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兴国山歌非物质文化遗产兴国山歌非物质文化遗产→MAIGOO百科

兴国山歌历史悠久,相传是秦末兴国上洛山造阿房宫的伐木工所唱的歌。中原客家先民南迁后,其民谣渗透其内,与之融合,不断改造演化,在兴国山区扎根开花。兴国山歌故有"唐时起,宋时兴,唐宋流传到至今"的说法。

相传山歌始于木客(即伐木工人)。《诗经》《小雅·伐木》中曰:"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嘤其鸣关,求其友声"。说明自古伐木者善歌,山歌始于劳动。兴国历代文人对上洛山木客唱山歌的事常有记述。兴国山歌的发端语起兴词"哎呀嘞--"就是伐木工人在劳动中或劳动后伸腰舒气的感叹声。

兴国县创建了全国第一家专业的山歌剧团,其创作的大型山歌剧《山歌情》在京演出产生轰动效应,一举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第四届文华大奖,首届曹禺戏剧文学奖。充满泥土芳香的兴国山歌,登上了艺术最高殿堂。人如潮歌如潮的"重阳山歌节"更成为兴国盛大的文化节日。

2006年5月20日,兴国山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山歌是民歌的一种,其起源应该是远古先民的劳动和生活。兴国山歌的起源,也要追溯到远古的劳动场面。中国最早的民歌集《诗经》里,就有一首《小雅·伐木》,哥中唱道"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嘤其鸣关,求其友声"。表现了远古的伐木者在一片斧头锵铿声中,像鸟儿一样放声唱歌,他们唱歌的目的,是为了在劳动间隙与朋友交流。兴国山歌的起源,就是源于这种伐木的劳动场面。

哎呀嘞--潋江流水波连波,兴国老表爱唱歌;山歌好比山泉水,源源不绝汇成河。遐迩闻名的兴国山歌究竟源于何时何处?过去兴国县一些山歌艺人在他们的唱词中,经常会出现“唐时起来宋时兴,代代传唱元明清”的内容,故过去一些人据此认为兴国山歌起源于唐朝,宋朝开始兴起,历经元朝、明朝、清朝的发展,走向鼎盛。这种认识虽然也不无道理,但其溯源并不准确。

兴国县虽然建县于三国,但当时县治平固和平阳和如今的兴国县之间,并非直接的延续,期间很多间隔,而且管辖范围也相距甚远。兴国地处偏远,唐代以前人烟稀少,唐末五代的和宋元之间因为战争的二次人口大迁徙,人口始繁,故山歌艺人们误以为山歌即发源于唐朝,兴盛于宋代并不奇怪。

《全唐诗》中还记录了另一首木客们的歌谣,题目是“答人”: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这支歌谣显然是木客回答外人好奇询问他们身世时唱的一支歌,如果还原成山歌应该是这样的:哎呀哩唔晓得厓哪当来,树当房子石做枕。一觉歇着忘时日,冬无春来千百年。木客们显然回避着回答自己的身世,因为他们的身世联系着历史的创伤,面对着无数好奇的询问,他们索性用这样一支旷达的山歌搪塞。这二支歌谣是我们可以查考的最早的兴国山歌刍形。从兴国古代木客的记载和《全唐诗》中“太上隐者”留下的二首歌谣,我们可以基本上可以认定兴国山歌起源和客家先民的南迁一样古老,中原汉人迁入兴国上洛山区后,在伐工生涯中创造了这种艺术表达方式,并借兴国这方水土,将这种艺术手段传播至今。兴国的山歌手,历来尊崇木客为祖师,渊源远溯二千多年。木客们后来到哪里去了呢?宋代苏东坡曾经寻访过木客而未获。

明清时期,寻访木客的文人学者就更多了。清代安徽潜山人龚黄来兴国为县令,作《木客吟》诗曰:“父老为余言,时有采木客;年年上洛山,木实延朝夕,……天子今圣明,四方宽征额。传语深山人,可以出无役。”(引自<<兴国同治县志重印本>>490页)龚黄认为木客是因为害怕朝庭的横征暴敛而藏入深山不敢出来,他托乡村父老向他们传话,说如今天下太平啦,木客们可以安心出来,不用再服劳役了。龚县令是用一种怜悯的心态来看待木客的。而另一位文人周一煌的《木客吟》诗则说∶“我将携酒入其山,倾壶弄月当如昨。”(引自<<兴国同治县志重印本>>490页)他则是用一种欣赏的心态来称颂木客的。其实,木客们在唐代为外人所发现后,已经渐渐与后迁来的客家人同化了,清代初年兴国县令张尚瑗曾亲往乡村寻访,他找到一些自称是木客后代的乡民,向他们索取家谱考究,发现他们的家谱里并没有详细的记载,只是以木客后人自居而荣耀而已。直到现代,兴国县西南的永丰乡、隆坪乡一带,还有不少农家自称为“木客人家”。

兴国山歌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生活气息浓郁,有独唱、对唱、“三打铁”、联唱、轮唱等形式和锁歌、盘歌、斗歌、猜花、丢观音、黄鳅咬尾、绣褡裢、藤缠树、树缠藤等种类。就大的表演形式来分,兴国山歌大体有以下几种:山野田间唱和,因情因景因人而异,内容涵盖男欢女爱、生产、生活、时政等方方面面;跳觋,分南河山歌和东河山歌,南河山歌又分情歌和插科打诨的搞笑歌,由觋公、觋婆装扮演唱,东河山歌即祝赞山歌;民俗歌,在庙会、婚丧嫁娶、祝寿、建房、小孩满月等场合演唱,演唱者多为职业歌师;叙事山歌多为群众场合中一问一答、一正一反的对唱山歌,有较强的故事性,常常是围绕某一主题展开,现常被地方政府用为宣传工作的手段;赛歌是一种特殊的形式,即歌手聚会打擂台,考“肚才”,比机敏,高潮迭起,决定胜负后诞生擂主。

山野田间相互唱和的山歌,也称为遥唱体山歌。其基本格式为七言四句体。然而,有的歌手,喜欢在末尾添加一句声韵相同的句子,对前一句起深化补充的作用,凑成五句,俗称"三跌板",这是七言四句体的变异。跳觋是演唱性质的山歌,一般称之为室内山歌。室内山歌主要是叙事山歌,它由歌头、歌腹、歌尾三部分组成,具有典型的凤头、猪肚、豹尾的传统特色。歌头,通常一句或两句比兴句,用于起兴,定韵;歌尾,简短有力的一句话,画龙点睛,揭示主题;而整首歌的核心部分,则是歌腹。歌腹内容可无限制的扩张,少则三五句,多则一两百句,视歌手的"肚才"和故事情节发展需要而定。

不管是遥唱体山歌还是室内山歌,都有一个共同的显著特点:即兴演唱。即情即景,临时编撰,出口成章。因此,兴国山歌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歌手即兴编撰的能力。好的歌手,往往能妙语连珠,收到高潮迭起的效果。

兴国山歌继承了传统的赋、比、兴创作手法,并在长期的演唱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兴国山歌之所以能经久不衰、广为流传,就因为有乡土情、泥巴味,唱的都是老百姓的喜怒哀乐,信手拈来,出口成歌。

兴国山歌所唱的内容十分广泛,旧时除唱男女爱情和劳动生活外,还常唱历史故事、传说新闻等内容,有时即兴编唱,有时长篇叙事,形式多样。解放后,许多以井冈山、赣南根据地革命历史为题材的音乐作品中常以它为素材进行创他,如《红军根据地大合唱》、《井冈山大合唱》等。

兴国山歌是劳动的号子,在田野山林中飘着,在压弯的扁担上颤着,在飞转的纺车上缠着,既激发干劲,又消除疲劳。兴国山歌是生活的镜子,折射生活的多姿多彩,情人传情、斟茶待客、祈吉禳灾、红白好事祝赞都囊括其中。尤其是情歌,运用比兴、暗喻、双关等手法,情趣盎然。

兴国山歌代表曲目有《园中芥菜起了芯》、《绣香包》、《行行都出状元郎》、《赞八仙》等。以它为素材进行创作的音乐作品中有如《红军根据地大合唱》、《井冈山大合唱》等。

THE END
1.喜报:赣州市3部方志作品入选省方志作品典型案例中共赣州市委党史12月3日,江西省地方志研究院在萍乡上栗召开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 会上,江西省地方志研究院宣读了《关于2024年度江西省方志作品典型案例评选结果的通报》,并为方志作品典型案例授牌。赣州市地方志研究室制作推广《赣南:两千年奔流》宣传视频、信丰县史志研究室出版发行《信丰乡镇史话丛书》、上犹县史志研究室《改造提升园http://www.zggzswdsyjs.org.cn/n289/n435/n675/c44732725/content.html
2.我市新发现文物437处新闻中心位于兴国县永丰乡马良村阳岗岭的阳岗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为红沙土质山岗,长约300米,坡度平缓,地表遗物之多,甚为少见。阳岗遗址坡度平缓,东、北两面靠山,西、南两面临水,是先民居住的良好地方,根据陶片纹饰,器物多为手工制作,质松易脆。根据陶窑结构和半穴居遗址分析,该遗址应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周遗址。表明400https://www.newskj.com/news/system/2024/12/02/030720041.shtml
3.赣南日报数字报●兴国县阳岗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 阳岗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位于兴国县永丰乡马良村阳岗岭,东北距羊山约1500米,西南是向东流逝的永丰河,岭下是一条名叫大坑河的小溪。遗址为红沙土质山岗,长约300米,坡度平缓,地表遗物之多,甚为少见。阳岗遗址坡度平缓,东、北两面靠山,西、南两面临水,是先民居住的良好地方,根据陶片https://szb.gnrbs.cn/html/2024-12/05/content_95769_18058409.htm
4.江西历史文化专栏进贤县举办2024栖贤山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江西江西历史文化专栏 | 进贤县举办2024栖贤山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进贤县,栖贤山,江西省,学术研讨会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MC48FU0541A65D.html
5.《兴国县志兴国县县志编纂委员会2001版》简介书评当当华清智鉴图书专营店在线销售正版《兴国县志 兴国县县志编纂委员会 2001版》。最新《兴国县志 兴国县县志编纂委员会 2001版》简介、书评、试读、价格、图片等相关信息,尽在DangDang.com,网购《兴国县志 兴国县县志编纂委员会 2001版》,就上当当华清智鉴图书专营店。http://product.dangdang.com/1898596733.html
6.《兴国县志》与家思我的家乡在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也许是我所在的那个县城名气不够大的原因吧,在河大的图书馆我竟然没有找到有关我们当地的县志,于是只好从网上寻找资料,在为数不多的县志中,我看了公元1987年版的《兴国县志》,这本县志原是清代的蒋叙伦撰写的,经过后人的整理修订,才成了今天看到的版本。 https://www.jianshu.com/p/28aa302efc9e
7.兴国县志12卷黄维桂清康熙22年–红叶山古籍文库方志类书籍~ 560m 355页 兴国县,隶属江西省赣州市~ 猜你喜欢下面这些: 安远县志 8卷首1卷 刘定京 清乾隆 […]https://hongyeshan.com/post/57689.html
8.兴国县志新餐饮店(个体工商户)简介:兴国县志新餐饮店(个体工商户)(曾用名:兴国县江背镇鸿运茶馆)是?家成?于2019年10月14日的个体工商户,属于以从事住宿和餐饮业为主的企业。位于赣州市兴国县,经营者为钟四连,目前处于开业状态。公司人员规模:少于50人,注册资本:1万元人民币。通过企查查大数据分析,兴国县志新餐饮店(个体工商户)共此外还https://www.qichacha.com/firm_7855bea13ae07c4f4a4e279693d94d03.html
9.兴国县旅游景点赣州市兴国县景点, 提供三僚风水文化景区,兴国苏区干部好作风纪念园,潋江书院,兴国大圣寺,覆笥山,宝石仙境风景区,兴国将军公园,中共苏区中央局旧址(兴国),兴国通天岩,兴国革命烈士纪念馆,兴国普惠寺等赣州市兴国县景点,兴国县景点的介绍和资料http://www.tcmap.com.cn/view/index2709.html
10.中国县志大全新志馆藏目录项城县志项城市地方志办公室 项城县志二 清宣统施景舜 项城县志三清宣统施景舜 项城县志一 清宣统施景舜 象山县志象山县志编纂委员会 象山县志象山县志办 象州县志象州县志编纂委员会 象州志 猇亭区志1992-2005宜昌市猇亭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萧山县志萧山县志编纂委员会 http://www.xianzhidaquan.com/article.php?id=1993
11.客家将军县兴国县国民党将军名录军政人物*兴国将军名表* (按县以军衔高低、授衔时间先后,同一军衔按姓氏笔画顺序排列)姓 名 籍 贯 https://www.hakkaonline.com/thread-12289-1-1.html
12.江西省兴国县志.PDF下载华东地区县志下载县志吧上限一般追溯事物在县域内的发端,下限至1985年,有的事物记述至付印时为止按照详今略古的原则,看重记述兴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三、本志釆用记述、志、传、图、表、录等编写,志为主体横排门类,纵写史实,一般不作评论。 四、本志为全面反映兴国县在苏维埃时期及其前后的历史面貌,https://xianzhi8.com/product.php?id=2842
13.兴国县430205)兴国县土地总面积约3 215 km2,位于赣江支流的平江上游;地处亚热带,具有优越的水热条件,年降水量达1 600 mm,年均气温18C,无霜期280 d;素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1]的山水林田湖自然景观特征。据县志记载,兴国县曾是原始森林繁茂、物种丰富、山清水秀的区域;清同治十年,平江两岸青山,航运https://www.fx361.com/tags/0/2/8803b9198c1f0560/1.html
14.兴国红鲤的品种特点简介赣州市政府信息公开兴国红鲤是兴国县特有的民间养殖品种,原产地在兴国县。据赣州府志、兴国县志记载,早在唐朝的高宗咸亨~永淳年间,就有关于红鲤鱼放生饲养的记录,至今已有1330余年的历史。据史料查证,兴国红鲤因为体色鲜红,体侧及腹部泛有金属光泽,所以最初曾叫做“铜环鲤”、“金狮鲤”等名,后来又被称为“兴国的红鲤鱼”,直到https://www.ganzhou.gov.cn/zfxxgk/c101017/201103/72d11c36b367410e8a197e88f08c7884.shtml
15.从王阳明与海瑞赣南施政看明代基层社会治理海瑞的这份奏议显示,其时兴国县的户口正在急剧减少。究其原因,在于赋役繁重,百姓无法承受,不得已而逃离。这是造成当时赣南人口流失的重要因由,也是地方社会治理面临的紧迫问题。在这份奏议中,海瑞以兴国县的实际情形指出了其时邑内百姓所承受之沉重赋役负担。 https://ccrs.ccnu.edu.cn/List/H5Details.aspx?tid=19951
16.[上犹县志]图书价格书籍图片网购评论中国地方志文献.学校考:第38册:乾隆永宁县志、道光信丰县志续编,嘉靖赣州府志,天启赣州府志,民国宁冈县志,同治赣州府志,同治赣县志,乾隆永新县志,乾隆南康县志,同治永新县志,乾隆莲花厅志,同治南康县志,同治安福县志,光绪上犹县志,乾隆崇义县志,顺治赣石城县志,咸丰崇义县续志,乾隆石城县志,道光石城县志,光绪崇义县志https://www.kongfz.com/topic/1900774/
17.江西省县志地名志资料目录PDF电子版下载县志下载文章中心兴国县地名志 1984.pdf 分宜县地名志 1986.pdf 南丰县地名志 1987.pdf 南城县地名志 1984.pdf 南康县地名志 1984.pdf 南昌县地名志 1984.pdf 南昌市地名志 1992.pdf 吉安县地名志 1987.pdf 吉安市地名志 1985.pdf 吉水县地名志 1984.pdf 大余县地名志 1985.pdf 奉新县地名志 1983.pdf 婺源县地名志 1985http://rendezixun.com/news/xiazai/671.html
18.兴国县地标:朱华塔堪舆研究兴国县杨筠松文化研究会据《兴国县志》记载: 土人曾文辿请于西山横石竖塔,補缺障空,太光官曜,乃易世,裂赣于宋,升镇为邑。”朱华宝塔是兴国县风水文化的象征。该塔外圆内方的结构,江西独此一座。1984年确定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历经千年的风吹日晒,朱华塔虽然不复当年的风采,但仍旧可通过其建造布局、细节依稀可辨建造之初的那份http://xgyyswh.com/newslist_77/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