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豐子愷一、漸本文選自緣緣堂隨筆。漸原是逐漸變化、緩慢推移的意思。在本文中,作者提出一深富哲理的概念:凡世界上一切事物之理,皆有一漸進的變化原則,在時間的緩慢推移下,以一種極緩慢、難以察知的速度漸漸改變,以致人們往往迷於局部而不能顧及全體。豐子愷認為時間的特質是漸漸消逝,因為漸的作用使人不覺其變遷,人們往往會怵惕人生無常的驟變,卻忽略了漸變,迷失人生的方向。作者並舉諸多事例以說明事物漸進的原理,揭露生命變化的本質。最後指出唯有提高人的悟性,正視漸的本質,不被漸所迷,方能進一步看清生命無常短暫的本質,培養大人格、大人生的境界。豐子愷,原名潤,後改名仁,號子愷。浙江省崇德縣(今嘉興市)人。生於光緒二
2、十四年(西元一八九八年),卒於西元一九七五年,年七十八。子愷童年時期便對美的事物充滿觀賞的興味,而且具有強烈的創作欲望。就讀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時,夏丏尊教國文,李叔同教繪畫與音樂,對其文學與藝術產生了深厚的影響。二十四歲赴日學習繪畫及音樂。返國後歷任春暉中學、浙江大學、重慶國立藝術專科學校等校之教職及上海中國畫院院長。豐子愷是中國漫畫藝術的先驅,他以毛筆為工具,線條樸拙,韻味無窮。其散文隨筆,也大致與繪畫內容相呼應,處處可見其誠摯的愛心及對社會的關懷。著有豐子愷文集、護生畫集、漫畫阿正傳等,並譯有多種日本小說、俄國小說及西洋畫論傳世。使人生圓滑進行的微妙要素,莫如漸;造物主騙人的手段,也莫如
3、漸。在不知不覺之中,天真爛漫的孩子漸漸變成野心勃勃的青年;豪俠的青年漸漸變成冷酷的成人;血氣旺盛的成人漸漸變成頑固的老頭子。因為其變更是漸進的,一年一年地,一月一月地,一日一日地,一時一時地,一分一分地,一秒一秒地漸進,猶如從斜度極緩的長遠的山上走下來,使人不察其遞降的痕跡,不見其各階段的境界,而似乎覺得常在同樣的地位,恆久不變,又無時不有生的意趣與價值,於是人生就被確實肯定,而圓滑進行了。假使人生的進行,不像山陂而像風琴的鍵板,由do忽然移到re,即如昨夜的孩子今朝忽然變成青年;或者像旋律的接離進行地由do忽然跳到mi,即如朝為青年而夕暮忽成老人。人一定要驚訝,感慨,悲傷,或痛感人生的無常
4、,而不樂為人了。故可知人生是由漸維持的。這在女人恐怕尤為必要:歌劇中,舞臺上的如花的少女,就是將來火爐旁邊的老婆子這句話,驟聽使人不能相信,少女也不肯承認,實則現在的老婆子都是由如花的少女漸漸變成的。人之能堪受境遇的變衰,也全靠這漸的助力。巨富的子弟因屢次破產而漸漸蕩盡其家產,變為貧者;貧者只得做傭工,傭工往往變為奴隸,奴隸容易變為無賴,無賴與乞丐相去甚近,乞丐不妨做偷兒這樣的例,在小說中,在實際上,均多得很。因為其變衰是延長為十年二十年而一步一步地漸漸地達到的,在本人不感到什麼強烈的刺激。故雖到了飢寒病苦刑交迫的地步,仍是熙熙然貪戀著目前的生的歡喜。假如一位千金之子忽然變了乞丐或偷兒,這人一
5、定憤不欲生了。這真是大自然的神祕的原則,造物主的微妙的工夫!陰陽潛移,春秋代序以及物類的衰榮生殺,無不暗合於這法則。由萌芽的春漸漸變成綠陰的夏;由凋零的秋漸漸變成枯寂的冬。我們雖已經歷數十寒暑,但在圍爐擁的冬夜仍是難於想像飲冰揮扇的夏日的心情;反之亦然。然而由冬一天一天地,一時一時地,一分一分地,一秒一秒地移向夏,由夏一天一天地,一時一時地,一分一分地,一秒一秒地移向冬,其間實慷慨音康凱,志氣昂揚。山陂山坡。紈褲子弟浮華不知人生甘苦的富家子弟。紈褲,音玩庫,白色細絹製成的褲,乃古代貴族子弟所穿的華麗服裝,後泛稱富貴人家的子弟。無賴品性不良、放蕩撒野的人。刑笞處以鞭打之刑。笞,音吃,古代五刑之一
6、。以竹板或小荊條抽打背部或臀部。熙熙然和樂的樣子。憤不欲生痛憤到極點,不想再活下去。陰陽潛移日夜於無形之中,自然而然的改移轉變。陰陽,借代為晝夜。春秋代序四季循環,時光流逝。衰榮生殺衰敗、興隆、生長、死亡。暗合暗中吻合。圍爐擁衾形容天氣之寒冷。衾,音衾,被子。在沒有顯著的痕跡可尋。晝夜也是如此:傍晚坐在窗下看書,書頁上漸漸地黑起來,倘不斷地看下去,(目力能因了光的漸弱而漸漸加強,)幾乎永遠可以認識書頁上的字跡,即不覺晝之已變為夜。黎明憑窗,不瞬目地注視東天,也不辨自夜向晝的推移的痕跡。兒女漸漸長大起來,在朝夕相見的父母全不覺得,難得見面的遠親就相見不相識了。往年除夕,我們曾在紅蠟燭底下守候水仙
7、花的開放,真是痴態!倘水仙花果真當面開放給我們看,便是大自然的原則的破壞,宇宙的根本的動搖,世界人類的末日臨到了。漸的作用,就是用每步相差極微極緩的方法來隱蔽時間的過去與事物變遷的痕跡,使人誤認其為恆久不變。這真是造物主騙人的一大詭計!這有一件比喻的故事:某農夫每天朝晨抱了犢而跳過一溝,到田裡去工作,夕暮又抱了牠跳過溝回家。每日如此,未嘗間斷。過了一年,犢已漸大,漸重,差不多變成大牛,但農夫全不覺得,仍是抱了牠跳溝。有一天他因事停止了工作,次日再就不能抱了這牛而跳溝了。造物的騙人,使人留連於其每日每時的生的歡喜而不覺其變遷與辛苦,就是用這個方法的。人們每日在抱了日重一日的牛而跳溝,不准停止。自
8、己誤以為是不變的,其實每日在增加其苦勞。我覺得時辰鐘是人生的最好的象徵了。時辰鐘的針,平常一看總覺得是不動的,其實人造物中最常動的無過於時辰鐘的針了。日常生活中的人生也是如此,刻刻覺得我是我,似乎這我永遠不變,實則與時辰鐘的針一樣無常!一息尚存,總覺得我仍是我,我沒有變,還是留連著我的生,可憐受盡漸的欺騙!漸的本質是時間。時間我覺得比空間更為不可思議,猶之時間藝術的音樂比空間藝術的繪畫更為神祕。因為空間姑且不追究它如何廣大或無限,我們總可以把握其一端,認定其一點。時間則全然無從把握,不可挽留,只有過去與未來在渺茫之中不絕地相追逐而已。性質上既已渺茫不可思議,分量上在人生也似乎太多。因為一般人對
9、時間的悟性,似乎只夠支配搭船、乘車的短時間;對於百年的長期間的壽命,他們不能勝任,往往迷於局部而不能顧及全體。試看乘火車的旅客中,常有明達的人,有的寧犧牲暫時的安樂而讓其坐位於弱者,以求心的太平(或博暫時的美譽);有的見眾人爭先下車,而退在後面,或高呼勿要,總有得下去的!大家都要下去的!然而在乘社會或世界的大火車的人生的長期的旅客中,就少有這樣明達之人。所以我覺得百年的壽命,定得太長。像現在的世界上的人,倘定他們搭船乘車的期間的壽命,也許在人類社會上可減少許多兇險殘慘的爭鬥,而與火車中一樣地謙讓、和平,也未可知。憑靠、依靠。瞬目眨眼。渺茫遼遠而不易見。勿要軋別互相推擠。軋,音軋,擁、擠。殘慘殘
10、忍悲慘。然人類中也有幾個能勝任百年的或千古的壽命的人。那是大人格,大人生。他們不為漸所迷,不為造物所欺,而收縮無限的時間並空間於方寸的心中。故佛家能納須彌於芥子。中國古詩人(白居易)說: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英國詩人(Blake)也說:一粒沙裡見世界,一朵花裡見天國;手掌裡盛住無限,一剎那便是永劫。納須彌於芥子佛教用語。佛教認為一切法空,原不相礙,所以芥子雖小,也能無礙地容納須彌山。蝸牛角上爭何事二句白居易對酒五首之二: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隨富隨貧且歡樂,不開口笑是痴人。意思是:縱使功成名就,也只不過是在蝸牛角上的爭奪;縱然富貴百年,也只不過是石火光中的一閃,是多麼的渺
11、小和短暫?凡是知天命者方知道,世上的榮華富貴、勞碌平庸,造化早有安排,是不會為這樣的事情擔心的。所以,不開口笑才是痴人啊!BlakeWilliamBlake(西元一七五七一八二七年)。英國詩人、水彩畫家、版畫家。藝術有獨創性,具有新穎、簡練、表達思想感情率直而有力量的特色。永劫佛教形容不能用年、月、日來計算非常漫長的時間。劫,梵語kalpa音譯劫波的略稱,意為一個極為長久的時間單位。豐子愷說理散文的特色,是從平凡的生活事物中,舉具體的事例,寫出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就是他自己說的最喜小中能見大,還求弦外有餘音。另外,他的散文多為隨筆,在信筆寫來中,又有著簡練雋永的藝術特色;並能以質樸的語言表達
12、率真的感情。在本文中,豐子愷以漸為主題,層層深入,以說明人應如何看待時間,進而思索人在時空中的定位。全文思路的展開,具有迴環往復、反覆論辯的特點。前三段先由人的年歲變化證明漸是維持人生的重要質素,繼之以人的境遇變遷說明漸變的特質,繼而推廣到大自然。為確立漸變的概念,作者多方舉例,多方取譬,反覆說明漸變是人生及宇宙的根本法則,而一切變化都是漸漸進行的。四、五兩段則以農夫抱犢的寓言及時辰鐘的譬喻,說明人生看似不變,其實時時刻刻在改變。然而因為時間的過去與事物的變遷相差極緩極微,往往使人誤認為恆久不變,於是流連於生的歡樂,而無法查覺變遷之苦。論證出一切事物皆會變,若覺得不然,是因為被漸的作用所欺騙。
13、最後說明漸的本質是時間,先以時間與空間作比較,說明時間無從把握、不可挽留的特性;進而以乘車搭船為喻,指出人對時間的悟性差,不能明達,往往迷於局部,能控制短暫的時間卻不能善用長時間的生命,以致造成凶險殘慘的社會問題。解決之道唯有提高世人對時間的悟性,不受漸所迷,不為造物所欺,才能洞察時空的限制,成為勝任千古壽命的大人格、大人生的境界。生命哲理是抽象玄遠的,但豐子愷善用生動的譬喻、具體的事例與寓言故事,將抽象哲理作一生動明白的說明,加上親切平實的筆調,使全文平易可讀。(2.()梵語音譯,佛在世時之大居士()梵語音譯,最長的時間單位()梵語音譯,物物相應之意()佛教基本理論之一,佛教認為一切的生命形
14、態和生活遭遇,都是過去意志行為的果,而過去意志行為則是造成果的因。)(1.()數量極少數量極多稀罕珍貴的人、物()皆形容人生虛幻()皆指富家子弟()皆形容四季循環,時光流逝。)一、單選題()1.下列哪一組詞語,詞義相差最遠?()寥若晨星恆河沙數鳳毛麟角()鏡花水月莊周夢蝶夢幻泡影()千金之子貴胄之子膏粱子弟()春秋代序四季更迭寒來暑往()2.梵語是通行於西元前五世紀的古印度語,東漢時期受到外來佛教文化的影響,漢語中出現許多由梵語音譯來的語彙。下列選項內的字詞,何者不是梵文音譯而來的?()維摩詰()永劫()瑜珈()因果報應(3.()蘇軾洞仙歌。語譯:時間不停的流轉,屈指算算,西風何時再來?無
15、情的時光在暗中把美好的歲月都偷換走了!)()3.漸一文中,由冬一天一天地,一時一時地,一分一分地,一秒一秒地移向夏,由夏一天一天地,一時一時地,一分一分地,一秒一秒地移向冬,其間實在沒有顯著的痕跡可尋。這段文字的意義同於:()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但屈指、西風幾時來,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換()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4.豐子愷在漸一文中認為一般人對於百年的長期間的壽命,他們不能勝任,往往迷於局部而不能顧及全體。句中迷於局部,而不能顧及全體意謂:()時間是不絕地相追逐,不如空間之可把握()人對時間的悟性不夠,只能看到眼前現實,不能思及未來()造物
17、挑水的青年農民看到了。他笑著說:牽羊的時候,不論幾隻,只要用一根繩子繫住帶頭的那一隻,其餘的都跟上來了。父親聽了恍然大悟,同時想起了杜處士的故事。他重畫了一張之後就把那故事講給我們聽。他說從前有個杜處士,珍藏著一幅鬥牛圖,是唐朝名畫家戴嵩的作品。有一天他把畫拿出來掛在門上晒,一個過路的牧童看到了,說畫錯了!畫錯了!杜處士聽了心裡想,一個鄉下小兒竟敢批評起名畫家來了,這還了得,便很不以為然地問錯在哪裡。那牧童說,兩牛相鬥,牛最用力的是兩隻角,尾巴總是緊緊地夾在兩股中間的;畫上的兩隻牛,尾巴都翹了起來,這不是畫錯了嗎?父親在結束故事時感慨地說:看來要畫好畫,不能光憑想像,必須仔細觀察事物,還應該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