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商务厅新闻发布会2024年江西—粤港澳大湾区经贸活动周新闻通气会

2024年江西—粤港澳大湾区经贸活动周新闻通气会

8月23日上午,省商务厅、省政府新闻办联合召开2024年江西—粤港澳大湾区经贸活动周新闻通气会。以下是新闻通气会实录。

下面,先请犹厅长作介绍。

犹:女士们、先生们,新闻媒体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一、江西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成效显著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是江西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主要目的地,也是江西走向世界的重要桥梁。特别是进入新时代,江西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更加深入对接和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从同饮东江水、共行京九路,到今日插上高铁的翅膀,江西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步伐也如高铁一般实现了加速度。

二是人缘相亲,“后花园”作用更加突出。江西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发祥地和客家民系形成的摇篮,与大湾区在文化上同根同源、文脉相连。据统计,在广东务工的江西人超过230万,占广东外来人口7.8%,赣商企业超5万家。独特的地缘、人缘关系,助推江西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食品、淡水供应地和旅游休闲“后花园”。作为全国第二个全域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的省份,提供了港澳超6成的食盐和1/4以上的新鲜蔬菜、生猪、淡水鱼等重要生活必需品,主要水源东江发源于江西三百山。地理相邻,文化、历史和自然景观上也有着独特的交融,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旅游和探索机会。越来越多的粤港澳大湾区居民来到江西旅游观光,香港和广东成为江西旅游最大的入境旅游和国内客源市场。

三是贸易相通,经贸往来愈加紧密。江西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腹地,拥有优质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制造业基础,超20%的江西制造出口香港,香港成为江西第一大单体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场。今年1-7月,江西与香港的贸易总额353.3亿元、增长47.2%,香港成为江西仅次于东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单体贸易伙伴。其中,对港出口346.3亿元、增长46%,香港成为超过东盟、欧盟的我省最大出口市场。

四是产业相链,合作空间不断拓展。江西正大力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全力做强做大电子信息、有色金属、装备制造、新能源、石化化工、建材、钢铁、航空、食品、纺织服装、医药、现代家具12条重点产业链条,着力打造电子信息、铜基新材料、锂电和光伏新能源、钨和稀土金属新材料、航空、炼化一体化和化工新材料6个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强的先进制造业集群。而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先进的科技、雄厚的资本和广阔的市场,这种优势互补为两地之间的产业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当前江西约1/3的国内投资来自广东,超80%的外资来自港澳,今年1-7月,广东企业在赣投资1981.2亿元。同时,江西加快赴港澳投资步伐,超20%的江西境外公司扎根港澳,截至目前,江西累计在港澳投资设立了220家企业。

二、2024年江西—粤港澳大湾区经贸活动周总体安排

江西省委、省政府定于9月1日-4日在深圳、香港、澳门举办2024年江西—粤港澳大湾区经贸活动周。这是我省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的务实举措,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实践。本次活动以“融入大湾区,‘赣’出新精彩”为主题,由江西省人民政府主办,江西省商务厅牵头、省有关部门和各设区市具体承办。整体活动做到“三个突出”:

一是突出重点产业。围绕对接大湾区优势产业,宣传推介我省重点产业以及文旅、农业等特色资源,采取省市联动的方式,举办“1+6”系列活动,1场主题活动就是江西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经贸合作推介会,这是本届活动周的重头戏,将于9月2日上午在深圳五洲宾馆五洲厅举办。6场招商引才专题活动分别是江西省电子信息产业投资合作对接会、江西省农业产业化招商推介会、江西省与港澳台重点客商合作交流会、江西省与粤港澳大湾区高层次人才恳谈会、江西省与粤港澳大湾区现代金融合作对接会、“江西风景独好”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旅游推介会系列活动。此外,各设区市还将利用活动周平台举办系列专题推介活动,推动达成一批重要合作成果。

二是突出项目对接。今年以来,各地组织招商小分队赴大湾区开展项目对接,截至目前,达成意向合作项目70余个,其中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等“1269”产业项目占比超90%,届时,我们将选择部分成熟的重点项目在主题推介会上现场签约。活动期间,还将密集组织“一对一”对接活动,走访一批与我省有深度合作关系的重点企业、商协会机构,会见一批大湾区赣商赣才代表,推动一批重点合作项目和合作事项落实落地。

雷志刚:谢谢犹厅长!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举手,并通报一下所在新闻机构。好,开始。

1.新华社:对接融入大湾区是江西重要的战略方向,请问江西下一步在更好地融入湾区方面还有哪些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时指出,江西要充分利用毗邻长珠闽的区位优势,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对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近年来,江西与粤港澳大湾区交流合作日益密切,特别是2021年底赣深高铁开通以后,时空距离更加接近,江西融湾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老区”对接“湾区”更加便捷。下一步,着重从三个方面加强合作。

一、持续推进“双招双引”。大湾区作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历来是江西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主要目的地。从近年来我省与大湾区签约项目情况看,无论是项目数还是投资额,两者占全省的比重呈逐年递增趋势,这与我省持续在粤港澳大湾区举办经贸合作活动、开展“双招双引”密不可分。我们将充分发挥大湾区的内陆腹地和“后花园”作用,重点瞄准大湾区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聚焦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开展产业链目标化清单化精准招商,大力承接大湾区项目转移;我们将大力开展“湾才入赣”行动,把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有机结合起来,通过项目引进带动人才和技术流入,通过人才引进促进项目落地;我们还将组建懂产业、懂政策、懂法律、懂外语、懂商务谈判的专业化招商队伍,在大湾区常态化开展对接、敲门招商,力争在引进重点项目方面实现新突破。

二、持续推进金融合作。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之一,深圳是全国金融中心城市之一。近年来,江西加速拥抱大湾区“资本蓝海”,省内企业借助资本迅速做大做强。去年,我省聚力整合资源、集成要素,打造了产业投资大平台,设立了江西省现代产业引导基金,目前,参与设立的产业基金近50支,规模近3000亿元,实现了各区域、各阶段全覆盖。我们将充分发挥产业引导基金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强与大湾区头部基金机构合作,积极对接参与我省的基金管理和运作,精准扶持我省重点产业发展和重大项目引进,通过以投促引方式,推进更多的基金募投大项目好项目落地江西,为加快构建具有江西特色和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提供资本动能。

三、持续推进共建共享。我省与大湾区在基础设施、产业协作、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加强共建共享,实现了互利共赢。我们将持续加强政府与政府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推进双方合作扩面、增量、提质,力争在开放平台、优势产业、科技创新、会展商贸、文化旅游、现代金融、医疗康养、人才交流等方面,实现多层次、宽领域的无缝对接。我们将持续推进省内国家级开发区与广东省开发区结对共建,重点提升已实现共建的赣州经开区与广州经开区、龙南经开区与增城经开区、赣州高新区与深圳高新区等结对共建水平,力争在项目承接、产业协同、人才交流等方面取得新成效。我们将持续建设一批“科创飞地”“区中园”,加快建设深赣协作共建产业合作园区和深寻支援合作产业园,筹划建设吉安(东莞)“飞地园区”、赣江新区香港未来产业园,打造“经济飞地+人才飞地”,构建“研发在沿海、生产在省内”的开发区合作新机制。

基于以上三个方面,此次大湾区经贸活动周,我们除安排了江西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经贸合作推介会主题推介外,还安排了电子信息产业、农业产业化、高层次人才、文化旅游等6场专题活动,目的就是要推进我省与大湾区的全方位合作。我们相信,经过双方的持续推进和交流,“老区”必将加速融入“湾区”,取得更大实效!

2.中新社: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着力建设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请问江西省科技厅在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合作上有哪些工作举措和具体成效,下一步将从哪些方面深入推进两地创新联动?

江西省科技厅郑重承诺,一定为大湾区人才来赣提供最优服务。衷心期待也希望大湾区更多高层次人才与江西结成“发展合伙人”“奋斗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赞誉江西“庐山天下悠、三清天下秀、龙虎天下绝”。我想,大湾区人才来江西创新创业,不仅能享受到优美的生态环境,一个蓬勃发展、绿色崛起的江西,一定是大湾区人才干事创业的良好平台和发展热土。

3.江西卫视:江西的电子信息产业这些年保持强劲发展,是首个破万亿产业,也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领域。VR产业的发展势头也不减。能不能介绍下这两大产业领域在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过程中的主要做法和亮点成效?

一是积极开展产业对口合作。按照“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原则,赣粤两省频频携手,去年还联合印发了深圳市与赣州市、东莞市与吉安市对口合作实施方案,在电子信息产业、VR及其他重点领域,推动我省重点城市与大湾区城市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以我们的赣州市为例,截至2024年上半年,赣州电子信息规上企业700余家,其中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企业近80%,涵盖“芯、屏、器、核、端”各类生产制造企业,对口合作红利正在加速释放。

二是积极搭建产业对接平台。我们不断开展针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投资合作、产业招商推介等系列活动。去年,在深圳举办江西省与粤港澳大湾区电子信息产业投资合作对接会,现场签约项目36项。在南昌举办2023中国(中部)工业博览会,邀请400余家海内外制造业企业参展,其中粤港澳大湾区参展企业近200家。

三是积极推进合作项目建设。在江西,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引进项目都在推进建设。像九江市引进的省外2000万元以上项目的近30%来自于粤港澳大湾区,主要集中在电子电器、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南昌市签约了华为VR/AR软件中心等VR项目。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推进粤港澳在赣在建电子信息产业合作项目200余项、投资完成率近70%;今年上半年合作项目100余项、投资完成率超80%。

后续,我们将在产业推介招商、企业项目建设、供需平台对接、经贸交流合作等方面,继续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对接合作,希望两地在电子信息、VR等更多领域、更深层次、更高频率地交流互动,推动双方产业互促、合作共赢、共谋发展。

4.深圳卫视:请介绍一下2024江西文化和旅游(粤港澳大湾区)宣传月活动总体情况及特色亮点?

刘昌兵:近年来,借助粤港澳大湾区经贸活动周,江西省文旅系统组织实施了“江西风景独好”系列主题宣传推介活动,取得了较好反响,形成了良好口碑和知名度。从今年起,我们将每年开展江西文化和旅游(港澳)宣传月活动,以“热点策划+专场推介+融媒体投放+同业引客互送”等多元化营销模式,展示与传播江西独特的文旅资源,整合推广优质文旅产品和优惠政策措施,构建赣港澳文化和旅游常态化交流合作机制。今年的宣传月活动主要有三个方面特点:

一是三城联动,优惠多多。经贸活动周期间,江西省文旅厅将在香港、澳门分别举办“江西风景独好”文旅推介会,正式启动“江西风景独好”宣传月活动。同时,联合吉安市人民政府以主推介和系列配套活动的“1+N”形式举办“如画江西风景独好”走进粤港澳大湾区(深圳)文化和旅游宣传推广活动。我们统筹全省文旅系统给港澳游客带来了专属“优惠大礼包”。其中,既有省本级的“龙行龘龘乐游江西”惠民福利,也有江西110家景区的近140条优惠政策和17家五星级饭店的33个优惠套餐,让港澳同胞感受江西文旅的满满诚意。

三是搭建平台,力争实效。活动期间,江西省文旅厅将组团前往香港、澳门地区的官方文旅部门、头部文旅企业及传媒机构进行走访,举办赣港澳文旅企业对接会,进一步深化江西与大湾区文旅产业合作。我们还将与港澳头部旅行商联动,在香港和澳门两地遴选位置优越的门店设立江西文旅宣传推广中心,集中推介并售卖江西重点旅行社的优质旅游产品线路。其中,香港采取“1+11”的模式,即设置1个江西文旅香港宣传推广中心,遴选11家香港本土优质旅行社对接江西11个设区市的重点旅行社的优质文旅线路及产品进行为期1个月的线下售卖推介。在澳门采取“1+2”的模式,即设置1个江西文旅澳门宣传推广中心,遴选2家澳门旅行社对接江西重点旅行社产品线下推广,力求“引客入赣”取得新成效。

5.凤凰网:九江具有区位交通、产业基础、文旅资源等独特优势,请问九江市将如何发挥这些自身优势条件,更好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

陈水连:九江是江西省北大门,位于千里京九和万里长江的十字交汇点,联通东西、承接南北、通江达海,区位条件优越,形成了门类齐全、基础牢固的产业体系,九江现有全国领先的绿色智能炼化工厂、全球最大的有机硅单体企业、全球最大的纤维素纤维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电解液生产企业。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亲临九江,赋予九江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长江国际旅游带上的璀璨明珠的战略定位,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扣打造区域制造业中心、区域文旅中心、区域航运中心的实践路径,主动对接和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增强对资金、技术、人才等的吸引力,努力构建体现九江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二是做美旅游打卡地。九江有庐山、长江、鄱阳湖等世界级的旅游名片,有400多个景区景点,5A级2个,4A级31个,十分欢迎大湾区及世界各地的朋友前来九江旅游打卡,感受九江优美的自然环境、厚重的人文历史、蓬勃的发展激情。目前,九江围绕唱响“庐山天下悠”品牌,正在积极打造成为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上的璀璨明珠,非常需要一批文旅、文创等企业落户。

三是做大港口航运城。九江拥有152公里长江岸线,是江西唯一通江达海城市,2023年九江港货物吞吐量全球第33位。非常期待航运物流、船代货代、金融保险来九江合作共赢,助力吸引国际航运资源,一起共同打造区域航运中心。

6.江西日报:赣州市在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特别是2022年5月,国家明确赣州市与深圳市建立对口合作以来,在赣深经贸合作方面有哪些经验做法及成效,下一步有什么推进举措?

邹治宇: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近年来,赣州市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决策部署,深入实施“三大战略、八大行动”,举全市之力加速融湾,合作成果丰硕。特别是国家明确深赣对口合作以来,两地合作成效有目共睹、融湾步伐提档加速,可以概括为三个“得益于”:

一是得益于顶层设计、机制健全。我们着力推动政策“融湾”。国务院明确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深度参与大湾区建设,国家发改委出台《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工作方案》,深赣对口合作上升为国家战略;广东、江西两省政府联合制定深赣对口合作方案,出台《支持赣州市与深圳市深化对口合作加快赣州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两地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赣州18个县(市、区)、赣州经开区、赣州蓉江新区及56个市直单位与深圳有关地方和单位签订合作协议,一系列支持政策和机制联动叠加,赣州融湾后劲日益充盈。

二是得益于开放合作、共建共享。我们着力推动设施“融湾”。大力推动赣深高铁建成通车,赣州融入大湾区“2小时经济圈”。深赣合作产业园达成共识,深赣港产城一体化合作区、深圳科技园赣州园区、深圳国际食品谷赣州产业园、赣州低空经济产业园、深圳精品展销中心等一批合作平台加速建设。尤其是今年,赣州和深圳、珠海组成城市群,共同入选“2024年国家综合枢纽补链强链支持城市”,将进一步推动深赣两地综合货运枢纽体系建设,辐射带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是得益于产业协作、联动发展。我们着力推动产业“融湾”,坚持优势互补、协作共赢的原则,常态化开展“粤企入赣”活动。精准绘制大湾区目标企业图谱,开展目标化、精准化招商。近三年我们重点调度的工业项目中,来自大湾区的项目达到232个,总投资超千亿元,富联精密、格力电器、道氏技术、欣旺达等一批龙头企业先后入驻。赣州四分之一的规上企业与大湾区形成产业配套,其中近六成与深圳产业配套,年供货额超700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用好“老区+湾区”政策叠加利好,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努力打造新时代合作典范:

一是坚持战略协同互促。以项目合作为载体,推动新时代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与粤港澳大湾区、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等战略协同互促,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双方比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胜势。

二是加快共建合作园区。推动深赣协作共建产业合作园区,建强用好深赣港产城一体化合作区、赣州市粤港澳大湾区人才科创飞地、深圳国际食品谷赣州产业园等一批高质量合作平台,打造“特区带动老区、老区支持特区”跨省跨区域合作新模式。

三是大力推动产业衔接。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经贸周活动等平台,推动赣州“7510”行动计划主导产业与深圳市网络与通信、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新材料、生物医药、大健康等“20+8”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发展有机衔接,实现互利共赢。

四是持续提升营商环境。坚持“大湾区能做的,我们也要能做到”理念,推动政务服务与深圳同频同步,学习借鉴大湾区改革创新经验,打响“干就赣好”营商环境品牌,努力提供与大湾区“无差别”办事体验。

“栽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赣州与大湾区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商缘相连,欢迎广大朋友到赣州投资兴业,共享发展机遇、共创美好未来。

THE END
1.黄岐半岛黄岐镇位于连江县东北部沿海突出部,处于黄岐半岛的中心地带,东面与苔录镇相连,西面与安凯乡相接,南面与马祖列岛隔海相 黄岐镇与马祖两岸地缘相近、人缘相亲、语言相同,自古有"里山"与"外山"相称,历史上,两岸同属于连江县管辖。与黄岐镇仅一水之隔的马祖列岛,主要有南竿、北竿、高登3个大岛屿及一些小岛屿组成。https://www.meipian.cn/gf0mx0o
2.交汇地带,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云南位于中国南部,地处“一带一路”交汇地带,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商缘相通、文缘相融。 A. 正确 B. 错误 题目标签:一路国家中国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如何制作自己的在线小题库 > 手机使用 分享 反馈 收藏 举报 参考答案: B 复制 纠错https://www.shuashuati.com/ti/dbeb710134cb4600b17de3d98ed6ae7d.html
3.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是什么意思具体意思如下:1、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是一句成语,用来形容两个地区或国家之间地理位置接近、人民关系友好,彼此之间互相交往和合作的情况。2、"地缘"指的是地理位置相近,两个地区或国家在地理上距离较近,共享一些相似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3、"人缘"指的是人民之间的关系,两个地区或国家的人民之间有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635923107082184524.html
4.从“地缘相近”到“人缘相亲”——京冀干部双向挂职助推协同发展记者采访发现,无论是率先突破的产业、交通、生态三大领域,还是全方位高度协同的远期目标,京冀历史上规模最大、层次最全的干部双向挂职将让两地从“地缘相近”走向“人缘相亲”,“人的协同”将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成效:200名干部交出沉甸甸的成绩单 https://news.cctv.com/2016/12/26/ARTIT5Uh6HOrz0L3vcUoRKtz161226.shtml
5.安徽一个最像江苏的地方异地交流实训,让两地的心理距离越拉越近。无论是率先突破的产业,还是正在串起的交通,抑或是全方位高度协同的远期目标,人才交流都让两地从“地缘相近”走向“人缘相亲”。 金牛湖新区。天长市委宣传部供图 目前,天长正大手笔建设金牛湖新区,已经成功招引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分校落户并正式招生启用,除了两地人才交流、就医互https://new.qq.com/omn/20220324/20220324A04ODH00.html
6.姚亚平:赣台两地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江来自江西日报【姚亚平:赣台两地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江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姚亚平说,江西是距台湾最近的内陆省份,赣台两地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联。目前,生活在台湾的江西籍乡亲有50多万人,在江西的台属有100多万人。两岸媒体要通过创新谋发展,通过合作求共赢。 https://weibo.com/1991123083/AefRyvpBW?type=repost
7.京津冀历史文化纵贯线(上)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无论从地理格局,还是文化脉络,京津冀的一体性是行政区划不能分割的。这句话不假,要是换到60年前,北京、天津也就是面积不到2000平方米的城市,其余都是河北的,虽然现在北京、河北分别有1.68万和1.2万平方公里,其实绝大部分都是原来河北的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510/22/32719017_55806564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