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蝈蝈》教案(通用12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绿色蝈蝈》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目标】

1、能用简洁的语言梳理信息,概述内容。

2、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

3、激发探究兴趣,培养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

1、培养阅读能力。

2、体会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由猜谜语引入课文。(关于昆虫螳螂、蜻蜓、蝴蝶的谜语课件)

2、简介作者法布尔及其作品《昆虫记》:

法布尔(1823~1915年),1823年生于法国南部圣雷翁村一户农家,童年在乡间与花草虫鸟一起度过。由于贫穷,他连中学也无法正常读完,但他坚持自学,一生中先后取得了业士学位、物理数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1847年,来到阿雅克修中学,在那里遇到了影响了他人生选择的两位学者,他从此打定主意,教学之余潜心研究昆虫。著作有《昆虫记》,人们曾称他是昆虫观察家,到晚年公认他为昆虫学家。

二、检查课前预习情况(两位学生上黑板听写)

狩猎喧嚣喑哑静谧篡夺喙开膛破肚

弱肉强食窃窃私语惊慌失措

三、观察图片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蝈蝈的外形吧!

2、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作者对蝈蝈的外形描写的语句。

通过比较,体会作者语言的优美和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四、思考探究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蝈蝈除了外形可爱之外,还有哪些可爱之处?

学生自由发言并总结:声音的可爱、动作的可爱、性格的可爱等。

2、这样可爱的蝈蝈,作者是用什么方式引出来的?

明确:蝉的哀鸣。

3、蝈蝈的叫声又是怎样的呢?请从文中找出关键性的词句。

明确:窃窃私语像是滑轮的响声喑哑尖锐短促清脆。

4、蝈蝈有哪些食物习性?

明确:喜欢吃蝉的'肚子、甜食、昆虫等,是杂食昆虫。

5、在介绍蝈蝈的食物习性部分,你最欣赏的是哪一段,说说理由。

学生自由发言,品味课文精彩语段和语句。

6、作者是怎样知道蝈蝈的生活习性的?

观察和实验。

7、用一句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介绍了蝈蝈的外形、叫声和食物习性。

8、本文介绍的对象是蝈蝈,但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不断变化对蝈蝈的称呼,从书上找出来,并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

这样写使行文更生动,给人更深刻的印象。

五、课外延伸

你听过知了唱歌、蟋蟀鸣叫吗?你观察过蜘蛛织网、蚂蚁搬运食物吗?希望你用一段话将自己的观察所得形象地描绘出来。(可在课堂完成,也可放在课外。)

六、作业

1、完成片段练习。

2、完成同步练习。

教学内容

年级学科初一语文

教学课时

共两课时

第二课时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究研讨课文内容

2、解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细节感悟,品味语言

4、发兴趣,培养能力。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的文学特色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1、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调板听写,提问词义。

蟋蟀果酱狩猎篝火和睦雌雄糖浆篡夺姊妹干涩

2、问作者;本文作者()是()国()学家,从体裁上看,本文是客观说明与文学色彩并重的()。

3、文主要写了蝈蝈的叫声,()及其()。

二、研读课文:

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1、本文为什么以法国国庆开篇,这与本文内容有何联系?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回答。

(明确:一闹一静两种气氛形成对比,衬托出作者对自己事业的热爱与执着。)

2、作者是如何引出蝈蝈的?先从哪个方面介绍了蝈蝈?

(明确:本应在夜间休息的蝉的一声哀鸣,引出了本文的主人公蝈蝈。先从蝈蝈的歌声写起。)

3、蝈蝈的外形特征是怎样的?它有哪些习性?

(明确:外形: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习性:叫声和食性。主要写的是食物习性。)

5、作者是如何知道蝈蝈最喜欢吃什么食物的'?

(明确:通过细致的观察。)

6、8-10段对说明蝈蝈有什么作用?

(明确:对蝈蝈的食性的补充说明。)

7、最后一段写什么内容?

(和睦共居)

8.本文在说明蝈蝈时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举例说明。

○教学目标

②能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并说出其作用。

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课前准备

教师可阅读有关法布尔的传略及法布尔写的《昆虫记》,并制作相应的课件,制作有关昆虫特别是蝈蝈的动画形象,给学生以直观的形象理解。学生注意本课的语言积累,并注意观察,准备向同学介绍自己最熟悉的一种小动物。

○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

1、情景导入

2、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

课题:绿色蝈蝈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a.绿色蝈蝈外表有哪些特征

b.作者主要写了绿色蝈蝈的哪些习性

(以上要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学生自读,小组讨论发言,教师也可参与讨论,并及时点拨指导。

教师指导明确汐L表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习性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

3、重点研读,质疑问答,合作交流

学生可再读课文,并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或疑问。教师也可引导学生学习探究一下自己最喜欢的美词佳句,或有哪些好的拟人手法的运用等。

学生依据问题组,自由质疑。

b.你最喜欢哪个词语或哪个句子为什么

在学生的讨论研读中相互补充,共享品味赏析的乐趣。教师可总结指导。

也许有的同学喜欢窃窃私语、津津有味、酷爱甜食毫不犹豫地都接受这些拟人的写法,给人以亲切自然的形象生动的感受;也许有的同学喜欢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钓,它们之间从不争吵这拟人化的描写,它亲切自然,充满了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文艺笔调生动;语言传神形象;拟人贴切自然;比较突出特征。

4、拓展延伸,应用反馈

请同学们灵活运用本文的写作特点(或语言生动,或运用拟人等)说说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5、课后练习

a.读读法布尔的《昆虫记》节选本。

b.以自己熟悉喜爱的小动物为内容写一篇小短文。

学习目标

2、能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并说出其作用。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要点点拨

学习过程

一、预习检测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1)篝火()(2)wú桐()(3)shu猎()

(4)喧嚣()(5)yīn哑()(6)静谧()

(7)cuàn夺()(8)螽斯()(9)吮吸()

2、根据下面的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

(1)指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吃掉。()

(2)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

(3)一点儿也不拖拉,干脆果断。()

(4)形容非常地慌张,以致一点办法都没有。()

3、本文中运用了很多拟人的修辞手法,请找出两句并分析一下它们的作用。

(1)句子:

作用:

(2)句子:

二、整体感知

4、快速阅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蝈蝈外表特征的句子。

5、文中除了介绍蝈蝈的外表特征外,还写了哪方面的内容?

三、品读赏析

7、你最喜欢哪些词语或句子?为什么?

四、拓展延伸

8、请同学们灵活运用本文的写作特点(或语言生动,或运用拟人……等)说说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五、学习小结

9、通过学习本文,你学习到了哪些写作方法?有什么感想?

达标检测

(一)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

A、他正在津津有味地读着一本新近出版的小说

B、遇到意外事情,要镇定,不要惊慌失措。

C、军军找到了一种很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确实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D、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稍逊一筹的歌手了。

(二)课内阅读

(1)在6月份,我捉了不少雌雄的蝈蝈关在我的金属网罩里。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关于食物,我遇到了与喂养螽斯时同样的麻烦。我给它们莴苣叶,它们吃了一点儿,但不喜欢。我必须另找食物,它们大概是要鲜肉吧,但究竟是什么呢?

(2)清晨,我在门前散步,突然旁边的梧桐树上落下了什么东西,同时还有刺耳的吱吱声,我跑了过去,那是一只蝈蝈正在啄着处于绝境的蝉的肚子。我明白了,这场战斗发生在树上,发生在一大早蝉还在休息的时候。不幸的蝉被活活咬伤,猛地一跳,进攻者和被进攻者一道从树上掉了下来。有时我甚至还看到蝈蝈非常勇敢地纵身追捕蝉,而蝉则惊慌失措地飞起逃窜。就像鹰在天空中追捕云雀一样。但是这种以劫掠为生的鸟比昆虫低劣,它是进攻比它弱的东西,而蝈蝈则相反,它进攻比自己大得多、强壮有力得多的庞然大物,而这种身材大小悬殊的肉搏,其结果是毫无疑问的。蝈蝈有着有力的大颚、锐利的钳子,不能把它的俘虏开膛破肚的情况极少出现,因为蝉没有武器,只能哀鸣踢蹬。

(3)我笼里的囚犯的食物找到了,我用蝉来喂养它们。它们对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以至于两三个星期间,这个笼子里到处都是蝉肉被吃光后剩下的头骨和胸骨,扯下来的羽翼和断肢残腿。肚子全被吃掉了,这是好部位,虽然肉不多,但似乎味道特别鲜美。因为在这个部位,在嗉囊里,堆积着蝉用喙从嫩树枝里吮取的糖浆甜汁。是不是由于这种甜食,蝉的肚子比其他部位更受欢迎呢?很可能正是如此。

(4)为了变换食物的花样,我还给蝈蝈吃很甜的水果:几片梨子,几颗葡萄,几块西瓜。这些它们都很喜欢吃。就像英国人酷爱吃用果酱作作料的带血的牛排一样,绿色蝈蝈酷爱甜食。也许这就是它抓到蝉后首先吃肚子的原因,因为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

(5)不是在任何地方都能吃到沾糖的蝉肉的,因此别的东西也得吃。对于金龟子一类的昆虫,它毫不犹豫地都接受,吃得只剩下翅膀、头和爪。

(6)这一切都说明蝈蝈喜欢吃昆虫,尤其是没有过于坚硬的盔甲保护的昆虫。它十分喜欢吃肉,但不像螳螂一样只吃肉。蝈蝈这蝉的屠夫在吃肉喝血之后,也吃水果的甜浆,有时没有好吃的,甚至还吃一点儿青草。

1、第(1)自然段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写的是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从这几自然段的说明中你可以看出蝈蝈吃哪些食物?

3、“也许这就是它抓到蝉后首先吃肚子的原因,因为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句中加点的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5、“不能把它的俘虏开膛破肚的情况极少出现”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换一种说法应怎样说?

6、判断下面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有时我甚至还看到蝈蝈非常勇敢地纵身追捕蝉,而蝉则惊慌失措地飞起逃窜。()

(2)是不是由于这种甜食,蝉的肚子比其他部位更受欢迎呢?很可能正是如此。()

(3)我笼里的囚犯的食物找到了,我用蝉来喂养它们。()

7、从作者的描写中你认为蝈蝈是怎样的一种形象?

(三)拓展阅读

蟋蟀出世记

法布尔

(2)一些很有意义的资料,就是通过这种简陋的设备获得的。需要的话,还可以利用优质金属网做的笼子,作为辅助设备。金属笼里的情况,将在后面予以介绍。现在,我们来监视产卵过程,但愿能保持高度警觉,不要错过产卵良机。

每粒蟋蟀卵,本身都是绝妙的小小机械系统。幼虫完成卵孵化时,卵壳就像一个白色的遮光套,顶部有一个很规则的圆孔;沿圆孔周边扣着一个拱形顶帽,成为一个封盖。封盖不是在新生儿盲目推顶或割划下被划开,而是沿一道特意准备的、质地极其脆弱的线纹自动开启。这奇妙的孵化过程,也应该了解一下。

(6)好运气所偏爱的,是那些有耐心的人;它来报答我所付出的艰辛劳动。经过一种精妙绝伦的加工,微型垫圈已经变成一道强度甚低的条纹;就在这个时候,困在卵中的小生命额头一碰,卵盖便沿着自己的周边分离开去,被顶起来。随后落在一旁,其情状与注射剂细颈薄玻璃瓶的顶帽断落一样。蟋蟀从卵壳里出来,犹如从玩偶盒里弹出了个小怪物。

1、第二自然段中加点的“监视”在句子中的含义是什么?

2、第三自然段中划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就语言特点上来看,此句属于何种说明?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3、第四自然段中加点的“大约”能否去掉?为什么?

4、从全文看主要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蟋蟀的出世的?请用文中的关键词语来回答。

5、本文除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之外你还能找到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一个例子,并简要分析它的作用。

6、结合全文内容说一说法布尔告诫我们观察事物需要怎样的品质?从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有这样的品质?

7、文中第一自然段中的“布封”你了解多少?请把他的情况写在下面。

答案18、绿色蝈蝈

1、(1)gōu(2)梧(3)狩(4)xiāo(5)喑(6)mì(7)篡(8)zhōng(9)shǔn

2、(1)弱肉强食(2)隐隐约约(3)连续不断(4)惊慌失措

3、(1)句子: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弱肉强食处四周的绿野丛中,蝈蝈在窃窃私语;作用:很生动地写出了蝈蝈在夜晚发出的细小的声音,也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2)句子:它们对这道菜吃地津津有味。作用:这样写显得亲切、自然,形象生动,把蝈蝈吃食的情景描绘

地活灵活现,很是吸引人。

4、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文中运用了描写性语言,将蝈蝈进行拟人化描写,写出了它的漂亮、可爱,透露出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5、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

6、略

7、略

8、略

9、文艺笔调生动;语言传神形象;拟人贴切自然;比较突出特征。

(一)D

1、描写;外形特征;喜爱之情。

2、蝉、很甜的水果、金龟子一类的昆虫、青草。

3、不能去掉,因为这里是猜测“它抓到蝉后首先吃肚子”的原因,没有什么科学的依据,带着它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5、意思是说蝈蝈的打颚非常有力,钳子非常地锐利,很容易就把猎物的肚子划开;绝大多数的俘虏都会被它开膛破肚

6、(1)拟人(2)设问(3)比喻7、从外表特征、生活习性、作者对它的态度等方面去回答即可。

(三)拓展阅读。

1、保持高度警觉,耐心,细致,不错过任何观察机会。

2、打比方;生动说明(文艺性说明);生动地说明了母蟋蟀产卵的特点。

3、不能,因为“大约”表示估计、推测,不确定,是个约数,去掉后说明就不准确了。

5、如①作比较:这情形和大家熟悉的白螽斯一样,只是操作速度比螽斯缓慢。可以了解两种不同昆虫的各自特征,夜对不够熟悉的蝈蝈加深了印象。

②列数字:每只母蟋蟀的一个产卵过程,大约产出五六百粒卵。准确地说明了母蟋蟀每次产卵的数量。

6、耐心,警觉;如:观察母蟋蟀产卵的全过程就体现出他的耐心、警觉。7、布封,法国学者、作家,主要著作《自然史》。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用合作探究的方法感知内容、品味佳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设想:

课前准备:

1、了解法布尔及作品《昆虫记》。

2、布置学生课下认真进行观察,准备向同学介绍一种自己最熟悉的小动物。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导语:也许你还记得童年时看蚂蚁搬家的情景吧也许你还记得夏夜捉萤火虫吧唱歌的知了,飞舞的蝴蝶,勤劳的蜜蜂,这些大自然的小精灵,也许是伴随你成长的好朋友。今天,我们再跟随昆虫学家法布尔去认识一位新的昆虫朋友——绿色蝈蝈。(板书课题,并明确学习目标)

2、简介法布尔及《昆虫记》(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法布尔,法国著名昆虫学家。1823—1915年,1879年《昆虫记》第一卷问世,1880年开始搬进荒石园,写了一卷又一卷《昆虫记》,度过35年余生。鲁迅把《昆虫记》称作“讲昆虫的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速读,你从文中获得了关于绿色蝈蝈哪些方面的信息(用简洁语言归纳)

讨论并归纳:声、形、斗、食、居

2、绿色蝈蝈的外表有哪些特征作者主要写了绿色蝈蝈的哪些习性

学生讨论、交流并归纳。

明确:

蝈蝈的外形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习性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

三、研读课文,品味语言

形式:小组讨论交流,代表发言,其他学生补充评价,教师总结指导。

(同学喜欢“窃窃私语”、“津津有味”、“酷爱甜食”“毫不犹豫地都接受”这些拟人的写法,因为它能给人以形象生动的感受;有的同学喜欢“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的,它们之间从不争吵”这拟人化的描写,它亲切自然,充满了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2、小结写作特点:语言传神,生动,拟人形象,突出特征。

四、拓展延伸,应用反馈

1、学生再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或疑问。(教师可引导学生质疑)

如何看待动物中的同类相食这种现象

学生讨论、交流,言之有理即可。

2、请同学们灵活运用本文的写作特点(或语言生动,或运用拟人……等)说说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学生发言,教师夸赞有所体验的同学,调节说出具体细节和规律,避免泛泛而谈。

五、课堂小结

一、说教材:

根据本文的内容和表达的特点,本文的教育价值就在于引导学生通过法布尔的笔触去感受奇妙的昆虫世界;在阅读中学会概括要点、品味语言、学会生动地表达;同时,通过阅读来走进“昆虫之父”法布尔,既可以感受他的探究精神,又可以通过品味他生动自然的语言来感受那浓浓的生命意识。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是必要的,而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渗透一定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二、说教法

对本单元的教学,我们希望实现以下目标:

情感和态度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知识和能力目标: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阅读现代科技文的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大意;在探究活动过程中获得一些搜集资料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说教学程序:

由于本课篇幅较长,生字词较多,可以让学生先通过预习了解课文内容,扫除文字障碍。为此,我们可以从学生最感兴趣的地方入手,激发同学们对昆虫的兴趣,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使学生能真正地自主、合作式地进行学习。基于这一思考,将“整体感知”。“品味语言”、“质疑探究”这几部分共同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一、导入新课:用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预习交流:

三、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思考:

2、学生交流。

师小结:作者抓住了绿色蝈蝈的特征,详略的当地进行介绍,使我们获得了有关蝈蝈的科学知识。

四、品味语言:

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语言。激励学生自主展示,初步体验学习语文的快乐。

1、我这里有一段描写蝈蝈叫声的文字,请跟第三段比较一下,看看你更喜欢哪一段,说说理由。(投影显示)

夜色降临,蝈蝈出来了。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绿叶丛中,蝈蝈在叫。声音较低,在连续不断的低声中,时不时发出一阵尖锐、急促的声音。

2、生结合课文分析、感悟,师生评价。引导学生通过文字比较,体会拟人、比喻修辞手法的作用。

3、文中其他段落也有很多生动的描写,找出来,细细品味。

4、法布尔先生为什么能将绿色蝈蝈写得如此生动、活泼呢?

五、质疑探究:

再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或疑问。此环节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敢于怀疑的科学精神。

六、拓展延伸:

法布尔笔下的蝈蝈如此可爱,学习作者的写法,用生动的语言向大家介绍一种你喜爱的小动物的某一个特点。看谁写得好。

七、课堂小结:

1、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收获。

2、师小结:进一步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兴趣。

一、资料链接

1.走近作者

2.了解《昆虫的故事》

本文选自《昆虫的故事》。是一部严谨的科学著作,但不故作深刻。他并不局限于仅仅真实记录下昆虫的生活,而是以人性观对照虫性,并以虫性反映社会人性。更重要的是整部作品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使这部描写微小的昆虫的书成为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鸿篇巨著。

1.利用注释或工具书,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

扰乱()狩猎()哀号()喧嚣()喑哑()

莴苣()静谧()篡夺()劫掠()酷爱()

妒忌()窸窣作响()吮取()惊慌失措()

津津有味()毫不犹豫()喙()篝火()

螽斯()窃窃私语()更胜一筹()嗉()囊()

2.根据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1)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

更胜一筹:

(2)它们对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

津津有味:

(3)人们却让蝉篡夺了你的名声!

篡夺:

3.本文主要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三、探究赏析

(一)深入理解

3.细读第5段,作者是如何将蝈蝈的捕食特点写的惟妙惟肖?试举例说明。

(二)语言品味

作者将绿色蝈蝈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感有性格,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对蝈蝈的喜爱之情,是由于善于描写,并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请仔细阅读后,画出文中富有表现力的句子,说一说它抓住了蝈蝈的什么特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示例:蝈蝈在窃窃私语。那像是滑轮的响声,很不引人注意,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地窸窣作响。

作者用比喻、拟人的手法,让我们真切地感受见到蝈蝈声音的独具韵味。

四、积累迁移

1.选择一种动物,仿照下面的句子,对其进行描写。

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仿写:

2.本文选自法布尔的《昆虫的故事》,它被称为“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你怎样看呢?学习本文后,谈谈本文有哪些写作经验可供借鉴。

教学设想:利用多媒体引起学生对动物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引导学生运用快书阅读的一般规律,有效的寻找这类介绍动物的有效信息;然后学习拟人和对比手法的运用,并结合实际进行口头和书面片断描写。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字词。

2.了解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以及蝈蝈的外表特征和生活习性。

能力目标

1.学习用快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并简洁概括要点的方法。

2.学习并体会文中拟人的手法的运用。

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

点拨研讨法。

●教学设想: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速读课文,整体感知――问难质疑,

合作探究――它山之石,写法借鉴——学以致用,拓展迁移——布置作业,及时巩固。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及步骤: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猜谜语

2、展示图片,介绍作家

3、积累字词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2、速读课文,感知内容,小组合作,思考:

(2)蝈蝈的叫声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作者要先写蝈蝈的叫声

(3)蝈蝈的外表是什么样子的

(4)蝈蝈最喜欢吃什么它还吃些什么食物

三、问难质疑,合作探究

1、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找出这些称呼,说说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称呼,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2、学生质疑,教师点拨引导,其他学生解疑。

四、它山之石,写法借鉴

作者在介绍蝈蝈的特点时,用了些什么手法你觉得哪些地方值得你借鉴学习

五、学以致用,拓展迁移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以下动物,结合自己平时对它们的了解,看看它们有哪些特点并试着介绍它们的某个特点。

六、布置作业

亲近大自然,让我们的心灵更加宽阔、诗意。请同学们去户外静听昆虫鸣叫,听听你的昆虫朋友在向你诉说什么,用一段话形象地描写出来。

板书设计:

绿色蝈蝈

声音特征拟人

内容形体特征写法借鉴

食性对比

教学反思:

1、了解蝈蝈的生活习性。

2、积累文中的美词佳句。

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情感目标

感受作者献身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2、难点突破策略:采用多种方法诵读课文,在读中品味、感受。

朗读法、合作研讨法、谈话法、活动法等,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1、知识储备

过渡语:清晨,的生物学家法布尔起床后,又像往常一样出门观察昆虫,他的妻子拦住他,说家里有客人来,一会儿,客人来了,法布尔穿着一件破了洞的衣服去迎接,他的妻子笑着说:“你只顾昆虫,不顾衣着!”下面,让我们走进作者的时代,去感受他热爱动物的的情感吧!

●走进作者

(的昆虫学家法布尔写成的《昆虫记》,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直到一百年后的今天,还会一次又一次引起轰动、这更是奇迹中的奇迹。为了更深刻地认识了解奇迹的创造者,我们在课外要阅读他的著作。)

●解读背景

作者写《昆虫记》并不局限于真实记录昆虫的生活,而是以人生观照虫性来反映社会人生,更重要的.是整部作品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而这部书成为人类获取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鸿管巨制。

●了解文体

二、字词梳理

过渡语:本文的生字新词尤其多,为了扫清这些障碍,请你利用工具书和注释把它理解清楚,以便顺利地弄懂课文内容。

●读准字音:

喧嚣()喑()哑静谧()篡()夺螽()斯

●理解词义

喧嚣:声音杂乱,不清静。

犹豫:拿不定主意。

篡夺:用不正当的手段夺取(地垃或权力)

妒忌:忌妒,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惊慌失措:因害性慌张而没有了办法

庞然大物:外表上强大的东西

弱肉强食:指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吃掉

三、整体感知

●梳理结构

观察昆虫,引出蝈蝈

夜间歌唱,声音柔和观察细致

绿色蝈蝈外形漂亮,嫩绿苗条

以蝉为主,水果昆虫尊重生命

食物习性贪吃同伴,和睦共居

●主旨概括

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了绿色蝈蝈的声音和食物习性,告诉人们要拥有一颗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之心。

合作探究方案

过渡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只平凡的蝈蝈,在法布尔的笔下是鲜活的,是可爱的。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用坦诚之心去合作、交流吧。

导学点一:朗读与感悟

1、绿色蝈蝈外表有哪些特征?

2、作者主要写了绿色蝈蝈哪方面的习性?

主要写了绿色蝈蝈的食物习性

导学点二:赏读与品味

3、蝈蝈在窃窃自语,那像是滑轮的响声,很不引人注意,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窸窣作响,在这暗哑而连绵不断的低音中,时不时发出一阵非常尖锐而急促,近乎金属碰撞般的清脆响声,这便是蝈蝈的歌声和乐段,其余则是伴唱。

4、就像鹰在天空中追捕云雀一样,但是这种以劫掠为生的鸟比昆虫低劣,它是进攻比它弱的东西,而蝈蝈则相反,它进攻比自己大得多,强壮有力得多的庞然大物,而这种身材大小悬殊的肉搏,其结果是毫无疑问的。

赏析:用鹰作比较,鹰是以大欺小,以强欺弱;而蝈蝈是以小胜大,表明作者的赞美之情,说明蝈蝈捕蝉为食的特性。

导学点三:拓展与延伸

用形象生动的语言,介绍你熟悉的昆虫。

板书设计

(法)法布尔

特征:漂亮、嫩绿、苗条、匀称

习性:叫声优美

捕蝉为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完成练习,巩固所学,提升能力。

教学内容:《练习册》、《全效学习》内容

教学重点:

1、基础知识与能力训练,要注意中考演练题型。

2、课内阅读注意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

3、课外阅读要逐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1、教学目标

1、学习用快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并简洁概括要点的方法。

3、丰富学生的自然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难点: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导入新课

猜谜语:大姐天天逛花园,二姐弹琴黑夜天,三姐织布到天明,四妹做饭香又甜。谜底:蝴蝶、蝈蝈、蜘蛛、蜜蜂

这四种小动物,哪些我们常常可以看见,蝈蝈是怎样的`一种动物,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笔下的《绿色蝈蝈》。

(二)出示目标

二、先学

过渡语:心中有了目标,学习就有了方向。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学习课文,相信你一定能做得很好!

(一)自学指导

1、默读下列短文,勾画关键信息,了解法布尔及《昆虫记》。

法布尔(Jean—Henri?Casimir?Fabre?)(1823——1915),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文学家、昆虫科学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相传荷马为古代希腊两部著名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作者)”,昆虫界的“维吉尔”。

《昆虫记》是法布尔(Jean—Henri?Casimir?Fabre?1823—1915)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它熔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观照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昆虫记》也叫做《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或《昆虫的故事》,英文名称是《The?Records?about?Insects》,在自然科学史与文学史上都有它的地位,被誉为“昆虫的史诗”。被法布尔誉为“昆虫世界的荷马”,还被誉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不仅真实地记录了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

《昆虫记》誉满全球,在法国自然科学史与文学史上都有它的地位,被誉为“昆虫的史诗”。法布尔被法国与国际学术界誉为“动物心理学的创始人”。

2、默读课文,标明段落层次,用红笔标出你认为需要重点识记的字词,圈出你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读完课文后查字典,并在课本上注音或解释。

3、再读课文,感知文意。作者在文中都介绍了蝈蝈的哪些方面的知识。

(二)自学检测

要求:3分钟在学案上完成自学检测题目,书写认真、规范,不能乱涂乱画,做完后请举手示意老师,同桌一对一检查并用红笔纠错。

1、了解作者:本文作者法布尔,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本文选自《昆虫记》。

【简介】

【学习者分析】

【教学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3、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因此设置教学目标如下:

1、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

2、采用“整体感—重点研读—课堂实践”的模式展开教学,利用图片尽可能增加教学过程的趣味性,通过丰富多采的集体讨论、小组活动,以合作促自主探究。

3、教学评价方式:

⑵通过课后访谈和作业分析,及时查漏补缺、确保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选用】

本次教学需要图片的准备,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与观察。

【教学和活动过程】

〖教学准备阶段〗

教师:阅读有关法布尔的传略及法布尔写的《昆虫记》,并搜集蝈蝈的图片或制作多媒体动画,给学生以直观的形象理解。

学生:预习课文,积累生字词,并注意观察,准备向同学介绍自己最熟悉的一种小动物。

〖整个教学过程叙述〗

本节课主要为语文教学活动,教材“绿色蝈蝈”的内容共一课时。

需要对学生分组,前后桌4人一组,每组包括能力不同的学生,设组长一名,中心发言人一名,其他人可适时补充。

根据以往经验,在本节课的“口语表达”环节易出现困难,此时要求同学大胆发言,给予鼓励,而且给出动物图片提示,先列提纲,然后口头作文。

〖具体教学过程〗

丰富多采的大自然给我们展示了缤纷美丽的花草树木和种类繁多的动物,去过农村的同学一定会在田野中发现许多的昆虫如蟋蟀、油蛉,今天我们来一起认识一种昆虫──绿色蝈蝈。

板书课题。

1、明确目标(出示目标)。

2、检查预习字词的情况:

篝火狩猎扰乱喑哑喧嚣静谧篡夺劫掠

喙更胜一筹惊慌失措莴苣和睦唾液

撇开梧桐

3、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⑴绿色蝈蝈外表有哪些特征?

⑵作者主要写了绿色蝈蝈的哪些习性?

(以上要求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4、学生自读,小组讨论发言,教师也可参与讨论,并及时点拨指导。

教师指导明确蝈蝈外表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习性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

三、重点研读,质疑问答,合作交流

学生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朗读,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探究一下自己最喜欢的美词佳句,或有哪些好的修辞手法的运用等。

学生依据问题组,自由质疑:

2、文中对蝈蝈有哪些称呼?有什么表达效果?

3、文中还写了哪些昆虫与蝈蝈有不同的地方?

有的同学喜欢“窃窃私语”、“津津有味”、“酷爱甜食”“毫不犹豫地都接受”这些拟人的写法,给人以亲切自然的形象生动的感受;有的同学喜欢“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钓,它们之间从不争吵”这拟人化的描写,它亲切自然,充满了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有的同学喜欢“像是滑轮的响声;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作响”这是运用比喻的手法,使蝈蝈的叫声形象生动。

对蝈蝈的称呼上作者运用了““狂热的狩猎者”“我笼里的囚犯”“这蝉的屠夫”等。充满了对这种生命的热爱。这些称呼使行文更生动,描写更形象,给人的印象更深刻。

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教师总结的写作特点:语言生动形象;拟人、比喻贴切自然;突出特征。

请同学们运用的写作特点(或语言生动,或运用拟人……等)说说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以自己熟悉喜爱的小动物为内容写一篇小短文。

教材分析:

《绿色蝈蝈》一课选自人教版语文课本七年级上册。这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作者采用生动活泼的笔法,把蝈蝈写得活灵活现,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学生分析:

七年级学生有些对小动物有浓厚的兴趣,也有喂养小动物的经历,尤其是蝈蝈这种很普通、常见的小昆虫,有了自己的亲身经历,更有助于这篇课文的学习。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以及蝈蝈的生活习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习用快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并简洁概括要点的方法。

2、体会并学习文中拟人手法的运用。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我们对昆虫的各方面习性的强烈的好奇心,调动他们阅读《昆虫记》的积极性,懂得生命的重要性,学会理解和尊重其他的生命,以至于小巧玲珑的昆虫。明白每一种生命都来之不易,第一种生命的存在都有其道理,也许人类还可以从其他生命历程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①培养阅读能力——整体感知,概述内容。②品味语言——品析美词佳句,体会语言特色

课时安排:1课时

一、激趣导入

猜谜语:(教师课件出示谜语)1、小飞虫,尾巴明,黑夜闪闪像盏灯,古代有人曾借用,刻苦读书当明灯2、说鸟不是鸟,多在树上叫,自称啥都知,其实全不晓。学生猜谜后再出示图片问:你能从下面三种昆虫中分辨出哪个是蝈蝈吗?大家说后再问:你是根据什么把谜底给猜出来的呢?(引导得出结论:根据谜语中讲的特点以及自己平时的观察)对,介绍事物,必须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说明。今天,我们来学习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绿色蝈蝈》,看看他是如何发现蝈蝈特点的,他又是如何来介绍蝈蝈这些特点的。

二、资料助读,了解作者

提问:谁愿意把作者法布尔的情况和大家进行交流?

三、检查预习,认读字词

对照幻灯片,学生解决疑难字音。

篝(gōu)火喧嚣(xiāo)狩(shòu)猎篡(cuàn)夺窸(xī)窣(sū)

气氛(fēn)吮(shǔn)吸静谧(mì)喑(yīn)哑(yǎ)螽(zhōng)斯莴(wō)苣(jù)颚(è)喙(huì)嗉(sù)

四、速读课文,感知内容:

(注:这时老师需要板书,把同学说的观点中的要点写在黑板上。这是解决教学重点,突破难点的重要一环。这个问题解决了,学生也就基本了解了蝈蝈的习性。)

2、欣赏蝈蝈图片,编谜语

五、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提问:你觉得作者喜欢蝈蝈吗,为什么?

作者对蝈蝈的感情:喜欢。从文中找出证据。

2、其它段落还有大量的拟人的句子,找找看,看谁找得最多,最快,说得最好。

用拟人手法倾注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①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弱肉强食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私语。

②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

③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④它们对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

⑤嗉囊装满后,它用喙尖抓抓脚底,用沾着唾液的抓擦擦脸和眼睛,然后闭者双眼或者躺在沙上消化食物。……

3、谁来说说作者用了哪几个形象的比喻称呼蝈蝈,在什么情况下用的,有什么好处吗?

(小结:当蝈蝈捕杀蝉时称:狂热的狩猎者,当蝈蝈晚上鸣叫时称:夜晚的艺术家,当蝈蝈成为笼中观察和实验的对象时称:我笼里的囚犯,当蝈蝈吃蝉肉时称:蝉的屠夫。

作者这样称呼蝈蝈的原因:不断变换称呼,使行文更生动,描写更形象,给人更深刻的印象。)

六、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1、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引出蝈蝈的呢?(第一段,在别人欢庆国庆的日子里,作者“独自一人”去观察昆虫,说明作者对他所热爱的事业的执著。第二段,写蝉在夜晚不再鸣叫,蝉的哀号引出绿色蝈蝈。)

2、作者是如何知道蝈蝈喜欢吃什么食物的呢?(通过实验和观察知道蝈蝈喜欢吃蝉肚子,很甜的水果,金龟子一类的昆虫。其他的也吃莴苣,青草,甚至同类相食。反映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3、课文第十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作比较,这样写既能使读者了解其它昆虫的习性,又能突出蝈蝈的习性)

七、整理总结写作特色

1、文艺笔调。既有对昆虫的形象描写,又有个人感情的流露。

2、生动传神的语言。作者对蝈蝈充满了喜爱之情,语言生动感人。

4、通过比较来写蝈蝈比如在写蝈蝈的叫声时,拿蝉的叫声来作比较;写它喜欢吃肉食时,拿螽斯来作比较;写它追捕蝉时,拿鹰来作比较;写它同类相食时,拿螳螂来作比较。这些比较,既突出了蝈蝈的习性,又说明了作者对各种昆虫的习性了如指掌。

(这时要引导学生,法布尔对蝈蝈的喜爱不是出于自私和偏爱,而是从一位昆虫学家的角度出发,去观察、感受鲜活的蝈蝈,这一点体现的他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八、课堂小结

热爱生活的人应该看《昆虫记》,因为法布尔的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他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细致的观察方法都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九、拓展延伸:读一读,写一写

2、本文之所以把蝈蝈写得栩栩如生,蝈蝈的生活习性表现得淋漓尽致,主要是因为作者先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再就是运用了恰到好处的细节描写。这是同学们作文时应借鉴的地方。课外请大家观察自己身边的一些小动物的特征习性等,并用一段话形象的表述出来

形:苗条、匀称

特征色:嫩绿、淡白

声:柔和

昆虫:蝉、金龟子一类

水果:梨子、葡萄、西瓜

习性食:

青草

同类

住:群居

【教学反思】

本节课力求体现“师生平等,交互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分成知识、能力、情感三个维度,充分考虑到学生实际,做到具体明确、知行合一。教学过程中,我时刻注意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内容面向全体学生,合理建构教学环节,多法结合,层次分明;引导学生反馈时注重学法指导,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和独特感受,课堂气氛灵活生动。在教学设计层面,我努力设趣导疑,有针对性地设计训练与活动,如“编写蝈蝈谜语”环节,师生互动,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形成了教学中的小高潮。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并有自己的收获。45分钟充实而有趣的教学实践,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强化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意识,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把在知识转化成了能力,教师也收获颇多──“道,发于知,成于行”。

THE END
1.婚恋介绍范本.docx婚恋介绍范本婚恋介绍范本引言:婚姻是人生中一项重要的决策,而婚恋介绍则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一份专业全面的婚恋介绍可以有效地增加双方了解和沟通的机会,为他们寻找到合适的伴侣。本文将提供一份专业全面的婚恋介绍范本,以帮助个体或机构更好地进行婚姻介绍。第一部分:个人信息介绍1.姓名:2.年龄:3.性别:4.出生日https://m.renrendoc.com/paper/295457191.html
2.万字长文产品经理面试大全(建议收藏)2. 为什么过来面试?(说这部分的前提条件是你对面试公司所在行业及产品是有一定的了解的) 3. 自我介绍一定要懂得引导面试官,举个例子,如果你说你擅长数据分析,那么就得准备好数据分析对应会问到的问题,例如:如何做数据埋点?主要分析的核心数据有哪些?使用了什么分析方法?能举例子说明并说清楚对应的某个节点的数据https://blog.csdn.net/liudada8265/article/details/107925802
3.大学儿子谈恋爱作为父母该说什么尽管现在的好多大学生非常自我,觉得自己已经洞察了人生的一切,但是作为父母的,还是要给他们敲敲警钟,该说的必须要说,免得以后他们后悔莫及。 大学儿子谈恋爱作为父母怎么引导 1、引导儿子树立正确的婚恋观。父母要教育孩子不要追求偏颇的潮流,而是要树立忠于爱情、执子之手,与之偕老的观念。对男孩子而言,是培养他的责https://m.fh21.com.cn/qz/7594886.html
4.喝喜酒之说从什么开始的有什么讲究?婚恋门诊婚恋百科北京相亲,北京征婚交友,北京30岁女择偶条件,学历,收入,身高,生活状况等征婚详细资料和照片,寻找心爱伴侣请选择北京真情在线,凭借最优秀的婚恋顾问团队、最安全的婚介审核模式、最先进的婚恋服务理念,成就最具品质的美满婚姻。http://www.lol99.com/Baike/Details/1002.html
5.什么是两性降,具体的说下有问必答您好!两性健康是指具有性欲的人在躯体上,感情上,知识上,信念上,行为上和社会交往上健康的总和,它表达https://www.120ask.com/question/4240914.htm
6.找对象的11种途径接亲网这一特点正是情话的特殊沟通功能。它重视的不是语言的意义,而 是感情,是心灵。对恋人们来说,听着自己喜欢的人那美妙和声音徐徐在耳畔回响,这本身就是乐趣,就是幸福。 9、谈中见真法 说话艺术在任何场合都有重要作用,在婚恋场中更是举足轻重, 要了解对,就必须多交谈,此所谓“谈中见真”法。 青年人的恋爱过https://www.jieqinwang.com/baike/111251.html
7.接到捧花说什么贺词抢到手捧花该说什么婚恋话题话题调查抢到手捧花该说什么呢?下面为大家搜集整理了接到捧花说什么贺词,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接到捧花说什么贺词 接到捧花说什么贺词 接花说词 1。很荣幸得到这束承载着祝福、美满和幸福的手捧花,我会带着这份幸运,把幸福传递下去。 2。非常开心看到一对新人喜结连理希望他们白头到老我能接到这个手捧花很http://m.hxnews.com/marry/htdc/ht/201704/06/1190205.shtml
8.算命的说我婚恋不顺,该怎么办?八字看一个女的容易当小三,并不是说这个女的命运决定她容易当小三,而是这个女的自身,她的成长环境和个人价值观影响了她,让她更容易喜欢那些花心的、没有责任感的男人。 不是女命里有官杀混杂导致你婚恋不顺,而是因为官杀混杂代表你官杀阴阳同现,把日主克的无地可逃;八字里的官杀是克我之物,也就是在成长环境https://m.douban.com/note/714460190
9.你见过哪些不敢苟同的婚恋观?你见过哪些不敢苟同的婚恋观? 鸠占鹊巢 我把姐姐逼上了绝路 “ 我和姐夫的爱恨情仇 ” (1) 如今,我和姐夫结婚已有十年之久了,可在亲朋眼里,我却还是那个令人不齿的“坏女人”。我和姐夫的孩子现在都长大成人了,还改变不了周围人对我的看法,你说我这辈子是做的什么孽啊?当初一时糊涂毁了一个家,毁了https://story.hao.360.cn/topic/LNHWPkTsNHz6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