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的时候,我们曾经写过一篇《倒闭警告!这两家新势力,挺得过2024年吗?》,当时引起了挺大的反响。
只要把产能爬坡和交付进度不出现重大失误,小米SU7成为爆款基本上是板上钉钉的事。
论知名度的话,百度一点也不比小米和华为差,甚至还要更胜一筹,谁敢说自己上网的时候没用过百度搜索呢?但奇怪的是,承载着百度光环的极越汽车,并没有获得潮水般汹涌的声量,存在感远不及小米和华为。从销售数据上来看,极越汽车是去年12月份正式开始交付的,最初单月交付774台。但到了今年年初,月交付量就下滑到了200台上下,远低于1万辆的预期。
俗话说有因必有果,我们不妨来回过头复盘一下,百度造车出师不利的原因是什么?又需要通过何种方式扭转局面?
简单来说,就是百度把自己累计4年的无人驾驶方案,打上了精良的包装,从内测走向了售卖,百度也成了一汽、福特、长城等诸多车企的供应商。结果谁能想到,看到百度Apollo智驾揽获了那么多客户之后,曾经的“初恋”宝马后悔了,选择了与百度“复合”,重新签署了一个《谅解备忘录》,以理事会成员的身份重新加入了Apollo开放平台。
与此同时,百度智驾的能力,也随着里程的积累和更多客户的加入而愈发强大。根据美国加州车辆管理局公布的《2019年自动驾驶报告》,百度成为了当年MPI(每次接管间隔平均里程数)最长的自动驾驶公司,表现比谷歌旗下的老牌自动驾驶公司Waymo表现还要好。
至此,完全可以说百度在智驾方面,属于天胡开局。
不过接下来,幸运女神就逐渐离百度远去了。
既然百度Apollo智驾成功跑通了B端,那么下一步,就是要把C端打通。
可谁能想到,大多数车企都不吃这一套!
原因是当时恰好是“汽车灵魂论”讨论最激烈的时候,绝大部分车企都想把“灵魂”掌握在自己手中,几乎全行业都在搞自研智驾。
因此,百度L2智驾方案并没有像当初搞L4无人车一样获得大量的合作客户。后来,终于有一家愿意接受百度L2智驾方案的车企了,它就是威马汽车。在百度智驾团队对威马EX6的爆改之后,威马W6诞生了。
除了威马以外,百度L2还接洽过埃安、长城、北汽和岚图等品牌,虽然有一定落地的成果,但都没有达到威马这么深的程度。百度积攒了这么多年经验的智驾技术,在C端落地时却屡屡受挫。此时,命运的岔路口已经摆在了百度面前,造车or不造车?实际上,当时华为也曾面临同样的问题。问界销量不及预期,被理想L系列按在地上摩擦,逼得以余承东为代表的“造车派”是真的想造车,问界的宣传物料曾一度被换上华为的“菊花标”。
但随着任正非一盆冷水浇下来,华为确定了“不造车”的路。如今,问界已经成长为月销3万辆,在销量上能力压理想的存在,华为与其他车企的合作也在快速推进。回过头来看看,当初任老板坚决不造车,真的是个英明的决定。面对同样的问题和困境,百度做出了与华为截然不同的选择——造车。
小米和华为,一个造车一个不造车,二者都能在车圈混得风生水起。说明造车与不造车,本身并无对错之分,只是各有取舍罢了。
不造车,可以以供应商的身份与更多车企广交朋友,但代价是灵魂始终是不完整的。造车,可以把灵魂真正掌握在自己手中,但也不可不免的会让曾经的车企合作伙伴变为敌人。这也是为什么,与华为合作的车企不能容忍华为造车。所以,百度选择造车之后,与其他车企的智驾合作放缓,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好在,接触过威马这个“坑队友”之后,百度在造车这件事上吃一堑长一智,选了一个特别靠谱的合作伙伴——素有“中国汽车黄埔军校”之称的吉利。
2021年3月,百度和吉利注册了合资公司集度汽车,其中百度持股55%,吉利持股45%。显然,此时集度汽车的主导权掌握在百度手中。在百度老板李彦宏的安排下,前摩拜单车创始人兼CTO夏一平,被任命为集度汽车CEO。
有一说一,元宇宙发布会这想法确实新颖,但这穿模的建模质量、呆滞的人物动态和表情、诡异的现场色调与道具陈设,着实是有些让人不忍直视啊!也难怪当时有不少媒体同行在看过发布会之后都在吐槽:这叫“动画片造车”。
这条新规,在当时卡了不少打算依靠代工模式实现造车的科技公司,百度就是其中之一。同样,小米也因为资质问题陷入风波。又一次,两家科技巨头在造车上危机上走到了岔路口,小米和百度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小米选择了进一步,毅然决然的花重金自建工厂,拿到生产资质。而百度选择了退一步,直接将已经打好一半地基的集度汽车彻底推翻,重新和吉利成立了一家叫“极越汽车”的合资公司。
虽说极越在起步宣传阶段栽了一些跟头,但这并不是极越01没有像小米SU7一样开局爆火的唯一理由,产品本身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评判指标。
先来说说极越01的亮点。首先,极越01这款车的乘坐和驾驶体验是相对不错的,或许是因为它和极氪一样,都是出自SEA浩瀚平台的作品,极越01开起来质感有些许极氪的味道在里面,相比极氪001而言调教更软,更偏舒适一些。
智驾方面,根据试过这个功能的公社郝人结合我认识的媒体朋友反映,极越的智驾水平是不输以小鹏、华为为首的头部企业的,毕竟论智驾资历,百度确实是国内最老牌的。
更关键的是,极越的城市领航辅助驾驶,是基于不含激光雷达的纯视觉系统做出来的,跟特斯拉FSD的一样。而且百度自己就是高精地图厂商,所以极越的城市领航辅助功能可覆盖范围相当大,条件仅需满足道路内有两条车道即可。
说完了这些亮点,再来说说一些槽点。
比如极越01的挂挡方式非常特殊,不是传统档杆,不是怀挡,而是用中控屏来挂挡。正常坐姿下,中控屏距离人较远,导致每次挂挡都需要把身子往前探,摸到中控屏的特定点位才行,比较麻烦。为了防误触,点一下也是不够的,比如P挡就经常需要点近1秒才能挂上。
在宣传上过度拉高预期,很可能让用户在实际体验后产生较大的心里落差感。相比之下,小米SU7在细节设计方面就没有过度追求科技感,半隐藏式门把手、物理按键等等“返祖”设计,反而成了颇受好评的加分项。于是,就牵扯到了极越01用户画像定位模糊的问题。从极越01的各种科技配置,赋予了其潮玩属性来看,极越的主打用户是年轻“科技极客”群体的。但作为一款SUV,极越01又显得有些过于稳重了,不如轿车或跑车那么酷。所以,我倒是挺期待即将发布的极越07这款轿车的,希望极越能借此机会将极越01暴露出的短板补齐。
说了这么多,这里再简单梳理一下百度造车的全过程。
百度作为最早一批国内搞自动驾驶的先锋军,经验与实力是毋庸置疑的。两次命运的抉择,百度选择了与小米和华为截然不同的路,但很不幸的是,在发展过程中运气实在是有些糟糕。L4无人车C端落地受限,L2智驾方案又进了威马的坑,无奈选择造车之后,又被代工资质卡了脖子,使得极越不能吃到百度的直接流量加持红利。极越上市不久,又赶上了一波新能源大降价,极越无奈只能被迫跟进价格战。同时,宣传端把用户预期拉得过高,也会让产品本身难以支撑。
诚然,虽然未来无限宽广美好,但实现的过程往往要经历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将眼前的路看清楚,才能将命运真正掌握在自己手中。至于过去那些倒霉的“黑历史”,Letitgo!
ECAD模型
百度是拥有强大互联网基础的领先AI公司。是全球为数不多的提供AI芯片、软件架构和应用程序等全栈AI技术的公司之一,被国际机构评为全球四大AI公司之一。百度以“用科技让复杂的世界更简单”为使命,坚持技术创新,致力于“成为最懂用户,并能帮助人们成长的全球顶级高科技公司”。
百度是拥有强大互联网基础的领先AI公司。是全球为数不多的提供AI芯片、软件架构和应用程序等全栈AI技术的公司之一,被国际机构评为全球四大AI公司之一。百度以“用科技让复杂的世界更简单”为使命,坚持技术创新,致力于“成为最懂用户,并能帮助人们成长的全球顶级高科技公司”。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