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在校党委和学校行政的正确领导下,教师发展中心紧紧围绕学校中心任务,适应转型发展需求,以促进教师教育教学综合素养全面提升为目的,多元化融合培训模式开展教师发展培训工作,激励教师参加教学竞赛,主动、积极开展教学、心理咨询活动,不断优化教学资源建设,持续打造“一院(部)一品牌”、“三年培训工程”等特色项目,更好地服务教师发展需求。
一、坚定正确政治方向,不断加强理论学习
二、深入教学单位调研,明确教师发展需求
为了充分掌握教学单位和一线教师的培训需求和教师发展现状,2021年9月22日至27日,教发中心全体成员到15个二级学院(教学部及双创中心)进行调研,与各单位院长(主任)、副院长(副主任)、教学科研办主任和教师代表进行座谈。立足我校转型发展实际,征询了各单位对教师发展中心工作的意见、建议及教师培训需求,并对教师发展“一院(部)一品牌”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了解和指导。通过本次调研,汇总了各单位在“专任教师‘三年培训工程’”、“‘双师型’教师实践培训”、“青年教师发展”、“教师发展平台建设”、“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发展学时”等方面对教师发展工作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为后续提供更加系统化、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奠定了基础。
三、构建融合培训模式,开展教发多元化培训
(一)加强培训师队伍建设,积极开发校本培训项目
努力打造一支可服务于我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专家队伍,引领广大教师积极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开展高水平校本培训、提供教学与心理咨询服务。截止目前,校本培训师团队成员有22人;13人获得ISW国际认证资质,其中6人获得FDW(教学技能引导员工作坊)国际认证资质;13人获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本年度,派出刘婷和王丽莎两位校本培训师参加ISW(教学技能工作坊)培训并获取ISW国际认证资质。校本培训师定期开展教学沙龙,对“有效教学”“课堂导入策略”“学习风格”“参与式教学”“有效提问策略”等问题进行研讨,并根据学校转型建设需求开发校本培训项目。
主办了三八妇女节专题培训项目“女教师形象管理与控场技巧”,此次培训以在线学习的方式开展,参训教师为全校女教师。探讨如何以教师职业形象为抓手提高课堂抬头率和吸引力,如何通过教师形象管理推动教师礼仪素养提升,如何通过教师形象管理增强线下线上课堂的控场能力,如何通过教师形象提升进一步提高学校文化软实力等话题。
校本培训师教学技能团队为音乐学院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师基本功竞赛”的教师开展了备赛工作坊。从教学设计、PPT设计、课程思政、信息化教学模式、课堂展示等角度为参赛教师提供了详实的培训和指导。
线下培训项目主要有卓越教师培训、校本培训师专业能力提升、ISW教学技能工作坊和师范专业认证培训。为有效帮助我校教师解决在师范专业认证工作中遇到的现实困难,把握教育部关于师范类专业认证新要求、新变化,做好师范专业认证自评自建工作,派出33位师范类专业负责人赴青岛参加“全国高等院校师范类专业认证案例解析与实务操作指导工作坊”。
线上培训内容涵盖教学动能训练、教师心力拓展、教学设计、教学创新大赛、课程思政、信息化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建设与教学实施、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创新型人才培养、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金质课件制作技术、骨干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与教学创新、实践教学管理暨实习实训人员能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专题研修等主题。
(三)继续实施三年培训工程与引培入校项目
2020-2021学年第1学期三年培训工程的56名参训教师完成学习任务,提交培训效果报告、读书笔记、教学反思等总结材料并接受本单位和教发中心的考核。
对部分因个人或课程等原因无法长期赴校外参加培训的老师,教学单位安排短期课程集训等多元形式作为对高校进修的补充。化工学院聘请河北科技大学吕海军教授开展主题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的集中培训,参训教师60余人。
(四)重视青年教师的培训,夯实学校发展后劲
从新入职青年教师的教学发展及需求出发,推动青年教师从新手走向卓越,组织59名青年教师参加岗前培训并进行高校教师资格认定,组织近两年入职教师参加青年教师网络培训。从教师成长、教与学的理念、教师形象与发音艺术、教学设计、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课程思政、成果导向的教学理念与实践、混合式课堂、教学与科研等9个模块开展为期9天的网络培训,培训学时36学时。
以上各项培训,参训教师合计2300余人次。
四、规范竞赛管理,组织参加教学竞赛
根据《衡水学院教师教学竞赛管理办法(试行)》,完成了对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教师教学竞赛项目的认定工作,其中认定A类竞赛项目11项,其中国家级竞赛项目3项,省级竞赛项目8项;认定B类竞赛项目5项。奖励获奖教师100余人次。
举办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校级选拔赛暨衡水学院第一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大赛评选出特等奖2个推荐参加河北省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现场决赛。最终外国语学院杨金梅、杨婧、王缘缘教师团队荣获河北省首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现场)决赛正高组三等奖,我校教师发展中心荣获优秀组织奖。
组织衡水学院“金课大赛暨青年教师教学创新比赛”决赛,评选出金课大赛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7名,优秀奖35名;青年教师教学创新比赛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教学设计、模拟课堂、微课单项奖各10名;优秀组织奖7个。对获奖教师及单位予以表彰奖励。
组织衡水学院第四届智慧教学大赛,汇总教师智慧教学各项数据,评选出一等奖6名,二等奖12名,三等奖24名,予以表彰。
目前正在积极筹备衡水学院第二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为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推荐参赛队伍。
五、开展精准教学咨询,提供个性化心理服务
(一)提供技术支持,开展各类教学咨询服务
本着打造“价值共同体、情感共同体、学习共同体、成长共同体”的理念,教师发展中心面向全体教师开展教学咨询服务,旨在为教师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教学咨询,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技能、提升教学水平。
本年度,教师发展中心受邀赴各院(部)进行教学指导8次;组织教学专项咨询6次,累积参与教师400余人次。此外,教师发展中心特别重视各级各类教学竞赛的赛前服务、指导工作。对选拔参加“衡水学院金课大赛暨青年教师教学创新比赛”的15名入围选手,开设“名师教学设计工作坊”,请教师发展专家周付安进行专题培训;由我校推荐参加河北省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现场决赛的团队在备赛期间,教师发展中心与参赛团队协同作战,帮助参赛教师完善汇报内容,开展备赛研习营,反复演练现场报告和模拟答辩环节,不断迭代、精心打磨,精益求精。最终取得了正高组三等奖的好成绩。
(二)应对压力挑战,开展教师心理辅导工作
我校教师尤其是大量的青年教师,承受着工作、生活的双重压力和挑战,极易在高压处境下出现心理亚健康状况或心理危机。同时,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身心健康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与行为。因此,我中心一直把建立教师心理健康保障机制纳入教师发展的长远规划。
六、持续打造“一院(部)一品牌”特色项目
以“一院(部)一品牌”教师发展品牌建设活动为抓手,持续打造教师发展品牌,提升教师自身价值,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全面推进我校教师教育教学服务水平。持续跟踪考核各院系品牌活动的建设,推动活动全面开展,并对各品牌的开展和完成情况进行过程考核。
七、优化教师发展资源,提供更多平台服务
教师发展资源建设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建设:
(一)建设教师发展平台课程和资源
教发中心结合本校实际需求,先后五次与超星集团设计与研发部门负责人进行沟通,对购置的教师发展平台“教学资源”栏目的文献内容和分类,以及“在线课程”栏目的内容分类进行沟通、修改。适应本校教师发展需求实际。
(二)开发培训资源,开展专题培训
(三)整理教学资源,建设精品栏目
八、完成日常工作,开展教师发展研究
在总结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后疫情时代”新形势下的教师教学发展研究。《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立项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大数据背景下青年教师发展档案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立项校级课题。同时鼓励全校教师就自身发展开展系列研究,通过研究提高教师发展的理论水平,探索教师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
九、2022年工作计划
围绕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和转型发展工作,本着“重校本”、“重青教”、“育特色”、“育名师”的工作思路,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继续推进“一院部一品牌”教师发展活动,注重适合教师专业、个性发展的特色项目培育。
2、继续开展教师发展特色品牌项目,“专任教师三年培训工程”,注重青年教师培训、培育名师培训。
4、加强校本培训师团队的培养和建设,适时开展适应本校师资实际的校内ISW工作坊,有针对性开展青年教师培训工作。
5、开展适合教师发展的有针对性的主题沙龙项目。
6、组织校内教学创新大赛;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省级各类教学竞赛,注重青年教师培养和教学名师发掘培育。
7、组织日常培训、新入职教师培训,重点放在组织教师参加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一流课程建设等方面的培训,以线上培训为主,聘请校外专家开展高水平校内培训。根据疫情情况,安排教师外出培训。
8、组建教学咨询、心理咨询专家团队,建设线上及线下咨询资源,适时开展教师教学咨询和心理咨询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