有很大不同。
往往是更喜欢的一方为了不失去所谓的这个普通“异性朋友”,愿意以朋友的身份待在身边。
毕竟朋友可以更长久的在一起;恋人之间就不一样了,一旦闹掰了,连朋友都做不成,分分钟失去ta。
注意,这种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异性朋友之间随时都可能从普通朋友转变成恋人关系。
别否认,不要以为你跟你的异性朋友之间很纯洁,就只有友情,那是因为你太不了解人性了。
之前听过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大概意思就是说:只要有酒和夜晚,男女之间就没有纯友谊(只有两个人在封闭的空间的情况)。
这句话虽然很武断,但我认为这句话就是很好地反映了真实的人性。
周围经常有这样的情况,两个人本来说是普通异性朋友,但处着处着就发展成恋人关系了。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异性之间的吸引和同性之间的吸引是完全不一样的。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你跟闺蜜天天聊天,经常一起去旅游,但你对闺蜜的感情还是友情,肯定不会有着其他想法。
但你跟异性朋友之间天天聊天,经常一起去旅游,你真的肯定你们的关系还是普通朋友关系吗?
第二,正常的心理咨询从业者和来访者之间。
从事心理学工作的人可能就更容易理解,做心理咨询(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师等)的人和来访者之间很容易产生其他感情,尤其是异性之间。
所以你们也看到这样的情况,心理医生爱上了自己的患者,或来访者爱上了自己的咨询师等。
这是职业的特殊性导致的,因为做心理咨询的过程,就是探索来访者的内心世界和真正需求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来访者的内心最脆弱,最敏感的部分会被心理医生挖掘出来,包括来访者的愤怒,创伤,失望等各种负面情绪也是得到很好的共情和理解,这就很好地提供了感情升温的契机,而这时候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来访者很容易产生错觉,以为自己爱上了对方。
其实这种现象很好理解。
人的内心是非常脆弱的,尤其是自己经历了一些现阶段没法克服的挫折(生病,失业,丧亲之痛,感情的背叛等等)的时候,这种感觉非常强烈,强烈到什么程度?就是随时都有可能想不开而轻生的程度。
正常情况下,普通人的心理素质不够那么强大,尤其是当自己在人生的低谷期,在人生的至暗时刻,有一个异性经常陪伴自己,愿意倾听你的心里话,安慰你,鼓励你的时候,你很难把对方视为普通的异性朋友,除非对方已经有对象,或者对方明确表示对你只是朋友而已。
不要小看这种陪伴和依赖,很多异性之间的感情都是从陪伴和依赖开始的,而心理咨询的特殊性恰好满足了这样的要求,所以来访者和自己的咨询师很容易产生其他感情。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心理咨询行业有一个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原则是不允许心理咨询从业者和来访者之间除了有咨询关系以外的其他关系。
但有些缺乏职业道德的人,或心理素质不过关的人,他们利用来访者对自己的信任,行各种欺骗感情的事情。所以我说了“正常”的心理咨询从业者是不会和自己的来访者有“咨询”以外的关系。
想想看,连受过专业培训的心理医生都有可能对自己的异性患者产生其他感情,你认为普通人能有这么好的自控力吗?有是有,只是非常少。
不要太高估人性。
你只要记住两点:人性很脆弱,人性经不起诱惑和试探。
那么我们想跟异性之间维持普通朋友关系,千万不要犯以下三种错,除非你对ta有其他想法:
第一,没事不要经常找异性朋友聊天。
第二,不要轻易向异性朋友倾诉。
第三,不要经常找异性朋友帮忙。
为什么不能做这三件事呢?其实理由很简单,因为这些行为很容易让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产生感情和依赖。
热播剧“我的前半生”里的罗子君和贺函的关系,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我们要明白,哪怕和异性朋友之间关系再纯洁,也没法处成“闺蜜”或“兄弟”。
因为男女本身生理结构不同,男女有别。
你可以跟你的闺蜜或兄弟聊天聊到通宵,两个人可以挤一张床睡觉,但你跟你的异性朋友没法做到这种行为,这就是最核心的区别。
还有一点,两个人中有一个人有对象的时候,这种朋友关系会逐渐疏远,不能像之前两个人都是单身的时候那么方便。
尤其是你或你的异性朋友有对象的时候,这方面更要注意了,一定要保持距离,不能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