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迟迟再出发》:以情感观照现实婚姻

《春日迟迟再出发》:以情感观照现实婚姻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钟玲

近日,观察类真人秀节目《春日迟迟再出发》上线,通过7位处于不同离婚阶段的“过来人”,反观了当代人的两性关系与婚恋观。也给我们思考这些问题提供了更为新颖开放的视角与积极的价值表达。

真实:观照生活,剖析新时代两性情感现实

“慢综艺”在当下已经成为综艺节目中重要的节目类型之一。《春日迟迟再出发》作为一档情感观察类的真人秀节目,也是一档情感类的“慢综艺”。其优势就在于可以充分展现当下人们普遍关心的婚恋以及情感问题,并且因为贴近日常生活而引起更为广泛的共鸣。与此同时,情感观察更有利于人们从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双重视角中捕捉当下女性与男性的生存境况与婚恋观念。

在节目中,不难看见在婚姻中,“生育能力”仍然可能成为一段婚姻结束的衡量标准,全职妈妈与未孕的单身女性在离婚后面对感情的择偶态度也泾渭分明。拥有优渥的工作条件以及社会地位的男性,在感情中也同样会遭遇一段失败的婚姻。这些问题背后,实则都是对现实生活的映照。这些在婚姻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春日迟迟再出发》并没有避之不谈,反而通过嘉宾的故事让人们了解了更多的婚姻现实。同时,观察室的设置给大众提供了一个“第三视角”,让当下普遍存在的婚恋以及感情问题得到了充分的讨论与呈现。

节目通过对仪式化事件的记录,带给观众参与感和现场感,比如“昨日展厅”的设置,就是让嘉宾告别过去而进行的一种仪式。有人带来了戒指,也有人带着外套和香水等等,这些在日常关系中常见的物品往往能给观众带来一次更为直接的共情。在观看真人秀叙事的过程中,观者既可以从嘉宾第一人称的故事情节中获得情感的共鸣,增强了与现实生活融合的体验,又从观察室第三人称的讨论中获取一种更为理性的思考。比如我们会在听到陆莹因为身体健康原因“被离婚”时为她的委屈与不甘落泪,也会为在婚姻中不断被出轨的刘力绮鸣不平,还会在观察室听到李松蔚谈到“被动攻击”时进行更多的情感维度的思考。

治愈:以情感治愈伤痛,展现新时代两性婚恋观

在这档节目中,“治愈”是非常重要的节目关键词,一群因为离婚聚在一起的陌生人,选择打开心扉,讲述过往的伤痛,并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获得了共情与治愈。我们透过节目看见了一种更为开放的婚恋观念:哪怕爱情的金箔被撕裂,但是仍然拥有再次守护爱情的自由。而治愈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接受自己,接受自己的伤痛与失望,才能有勇气再次迎接春天的到来。

面对婚姻失败,我们应该抱有怎样的态度节目给出的答案是:平视。平视结婚与离婚,将他们视作是一种关系的状态,而不是视作人生成功与失败的衡量尺。个体传递的观点以及选择的生活方式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反映了当下这个社会节点人们如何看待婚姻,如何处理两性关系,是这档综艺的重要价值所在。

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看见了《春日迟迟再出发》的态度。

观察类真人秀是一种非虚构的记录,这类沉浸式的综艺,往往记录着社会的变化和价值观的变迁。离婚,曾经被视作是一种隐私与羞耻,离婚的人往往也承受着更多的社会舆论压力。但在节目所传递的观念中,离婚并不“特殊”,婚姻也更多地被看作是人类关系的一种契约形式,女性与男性都并不因为“离婚”成为“特殊的群体”,倡导这一观念的转变,正是引导一种社会认同的变迁,同时也是对社会变化的肯定。

创作:用作品滋养心灵,实现社会价值的情感表达

《春日迟迟再出发》通过嘉宾探讨的方式,并不直接给观众灌输具体的结论,而是通过一种沟通传递出了对婚姻的积极引领,促进了社会信息的流动。让观众在保持个性的同时,也对他人拥有更为宽容的视角,使节目更加富有建设性。

社会价值的实现是节目的一大亮点,任何文艺作品,都要注入对当下时代的思考与价值判断。当下,人们面对婚姻的态度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一部分人相信婚姻是无限美好的集合,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婚姻是万恶之源的潘多拉魔盒。在这样的两极分化中,节目并不定义婚姻的绝对意义,而是为观众提供了更为宽松的讨论空间,在潜移默化中消解了价值观摩擦的可能。

在当下信息纷杂的社会环境中,人如何追寻自己的主体价值,对生活具有自我掌控感变得十分重要。《春日迟迟再出发》不仅让参与者重新审视自己的婚姻与生活,进行自我身份认同的再建设,找回对生活的掌控感。同时,也让屏幕外的观众也再次审视自己的情感状态,反思自己的情感理念。

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哪怕春意迟迟,也终会相见。希望在《春日迟迟再出发》塑造的这个新时代都市男女感情生活的“治愈空间”里,人们看得见真实生活,也能从中得到治愈。

THE END
1.婚姻关系自我剖析婚姻关系自我剖析 一、我的反思 (一)我对婚姻的理解:我认为选择婚姻就是选择一生的伙伴,是爱情向亲情的转变,是共同进退的战友,是一致对外维护对方,有柔软的情感,有摩擦碰撞也很正常,需要多沟通多分享,目的都是为了过好日子,彼此要相互信任,有怀疑要听解释然后解决怀疑的事情,而不是直接解决对方,不是一味地否定https://www.jianshu.com/p/4133f6ca434e
2.正视现代婚恋观,目前社会的婚恋观正视现代婚恋观,目前社会的婚恋观 一、婚姻观念的变化 当前社会的婚恋观念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婚姻被视为传统的家庭和社会基础,人们普遍追求稳定、长久的婚姻关系。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观念改变,现代婚姻观念逐渐从传统向多元倾斜。人们更加注重个体的自由和幸福感,婚姻被赋予更多的实质意义,不再只是http://www.aichao521.com/hunl/9189.html
3.浅谈现代中国婚恋观至此,我强烈呼吁在国家社会层面提高社会家庭经济保障层面,国家给予一定的倾斜的经济扶持政策,其次就是以教育协调和诱导方式,端正现代社会人们婚恋家庭观的认知和重塑,争取让他们头脑中形成一种朴素现实重感情的家庭婚恋观,从而更进一步加强中国家庭社会结构的稳定,返还中国婚恋家庭应有的本来面目,为建立起以感情为基础的,充https://www.meipian.cn/58anod1q
4.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通用12篇因此大学生的婚恋观的纠正对于大学生的未来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就以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作为研究对象,希望能够通过这个视角给现代大学生的婚恋观起到一定的积极正面的引导作用。本文仅仅只是简单的论述了一下现代大学生的婚恋观,尚未从深度上去剖析,但是未来,笔者会在本文的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以来补充本文的不足。https://zgycxb.xueshu.com/haowen/77800.html
5.婚恋观教育范文12篇(全文)进行婚恋观教育, 既是大学生情感生活的需要, 也是正视大学生婚恋经历与婚恋指导的需要, 更是关注大学生全面成长与发展的需要。因此, 加强人性化的大学生婚恋观教育具有现实意义。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 应加强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把婚恋观作为人生观的基本部分加以探讨, 增强学生在婚恋观中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意识,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9zv8i7y7.html
6.重温《理智与情感》:剖析影片背后的三种不同婚恋观及现实意义不同的婚恋观决定了他们对待婚姻与爱情的态度各不相同。今天我将就片中的各个人物感情线分析一下这部电影所呈现的三种不同类型的婚姻观念。在本文的第四部分,我会结合整部影片的爱情故事,谈谈我对婚姻观的几点现实思考。 01、以理智与责任为中心的姐姐埃莉诺和爱德华,他们的爱被理智所束缚https://www.360doc.cn/article/48307592_895213832.html
7.浅谈马克思主义的婚恋观马克思主义论文马克思主义婚恋观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有利于当代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婚恋观;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代际关系,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家庭。无疑,马克思主义婚恋观具有前瞻性、科学性,但毕竟有时代局限。因此,我们应吸收其精华,为我所用。在恋爱中,我们要理解爱的本质、端正爱的动机、掌握爱的尺度;在婚姻中https://www.lunwendata.com/thesis/2019/156931.html
8.婚恋报告(范例10篇)一般来说,有付出就有收获,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你是否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呢?本文主要探讨的话题是与“婚恋报告”相关的,所有的建议仅供参考具体实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判断! 婚恋报告 篇1 婚恋观是人们价值观在恋爱、婚姻问题上的体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和西方婚恋观传入我https://www.liuxue86.com/a/5006655.html
9.警惕未来婚姻陷阱,最新结婚骗术及其影响与应对策略(2024年法律并非万能,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结婚骗术问题,还需从社会教育和道德建设入手,人们道德观念的缺失是导致结婚骗术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应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各层面的道德教育,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婚恋观,还应完善社会信用体系,让诚信成为社会的金字招牌,让失信者付出代价。 http://www.aolangkq.com/post/28108.html
10.大学生婚恋观论文对大学生的恋爱教育需要社会、高校和家庭的共同探索和通力配合,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和培养大学生健康理性的婚恋观念和行为。社会教育将持续影响人的社会化过程,发挥正确舆论的导向作用,净化社会舆论环境,减少低俗文化对大学生的侵蚀,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婚恋观。家庭也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摇篮,是传送健康理念﹑https://www.360wenmi.com/f/filettr2q5j8.html
11.从《另一个拉姆》事件看舆论失焦网络负面情绪的破坏力与媒体从业2021年2月6日,曾就职于国内多家知名媒体的马金瑜,在公众号“真实故事计划”上发表文章《另一个拉姆》,讲述自己被丈夫家暴和“逃离”的经历,文章阅读量迅速突破10万,此后文章被转发到微博平台,掀起众多网友关于家暴和婚恋观的巨大讨论。 文章发布后,一些前专业媒体从业者和自媒体博主,利用自己的自媒体账号在多个社交媒http://media-ethic.ccnu.edu.cn/info/1095/25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