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给大家来一波欢乐的吐槽,一起来说说~那些年,在相亲中都遇到了哪些奇葩!
“相亲约锻炼的,你见过吗?”
▼
那可是周六啊!早上八点!去了之后跟着他跑了五公里!这相亲真的是特别健康了,关键是还省钱呢!
“咱俩好像才是第一次见吧”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龄女青年,一直觉得谈恋爱这种事情急不来,但不想天天被家人唠叨,万般无奈去了一次相亲。
见面后刚了解了双方的名字、星座和工作,接下来男方问:“我比较喜欢儿子,以后咱们生俩儿子你没问题吧?”我:“???咱俩好像刚认识不到十分钟吧!”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一见钟情”?可这“情”来的也太快了点吧!
“你不用很有钱,但不能太掉价”
网上整天黑上海女人“作”,说什么只看钱,但有些男人真是“抠”的过分了!
约会你带我去麦当劳也就算了,只买两个甜筒也就算了,居然还要专门跟我强调“第二个半价”?这哥们儿也是太智障实诚了,第一次见女生怎么能只吃甜筒呢,好歹也得来份汉堡啊!
“不是所有女的都只看钱”
有“抠门”的奇葩,也有“大方”的奇葩。有些男人总是自我感觉良好,都以为自己是“霸道总裁”,一见面就告诉我家里有几个公司、几台豪车、几栋别墅,还一脸阔气的说,“如果我们成了,我那辆X拉力就送你!”请问你把女生当成什么了?
下次再遇到这样的人,应该淡淡的回一句,不好意思,我的X莎拉蒂开得挺好的!
“相亲工作两不误,你赢了”
今年28岁,只相过一次亲,以后再也不去了。
和一个同龄男生聊了一下午,对方言谈举止各个方面都还不错,对我和家人的健康很是关心,结果聊到最后突然递上来一张名片,说建议我给父母买一个XX保险,整个人都不好了......
小编要是这小伙的老板,一定给他发大红包,这种敬业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奇葩女”请你走远点
“你是找对象,还是查罪犯?”
在我人生的第33次相亲中,遇到了一个看上去还算顺眼的女孩,聊了几句她突然说“我见过你身份证照片”,我愣了一下,随口问了句怎么回事,她说“我让xx亲戚查过你了,挺靠谱的,我很满意!”
当时内心千万匹草泥马飞驰而过,这也太吓人了吧,果断再见拉黑!都在吐槽阿拉男同胞,可有些女生也真是“奇葩到家”了,你想做啥,学电视剧吗?!
“公务员真的那么重要吗?”
毕业后在某创业公司搞IT,那天朋友介绍了一个从事互联网的女孩,本以为会有共同语言,结果一听说我是程序员就黑脸,反复说公务员有多么多么好,问我为什么不考公务员......
强忍着听了两个小时“公务员宣讲会”,就此拜拜,再也不见。公务员是挺好的,但程序员招谁惹谁了,怎么就这么“不招人待见”?
“我是来相亲的,不是当知心大哥的”
可能是我人太善良,总是“备胎的命”,就连相亲也无法避免。
远房亲戚介绍了一个女生,长得挺好看,但相亲时一直愁眉苦脸的,问她怎么了,结果这大姐跟我讲了三个小时她和前男友的“凄惨爱情故事”,哭的梨花带雨,不知道的还以为我是个渣男!
你这可不是什么“备胎”,充其量就是个“垃圾桶”啊!
“我可以付账,但不是理所应当”
“相亲女点5000元大餐”的事情,我曾有过差不多的经历。
当时女生点名要求去某中高档餐厅,点了1000多元的菜,当时我月薪才4000多,但为了“面子”没说什么,但从头到尾一直没对我有什么好脸色,仿佛那顿饭是我欠她的!后来她再约我出来,但都被我拒绝了。
部分女生也需要长点心了,在这个男女平等的时代,平等的不止是权利!
“请问你是来买菜的嘛?”
家里人操心孩子的终身大事,我想每个人都可以理解,但你遇到过相亲时对方七大姑八大姨一起上阵的情况吗?
事先没有打过招呼,女孩的爸爸妈妈、三姑六婆全都来了,“一对八”的相亲场面实在是太刺激了,从此对相亲产生了挥之不去的阴影!相亲时带闺蜜朋友的就够讨厌了,“全家出动”真的有些过分了。
相亲被拒,鞋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
小伙子约会穿着“特步”遭人嫌弃,难道这个品牌的鞋子有什么犯忌的地方?“特步”表示,自己应该是躺着中枪了。此事让笔者联想到早些时候哈尔滨有一个小伙子,他开着尼桑跑车与开着奔驰车的朋友一起去相亲,结果女方家人一看,脸色都变青了。因为奔驰与尼桑一起而来,这不是“奔丧”么?于是婚事就这么黄了。这回是尼桑躺着中枪了。
相亲本就没有标准之说,双方眼神之间能否存在交流和依恋,也只有当事人自己清楚。如果没有淡淡的不舍,转眼之间就说再见,这说明两人没对上眼,也就不必强加一个不合适的理由。对于两性相知而言,最重要的是彼此产生的心灵相通与吸引,而不是明察秋毫和以貌取人。姑娘嫌弃“特步”,不能排除只是面子上的说辞,真正的原因恐怕只有这个女孩自己才能说得清。如果这个小伙子各方面都能符合姑娘的审美条件,她也就不会在意“特步”。
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能否找到自己理想的眷属也只有自己清楚。相亲不是面试,但往往比面试更吹毛求疵,因为面试只是双方在工作乃至事业之间寻求一个志同道合的共识,而相亲却是两人能否走进幸福的初步尝试,无需对比,也不可强求。相比于相亲鄙视链中让人不可言喻的一些奇葩条款,新闻中的拒绝理由已经很坦诚了。其实社会就是这样,在物质和需求对等的关系下,演绎出多元化的人格,将其机械化地当作是非题回答,得到的结果自然是仁智并见的。
品位高低不应由她人只言片语的评价来简单论断,“三观”是否主流也并非一双鞋子便能诋毁。还是那个古老的故事,农夫见苗长得不高,下手硬往上拔,反而坏事。感情之事,挫折时总觉得山重水复,但柳暗花明后,便会一笑了之。不必过多地纠结一双鞋子合不合适,错过错的人,才能遇见对的那一个,否则打败自己的便是天真,而不是“无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