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务工人员是推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民生进步的重要力量。维护好、保障好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是全社会共同关心的民生大事。
2013年1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济南市外来务工人员综合服务中心视察,就做好外来务工人员服务保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这些年来,这座城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在实践中完善、在完善中提升,外来务工人员的服务体系、政策体系、组织体系和权益维护体系不断健全完善。
如今,济南市外来务工人员约210.3万,比十年前增加60.3万、增长40.2%。其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6.9%,比十年前提高10.1个百分点,成为强省会建设的重要力量。
来自天南海北的外来务工人员,怀揣着事业成功的梦想、美好生活的憧憬来到济南——进了济南门,就是济南人。这座城市靠什么让他们慕名而来并且笃定一生
“一揽子体系”,让“新济南人”真正融入
外来务工人员只要来到这座城市,就是其中的一分子。如何让“新济南人”真正融入需要“一揽子体系”!
“让外来务工人员能够找到党组织”——
从2014年8月,济南成立全国首个农民工党工委,到目前遍地开花的181个农民工党支部,全市逐步建立起无缝对接、闭环管理、跟进服务的流动党员管理模式,基本实现农民工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今年还成立了市建筑工程、市家政服务、市交通运输三个行业农民工党委,形成了市农民工党工委抓总、行业党组织牵头、用人单位党组织主抓、街道社区党组织托底、农村党组织配合的覆盖全市农民工党员的工作格局。
“保障权益和改善就业环境”——
济南累计制定出台120余项具体政策,涉及子女教育、户口迁移、社会保险、住宿保障等方面,制定农民工服务标准49项。在全市15个区县(功能区)、146个街道(镇)、5229个社区(村)和260个行业企业建立农民工服务中心,实现服务全覆盖。建设全国首个农民工网上服务平台,线上线下一体全时联动,为网上咨询、维权、办事提供便捷服务。今年11月16日,济南印发《济南市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提升九大行动实施方案》,对做好服务保障工作提出了明确目标和要求。
“一揽子体系”的健全完善,让外来务工人员有了强烈的归属感和安全感,真切感受到“进了济南门,就是济南人”。
“想你所想”,让“新济南人”平稳融入
外来务工人员来到一座新的城市,最关心的问题是就业、薪酬、子女入学、安家等现实问题。只有真正解决这些现实问题,“有活干、有保障、有房住”才能让他们平稳融入。
“有工作才有动力融入城市”——
顺应网络时代发展,紧扣农民工就业和生活需求,济南建设全国首个农民工网上服务平台,打造“海右灵活用工综合服务平台”,引入“小优快工”“招蓝天下”“齐鲁零工”“蟹壳零工”“政和科技”等市场主体,提供“供需撮合、技能培训、合同签订、工资结算、意外伤害、保险缴纳、权益维护”等全链条服务,线上线下累计服务农民工260余万人次。近年来,济南累计培训农民工24万人次,举办“春风行动”等农民工专场招聘会3000余场,提供就业岗位87万个。
“解决子女上学才能放心融入城市”——
目前,济南为10.18万农民工随迁子女办理入学,实现“全纳平等,应上尽上”。各区县在坚持学区制办学、“双零择”及符合“三证”条件的基础上,优化招生方案,细化赋分办法,及时发布招生通告,确保有空余学位的公办学校全部面向随迁子女招生,确保符合入学条件的随迁子女能够全部按时入学。
“住有所居才能安然融入”——
济南市自2012年起就将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公租房保障范围,给予特殊困难群体租金减免等政策,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安居。全市保障外地来济家庭租赁住房补贴60546户,享受公租房7000余户。
将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保障性租赁住房保障范围。针对公租房房源不足、现有房源仅能“保急需、保低保、保困难群体”的实际,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小户型、低租金的市场化租赁房源。今年以来,已筹集房源3.49万套(间),全部竣工后将成为持续满足外来务工人员居住需求的重要资源。
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关心的工资问题,济南创新“一站式维权”模式,在各部门共同努力下,妥善完成涉及6.01万农民工、19.11亿元的欠薪追讨。
“感受到一座城的暖”,让“新济南人”安心融入
城市的实力和活力,是吸引外来务工人员前来打拼的“招牌”;城市的温暖和包容,是让外来务工人员心甘情愿留下来、融进来的“底牌”。
聊城临清的外来务工人员张海燕,2011年来到济南入职超意兴餐饮有限公司。“济南是一座很有温度的城市。在这12年里,从一个背着行李袋兜里揣着几百块钱的小姑娘,到现在在济南买了房安了家,我在这里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张海燕说。
2022年,张海燕被选为党的二十大代表。“作为来自基层一线的农民工代表,有幸承载着济南210万外来建设者的厚望,参加了这次盛会。这对我和公司来说,既是一个巨大的惊喜,也是一份无上的荣誉,更承载了无限的责任。”回忆起参加盛会的情景,张海燕至今仍然很激动。“我身边很多人都是和我一样的外来务工人员,他们来到济南、留在济南,就是因为这个城市的包容,没有异乡人的感觉。”
全国优秀农民工、山东智邦文物保护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胡正春,1981年从桓台县一个小乡村背着被子来济南打工。在这40多年里,他见证和参与了这座城市的快速发展,亲历了对外来务工人员融入城市提供服务的显著变化。“近年来,济南市不断完善服务政策,创新关爱举措,让我们感受到了‘济南的温度’。特别是子女入学、城市购房、融入社区等服务,让外来务工人员感受到了真正的温暖,对济南有了归属感,最终顺利融入成为‘济南新市民’。”胡正春说。
说起外来务工人员就业,一定要提一下阳光大姐。近十年,阳光大姐培训生活、就业困难外来务工人员、下岗职工、贫困地区人员29.3万,安置就业220万人次。许多外来务工人员通过阳光大姐的岗位实现了就业创业。全国人大代表、济南阳光大姐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卓长立说:“我们的服务员大多来自农村,阳光大姐努力成为思想的大熔炉、技能的大学校、就业的大舞台。未来,阳光大姐将以服务家庭高品质生活为目标,努力在人才培养、数字化、产业化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优化服务保障没有止境”,让“新济南人”持续融入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外来务工人员群体呈现出一些新变化新特点,外来务工人员服务保障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目前,在全市210万外来务工人员中,30岁以下人员占比下降18.3%,50岁以上人员占比提高16.7%。
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变化,外来务工人员就业也逐渐从传统的建筑业、服务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等,向电商、网络直播、快递、外卖等新业态转移,特别是与互联网相联系的新职业群体迅猛发展。就业规模扩大和就业岗位多元,给服务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前,新生代外来务工人员群体不断壮大,融入城市成为新市民的愿望更加强烈。他们对于就业不仅看薪酬,也考虑工作环境、城市服务等多重因素,同时对劳动权益和社会保障有更多新的需求。这给优化外来务工人员服务保障工作带来了新的提升空间。
原标题:“进了济南门,就是济南人”——这座城缘何让他们“笃定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