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PAGE-BREAK-AFTER:avoid;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TEXT-ALIGN:justify;LINE-HEIGHT:240%;MARGIN:17pt0cm16.5pt;FONT-SIZE:22pt;FONT-WEIGHT:bold}.h2{PAGE-BREAK-AFTER:avoid;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TEXT-ALIGN:justify;LINE-HEIGHT:173%;MARGIN:13pt0cm;FONT-SIZE:16pt;FONT-WEIGHT:bold}.h3{PAGE-BREAK-AFTER:avoid;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TEXT-ALIGN:justify;LINE-HEIGHT:173%;MARGIN:13pt0cm;FONT-SIZE:16pt;FONT-WEIGHT:bold}DIV.union{LINE-HEIGHT:18px;FONT-SIZE:14px}DIV.unionTD{LINE-HEIGHT:18px;FONT-SIZE:14px}.h1{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TEXT-ALIGN:justify;LINE-HEIGHT:240%;MARGIN:17pt0cm16.5pt;FONT-SIZE:22pt;FONT-WEIGHT:bold}.h2{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TEXT-ALIGN:justify;LINE-HEIGHT:173%;MARGIN:13pt0cm;FONT-SIZE:16pt;FONT-WEIGHT:bold}.h3{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TEXT-ALIGN:justify;LINE-HEIGHT:173%;MARGIN:13pt0cm;FONT-SIZE:16pt;FONT-WEIGHT:bold}.union{LINE-HEIGHT:18px;FONT-SIZE:14px}.unionTD{LINE-HEIGHT:18px;FONT-SIZE:14px}中国气象报记者王晨
“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的话,点出了精髓。
西藏气象工作者创造了很多“第一”:建成了自治区第一个文明系统、第一个文明行业,获得了全国气象部门第一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是什么凝聚了力量,是什么支撑着事业,是什么让信念扎根?他们通过实践给出回答: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业、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是“高海拔,高标准;缺氧气,不缺志气”的高原气象人精神,是“准确、及时、创新、奉献”的气象精神。
起步于气象,成长于气象
60年代便坐着解放牌大卡车进藏,起步于气象、成长于气象,最终成为拥有“大气象”般广阔胸怀的毛如柏,被誉为西藏人民的“气象书记”。
32年间,他从一名气象预报员到西藏自治区气象局局长,再到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政府副主席,他的人生因与高原阳光的亲近而愈加丰满,因为高原风雨的洗礼而愈有厚度。
1952年进藏的朱品,在西藏气象部门待了30余年。在艰苦岁月里,为了让大家吃上菜,朱品家附近两个厕所的掏粪工作完全由他和妻子包了,一直持续多年。
原西藏自治区气象局党组书记刘光轩在任时不只一次、也不只在一个地方说过:“没有精神作为支撑,工作就不能很好地开展,生活就不能很好地继续。”
原西藏自治区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宋善允回忆起在西藏的日子,“人说,‘能在西藏住下来就是一种贡献’,因为那些来过高原的人,仅被高原反应就搞得紧张兮兮。然而,我们高原气象人没有懒洋洋地躺着,而是堂堂正正地站着,并且踏踏实实地干着。”
在这条雪域风云路上,西藏气象工作者一直挺身前行。在被称作“生命禁区”、空气含氧量严重不足的藏北,那曲地区气象局党组书记格桑洛珠一干就是18年。头上的根根白发、掉落的颗颗牙齿记录了他对藏北气象事业的付出。他多次放弃正常休假,曾经十年没有见到年迈体弱的母亲。2013年9月3日,“中国梦·最佳爱岗敬业模范”颁奖晚会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举行,格桑洛珠获此殊荣。
在世界上最高的有人值守的气象站——那曲地区的安多气象站里,大家“一步三喘气,四季穿皮袄”。安多气象站站长拉巴顿珠摘下帽子,指着自己的头发说:“快要‘地方’支援‘中央’了!”他才40多岁,已开始谢顶。站上好几位职工嘴唇发乌、脸上发黑,这是由于缺氧导致的红细胞增多症,对大脑、心脏、血压等都有影响。
只有适应,才能生存才能创造
“这几年建了很多自动气象站,我们的工作量可大了。”那曲地区气象局工程师王太阳说。他一毕业就选择来到那曲,用自己所学的计算机和网络知识,为局里建设了局域网和气象官网。
第六届西部优秀青年人才津贴获得者、西藏自治区气象服务中心的林志强笃信,人生只有创造才能前进,只有适应才能生存。2008年10月,西藏东部遭受特大暴雪雨天气。作为重大气象服务保障组成员,林志强综合本地预报经验,利用海量数值预报产品,做出准确预报分析,让很多专家、学者刮目相看。当看到实况与预报极为吻合,连续3天24值班的他激动地掉下了眼泪。
“这72小时,我的压力真大,想死的心都有。”林志强说。同为保障组成员的徐建华说,那3天,组里几个人的眼睛几乎没有离开过电脑屏幕。
“西藏公共气象服务系统”“西藏公路交通气象服务系统”等专业服务系统的开发研究,林志强也参与其中。由于这些系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一投入使用便得到同行的高度赞扬。
在西藏工作,是艰辛的。在艰辛背后,却有业务的创新,有事业的创新。
荣誉的背后,是群众的“点赞”
近年来,自治区气象部门获得了多项荣誉。目前,在全区气象部门中,有全国文明单位12家、自治区级文明单位13家;2014年,自治区气象局气候中心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自治区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党支部被评为“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自治区气象台被国家防总、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共同授予“全国防汛抗旱先进集体”称号;1人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2人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在西藏,广大气象工作者不断为各种可嘉的精神里注入新的内涵,有太多的人值得我们去仰视,有太多的事值得我们赞颂。
网站标识码:bm54000001
主办:中国气象局办公室承办: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协办: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国家气象信息中心