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山东人对体制的偏爱。稳定、社会地位高、光宗耀祖是山东给体制人的标签。最理想状态:女儿成为教师,嫁个公务员,生两个孩子,女儿再当老师,儿子再当公务员,无限循环下去……
表面如此,实际上,体制内婚配还真没这么简单明了,鄙视链相当明显。
1、县直机关看不上乡镇的。很多县直机关工作的人不愿找乡镇工作人员,理由很官方:男嫌女照顾家不方便,女嫌男太忙碌顾不上家。事实上,是城里人看不起乡下人,资源拥有者不愿匹配无资源者。
2、体制内的父母看不上做生意的父母。
大山、小鱼双双体制内。大山县直机关工作人员,小鱼乡镇工作人员。男方父母当地小富豪,生意做的好,又赶上折迁得十余套房子,女方父母体制内,一个老师一个公务员。两人谈婚论嫁时,遇到了“上海严公子”似的彩礼风波,女方父母提出过户一套房子给小鱼作为聘礼之一。原因很简单,大山找上小鱼,你们高攀。最后不欢而散,分道扬镳。
小荣与省内异市女友谈三年,小荣父母带礼去女方家,女方回礼:杂粮。小荣父母不大满意,但还对外说:人家条件比咱好,咱就做个小买卖,人家都教师退休。对于回礼,表示理解。此后不久,二人就砸了。
3、领导子女互相看不上。强强联合,不一定是好事。A局女儿与B局儿子,年龄相仿,很多人撮合,人家笑而拒绝,在一起那么多年了,谁不知道谁。A局女儿找了平民男,长相优学历优工作优,靠岳父支持扶摇直上,B局儿子找了当地富商女儿(体制内工作),肤白貌美大长腿。
4、体制男市场竞争力优于体制女。单位来个小青年,只要他容貌中等,表现中等,明里暗里打听的人一大堆。来个小姑娘,除非容貌出众,否则无人问津。
5、有背景的看不上无背景的。C局长女儿与男Y婚房都装好了,又闹掰了。分手后,男X火速猛追,现在都俩娃了。奇葩之处:男Y与男X是同单位同事。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